-
题名龈乳头鳞状细胞乳头状瘤1例
- 1
-
-
作者
叶畅畅
黄海云
高原
黄萍
吴亚菲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牙周病科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口腔科
-
出处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5-236,共2页
-
文摘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是一种由黏膜复层鳞状上皮发生而来的良性肿瘤,常见于颊、腭、唇和舌部。本文报告1例发生于牙龈乳头的鳞状细胞乳头状瘤,并结合文献对其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等进行讨论。
-
关键词
鳞状细胞乳头状瘤
龈乳头
复层鳞状上皮
-
Keywords
squamous cell papilloma
interdental papilla
stra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中耳胆脂瘤的可能发病机制
被引量:12
- 2
-
-
作者
廖军
林昶
-
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
-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62-365,共4页
-
基金
泉州市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2013Z60)
泉州市卫生局资助
-
文摘
胆脂瘤是一种角化复层鳞状上皮来源的囊样病变,不同厚度的上皮组织堆积在基质周围,过度角化与杂乱无章的角蛋白纤维层层堆积,形成了炎症反应包裹的囊性肿物。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四种假说:1)内陷学说;2)基底细胞增生或乳头层内陷生长学说;3)上皮侵入学说;4)化生学说。
-
关键词
中耳胆脂瘤
发病机制
复层鳞状上皮
基底细胞增生
囊样病变
上皮组织
囊性肿物
炎症反应
-
分类号
R764.92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
-
题名Barrett食管及早期食管腺癌染色黏膜形态评价
被引量:5
- 3
-
-
作者
蒋承霖
王雯
-
机构
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消化内科
-
出处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854-2856,共3页
-
文摘
Barrett食管(Barrett’s esophagus,BE)是指食管下段黏膜复层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所取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内镜下发现食管下段任何长度的柱状上皮改变以及活检病理发现肠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即诊断为BEE。肠化生是指病理发现绒毛样肠型上皮伴杯状细胞.也称作特殊肠化生(speciallized intestinal metaplasia,SIM)。在BE黏膜中,发生SIM上皮与食管腺癌发生密切相关,其食管腺癌发病危险为普通人群的30~125倍。
-
关键词
BARRETT食管
食管腺癌
膜形态
ESOPHAGUS
柱状上皮
染色
早期
复层鳞状上皮
-
分类号
R735.1
[医药卫生—肿瘤]
-
-
题名中耳胆脂瘤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韩正理
张官萍
-
机构
广州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68-170,共3页
-
文摘
自从德国生理学家JohannesMfieller于1838年首次提出“胆脂瘤”概念以来.各家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了大量的工作,但其局部的膨胀压迫性生长和骨破坏性作用机制仍不明了。后天性胆脂瘤的临床特征是以复层鳞状上皮向中耳腔内生长,形成囊袋,角化上皮组织不断堆积,逐渐扩展累及邻近结构导致听力损失、前庭功能障碍、面神经麻痹和颅内外一系列并发症。本文复习既往的文献对中耳胆脂瘤的发病机制及分子生物学基础的论述。
-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基础
中耳胆脂瘤
发病机制
复层鳞状上皮
前庭功能障碍
面神经麻痹
生理学家
临床特征
-
分类号
R392.11
[医药卫生—免疫学]
-
-
题名女性生殖道其他恶性肿瘤治疗后的性激素应用
- 5
-
-
作者
张震宇
刘崇东
-
机构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
出处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76-78,共3页
-
-
关键词
恶性肿瘤治疗
女性生殖道
激素应用
生殖道恶性肿瘤
下生殖道
雌孕激素
复层鳞状上皮
术后生存率
-
分类号
R979.1
[医药卫生—药品]
R752.53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
-
题名根尖周囊肿537例临床病理分析
- 6
-
-
作者
黄美畅
蒋鸿杰
唐月阳
姚莉洪
汤亚玲
-
机构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病理科
-
出处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00-1102,1107,共4页
-
基金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临床研究项目(LCYJ2019-8)。
-
文摘
目的探讨根尖周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537例根尖周囊肿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床特征及组织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37例根尖周囊肿男性282例,女性255例;发病年龄7~81岁,发生于乳牙者仅2例,上颌前牙受累最多。根尖周囊肿皆内衬复层鳞状上皮,有炎细胞浸润;部分病灶可见出血、钙化、泡沫细胞、牙源性上皮、Rushton小体、胆固醇裂隙以及含铁血黄素等。结论根尖周囊肿乳牙少见,上颌前牙区为好发部位。炎细胞浸润、胆固醇结晶、多核巨细胞、泡沫细胞等炎症表现是根尖周囊肿的重要组织学表现,钙化、牙源性上皮团和Rushton小体等是与其余牙源性囊肿、发育性囊肿的鉴别要点。
-
关键词
根尖周囊肿
组织学
复层鳞状上皮
炎细胞浸润
-
Keywords
periapical cyst
histology
startified squamous epithelium
inflammatory cell infiltration
-
分类号
R739.8
[医药卫生—肿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