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制备工艺 被引量:2
1
作者 荆永康 张炜 +3 位作者 高红 隋成博 乜世成 宋林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78,共8页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 为提高虾青素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稳定性,采用均质乳化-探头超声法制备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AST-NLC)。以粒径和包封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AST-NLC的制备工艺,并对制备的AST-NLC进行X射线衍射(XRD)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结构表征,以及4、25、50℃下的热稳定性测试。结果表明:制备AST-NLC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甘油三硬脂酸酯与中链甘油三酯质量比1∶11(总质量0.99 g)、乳化剂用量(吐温-80+大豆卵磷脂,质量比1∶1)3.8%(以水相质量为基准)、油水比1∶34(体积比)、均质速度5000 r/min、超声时间2 min、虾青素添加量2.0 mg,在此条件下制备的AST-NLC粒径为(79.30±1.21)nm,多分散系数(PDI)为0.01±0.01,包封率为(81.36±1.84)%,Zeta电位为(-18.13±2.83)mV;结构表征结果表明,AST-NLC中的虾青素是以分子的状态包裹在脂质体中;热稳定性结果显示,4℃更有利于ASTNLC的保存。综上,成功制备了粒径小、分散均匀且包封率较高的AST-NL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虾青素纳米脂质载体 中心复合设计法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 被引量:5
2
作者 马祖文 邢建国 +4 位作者 王新春 李悦 薛桂篷 杨秀 任文东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03-607,共5页
目的选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PVPP(X1)、MCC(X2)和乳糖(X3)的用量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2FI)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 目的选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处方。方法以PVPP(X1)、MCC(X2)和乳糖(X3)的用量为因变量,以崩解时间(Y)为自变量,分别用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2FI)和三次多项式模型描述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绘制等高线图,确定较优处方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化后的处方为PVPP:38.5 mg,MCC:151.0 mg,乳糖:24.5mg。优化处方制备香青兰口腔崩解片平均崩解时间为30.46 s,预测值和测定值偏差的绝对值均<5%,3次多项式模型比两因素相互作用模型置信度高。结论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香青兰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青兰 口腔崩解片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联苯双酯脂质体处方 被引量:2
3
作者 陈志鹏 朱家壁 +2 位作者 陈洪轩 肖衍宇 陈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77-379,I0007,共4页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 目的确定联苯双酯脂质体的最佳处方。方法在预试验的基础上确定影响脂质体处方的因素,采用中心复合设计试验对处方进行优化,并对结果分别进行多元线型和非线性方程拟合。结果多元非线性拟合方程优于多元线型方程,依据给定的最优处方制备样品,各指标实测值与预测值偏差较小。结论中心复合设计优化处方预测性良好,可以快速准确的优化DDB脂质体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苯双酯 脂质体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臂组织的复合设计法及图形扫描设计法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红霞 祝成炎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32-33,共2页
运用自行研制开发的CAD系统 ,介绍了多臂组织复合设计法和图形扫描组织设计法 ,以供参考。
关键词 多臂组织 复合设计法 图形扫描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 织物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制备丹参酮Ⅱ_A鱼精蛋白纳米粒 被引量:1
5
作者 冯博 承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制备丹参酮ⅡA鱼精蛋白纳米粒。方法以鱼精蛋白为载体材料,应用去溶剂法制备丹参酮ⅡA鱼精蛋白纳米粒。再以丹参酮ⅡA与鱼精蛋白比例、药物在乙醇中质量浓度、乙醇与水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制备丹参酮ⅡA鱼精蛋白纳米粒。方法以鱼精蛋白为载体材料,应用去溶剂法制备丹参酮ⅡA鱼精蛋白纳米粒。再以丹参酮ⅡA与鱼精蛋白比例、药物在乙醇中质量浓度、乙醇与水体积比为考察因素,以包封率为考察指标,根据中心复合设计原理安排实验,筛选最佳工艺,并对所得纳米粒进行形态、粒径及释放度等体外表征。结果最优工艺条件为丹参酮ⅡA与鱼精蛋白比例(m/m)0.25,药物在乙醇中质量浓度10mg/m L,乙醇与水体积比1∶1。在此条件下,纳米粒包封率为86.05%,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接近。所得纳米粒外观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12.3±20.4)nm,体外释放行为呈良好的缓释特性。结论该工艺条件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所建立模型的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鱼精蛋白 纳米粒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层次分析-熵权法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高乌头根酒蒸工艺研究
6
作者 马佳荣 王玉辉 +2 位作者 李莉 赵敏 李芸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23-731,共9页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 探究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本研究以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及冉乌头碱含量的综合评分作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生物碱含量,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高乌甲素和冉乌头碱含量。为探究加黄酒量、闷润时间、蒸制时间对酒蒸高乌头根炮制工艺的影响,开展了单因素考察试验。采用层次分析-熵权法确定总生物碱、高乌甲素、冉乌头碱含量的权重,以三者的综合评分结合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法确定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表明酒蒸高乌头根的最佳炮制工艺为:高乌头根重量15%的加酒量、闷润时间2 h、蒸制时间5 h、蒸制温度127℃、蒸制压力0.15 MPa。本研究拓宽了高乌头根炮制方法且所建立的炮制工艺评价体系准确、可信,为高乌头根炮制相关研究及临床安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熵权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 酒蒸高乌头根 总生物碱 高乌甲素 冉乌头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射线法考察离子液体C_(16)H_(31)ClN_2与乐果的毒性相互作用 被引量:6
7
作者 张晶 王金承 +2 位作者 刘树深 葛会林 刘海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53-358,共6页
离子液体(ILs)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由于不挥发、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某些ILs易溶于水,其自身毒性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这已引起诸多学者对ILs毒性的研究兴趣.然而IL... 离子液体(ILs)是一种用于替代传统易挥发有机溶剂的新型"绿色"溶剂.由于不挥发、不会对大气产生污染而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某些ILs易溶于水,其自身毒性能够对生态环境造成潜在影响,这已引起诸多学者对ILs毒性的研究兴趣.然而ILs与其它污染物的毒性相互作用目前研究很少.论文选取咪唑类离子液体C16H31ClN(2DMI)与有机磷杀虫剂乐果(DIM)作为目标化合物,以青海弧菌Q67为检测生物,采用微板毒性分析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及其混合物的毒性.为全面考察不同浓度范围DMI与DIM的毒性相互作用,将中心复合设计与固定浓度比射线法有机结合起来构建5个不同浓度比的混合物射线,通过浓度加和与独立作用模型对混合物射线进行比较评估.结果表明在DMI浓度较大且DIM浓度较低时,DMI与DIM之间存在明显拮抗作用,而在其它浓度范围内两者之间为加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16H31ClN2 乐果 毒性相互作用 微板毒性分析 中心复合设计射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大黄渗漉提取工艺 被引量:16
8
作者 汪洁 李宁 +3 位作者 夏鹏飞 陈晖 刘峰林 赵磊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301-2307,共7页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 目的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以提取物总浸膏量、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量和总评归一值为指标进行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浸泡乙醇用量、渗漉乙醇用量,再运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对其参数进行优化。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大黄用10倍量80%乙醇浸泡17 h,渗漉时料液比为1∶7。结论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对大黄渗漉提取工艺进行非线性数学拟合,其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渗漉 提取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在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5
9
作者 杜明欣 任安峰 +2 位作者 杜华太 王树伦 孙国华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 采用中心复合实验设计法研究了吸水树脂、补强剂对(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体积膨胀率、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的影响规律,并得出回归方程。结果表明,随着吸水树脂用量的增加,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的体积膨胀率升高,而硬度、拉伸强度和扯断伸长率降低;高耐磨炭黑对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具有补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水膨胀高分子材料 吸水树脂 中心复合实验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向阳 张红 +2 位作者 杨小松 刘祖雄 陈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77-1480,共4页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非洛地平缓释片处方。方法以羟丙甲基纤维素(HPMC)K4M和HPMC 100LV的用量为考察因素,以1,4,8 h的累积释放度(Y1h、Y4h、Y8h)为考察指标,利用二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采用f2相似因子对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的体外释放度进行比较。结果 HPMC K4M和HPMC100LV的用量各占片剂质量的20.0%和10.0%时,所得缓释片各时间点释放度符合标准;自制片剂和原研制剂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放度相似因子f2分别为70.87,74.19,59.68,69.25。结论 HPMC K4M和HPMC 100LV以一定比例联合使用可以有效控制药物释放,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处方预测性良好,制得的非洛地平缓释片体外释放符合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洛地平 缓释片 羟丙甲基纤维素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温差发电器优化设计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嘉华 周宏甫 +1 位作者 刘二辉 张征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1-36,共6页
提出了将温差发电器对内燃机排气背压的影响纳入温差发电器的优化设计过程的观点,设计了一套新的温差发电器优化方案。以发电器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排气背压、质量作为约束条件,以发电片温差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 提出了将温差发电器对内燃机排气背压的影响纳入温差发电器的优化设计过程的观点,设计了一套新的温差发电器优化方案。以发电器尺寸参数为设计变量,以排气背压、质量作为约束条件,以发电片温差为目标进行优化设计。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选取试验点,对试验点进行CFD仿真,采用高预测精度的改进BP神经网络拟合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间的关系,再利用遗传优化算法在设计空间寻找最佳设计点。优化后消除了发电器对排气背压的影响,温差提高了8.8%,质量降低了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差发电器 神经网络 中心复合设计法 遗传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磊 张启立 +3 位作者 汪洁 夏琦 夏鹏飞 张延英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65-1268,共4页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 目的优选新大黄牡丹汤(大黄、丹皮、桃仁等)的提取工艺。方法在单因素、析因设计、最速上升试验的基础上,以浸膏得率与总蒽醌得率的权重和为响应值,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选新大黄牡丹汤提取工艺。结果最佳条件为回流提取60 min,提取溶剂为40%乙醇,料液比为1∶40。结论该方法准确有效,简便可行,预测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大黄牡丹汤 提取工艺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钾活化剂法制备稻壳活性炭的工艺优化 被引量:16
13
作者 廖钦洪 李会合 +1 位作者 刘奕清 廖林正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56-261,共6页
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文以稻壳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制备稻壳基活性炭。采用Plackett-Burman(P-B)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法对影响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性能的5个工艺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样... 为实现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该文以稻壳为原料、K2CO3为活化剂制备稻壳基活性炭。采用Plackett-Burman(P-B)和中心复合设计(central composite design,CCD)法对影响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性能的5个工艺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确定样品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回归方程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和0.85,影响样品得率的主要因素为:活化温度>活化时间>K2CO3浓度,影响样品碘吸附值的主要因素为:活化温度>K2CO3浓度>活化时间,浸渍体积比和浸渍时间影响不显著;经CCD法建立的稻壳基活性炭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模型极显著(P<0.0001,P<0.01),决定系数R2可达0.92和0.90,活化温度和活化时间之间存在较强的交互作用。优化后的工艺条件为:活化温度1029.17 K、K2CO3浓度1.95 mo L/L、活化时间1.17 h、浸渍体积比3,浸渍时间11 h,其得率和碘吸附值的预测值分别为13.61%、1058.83 mg/g,与实测值(14.53%、1021.30mg/g)的误差仅为6.33%、3.67%,拟合性良好,说明运用CCD法对稻壳基活性炭制备工艺的优化是准确可靠的。该结果可为K2CO3活化法制备稻壳基活性炭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弃物 工艺 Plackett-Burman 中心复合设计法 得率 碘吸附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子燕 王其昂 +1 位作者 韩晖 曹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3-107,共5页
文章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的物理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地震动-桥梁结构试验样本对,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以柱端转角延性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结构的易损性... 文章考虑地震地面运动和结构本身的物理不确定性,以中心复合设计法建立地震动-桥梁结构试验样本对,对系统样本模型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通过数值方法建立以柱端转角延性为输出的响应面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模拟获得结构的易损性曲线。算例表明,所建立的高精度响应面模型可以替代需要进行复杂非线性计算的结构模型,且计算量少、结果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易损性分析作为一种震害评估手段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具有实际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 数值方 蒙特卡罗模拟 结构地震易损性 响应面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曲面法的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制备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志航 白二雷 +5 位作者 许金余 罗鑫 孟欣 刘高杰 任彪 朱靖塞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3918-3926,共9页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_(3)增强水... 基于响应曲面法,考虑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水胶比三个关键影响因素,以水泥硬化浆体抗压强度为响应,利用中心复合设计法设计试验,建立纳米SiO_(2)、纳米CaCO_(3)、纳米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并以纳米CaCO_(3)增强水泥浆体强度模型为例,分析各因素对强度的影响规律,对强度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与水泥质量比为0.0270、减水剂与水泥质量比为0.0175、水胶比为0.25时,三种纳米颗粒增强水泥浆体具有较高强度。纳米SiO_(2)、CaCO_(3)、Al_(2)O_(3)增强水泥浆体的强度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纳米CaCO_(3)增强水泥浆体的抗压强度响应值随着纳米颗粒掺量、减水剂掺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随着水胶比的增大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颗粒 水泥浆体 制备 强度模型 响应曲面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响应面法的1Cr18Ni9Ti不锈钢车削参数优化 被引量:8
16
作者 孙捷夫 孔繁霁 +1 位作者 杨巍 单英吉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65-69,共5页
以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车削参数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心复合法建立车削试验矩阵,利用极值法分析各车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使表面粗糙度最小的最优车削参数组合。利用响应面法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基于显著性分析调整模... 以1Cr18Ni9Ti不锈钢材料车削参数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心复合法建立车削试验矩阵,利用极值法分析各车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得出使表面粗糙度最小的最优车削参数组合。利用响应面法建立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基于显著性分析调整模型中变量成分提高模型的准确性。采用JMP软件对工程中常用的表面粗糙度目标进行加工参数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法建立的粗糙度预测模型可精确预测设定目标的最优车削参数,相比极值法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粗糙度 车削参数 中心复合试验设计 响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Kriging-RSM框架结构整体承载能力抗震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狄生奎 张宝 王立宪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3-219,共7页
针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基于克里金模型(Kriging)与响应面法(RSM),提出了计算结构可靠度指标的Kriging-RSM算法.在中心复合设计法产生样本点的基础上,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分别计算了... 针对整体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可靠度计算问题,基于克里金模型(Kriging)与响应面法(RSM),提出了计算结构可靠度指标的Kriging-RSM算法.在中心复合设计法产生样本点的基础上,建立钢筋混凝土框架有限元模型,进行非线性推覆分析,分别计算了不同设计基本地震速度下框架结构的整体可靠度指标与灵敏度.结果表明:Kriging-RSM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是结构整体可靠度计算的一种新方法;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能够影响结构整体可靠度指标,但不会改变各随机变量的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靠度 灵敏度 克里金模型 响应面 非线性推覆分析 中心复合设计法 承载能力 框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蚀剂SDS+CTAB复配溶液中碳钢电化学腐蚀性能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汪家梅 Farzin Arjmand 张乐福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04-611,共8页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法设计实验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研究了Cl^-浓度、温度、pH值、SDS浓度和CTAB浓度5种因素对碳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有机缓蚀剂SDS和CTAB复配溶液配比及使用... 通过中心复合设计(CCD)法设计实验并结合动电位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EIS)的测量,研究了Cl^-浓度、温度、pH值、SDS浓度和CTAB浓度5种因素对碳钢腐蚀性能的影响,确定其显著性影响因素,从而探索有机缓蚀剂SDS和CTAB复配溶液配比及使用环境最佳区间。结果表明:SDS和CTAB及两者的复配溶液均对碳钢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两者混合使用的复配溶液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Cl-浓度为0.01mol/L、pH值为12、温度为10℃、SDS浓度为150ppm、CTAB浓度为20ppm时缓蚀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钢 CTAB SDS 电化学腐蚀 中心复合设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制备 被引量:8
19
作者 张小飞 邢传峰 果秋婷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857-1862,共6页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 目的通过优化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制备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方法采用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山嵛酸甘油酯质量浓度、磷脂质量浓度和药脂比为考察对象,以包封率和粒径为评价指标,利用三因素三水平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Malvern粒度仪测定纳米粒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透射电镜考察其形态;并考察纳米粒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川陈皮素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包封率为(91.8±2.7)%,粒径为(189.6±23.4)nm,Zeta电位为-31.8 mV,透射电镜显示微乳粒径均一,成球状分布,48 h累积释放为55%。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能改善川陈皮素水难溶性,有望提高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陈皮素 固体脂质纳米粒 热熔乳化超声-低温固化 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当归补血颗粒成型工艺的优化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8
20
作者 马肖 要林青 +1 位作者 张瑞堂 张红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7-852,共6页
目的优化复方当归补血颗粒成型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稀释剂、黏合剂种类及比例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溶化率、吸湿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TLC法定性鉴别当归、白芍,HPLC-DAD... 目的优化复方当归补血颗粒成型工艺,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以稀释剂、黏合剂种类及比例为影响因素,成型率、堆密度、休止角、溶化率、吸湿性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中心组合设计-响应面法优化成型工艺。TLC法定性鉴别当归、白芍,HPLC-DAD法测定阿魏酸、芍药苷含量。结果最佳成型工艺为浸膏粉、乳糖(稀释剂)、糊精(稀释剂)、0.65%CMC-Na(黏合剂)比例1:0.35:0.25:0.1,综合评分95.97分。TLC斑点清晰,阴性无干扰。阿魏酸、芍药苷分别在0.96~4.8μg/mL(r=0.9999)、12.8~28.8μg/mL(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0.06%、99.75%,RSD分别为1.99%、1.59%。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当归补血颗粒的成型工艺和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当归补血颗粒 成型工艺 质量控制 中心复合设计-响应面 TLC HPLC-D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