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构筑Ni/ZnCO_(2)O_(4)@ZnO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及其反应吸附脱硫-再生性能研究
1
作者 代璞 郭梦雅 +4 位作者 葛晖 樊彩梅 李学宽 李瑞 唐明兴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706-1714,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 采用共沉淀法在ZnO中引入金属Co并使其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通过共沉淀-浸渍法构筑了不同Co含量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考察其脱硫活性和再生性能。采用XRD、TEM、N_2低温吸附-脱附、XPS和H_(2)-TPR等对脱硫剂的结构和性质进行系统表征,证实得到了Ni/ZnCO_(2)O_(4)@ZnO结构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中ZnCO_(2)O_(4)的形成有利于脱硫剂的颗粒尺寸减小、分散度提升、比表面积增大。反应后XRD显示,ZnCO_(2)O_(4)也可作为H_2S的吸附剂,从而提高了脱硫剂的硫吸附容量。所有的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剂的脱硫性能显著优于Ni/ZnO,其中,Zn:Co物质的量比为1:1的脱硫剂NZCo-3具有最优的脱硫性能,该脱硫剂在反应温度300℃,氢压3 MPa,质量空速2.2 h^(-1),氢油体积比300的条件下脱硫率为100%,且经过六次循环后仍能够保持优异的脱硫性能。该研究结果为合理设计Ni/ZnO脱硫剂以提高其脱硫性能和再生性能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吸附脱硫 ZnCO_(2)O_(4)复合金属氧化物 Ni/ZnO 脱硫剂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强化糠醛影响下乙酸酮基化反应的研究
2
作者 胡志超 蔡勤杰 +1 位作者 朱玲君 王树荣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834-1847,共14页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 酮基化反应可以将生物油中的有机羧酸转化为易增链的酮类,是生物油高值化利用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生物油中的呋喃类物质对酮基化反应具有不利影响。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以乙酸和糠醛作为模化物,考察了CeO_(2)-MO_(x)(M=Mg、Zr、Mn、Fe)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在酸-呋喃混合反应物酮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在CeO_(2)催化剂上,糠醛的加入使乙酸的转化率从94.68%降至79.33%,主要原因是呋喃类物质与乙酸在活性位上的竞争吸附效应,此外部分乙酸与糠醛还发生了协同转化。在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中,CeO_(2)-MnO_(2)对乙酸的转化和羰基化合物的生成均表现出最佳的催化活性,在反应温度为350℃,12 h连续反应中乙酸转化率为90.79%,羰基化合物碳收率可达61.95%。其原因是CeO_(2)-MnO_(2)具有最高的比表面积和表面氧空位活性位浓度,能有效削弱糠醛由于竞争吸附对乙酸酮基化反应的不利影响,提高了催化剂抵抗失活的能力,同时较平衡的表面酸碱性位点分布有利于酮基化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基化 乙酸 糠醛 铈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固体脱硫剂对烟气脱硫反应性能的研究
3
作者 赵晓玲 刘宗社 +5 位作者 李超群 范锐 伍申怀 雷恒 刘志华 蓝家文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3-168,共6页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 目的研究Fe、Ce金属助剂添加量及工艺条件对复合金属氧化物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以有效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及再生反应性能。方法基于氧化吸附和还原再生反应机理,利用控制变量法考查了活性金属助剂添加量、体积空速、反应温度、原料气组成和还原气类型等工艺条件对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在反应温度为500℃、体积空速为3000 h^(−1)的条件下,当Fe_(2)O_(3)和Ce_(2)O_(3)的添加量(w)分别为2a%和3b%时,固体脱硫剂硫容(w)可高达24.0%,还原反应时间为65 min。另外,降低体积空速、升高反应温度、降低SO_(2)含量或提高O_(2)含量可进一步提高固体脱硫剂的硫容。还原气的类型对再生反应过程也有很大的影响。结论明确了金属助剂及工艺反应条件对脱硫反应活性的影响,可为高温可再生固体脱硫剂的研发及工业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助剂 烟气脱硫 复合金属氧化物 可再生固体脱硫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阻燃性能 被引量:34
4
作者 黄宝晟 李峰 +3 位作者 张慧 矫庆泽 段雪 郝建薇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5,共5页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 研究了纳米尺寸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 Mg Al-CO3 -LDH)的结构及其对聚氯乙烯 ( PVC)复合材料的阻燃抑烟性能 .通过 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热分析、粒度分析等手段对 LDH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 ,LDH粒径约为 5 0~ 1 0 0 nm.用透射电镜考察了 LDH与 PVC的复合物尺寸及形貌特征 ,得出改性的LDH在 PVC中能以一次粒子均匀分散 .将氧指数、UL-94垂直燃烧测试结果与文献值对比 ,实验所制备的纳米 LDH对软 PVC具有良好的阻燃效果 .烟密度测试结果表明 ,纳米 LDH是软 PVC良好的抑烟剂 ,每1 0 0份软 PVC仅添加 2 0~ 4 0份 LDH,就可使软 PVC的产烟速率及最大烟密度下降约 4 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阻燃剂 抑烟剂 阻燃性能 聚氯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协同聚磷酸铵阻燃尼龙-6/聚丙烯燃烧及热降解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39
5
作者 徐建华 郝建薇 +1 位作者 赵芸 段雪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4-37,39,共5页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 将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与聚磷酸铵 (APP)在一定范围内复配 ,用于尼龙 6/聚丙烯 (PA 6/PP)共混体系可产生良好的协同阻燃效果。实验表明 ,LDH参与了共混阻燃体系的热分解反应 ,催化了PA 6/PP/APP体系的交联、成炭 ;LDH协同阻燃体系的残炭形态致密、光滑、残炭微孔呈闭合状态。协同阻燃作用的机理与LDH和APP热降解过程中产物间的化学与物理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PA-6/PP共混体系 无卤阻燃剂 热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控制 被引量:17
6
作者 赵芸 何静 +4 位作者 矫庆泽 EvansD.G 段雪 陆春华 王志刚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73-579,共7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考察了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晶体结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晶化温度相同时,随晶化时间延长,LDH的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增大;晶化时间相同时,随...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考察了晶化温度及晶化时间对晶体结构、晶面生长选择性及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结果发现晶化温度相同时,随晶化时间延长,LDH的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增大;晶化时间相同时,随晶化温度升高,晶体结构趋于完整,晶粒尺寸显著增大。实验条件下得到的LDH,其沿a轴方向的尺寸均大于沿c轴方向的尺寸,即其沿a轴方向的生长速率比沿c轴方向的生长速率快,亦即犤110犦晶面的生长速率比犤003犦晶面的生长速率快。根据LDH晶粒尺寸随晶化时间及晶化温度的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晶化条件,制备得到了粒径分布窄的纳米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晶面生长选择性 晶粒尺寸 晶化时间 成核/晶化隔离法 晶体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滑石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被引量:10
7
作者 孟跃 夏盛杰 +2 位作者 薛继龙 倪生良 倪哲明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32-1640,共9页
采用共沉淀法一步组装获得席夫碱铜(Ⅱ)插层的Zn-Cr水滑石(ZnCr-SBCu-LDHs),再经500℃高温焙烧制得新颖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ZnCr-SBCu-LDO)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 采用共沉淀法一步组装获得席夫碱铜(Ⅱ)插层的Zn-Cr水滑石(ZnCr-SBCu-LDHs),再经500℃高温焙烧制得新颖的Zn-CrCu复合金属氧化物(ZnCr-SBCu-LDO)光催化材料。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图谱(UV-Vis DRS)、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对催化材料的结构和性质进行分析表征。以较难被水滑石吸附的阳离子型染料罗丹明B(RhB)作为模型,研究材料的光催化活性,考察材料用量、RhB溶液的初始pH值、温度以及H_2O_2初始浓度等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ZnCr-SBCu-LDO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初始pH值为7.40、温度为25℃以及H_2O_2初始浓度10 mmol·L^(-1)的条件下,光照4 h后,1 g·L^(-1)的催化材料对5 mg·L^(-1)的RhB溶液的降解效率可达98.68%。此外,进一步对催化剂的再生能力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光催化降解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席夫碱铜(Ⅱ) 水滑石 复合金属氧化物 光催化 非均相催化 罗丹明B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铁和镁铝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结构和性能差异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慧 齐荣 段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833-838,共6页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Fe-LDH and MgAl-LDH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 e method involving separate nucleation and ageing steps. The structure analyses for these two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b... 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 MgFe-LDH and MgAl-LDH have been prepared by th e method involving separate nucleation and ageing steps. The structure analyses for these two material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the parameters both a and c of M gAl-LDH are smaller than that of MgFe-LDH though their structures are simila r, and MgAl-LDH with higher crystallinity is more easily formed than MgFe-LD H in the same preparing conditions. The IR analyses manifest that the structures of layer sheets and the orderings of the anions in the interlayer regions of Mg Al-LDH are more regular than that of MgFe-LDH. The temperature programmed XR D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diffraction peak of 003 reflections for MgAl-LDH co uld be seen after calcining at 300℃, while this peak for MgFe-LDH disappears after calcining at 200℃. Together with the TG-DTA analysis it can be conclu ded that the thermal stability of MgAl-LDH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Mg Fe-L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结构 性能 镁铁水滑石 镁铝水滑石 催化剂 结构规整性 程序升温XRD 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对聚氯乙烯(PVC)阻燃抑烟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秀婷 吴大鸣 +1 位作者 刘颖 朱复华 《塑料》 CAS CSCD 2004年第3期62-65,31,共5页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 总结了聚氯乙烯(PVC)塑料燃烧时产生烟雾的机理及其阻燃抑烟原理,并且在已开发出的常用无机阻燃抑烟剂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新型的无毒环保型无机纳米级阻燃抑烟剂———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LDHs)。分析了其对PVC的阻燃抑烟机理,并且试验证实了它的阻燃抑烟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阻燃剂只需少量添加就有明显的阻燃抑烟效果,并且克服了以往由于大量添加无机阻燃剂而造成的力学性能下降的缺点,是一种很有发展前景的新型阻燃抑烟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双羟基复合金属氧化物 LDHS 聚氯乙烯 PVC 阻燃 抑烟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BD协同负载复合金属氧化物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 被引量:7
10
作者 唐首锋 袁德玲 +2 位作者 张琦 刘雅蒙 李杰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15-1421,共7页
为了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臭氧的利用效率以及DBD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制备了负载铁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并加入DBD反应器中,建立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处理废水体系。考察了负载型活性炭投加量、放电电压、废水p H值... 为了提高介质阻挡放电(DBD)产生臭氧的利用效率以及DBD对甲基橙废水的降解效率,制备了负载铁锰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活性炭,并加入DBD反应器中,建立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处理废水体系。考察了负载型活性炭投加量、放电电压、废水p H值和反应器通气量等因素对甲基橙去除效率的影响,探讨了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独DBD臭氧处理,加入负载型活性炭后甲基橙降解效率显著提高18%,且化学需氧量(COD)和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分别达到43%和23%,其它放电参数、气体参数及废水参数亦影响甲基橙的降解;通过实验证明DBD协同负载型活性炭催化去除甲基橙的主要机理是其催化臭氧产生的以·OH自由基为主的强氧化性物质。研究结果证明DBD可与负载型活性炭产生协同催化效应,有效降解甲基橙染料废水,并提升废水中臭氧的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质阻挡放电 活性炭 复合金属氧化物 催化 染料废水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柱状双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对聚氯乙烯的阻燃抑烟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郑秀婷 刘颖 +3 位作者 吴大鸣 孟庆云 段雪 王红杰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41,共2页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 用NBS烟箱初步研究了LDHs对PVC的阻燃抑烟作用 ,分析了阻燃抑烟机理 ;同时还验证了LDHs对PVC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10 0份PVC只需填加 3~ 5份LDHs就可以使PVC/LDHs体系的抑烟效率达 5 0 %左右 ,且LDHs本身对PVC的力学性能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柱状双羟基纳米复合金属氧化物 聚氯乙烯 阻燃抑烟作用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低温脱除H2S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岱 陈绍云 +2 位作者 黄纯洁 费潇瑶 张永春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701-3706,共6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用于低温下脱除CO_2气体中的微量H_2S。采用XRD、N_2物理吸附、SEM及XPS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含量、煅烧温度、气体空速、杂质气体及吸附温度对吸附...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e-Cu-Al-O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剂,用于低温下脱除CO_2气体中的微量H_2S。采用XRD、N_2物理吸附、SEM及XPS等手段对脱硫前后的吸附剂结构进行表征。研究了Ce含量、煅烧温度、气体空速、杂质气体及吸附温度对吸附剂脱除H_2S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e-Cu-Al-O系列吸附剂在40℃条件下可有效脱除CO_2气体中的H_2S,Ce含量为10%的吸附剂(10Ce-Cu-Al-O)具有最大H_2S穿透吸附量,为94.1mg/g。研究发现,引入CeO_2能有效改善Cu O的分散性,提高吸附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提高煅烧温度,较大空速均不利于吸附剂的脱硫效果;平衡气CO_2会抑制H_2S的吸附;吸附温度不高于100℃时,10Ce-Cu-Al-O的穿透吸附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不会生成COS副产物。表征结果显示,硫化后吸附剂的组分团聚导致了比表面积和孔容降低。此外,失活后的脱硫剂可在100℃用空气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低温 硫化氢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吸附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彭书传 马明海 +2 位作者 谢晶晶 陈天虎 赵琴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1-24,共4页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对模拟废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SDBS去除的影响,并对吸附后的产物进行了碳酸钠解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H=7,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30min,LDO投加量为0.... 研究了复合金属氧化物(LDO)对模拟废水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的吸附行为,考察了pH值、温度、吸附时间等因素对SDBS去除的影响,并对吸附后的产物进行了碳酸钠解析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pH=7,温度为25℃,吸附时间为30min,LDO投加量为0.1g/100mL,SDBS初始浓度为700mg/L时,SDBS的去除率高达95.33%。产物经焙烧再生后重复吸附4次,产物对SDBS的去除率仍可达90.07%,实现了废物的再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金属氧化物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吸附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M(M=La,Ce,Fe,Mn,Cu,Cr)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分解N_2O 被引量:23
14
作者 薛莉 贺泓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64-670,共7页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o-M(M=La,Ce,Fe,Mn,Cu,Cr)复合金属氧化物及纯Co_3O_4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系列催化剂中,Co-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其活性与Ce/Co摩尔比有直接的关... 通过共沉淀法制备了一系列Co-M(M=La,Ce,Fe,Mn,Cu,Cr)复合金属氧化物及纯Co_3O_4催化剂,考察了其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系列催化剂中,Co-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具有最好的催化分解N_2O的活性;其活性与Ce/Co摩尔比有直接的关系,当Ce/Co摩尔比为0.05时(CoCe0.05催化剂)催化活性最佳;当有NO和O_2共存时,可能在催化剂活性中心上形成表面硝酸盐或亚硝酸盐吸附物种而使其活性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对Co-M催化剂的XRD、BET、O_2-TPD及H_2-TPR等表征结果的分析,发现作为主要活性位的Co^(2+)的氧化还原能力是影响催化剂活性的主要原因.这是因为根据反应机理,N_2O的表面分解步骤与Co^(2+)氧化成Co^(3+)的能力相关,而吸附氧的脱附与Co^(3+)还原成Co^(2+)的能力相关.在所研究的催化剂中,添加除CeO_2之外的其它过渡金属氧化物时,催化剂中Co^(3+)/Co^(2+)的氧化还原能力降低,因此其催化性能降低.另外,添加不同过渡金属氧化物也改变了N_2O催化分解反应的速控步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三钴 氧化 尖晶石 氧化亚氮催化分解 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水滑石制备复合金属氧化物及其催化处理废弃聚酯材料 被引量:6
15
作者 陈飞飞 王光辉 +1 位作者 李伟 杨锋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1,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将两者作为催化剂用于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前体,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在催化剂与PET质量...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并将其在不同温度下煅烧得到复合金属氧化物。将两者作为催化剂用于醇解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反应中。实验结果表明: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催化活性明显高于其前体,最佳煅烧温度为500℃;在催化剂与PET质量比为1.0%、醇解反应时间为50 min时,产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BHET)的产率可达到81%。镁铝水滑石煅烧后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是一种高效、环境友好型醇解PET催化剂,可以替代目前常用的均相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水滑石 复合金属氧化物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聚酯 醇解 催化剂 固体废弃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N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ClO_2氧化处理苯酚废水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金龙 孙亚伟 +3 位作者 谷娜 吴海霞 赵文婕 王奎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91-494,498,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CuNiAl类水滑石(CuNiAl-LDHs),将水滑石在600℃下焙烧制备出高分散CuN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XRD、FTIR和SEM对产品进行表征,并用CuN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ClO2氧化处理苯酚。研究结果表明,类水滑石中Cu、Ni、Al的...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CuNiAl类水滑石(CuNiAl-LDHs),将水滑石在600℃下焙烧制备出高分散CuN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用XRD、FTIR和SEM对产品进行表征,并用CuNi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ClO2氧化处理苯酚。研究结果表明,类水滑石中Cu、Ni、Al的摩尔比影响类水滑石的晶形结构,当n(Cu)∶n(Ni)∶n(Al)=1∶1∶1,可以得到结晶度高、晶体单一的CuNiAl类水滑石,该水滑石焙烧得到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ClO2氧化处理苯酚废水,可促进废水中苯酚的深度降解,使COD去除率大大提高。适宜的反应条件是:催化剂投加量为3 g/L,废水pH=7.0,反应时间60 min,反应温度室温,废水COD去除率达到6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沉淀法 复合金属氧化物 ClO2催化氧化 苯酚 水处理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CuFeMnO_4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开怀 黄清涯 陈文哲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69-773,共5页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CuFeMnO_4尖晶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试粉末的光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约25℃)下,当金属离子配比为Mn^(2+):Cu^(2+):Fe^(3+... 研究了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溶胶-凝胶法制备CuFeMnO_4尖晶石复合金属氧化物的最佳工艺条件,并用紫外-可见-近红外(UV-Vis-NIR)分光光度计测试粉末的光吸收率。试验结果表明,在室温(约25℃)下,当金属离子配比为Mn^(2+):Cu^(2+):Fe^(3+)=3:2:1,溶液反应pH值为6.5时,干凝胶在800℃煅烧制备的CuFeMnO_4复合金属氧化物试样中基本不含有CuO、Fe_2O_3和MnO杂质相,并且粉末对200~2500nm波长范围的光线具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吸收率达到95%,是一种有潜力的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FeMnO4尖晶石复合金属氧化物 工艺 溶胶.凝胶 吸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燃生活垃圾气化Ca-Fe复合金属氧化物的原位固硫性能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洋 黄亚继 +7 位作者 董新新 丁雪宇 杨晓域 王新宇 张臻荣 曹歌瀚 李志远 田新启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5677-5684,共8页
气化技术可有效缓解因可燃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而衍生的环境问题,但仍需要对气化产生的HS和SO进行脱除以降低硫污染物排放风险。可燃生活垃圾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开发适宜的双效固硫剂以对HS和SO一步脱除。原位固硫指将气化原料与... 气化技术可有效缓解因可燃生活垃圾产量不断增加而衍生的环境问题,但仍需要对气化产生的HS和SO进行脱除以降低硫污染物排放风险。可燃生活垃圾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需要开发适宜的双效固硫剂以对HS和SO一步脱除。原位固硫指将气化原料与固硫剂预先混合,气化与硫脱除同时进行且硫污染物被固定于灰渣中。本文使用聚苯乙烯颗粒、木屑等典型组分配制可燃生活垃圾作为气化原料,以CO为气化剂,采用球磨法制备了一系列Ca-Fe复合金属氧化物作为固硫剂并对其原位固硫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600℃气化温度下,Ca-Fe复合金属氧化物中的CaO/FeO比例对固硫率产生影响,且两者质量比为1∶1时固硫性能最佳,固硫率可达82.65%。作为对比,CaO和FeO单一组分固硫率仅分别为65.57%和74.12%。BET、SEM等分析表明CaO、FeO球磨形成复合金属氧化物时产生相互作用并影响粒径分布、孔径、比表面积等物化性质,且能够改善固硫剂的烧结现象,质量比为1∶1时综合作用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垃圾 气化 原位固硫 复合金属氧化物 球磨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镁铝型复合金属氧化物去除水体中的苯酚 被引量:3
19
作者 谢襄漓 徐旭 +2 位作者 曹伟城 周翔 王林江 《桂林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40-244,共5页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并在400~550℃温度条件下焙烧获得镁铝型混合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作用。利用XRD、FTIR、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 采用液相共沉淀法合成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LDH),并在400~550℃温度条件下焙烧获得镁铝型混合氧化物(LDO)。以LDO作为吸附剂,研究其对水体中苯酚的去除作用。利用XRD、FTIR、比表面与孔结构分析仪、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研究LDH焙烧温度、吸附作用时间和LDO投放量等因素对去除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用500℃下焙烧制备的LDO作为吸附剂,当废水中苯酚初始浓度为0.1 g/L、LDO投放量为5 g/L、吸附作用时间为4 h时,对苯酚的去除率达到67%。吸附机理是以苯酚阴离子进入LDO层间形成LDH为主,表面吸附为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镁铝型层状双氢氧化物 复合金属氧化物 苯酚 废水处理 吸附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金属氧化物Cu-Co-Al低温催化水解HCN 被引量:3
20
作者 闫林霞 田森林 +1 位作者 宁平 张秋林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964-2971,共8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Al、Co-Al和Cu-Co-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对HCN的催化水解性能,并通过XRD、BET、XPS和H2-TPR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Co-Al催化剂展示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200℃,反应180...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Al、Co-Al和Cu-Co-Al复合金属氧化物催化剂,考察了3种催化剂对HCN的催化水解性能,并通过XRD、BET、XPS和H2-TPR等对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Co-Al催化剂展示最高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200℃,反应180min后,Cu-Co-Al、Cu-Al和Co-Al催化剂对HCN的转化率分别为95%,90%,10%;NH3生成量分别为122,118,18mg/m3.低结晶度、高分散性、高比表面积的催化剂有利于低温HCN水解.适量的表面分子氧含量、较高的Cu2+和Co3+含量、较低的还原温度是Cu-Co-Al催化剂具有较高的HCN低温水解活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CN 复合金属氧化物 催化水解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