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孔处理对建筑铝材复合阳极氧化膜耐蚀性的影响
1
作者 刘艳芬 陈昭怡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19,49,共8页
以常用建筑铝材—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在添加PTFE乳液的电解液中制备复合阳极氧化膜,然后分别采用锆盐溶液、锂盐溶液对复合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并与沸腾去离子水和镍盐溶液的封孔效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阳极氧化膜在不同溶液中... 以常用建筑铝材—6061铝合金作为基体,在添加PTFE乳液的电解液中制备复合阳极氧化膜,然后分别采用锆盐溶液、锂盐溶液对复合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并与沸腾去离子水和镍盐溶液的封孔效果作比较。结果表明:复合阳极氧化膜在不同溶液中封孔处理后表面致密性都好于未封孔复合阳极氧化膜,耐蚀性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厚度未增加。锂盐溶液封孔后复合阳极氧化膜表面致密性良好,主要成分为Al、O、S、C、F和Li元素,其质量损失和腐蚀速率仅为28.74 mg/dm^(2)和1.04×10^(-3)mm/a,腐蚀电流密度(9.52×10^(-8)A/cm^(2))较未封孔复合阳极氧化膜的降低幅度接近一个数量级,表现出优异耐蚀性。在锂盐溶液封孔过程中会发生反应生成水合氧化铝、氢氧化铝和氢氧化锂等物质,协同作用起到更好的双重封孔效果,有效的抑制腐蚀介质腐蚀并降低腐蚀速率,因而锂盐溶液封孔后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耐蚀性好于沸腾去离子水、镍盐溶液或锆盐溶液封孔后复合阳极氧化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阳极氧化膜 建筑铝材 耐蚀性 封孔处理 锂盐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铝材表面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刘艳芬 陈昭怡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3-90,共8页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铝材表面性能,以满足苛刻的应用要求,采用添加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乳液的电解液在铝材表面制备复合阳极氧化膜,研究了PTFE乳液体积分数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厚度、耐腐蚀与抗磨损...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铝材表面性能,以满足苛刻的应用要求,采用添加PTFE(Polytetrafluoroethylene,简写为PTFE)乳液的电解液在铝材表面制备复合阳极氧化膜,研究了PTFE乳液体积分数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厚度、耐腐蚀与抗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阳极氧化膜表面吸附一些白色PTFE颗粒,孔洞和凹坑的数量与常规阳极氧化膜相比有所减少,但PTFE乳液体积分数变化会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形貌特征、吸附的PTFE颗粒的分布状况、成分、厚度、耐腐蚀与抗磨损性能造成一定影响。添加12 mL/L PTFE乳液制备的复合阳极氧化膜致密性较好,并且表面吸附较多PTFE颗粒(含量接近3%),其厚度约为20μm,腐蚀电流密度仅为9.07×10^(-7) A/cm^(2),并且在相同腐蚀介质中浸泡14 d后整体腐蚀程度最轻,耐腐蚀性能明显好于常规阳极氧化膜和其它复合阳极氧化膜。该复合阳极氧化膜还具有良好的抗磨损性能,磨损量和摩擦系数仅为8.4 mg和0.52,与常规阳极氧化膜相比分别降低45%和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阳极氧化膜 建筑铝材 PTFE乳液体积分数 耐腐蚀性能 抗磨损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箔表面复合阳极氧化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顾德恩 陈金菊 +1 位作者 冯哲圣 杨邦朝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02,共3页
 采用溶液浸渍法在低压腐蚀铝箔表面沉积一层Ti氧化物,然后将试样在有机盐水溶液中阳极氧化至20.0V。在恒流升压过程中,记录电压 时间曲线。借助XPS和XRD等分析手段分析阳极氧化膜结构,并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  采用溶液浸渍法在低压腐蚀铝箔表面沉积一层Ti氧化物,然后将试样在有机盐水溶液中阳极氧化至20.0V。在恒流升压过程中,记录电压 时间曲线。借助XPS和XRD等分析手段分析阳极氧化膜结构,并对复合阳极氧化膜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含Ti处理液浸渍处理后,试样阳极氧化的电压 时间曲线斜率显著增大,阳极氧化膜是由Al2O3和TiO2构成的复合阳极氧化膜,其介电常数高于Al2O3阳极氧化膜,使阳极箔比容提高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极 介电常数 浸渍 复合阳极氧化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n-SiC铝合金复合阳极氧化膜与硬质阳极氧化膜的磨擦磨损性能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骏 苏冬云 邹栋林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84-786,791,共4页
采用金相显微镜、测厚仪对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和添加n-SiC复合阳极氧化膜的横截面组织、纵截面组织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证实n-SiC进入了氧化膜中,运用磨损试验对复合阳极氧化膜性能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 采用金相显微镜、测厚仪对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和添加n-SiC复合阳极氧化膜的横截面组织、纵截面组织进行分析和研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仪证实n-SiC进入了氧化膜中,运用磨损试验对复合阳极氧化膜性能进行了性能检测,结果表明,添加n-SiC铝合金复合阳极氧化膜的耐磨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SiC 复合阳极氧化膜 性能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源参数对铝合金表面复合氧化膜的多彩电解着色的影响规律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志强 魏红阳 +5 位作者 陈东初 常萌蕾 叶秀芳 尹诗衡 吕健滔 邓前军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9,共8页
铝合金表面多彩电解着色对兼顾其产品耐候性和装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次通过在阳极氧化溶液中的阳极氧化步骤,电沉积液中的直流电解步骤、低压交流电解步骤、直流控色步骤和交流电沉积步骤制得了多彩色复合阳极氧化膜,并探究了工... 铝合金表面多彩电解着色对兼顾其产品耐候性和装饰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依次通过在阳极氧化溶液中的阳极氧化步骤,电沉积液中的直流电解步骤、低压交流电解步骤、直流控色步骤和交流电沉积步骤制得了多彩色复合阳极氧化膜,并探究了工艺步骤对其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阳极氧化步骤在铝合金基底生成第一层不影响显色的氧化膜;经低压交流电解步骤形成较薄且疏松决定彩色着色能否成功的第二层氧化膜;在直流控色步骤过程中形成控制颜色的第三层氧化膜,此步骤电解时间延长(40~160 s)后,复合阳极氧化膜颜色呈现出从浅黄绿色向黄色、橙色、紫色、蓝色、绿色和黄绿色转变的规律;交流电沉积步骤在氧化膜孔底所沉积含Sn元素的金属粒子,可提高复合阳极氧化膜颜色的饱和度,进而呈现出亮丽的多彩色。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探究氧化膜的着色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合金 复合阳极氧化膜 多彩色 电解着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plating nickel-based composite co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s and its corrosion resistance and adhesion performance
6
作者 WANG Bo LI Jia-wei +3 位作者 XIE Zhi-hui LIU Kang XU Tao YU Ga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0期3517-3531,共15页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 The process of preparing anodic oxide film containing active sites and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highly active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was developed.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ctive anodic oxide film and the 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were studied by several surface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g nanograins with an average size of 10 nm were embedded into the anodic oxide film with pores of 0.1−2μm.Ag nanoparticles provided a catalytic site for the deposition of Ni-B alloy,and the Ni crystal nucleus was first grown in horizontal mode and then in cylindrical mode.The corrosion potential of the composite coating increased by 1.37 V and the corrosion current reduced two orders of magnitude due to the subsequent deposition of Ni-P alloy.The high corrosion resistance was attributed to the misaligning of these micro defects in the three different layers and the amorphous structure of the Ni-P alloy in the outer layer.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new idea for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on anodic oxide fil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magnesium alloy electroless nickel plating composite coating Ag+activation active anodic oxidation film growth mechanis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