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结构、性质及其应用 被引量:37
1
作者 雷立旭 张卫锋 +1 位作者 胡猛 Dermot O'Hare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1-463,共13页
本文评述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 s)的化学及其应用。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具有结合紧密的氢氧化物层和处于层间的阴离子,其比较突出的化学性质是可逆的阴离子交换和热分解性质。不过,因为受到氢氧化物层... 本文评述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LDH s)的化学及其应用。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具有结合紧密的氢氧化物层和处于层间的阴离子,其比较突出的化学性质是可逆的阴离子交换和热分解性质。不过,因为受到氢氧化物层的局限,处于层间的阴离子表现出的特殊化学性质近年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上述三个方面的性质,人们发掘了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在材料(包括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制备、离子交换与有害阴离子脱除、异构体化学分离、化学反应控制、阻燃材料、活性分子储存与缓释、局部化学反应合成、催化剂及催化剂载体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阴离子交换 活性分子存储 化学分离技术 化学结构 化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废胶粉改性沥青的性能及老化机理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武 肖新颜 晏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2-76,共5页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 以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及废胶粉(CR)为改性剂,采用熔融共混法制备了LDHs/CR复合改性沥青。通过原子力显微镜、离析实验、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实验(RTFOT)、室内加速紫外老化试验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等实验方法,对复合改性沥青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初步探讨了改性剂与沥青的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LDHs的掺入使得废胶粉在沥青中分散得更均匀且胶粉颗粒的平均粒径更细小;相比于基质沥青,复合改性沥青的高低温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随着LDHs掺量增加,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离析软化点差值由9.2℃减小到1.3℃,储存稳定性大幅提升;与废胶粉改性沥青相比,LDHs/CR复合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能(尤其是抗UV老化性能)得到明显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羟基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废胶粉 沥青 储存稳定性 紫外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聚丙烯酸钠水分散体系的双絮凝现象及机理探讨 被引量:8
3
作者 刘国鹏 刘尚营 +1 位作者 王君 孙德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030-2035,共6页
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 研究了聚丙烯酸钠(PAAS)对镁铝型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MgAl-LDH)的胶体水分散体系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总有机碳(TOC)分析技术测定了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量,并利用ζ电位表征了LDH颗粒的电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在质量分数为1%的LDH水分散体系中加入0.006~2.400mmol/LPAAS,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LDH-PAAS混合体系出现了絮凝-分散-再絮凝变化.同时,随着PAAS浓度的增加,PAAS在LDH颗粒上的吸附导致颗粒ζ电位由正减至0,并进一步负向增加,颗粒间静电斥力先减小后增加,因此体系先絮凝再分散.随着LDH颗粒负电性的进一步增强,未吸附的PAAS引发颗粒间产生的空缺引力成为体系再次絮凝的主要原因.对吸附PAAS的LDH颗粒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PAAS主要通过—COO-与LDH的相互作用而吸附在颗粒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聚丙烯酸钠 絮凝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的合成及应用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王丽娜 徐玲玲 张道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6-68,101,共4页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层状材料,具有稳定的氢氧化物层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在碱催化、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以LDHs的层状结构和可插层性为线索,综述了LDHs的...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LDHs)是一类典型的阴离子型层状材料,具有稳定的氢氧化物层和可交换的层间阴离子,在碱催化、催化剂载体、生物医药、离子交换、吸附材料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前景。以LDHs的层状结构和可插层性为线索,综述了LDHs的结构、组成。概括了当前的制备方法并对其优劣性加以比较,从结构的角度分析了LDHs材料的特性,介绍了LDHs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展望了其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合成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状氢氧化物阻燃剂 被引量:4
5
作者 位建华 雷立旭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B06期305-308,共4页
通过对层状氢氧化物的结构、形貌及其化学性质的叙述,讨论了层状氢氧化物的阻燃性能来源及其优化途径,研究了层状氢氧化物的独特化学性质对高分子材料的催化炭化机制和与其它阻燃剂协同作用,开发不易团聚的层状氢氧化物超细颗粒、无机-... 通过对层状氢氧化物的结构、形貌及其化学性质的叙述,讨论了层状氢氧化物的阻燃性能来源及其优化途径,研究了层状氢氧化物的独特化学性质对高分子材料的催化炭化机制和与其它阻燃剂协同作用,开发不易团聚的层状氢氧化物超细颗粒、无机-无机及无机-有机复合阻燃剂是有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阻燃剂 表面改性 超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锌和铬复合金属氧化物的电化学制备及对水溶液中硫的光电催化氧化
6
作者 刘小东 汤文帅 叶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77-179,183,共4页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碳纤维上接枝亚氨基二乙酸修饰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物。采用电化学法分别制备了镍、锌和铬的二元和三元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经煅烧生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 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法,在碳纤维上接枝亚氨基二乙酸修饰的丙烯酸缩水甘油酯聚合物。采用电化学法分别制备了镍、锌和铬的二元和三元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前驱体,经煅烧生成复合金属氧化物。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化学技术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此类镍、锌和铬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具有高度晶层状水滑石结构。分别比较了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和煅烧后的复合金属氧化物对水溶液中硫离子(S2-)的光电催化氧化,发现煅烧后的镍铬复合金属氧化物对水溶液中的S2-具有较好的光电催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合成 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复合金属氧化物 硫离子 光电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层结构抗氧剂对聚丙烯热氧稳定性的影响
7
作者 白弈青 徐萌 +3 位作者 徐凯 高达利 孙小东 冯拥军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16,共4页
将2种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插层结构抗氧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工艺,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聚丙烯(PP)中,得到无机-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样品,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抗氧剂水滑石的结构,通过氧化诱导时间(O... 将2种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插层结构抗氧剂采用双螺杆挤出工艺,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聚丙烯(PP)中,得到无机-有机聚合物复合材料样品,然后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表征了抗氧剂水滑石的结构,通过氧化诱导时间(OIT)和热重(TG)分析考察新型抗氧剂对PP热氧稳定性的影响,并考察了抗氧剂耐溶剂迁移的效果。结果表明:插层结构抗氧剂的加入可以提升PP的抗热氧老化性能,其中Mg-Al抗氧剂的OIT更长,Zn-Al抗氧剂对PP热稳定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与抗氧剂1010相比,插层结构抗氧剂经乙醇和正己烷浸泡后表现出的耐迁移性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抗氧剂 热氧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插层结构无卤阻燃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董文杰 冯拥军 +1 位作者 唐平贵 李殿卿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5-78,共4页
针对含卤阻燃材料的危害及其使用限制,介绍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插层结构无卤阻燃材料的研究现状。该插层结构无卤阻燃材料基于层板组成的可调变性以及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可将具有阻燃性能优异的功能客体插层组装到层间,层板和层间... 针对含卤阻燃材料的危害及其使用限制,介绍了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插层结构无卤阻燃材料的研究现状。该插层结构无卤阻燃材料基于层板组成的可调变性以及层间阴离子的可交换性,可将具有阻燃性能优异的功能客体插层组装到层间,层板和层间多种阻燃机理协同作用。该材料不仅具有高效的阻燃效果,而且具有优异的抑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卤阻燃剂 插层结构 阻燃 抑烟 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aAl-LDHs前体的蒽醌降解物再生固体碱催化剂 被引量:4
9
作者 关超阳 冯俊婷 +1 位作者 洪润润 李殿卿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6,共7页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球形γ-Al_2O_3载体表面原位合成Ca Al-NO_3-LDHs(LDHs: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焙烧后得到Ca Al-LDO/γ-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LDO:层状双金属复合氧化物)。采用XRD,SEM,BET,CO_2-TP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 以尿素为沉淀剂,采用水热合成法在球形γ-Al_2O_3载体表面原位合成Ca Al-NO_3-LDHs(LDHs: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焙烧后得到Ca Al-LDO/γ-Al_2O_3固体碱催化剂(LDO:层状双金属复合氧化物)。采用XRD,SEM,BET,CO_2-TPD方法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并考察了催化剂对蒽醌降解物的再生性能。表征结果显示,当Ca O负载量低于20%(w)时,催化剂仍保持较高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结构,且表面碱量随Ca O负载量的增加而增加;当Ca O负载量超过20%(w)时,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减小,孔道被堵塞,表面碱量降低。实验结果表明,Ca O负载量为20%(w)的0.20-Ca Al-LDO/γ-Al_2O_3催化剂对蒽醌降解物的再生性能最佳,与浸渍法制备的0.20-Ca O/γ-Al_2O_3和水热合成法制备的0.20-Mg Al-LDO/γ-Al_2O_3催化剂相比,0.20-Ca AlLDO/γ-Al_2O_3催化剂的蒽醌降解物再生活性分别提高了76.9%和1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合成 层状复合金属氢氧化物 固体碱催化剂 蒽醌降解物 再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DH的制备及其对水环境中低含量磷的吸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琦 付格娟 李剑超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47-51,共5页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Fe-LDH、Mg-Mn-LDH、Ca-Fe-LDH,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材料孔隙结构发达,是良好的吸附材料;与吸附前的LDH相比,吸附后的3种材料红... 用共沉淀法制备了Mn-Fe-LDH、Mg-Mn-LDH、Ca-Fe-LDH,采用环境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其对水中磷酸根的吸附性能和机制。结果表明,材料孔隙结构发达,是良好的吸附材料;与吸附前的LDH相比,吸附后的3种材料红外光谱都出现了P-O振动吸收峰,从而验证了有磷酸根离子作为附加阴离子进入LDH层间;材料用量1 mL,处理质量浓度2 mg/L的40 mL磷溶液,处理时间1 h,此时Mn-Fe-LDH、Mg-Mn-LDH、Ca-Fe-LDH对磷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97.41%、82.41%和97.00%;共存离子对材料的除磷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双金属复合氢氧化物(LDH) 低含量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