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某露天矿区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的孔隙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王松 张硕 +3 位作者 张钰 张红霞 黄太庆 甘磊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9-277,共9页
广西铝土矿区复垦土壤孔隙结构对土壤复垦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其微结构特征尚不明确。为探究当地复垦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选取草地复垦模式(RG)和裸地复垦模式(RW),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扫描40 cm的原状土柱,用Avizo2020渲染功能,结合Ima... 广西铝土矿区复垦土壤孔隙结构对土壤复垦质量有重要影响,但其微结构特征尚不明确。为探究当地复垦土壤孔隙结构特征,研究选取草地复垦模式(RG)和裸地复垦模式(RW),利用X射线CT扫描技术扫描40 cm的原状土柱,用Avizo2020渲染功能,结合Image J软件及其插件获得表征土壤孔隙二维分布和三维特征的参数,并对土壤孔隙结构进行三维重构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RG处理模式土壤中二维小、中孔隙数量较RW处理模式有所减少,大孔隙数量较RW处理模式明显增多。在0~20 cm土层深度内,RG处理模式下的孔隙面密度相较于RW处理模式降低了近30%;在20~40 cm土层深度内,RG处理模式下的孔隙面密度和孔隙复杂度均大于RW处理模式。RG处理模式下的三维总孔隙数较RW处理模式明显降低,RG处理模式下的孔隙度(3.046%)高于RW处理模式(2.900%),说明RW处理模式的孔隙多但并不是大孔隙。RG处理模式的连通度(0.399)大于RW处理模式(0.273),弯曲度和比表面积(1.329,4.026 mm^(-1))小于RW处理模式(1.342,4.334 mm^(-1))。在三维结构中,因2个处理模式的复垦年限均为2 a,两者孔隙结构均以点状形式分布,同时呈现出倾斜层状结构。但相较于RW,RG处理模式下的孔隙多为大孔隙,存在清晰可见的长条状孔隙,这预示着RG处理模式下的土壤朝着更为稳定的结构发展。因此,在广西露天铝土矿区的土壤复垦过程中,草地复垦模式更能促进土壤结构和水肥运移通道的改善,有利于提高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模式 孔隙特征 CT扫描 三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朝国露天矿动态复垦模式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丙涛 刘艳章 +3 位作者 李海龙 张群 鲁培培 刘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1-65,共5页
为更好地改善和恢复朝国露天矿开采破坏的矿区生态环境,结合矿区的自然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破坏预测,提出一种动态复垦模式。该动态复垦模式将矿区复垦工作动态地贯穿于采矿整个生命周期中,在采矿的设计、施工生产和闭坑不同... 为更好地改善和恢复朝国露天矿开采破坏的矿区生态环境,结合矿区的自然条件、开采技术条件和生态环境破坏预测,提出一种动态复垦模式。该动态复垦模式将矿区复垦工作动态地贯穿于采矿整个生命周期中,在采矿的设计、施工生产和闭坑不同阶段分别对采场、排土场、运输公路和工业场地进行复垦规划、动态复垦推进和剩余复垦,并在初期复垦结束后进行复垦效果评价与补充复垦。特别是在采场采剥期间,采用喷播绿化技术和覆土播种方法对采场台阶进行动态复垦,形成了边采矿边复垦的作业模式。针对目前矿区复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该动态复垦模式和采后复垦模式下的矿区复垦比较,结果表明该动态复垦模式可提前完成矿区复垦,且采场复垦效果好。建议矿区从现阶段开始依据该动态复垦模式进行复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动态复垦模式 喷播绿化技术 采后复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及复垦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被引量:63
3
作者 樊文华 白中科 +2 位作者 李慧峰 乔俊耀 许建伟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30-336,共7页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 为了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对复垦土壤生物肥力的影响,通过野外调查和采样分析,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和原地貌(对照)土壤中细菌、放线菌和真菌3种微生物的数量及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从微生物总数来看,随着复垦年限的增加,微生物总数呈增加的趋势,复垦13a的土壤微生物总数达到了624.35×105~1448.19×105cfu/g,平均可达1183.01×105cfu/g(除自燃地外),最高的和原地貌已相当。2)在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复垦地0~20cm表层土壤微生物三大类区系组成中,细菌数量占绝对优势(95%以上),放线菌数量次之,真菌数量最少。3)不同复垦植被配置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增加作用不同。在同一地点不同复垦模式复垦7a的土壤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趋势是紫穗槐>沙枣>沙棘。不同复垦模式复垦13a,从微生物角度评价它们的生态效益是:云杉×油松×落叶松>刺槐×油松×榆树>刺槐×柠条>冰草×刺槐×柠条。4)从土壤微生物与复垦土壤养分的相关系数来看,细菌数量和微生物总数与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复垦模式 复垦年限 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土地复垦模式探讨 被引量:15
4
作者 何芳 乔冈 +1 位作者 刘瑞平 陈华清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3年第2期201-209,共9页
通过对西北地区20多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调研,回顾了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发展历程,系统地对我国现阶段矿山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地面塌陷对土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采场采坑及边坡土地复垦模式,固体废弃物中废石堆... 通过对西北地区20多处典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成效调研,回顾了我国矿山土地复垦发展历程,系统地对我国现阶段矿山露天采场、固体废弃物堆积、地面塌陷对土地的危害进行了分析。研究了露天采场采坑及边坡土地复垦模式,固体废弃物中废石堆和煤矸石堆复垦、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复垦模式,地面塌陷区和塌陷积水区土地复垦模式,这些土地恢复治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对指导矿山土地复垦的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土地复垦 复垦模式 露天采场 固体废弃物 地面塌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和年限下土壤肥力的变化——以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 被引量:23
5
作者 樊文华 李慧峰 白中科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13-316,共4页
我国工矿区大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露天矿产开采所造成的以土地破坏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通过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物理性状的分析测定,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 我国工矿区大都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区,露天矿产开采所造成的以土地破坏为主的生态环境破坏最为严重。通过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植被模式下采集的土壤进行土壤养分含量以及物理性状的分析测定,研究不同复垦年限及复垦模式对煤矿区复垦地表层土壤肥力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复垦时间及复垦植被配王方式各有其优势,复垦时闻越长乔木类植物混交林的生物群落越复杂,我们可以在复垦初期种植沙棘防风回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土壤理化性质,进而逐步增加油松、刺槐、榆树、杨树等树种,植被演替类型增加,从而得到长期稳定生长的植物,在搞好生态效益的同时,逐步向经济效益转化,以利矿区的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复垦模式 复垦年限 土壤肥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区不同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功能类群及其分布研究——以山西省平朔矿区为例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军 李红涛 +2 位作者 白中科 赵中秋 钟莉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3-90,共8页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 研究目的:研究矿区不同土地复垦模式下大型土壤动物的功能类群及其空间分布,揭示大型土壤动物对维持矿区土地复垦后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作用。研究方法:功能类群分析法、群落多样性指数法。研究结果:以平朔矿区为案例区,通过动物分类和群落多样性指数等方法分析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的矿区生态系统大型动物类群分布特征。矿区大型土壤动物有2门4纲10目29类,分为腐食性、植食性、捕食性和杂食性4个功能类群,不同功能类群数量占总数的比例自高到低为杂食性(33.74%)>植食性(32.10%)>捕食性(31.69%)>腐食性(2.74%),数量自高到低为植食性(12)>捕食性(11)>杂食性(4)>腐食性(2)。从水平方向分布特征来看,植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为混交林>刺槐纯林>原地貌小叶杨纯林,杂食性动物在类群数量上原地貌小叶杨>刺槐纯林>混交林,捕食性动物在各样地中分布比较均匀;从垂直方向分布特征来看,除杂食性外,其他类群都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各样地中原地貌表聚性最不明显。相似性指数表明生态恢复系统中土壤动物群落相似性整体较低,原地貌与纯林的相似性指数除植食性外其他都高于混交林的复垦模式。研究结论:复垦模式的选择对土壤大型动物群落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研究可为矿区土地复垦后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大型土壤动物 功能类群 生态分布 平朔矿区 复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效益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4
7
作者 戴云仙 乔光华 +3 位作者 翟正江 杨汉宏 张勇 刘景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9-142,共4页
本研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草灌乔结合、草灌、灌木、牧草和农田复垦模式,对不同复垦模式进行了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牧草复垦模式投资成本最低,草灌乔复垦模式和欧李复垦模式投资成本较高;对不同复垦模式综... 本研究以黑岱沟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草灌乔结合、草灌、灌木、牧草和农田复垦模式,对不同复垦模式进行了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牧草复垦模式投资成本最低,草灌乔复垦模式和欧李复垦模式投资成本较高;对不同复垦模式综合分析对比,不同复垦模式各具特点;综合分析生态效果、投资成本、土地条件要求、生物价值和财务能力,认为牧草复垦模式和欧李复垦模式优势明显,农作物复垦模式劣势明显;考虑到在可利用耕地的作用效果,农作物复垦模式优势明显,直接增加了可利用耕地面积;草灌乔复垦模式提升复垦区生态系统稳定性上效果最佳。因此,各种复垦模式优缺点明显,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斟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岱沟 露天煤矿 复垦模式 效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WOT分析的土地复垦模式研究——以克俄露天采矿区土地复垦模式为例 被引量:6
8
作者 靳东升 张强 +3 位作者 郜春花 卢朝东 李建华 范继香 《山西农业科学》 2010年第3期52-54,87,共4页
简要介绍了SWOT方法,然后将之应用于克俄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的评价中,通过对比分析,将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矩阵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指明了该复垦模式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研究表明,SWOT方法在土地复垦模式发展方向的表达上是非常直观... 简要介绍了SWOT方法,然后将之应用于克俄露天矿区土地复垦模式的评价中,通过对比分析,将较为复杂的关系通过矩阵形式清晰地表现出来,指明了该复垦模式未来发展的战略方向。研究表明,SWOT方法在土地复垦模式发展方向的表达上是非常直观有效的,在逻辑上也是严密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WOT分析 土地复垦模式 克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峰山煤矿区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复垦模式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喻红林 李晓青 +1 位作者 邓楚雄 路娜 《农学学报》 2012年第6期59-64,77,共7页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 矿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是进行复垦研究的基础。从五峰山煤矿山区地形的实际出发,对煤矿区复垦土地进行适宜性评价。首先,划分评价单元和确定限制因子,然后运用指数和法、极限条件法计算综合指数,得出适宜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综合使用避免了只用一种方法的极端性,最后结合最小限制因素法找出限制因素,以分析不同评价单元适宜的土地复垦方法及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煤矿区自然地理条件、区位条件等实际情况,提出了2种适合五峰山煤矿区的复垦模式:果草林生态利用模式和生态旅游模式。此外,五峰山煤矿区属于山地煤矿,以其作为研究对象,以便为山地煤矿区合理利用复垦土地提供依据,同时为此类地区复垦土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煤矿区 土地复垦 适宜性评价 复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山齐大山铁矿矿山复垦模式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辛馨 胡克 文屹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4-117,共4页
齐大山铁矿是鞍山市城区周边已开发的五大铁矿山之一,矿山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而齐大山矿山复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齐大山铁矿废弃地的复垦模式为林、园、灌、草、渔相结合,可以精炼... 齐大山铁矿是鞍山市城区周边已开发的五大铁矿山之一,矿山开采对区域生态环境影响较大,已经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因而齐大山矿山复垦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齐大山铁矿废弃地的复垦模式为林、园、灌、草、渔相结合,可以精炼地概括为:平为园林,水利为牧,坡为灌草,低为渔塘。齐大山矿山复垦模式的总结为我国金属矿山复垦提供了实践例证,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模式 铁矿山 土地利用方式 鞍山齐大山铁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对生产建设项目复垦费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川 杜亚敏 +6 位作者 刘淑霞 余建新 张耿杰 段青松 郑宏刚 陈运春 李华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60-66,共7页
土地复垦费用构成是指导其投资估(概、预、结、决)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直接影响土地复垦费用测算的科学与否。该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咨询法,以实例揭示了不同复垦模式条件下的生产建设项目复垦费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建设项... 土地复垦费用构成是指导其投资估(概、预、结、决)算编制的依据和标准,直接影响土地复垦费用测算的科学与否。该文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咨询法,以实例揭示了不同复垦模式条件下的生产建设项目复垦费用的差异规律。结果表明:生产建设项目的复垦模式分为自行复垦和委托复垦,两者的管理主体、资金管理和运作方式呈现差异化特征;证实土地复垦模式是影响生产建设项目费用构成的重要因素,其费用构成的一级项目内容无差异,二、三级项目内容存在明显的差异;土地复垦义务人自行复垦的费用均低于委托复垦的费用,各项费用的变化规律为:其他费用>预备费>工程施工费>设备购置费,其中,其他费用的差异率为32.90%,预备费的差异率为12.26%,工程施工费的差异率为10.22%,设备购置费没有差异,静态总投资的差异率为12.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建设项目 复垦模式 土地复垦义务人 费用构成 差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土壤贮水能力及入渗特征 被引量:7
12
作者 吕春娟 陈丹 +2 位作者 郭星星 王煜 郭岩松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9-66,共8页
为探究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水分特征,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6种复垦模式(STJ尾矿砂土菌糠、ST1尾矿砂土、ST2尾矿砂土、SJ1尾矿砂菌糠、SJ2尾矿砂菌糠、T纯土)和对照裸尾矿的土壤入渗过程和贮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垦对土壤贮水性能的... 为探究铁尾矿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水分特征,采用双环入渗法测定6种复垦模式(STJ尾矿砂土菌糠、ST1尾矿砂土、ST2尾矿砂土、SJ1尾矿砂菌糠、SJ2尾矿砂菌糠、T纯土)和对照裸尾矿的土壤入渗过程和贮水性能。结果表明:复垦对土壤贮水性能的提升表现为土壤滞留贮水量>土壤饱和贮水量>土壤吸持贮水量,掺菌糠复垦模式持水贮水量高于掺土复垦模式;6种复垦模式均渗率与初渗率变化趋势相同,是裸尾矿的1.17~4.93倍,其中纯土入渗性能最好,掺菌糠尾矿砂均渗率(1.958 mm/min)高于掺土尾矿砂(1.106 mm/min)。分别用Horton、Philip、Kostiakov模型拟合不同复垦模式水分入渗过程,模型拟合精度分析表明,Horton模型适合模拟裸尾矿水入渗过程,Kostiakov模型是描述其他6种复垦土壤水分入渗的最佳模型;对于复垦年限较短的修复模式,密度、孔隙度是影响该尾矿入渗性能的关键因素,与植被类型关系不明显。不同复垦模式下土壤水分入渗研究结果,可为铁尾矿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提供支撑,并为优化尾矿区复垦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砂 复垦模式 水分入渗 贮水性能 入渗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区露天煤矿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杨扬 赵中秋 +2 位作者 原野 陈路明 郭安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966-973,共8页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 为了解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山西省朔州市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为研究区,采取典型小区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复垦21、22 a的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刺槐+油松、刺槐+榆树+臭椿、刺槐+柠条+沙棘、沙棘+榆树)、2种纯林复垦模式(刺槐纯林、沙棘纯林)以及复垦耕地的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含量、土壤团聚体的稳定率(WSAR)、几何平均直径(GMD)、平均重量直径(MWD)、破坏率(PAD),并通过和原地貌及未复垦地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来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多年复垦后,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有了显著提高,在团聚体DR0.25(>0.25 mm团聚体质量)、WSAR、MWD和GMD值上呈现出4种混交林复垦模式>2种纯林复垦模式>未复垦林地,以及林地>内排耕地的总体趋势;土壤水稳性团聚体PAD值呈现出相反的排序。上述复垦模式中,刺槐+油松复垦模式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稳定性最好。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指标中,DR0.25、WSAR、MWD与GMD之间相互呈极显著正相关,且均与PAD呈极显著负相关。该研究结果可为黄土区露天煤矿土地复垦及土壤重构提供一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排土场 复垦模式 植被恢复 土壤团聚体 稳定性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林河露天矿排土场对环境的影响评价与复垦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林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85-88,共4页
露天矿外排土场是主要的环境破坏源之一。它不仅占压大面积的土地,而且还造成水土流失和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本文运用环境保护与露天采矿知识,评价了排土场对矿区环境的影响,并且具体探讨了排土场的复垦模式。
关键词 露天矿 环境保护 土地复垦 环境影响 复垦模式
全文增补中
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模式 被引量:8
15
作者 鲍金星 葛霖 +1 位作者 张霞 严飞 《农业工程》 2012年第4期47-50,共4页
为揭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类型宅基地工程规划模式的异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个区县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共300处,根据复垦宅基地位置坡度大小将拟复垦农户宅基地分为0°~5°平坦型和6°~25°坡度型。... 为揭示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类型宅基地工程规划模式的异同,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重庆市3个区县的农村闲置宅基地共300处,根据复垦宅基地位置坡度大小将拟复垦农户宅基地分为0°~5°平坦型和6°~25°坡度型。结果表明:重庆市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中不同区域相同房屋结构类型和同一区域内不同房屋结构类型P1差异较大。不同区域复垦中同种宅基地类型比较相似,平坦型约为94%,坡度型为6%。且二者在工程规划模式中存在差异,总体表现为坡度型较平坦型复杂。宅基地地形坡度是影响复垦工程布设模式差异的重要因素。对当前建设用地复垦中覆土厚度、石坎、道路和沟渠设计不合理的情况,应该在充分了解复垦片块基本情况后结合复垦规划原则,科学合理的进行复垦工程规划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建设用地 地形坡度 复垦模式 房屋类型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及水溶性阳离子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欢 张俊岭 张凤华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4-99,108,共7页
以新疆玛河流域冲积扇缘盐碱地为研究区,分析了盐碱弃耕地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水溶性Na^+,K^+,Ca^(2+),Mg^(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采用单作、间作及轮作种植模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p<0.05),土... 以新疆玛河流域冲积扇缘盐碱地为研究区,分析了盐碱弃耕地不同复垦模式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水溶性Na^+,K^+,Ca^(2+),Mg^(2+)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弃耕地相比,采用单作、间作及轮作种植模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pH值和电导率(p<0.05),土壤pH值分别较弃耕地降低了10.7%,9.7%,10.6%,EC相应降低了19.2%,71.0%,84.1%;不同复垦模式>0.25mm粒径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p<0.05),单作、间作、轮作分别较弃耕地增加了15.8%,13.2%和15.6%,且显著高于其他粒径(p<0.05),土壤团聚体结构显著改善;不同复垦模式中水溶性阳离子含量主要分布于<0.25mm粒径的微团聚体中,在团聚体中表现为Ca^(2+)>Mg^(2+)>Na^+>K^+,间作和轮作均显著减少水溶性阳离子含量(p<0.05)。建议在盐碱弃耕地复垦过程中采用轮作或间作种植模式更有利于弃耕地植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弃耕地 复垦模式 土壤团聚体 水溶性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太堡煤矿区不同复垦年限和复垦模式土壤氮矿化及硝化特征 被引量:5
17
作者 江山 刘焕焕 +1 位作者 张菁 王改玲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86-295,共10页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 为揭示煤矿复垦区土壤氮素内循环中的矿化及硝化特征,探索不同复垦模式与不同复垦年限下复垦土壤的氮素转化效率,采集山西安太堡露天煤矿中复垦3年、9年、21年苜蓿地及3年荞麦地表层(0~20 cm)土壤,并以3年自然恢复和未复垦新排土为对照,采用间歇淋洗好气培养法与恒温培养法研究各采样地土壤矿化与硝化过程,利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与Logistic方程对有机氮素的矿化与硝化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3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高, 21年苜蓿地的矿化速率最低,且土壤氮素快速矿化主要在培养前7 d,之后逐渐平缓,并在28 d趋于稳定。经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可知,氮矿化势(No)的变化范围为89.28~124.51mg·kg?1,21年苜蓿地>3年自然恢复地>3年苜蓿地>3年荞麦地>未复垦新排土>9年苜蓿地;矿化速率常数(k)的变化范围为0.022 6~0.051 9, 3年苜蓿地>9年苜蓿地>未复垦新排土>3年自然恢复地>3年荞麦地>21年苜蓿地。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r=0.91)。复垦区各土壤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硝态氮含量大致为"S"型曲线且可分为3个阶段:前期阶段(0~5d)—上升阶段(5~14 d)—稳定阶段(14~28d);Logistic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复垦年限显著影响硝化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复垦年限苜蓿地最大相差6.85d),21年苜蓿地硝化过程剧烈而短促,3年自然恢复地的硝化过程缓慢而漫长;耕地较草地有更大的硝化速率与更长的硝化时间。长期的种植苜蓿复垦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氮库容量,矿化过程更为平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年限 复垦模式 氮素转化效率 有机氮 矿化 硝化 安太堡露天煤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尾矿区不同复垦模式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煜 吕春娟 《山西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05-1410,共6页
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泉子沟铁尾矿区为研究区,按一定比例在尾矿砂中添加土壤、菌糠共6种复垦模式,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的Cd、Cr、Cu、As、Zn、Ni及Pb7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分析各复垦模... 以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泉子沟铁尾矿区为研究区,按一定比例在尾矿砂中添加土壤、菌糠共6种复垦模式,选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复垦土壤中的Cd、Cr、Cu、As、Zn、Ni及Pb7种元素进行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并分析各复垦模式下土壤表层重金属含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纯尾矿砂中添加菌糠比添加土壤能更有效地降低Cd、As、Ni、Cr这4种元素含量,降低范围为0.07~33.77mg/kg,但对于Pb和Cu,施加土壤的改良效果更好;与纯尾矿砂相比,6种复垦模式土壤的Cu、Ni、Cr、Zn平均值降低了5.4%~64.5%;Ni、Cu、Zn的含量超过了毗邻区土壤背景值,除As外,其他6种重金属均超过了山西省土壤背景值,仅有Cu超过了国家评价标准,Cu的超标率最严重;单因子污染指数分析结果表明,除Cu外,其余6种元素均为轻微污染,其他元素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分析表明,6种复垦模式的土壤大部分属于尚清洁(警戒级)土壤,其中Cu含量高,分担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尾矿区 不同复垦模式 重金属污染 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矿业废弃地复垦模式优选 被引量:3
19
作者 何莹 刘渊祯 《安全与环境工程》 CAS 2009年第2期90-92,共3页
以冷水沟金矿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矿业废弃地复垦模式优选体系,通过对矿区复垦的影响因子及其影响权重分析,优选出最适合该矿区的复垦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复垦方案为林业模式,其次为农家乐模式,最差为农业模式。
关键词 复垦模式 层次分析法(AHP) 矿业废弃地 优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垦模式对矿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曦 刘焕焕 +1 位作者 江山 王改玲 《山西农业科学》 2020年第5期768-773,共6页
为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矿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以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3 a荞麦复垦、3 a苜蓿复垦为研究对象,以3 a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分别采集3种模式下表层0~20 cm土样,测定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 为研究不同复垦模式对矿区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氮分布的影响,以平朔矿区安太堡露天煤矿3 a荞麦复垦、3 a苜蓿复垦为研究对象,以3 a自然恢复地为对照,分别采集3种模式下表层0~20 cm土样,测定机械稳定性团聚体、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及其有机碳、氮含量,并进行相关指标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团聚体粒径的减小,荞麦复垦与自然恢复地下的土壤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均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且主要集中在>1~2、>0.25~1.00、≤0.25 mm粒径内,其中,>2 mm粒径中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表现为苜蓿复垦显著高于荞麦复垦和自然恢复地,>0.25~1.00 mm粒径中苜蓿复垦显著低于荞麦复垦和自然恢复地,≤0.25 mm粒径中各复垦模式间无显著性差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主要集中于≤0.25 mm微团聚体内,而苜蓿复垦显著提高了>0.25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其中,苜蓿复垦下>2 mm粒径的水稳性团聚体含量达23.77%,比荞麦复垦与自然恢复地分别高出13.37%和14.12%;土壤团聚体稳定性从大到小表现为苜蓿复垦>荞麦复垦>自然恢复地。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主要集中于>0.25 mm粒径内,其中,苜蓿复垦下>0.25~1.00 mm粒径的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分别达到最大值7.66、1.35 g/kg,各处理团聚体碳氮储量均以>0.25 mm大团聚体为主;植物复垦提高了>0.25 mm土壤团聚体C/N值,降低了≤0.25 mm粒径团聚体C/N值。植物复垦能够提高>0.2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和水稳性团聚体含量,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并且可提高土壤团聚体有机碳、氮含量;苜蓿效果优于荞麦,其可作为矿区复垦优选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模式 土壤团聚体 团聚体有机碳含量 团聚体氮含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