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镀锌钢复合表面处理及耐腐蚀与延迟结冰性能研究
1
作者 狄娜 张清芬 《电镀与精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8-55,共8页
通过磷化与封闭处理并结合表面修饰,在镀锌钢表面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并且以Zn、Ca、P、O、Ce和C元素为主要成分的超疏水涂层,其腐蚀电流密度仅为9.04×10^(-7)A/cm^(2),能较长时间耐受中性溶液和酸碱性溶液腐蚀,相比于镀锌钢... 通过磷化与封闭处理并结合表面修饰,在镀锌钢表面制备出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并且以Zn、Ca、P、O、Ce和C元素为主要成分的超疏水涂层,其腐蚀电流密度仅为9.04×10^(-7)A/cm^(2),能较长时间耐受中性溶液和酸碱性溶液腐蚀,相比于镀锌钢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能。该涂层还能实现延迟结冰效果,具有良好的延迟结冰性能。通过复合表面处理可在镀锌钢表面形成具有微纳米粗糙结构和低表面能的超疏水涂层,有效阻挡腐蚀介质渗透并降低腐蚀速度,还能阻碍水滴铺展,减小表面覆冰面积,同时延迟结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处理 镀锌钢 磷化 封闭处理 表面修饰 延迟结冰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与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杨英歌 周海 +2 位作者 万汉城 陈飞 周学彬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0-82,共3页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性能的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单一的表面技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与高频感应淬火技术相结合的复合表面处理处理技术对20钢进行表面处理,并与... 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在提高材料表面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等性能的应用方面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单一的表面技术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采用低温气体多元共渗与高频感应淬火技术相结合的复合表面处理处理技术对20钢进行表面处理,并与低温气体多元共渗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复合表面处理技术对20钢显微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复合表面处理后,20钢表面硬度达到830HV,耐磨性有显著提高,但是耐蚀性有所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处理 多元共渗 20钢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表面处理改善304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和耐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沈倩倩 向莉 +2 位作者 张瑜 李雪莎 聂朝胤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8-215,共8页
目的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方法采用电镀法在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镍涂层预处理,然后在450℃及以下,于流动的高纯度NH3中进行气体渗氮,获得复合表面处理试样。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研究了渗氮层的组织... 目的提高奥氏体不锈钢的耐磨性。方法采用电镀法在304奥氏体不锈钢表面进行镍涂层预处理,然后在450℃及以下,于流动的高纯度NH3中进行气体渗氮,获得复合表面处理试样。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显微硬度仪,研究了渗氮层的组织、相组成和显微硬度。使用球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选用硬度相差很大的两种材料GCr15和Si_3N_4作为摩擦副,对其耐磨性进行了探讨。结果在400℃时,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基底表面生成约6.34μm厚的连续渗氮层,而单一渗氮试样表面没有渗氮层形成,而且45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渗氮层厚度为24.26μm,约是单一渗氮处理试样的7.85倍。40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渗氮层主要由γN-Fe组成。45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渗氮层主要由γN-Fe和少量铬的氮化物组成。400℃和45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最大硬度分别为780HV0.05和1450HV0.05,分别是原材料的3.3和6.2倍。与原材料相比,以GCr15作摩擦副时,400℃和45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磨损量分别下降了约75.7%和89.4%;以Si_3N_4作摩擦副时,400℃和450℃复合表面处理试样的磨损量分别下降了约82.5%和88%。结论镍涂层预处理有利于提高气体渗氮效率。复合表面处理明显提高了材料的渗氮层厚度、硬度及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表面处理 304不锈钢 镍涂层 渗氮层 微观结构 显微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复合处理对AB_5合金的高倍率和低温放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吴来磊 韩树民 李媛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贮氢合金的高倍率和低温放电等电化学性能,采用在有机酸中添加金属离子M2+(N i2+、Co2+、Cu2+)及还原剂的方法,对商品AB5型贮氢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复合处理,实现了有机酸处理和表面微包覆一步完成。结果表明,经表面复合处... 为了进一步提高贮氢合金的高倍率和低温放电等电化学性能,采用在有机酸中添加金属离子M2+(N i2+、Co2+、Cu2+)及还原剂的方法,对商品AB5型贮氢合金粉末进行表面复合处理,实现了有机酸处理和表面微包覆一步完成。结果表明,经表面复合处理后的贮氢合金电极在2400mA/g放电电流密度下的HRD由21.9%提高到38.1%,在-35℃下的放电容量由54mA.h/g提高到170mA.h/g。表面复合处理显著改善了AB5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是一种方便有效的表面改性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复合处理 贮氢合金 高倍率 低温 放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剂对PVC仿木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隋金玲 周海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20,共4页
使用4种不同类型的含高活性反应基团的聚氨酯处理剂对木粉表面进行处理,并制备了聚氯乙烯(PVC)/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的交联度、不同用量和高活性反应基团—NCO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聚氨酯处理剂... 使用4种不同类型的含高活性反应基团的聚氨酯处理剂对木粉表面进行处理,并制备了聚氯乙烯(PVC)/木粉复合材料,研究了表面处理剂的交联度、不同用量和高活性反应基团—NCO的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聚氨酯处理剂对木粉表面进行处理可以明显改善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并明显提高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扫描电镜观察表明,木粉经聚氨酯处理剂改性后与PVC的相容性明显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氯乙烯/木粉复合材料表面处理 力学性能 流变性能微观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13钢电弧沉积铝膜及强流脉冲电子束后处理的复合改性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邹建新 吴爱民 +2 位作者 刘振民 李茂原 董闯 《真空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1-95,共5页
本文介绍电弧沉积与强流脉冲电子束后处理相结合的表面复合处理工艺 ,并应用在H13钢的表面快速合金化。我们首先采用电弧离子镀的方法在H13钢表面沉积了约 10 μm厚的纯铝层 ,然后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铝膜进行后处理 ,Al在电子束瞬间加... 本文介绍电弧沉积与强流脉冲电子束后处理相结合的表面复合处理工艺 ,并应用在H13钢的表面快速合金化。我们首先采用电弧离子镀的方法在H13钢表面沉积了约 10 μm厚的纯铝层 ,然后用强流脉冲电子束对铝膜进行后处理 ,Al在电子束瞬间加热作用下 ,熔入基体表面中 ,实现了表面快速合金化。对处理前后的样品进行了氧化性能对比测试 ,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沉积 强流脉冲电子束后处理 表面复合处理工艺 H13钢 复合改性 表面合金化 抗氧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发展现状 被引量:16
7
作者 初鑫 任鑫 +1 位作者 郝胜智 徐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123-127,共5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铝合金表面改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情况进行综述,讨论了电子束表面改性技术的特点和基于强流脉冲电子束的复合表面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铝合金 表面改性 强流脉冲电子束 复合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表面滚压纳米化技术研究现状 被引量:21
8
作者 唐洋洋 李林波 +2 位作者 王超 方钊 毛维博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0-169,共10页
传统表面纳米化多采用机械处理法,利用剧烈的塑性变形(SPD)使材料表面生成高强度、高硬度的纳米层,但其表面粗糙度高且存在严重集中的应力变形。超声表面滚压(USRP)纳米技术中,滚压头按照预定路线处理材料表面,能同时改善表面粗糙度和... 传统表面纳米化多采用机械处理法,利用剧烈的塑性变形(SPD)使材料表面生成高强度、高硬度的纳米层,但其表面粗糙度高且存在严重集中的应力变形。超声表面滚压(USRP)纳米技术中,滚压头按照预定路线处理材料表面,能同时改善表面粗糙度和强度、硬度。介绍了USRP表面纳米化工艺机理和工艺参数。USRP引起晶体缺陷反复湮灭与再生,高位错能材料以“位错分割”方法细化晶粒至纳米量级。结合国内外现状,联合晶粒细化机理分析USRP处理前后材料性能的变化,包括表面粗糙度和残余应力、扩散性能、耐腐蚀性能、抗疲劳性能和耐磨损性能。综合阐述了USRP复合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包括等离子氮化(PN)、高能离子注渗技术(HEII)、加热辅助等。剧烈塑形可增加材料表面活性,加速渗氮反应进行;USRP+HEII处理后,高转速下未出现疲劳磨损,材料的耐磨性能和疲劳性能提高;加热辅助USRP可实现晶粒细化和应变强化;Al2O3粉末结合USRP可实现表面纳米化和高硬度Al2O3薄膜。最后对USRP技术进行了展望,可深入研究中低层错能纳米化机理,强化USRP工艺标准研究,加快USRP复合工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滚压 表面纳米化 粗糙度 复合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钛合金表面工程-新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10
9
作者 T.Wierzchon 梁秀兵 《中国表面工程》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4,共4页
关键词 复合表面处理 金属间化合物层 结构 耐磨防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冲击纳米化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6
10
作者 曹小建 吴昌将 +4 位作者 顾镇媛 陈强 福岛良博 刘永杰 王清远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3-121,共9页
首先介绍了超声冲击金属表面致纳米化的原理、强塑性变形诱导形成纳米晶的机理及纳米晶尺寸和晶粒取向的分析手段,然后结合表面静压力、振幅、单位面积冲击次数等参数变化,总结了超声冲击对金属硬度、粗糙度、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影响... 首先介绍了超声冲击金属表面致纳米化的原理、强塑性变形诱导形成纳米晶的机理及纳米晶尺寸和晶粒取向的分析手段,然后结合表面静压力、振幅、单位面积冲击次数等参数变化,总结了超声冲击对金属硬度、粗糙度、残余应力及疲劳性能的影响。超声冲击后,材料表面硬度会大幅提升,表面形貌规则且平整度得到改善。超声冲击诱导产生的纳米晶和残余压应力对提高材料疲劳强度有积极作用。统计认为,超声冲击表面强化对弯曲疲劳试件疲劳性能的提升更大,且试件10^7周次以上的疲劳极限在(0.50~0.65)σb内。对于处理后产生相变的材料,硬度和强度更高的相甚至能将表层硬度和疲劳极限提高到2倍。最后,综合阐述了超声冲击表面强化与等离子氮化、TiN生物覆膜、常规喷丸及激光喷丸等复合处理方式对材料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了基于超声冲击纳米化进行混合表面处理需注意的事项:工艺参数和处理顺序要恰当;考虑环境腐蚀时,要对纳米表面进行二次保护,从而提高材料的综合性能;纯机械方式复合处理要根据技术特点来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冲击 纳米化 腐蚀 植入物 疲劳 复合表面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渗氮用气对后续磁控溅射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军勇 陈炳州 孙海林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27,F0003,共6页
以40Cr钢为基体材料,进行离子氮化和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PVD复合表面处理工艺试验。重点探讨用氮、氢混合气体及工业用氨进行离子氮化所得到的白亮层对后续PVD镀层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厚度、膜基结合力及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不同... 以40Cr钢为基体材料,进行离子氮化和闭合场非平衡磁控溅射PVD复合表面处理工艺试验。重点探讨用氮、氢混合气体及工业用氨进行离子氮化所得到的白亮层对后续PVD镀层性能的影响。测试了镀层厚度、膜基结合力及摩擦学性能。结果显示,不同渗氮气体得到的复合镀层临界划痕载荷均大于60 N,洛氏压坑边缘均无剥落,但氨处理的压坑边缘有少量坍塌并出现裂纹,表明其白亮层存在缺陷,在球坑试验的试样上也直接观察到缺陷的存在。存在缺陷的白亮层断裂韧性低,压坑试验时,缺陷处启动裂纹并扩展,导致化合物层和PVD镀层的剥落。销盘磨损试验结果表明,用氮和氢混合气体氮化后镀CrTiA lN具有更好的综合摩擦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CR钢 离子氮化 磁控溅射 复合表面处理 比磨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转管自动机炮尾体寿命提升技术研究
12
作者 刘建斌 刘丹 +3 位作者 朱朋立 张绍亮 何亚蒂 刘彦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6-80,共5页
炮尾体承受着射击过程中的高温以及连续瞬态强冲击载荷的恶劣工况,表面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大,造成炮尾体断裂,引起自动炮故障。为提高炮尾体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来提高炮钢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表面粗糙度、表... 炮尾体承受着射击过程中的高温以及连续瞬态强冲击载荷的恶劣工况,表面易产生疲劳裂纹并逐渐扩大,造成炮尾体断裂,引起自动炮故障。为提高炮尾体的疲劳寿命,研究了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方法来提高炮钢材料的表面性能。从表面粗糙度、表面硬度和疲劳寿命3个方面分别比较了传统干切削和声铣复合表面改性两种技术,结果表明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后的样品表面粗糙度为0.32μm,表面硬度相比基体硬度可以提高24%左右,炮尾体闭锁齿的疲劳寿命提高到原来的11倍以上。声铣复合表面改性技术增加了材料表面的局部残余压应力,可以使材料具有更优异的表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炮尾体 声铣复合表面改性处理 表面性能 疲劳寿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