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1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聚并协同脱除燃煤颗粒物及颗粒态重金属的中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天雨 温昶 +4 位作者 邵宇浩 刘恩泽 潘祖明 陈晟 徐明厚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78-1385,I0006,共9页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 燃煤颗粒物和其上富集的As、Se、Pb等重金属排入大气后危害环境和人体健康。本研究开发以湍流聚并、壁面回流吸附为原理的复合聚并器,研究了聚并前后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聚并效果。首先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综合考虑压力损失、速度均匀性和颗粒物聚并效果,优选了折叶片作为复合聚并器的叶片类型。随后进行了不同流量的颗粒物聚并中试研究,发现复合聚并器对PM 1的聚并率可达32.84%,随着流量从11.1 m/s增加到17.6 m/s,PM 2.5聚并率呈现一定下降趋势,说明了流量增加导致颗粒停留时间缩短和颗粒物聚并率的下降。通过对比聚并前后颗粒物中As、Se、Pb的浓度变化,发现聚并过程增强了对气态重金属的吸附,也会聚集富含重金属的纳米级颗粒物,从而造成PM 1中重金属浓度的增加。聚并后PM 1内的As、Se、Pb绝对浓度的降低,显示了复合聚并器对颗粒物和颗粒态重金属的协同脱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聚并 颗粒物 脱除 颗粒态重金属 流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对聚酰胺复合纳滤膜的协同调控机理 被引量:1
2
作者 薛立新 董永平 +1 位作者 陈梦瑶 高从堦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225-2237,共13页
针对传统聚酰胺复合(TFC-PA)纳滤(NF)膜溶剂渗透性和溶质分离选择性相互制约、无法同时提升的问题,本文从界面聚合调控出发,由适当比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组成二元调节剂。其中,SDS单分子层通过静电作用富集哌嗪... 针对传统聚酰胺复合(TFC-PA)纳滤(NF)膜溶剂渗透性和溶质分离选择性相互制约、无法同时提升的问题,本文从界面聚合调控出发,由适当比例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强碱(NaOH)组成二元调节剂。其中,SDS单分子层通过静电作用富集哌嗪(PIP),包裹有机酰氯避免其被NaOH水解,同时降低界面张力,加快PIP分子跨界面均匀扩散,提高界面聚合的速度和均匀性;适量的NaOH吸酸保持SDS的表面活性,同时去质子化活化PIP,加快界面聚合速度,形成均匀聚酰胺分离层。这种协同增强效应使在水相溶液含有0.35%(质量体积浓度)SDS和0.3%(质量体积浓度)NaOH条件下,生成的聚酰胺复合膜MPA-SDS-NaOH与TFC-PA NF膜相比,聚酰胺层交联度从44.8%提高到88.4%,孔径分布变窄的同时,厚度从125nm降到42nm,渗透通量从的6.04L/(m^(2)·h·bar)提高到19.20L/(m^(2)·h·bar)(1bar=0.1MPa),NaCl和Na_(2)SO_(4)的单盐分离选择性也从29.4上升到152.6,实现了膜渗透通量和分离选择性的同时提升。SDS和Na OH协同补偿调控策略为制备高渗透选择性脱盐聚酰胺纳滤膜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效应 界面合调控 选择性 纳滤膜 酰胺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复合泡沫的渐进导电网络结构设计及电磁屏蔽性能
3
作者 李泽鹏 王壮壮 +3 位作者 杨雅琦 刘亚青 赵贵哲 段宏基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34,117,共9页
采用银包覆铝粉(Al@Ag)、碳纳米管(CNT)、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rGO@Fe_3O_4)为电磁功能填料,将其分别与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混合,通过逐层浇筑-冷冻干燥及退火处理方法制备得到具有渐进导电网络结构的聚酰亚胺(PI)复合泡沫;... 采用银包覆铝粉(Al@Ag)、碳纳米管(CNT)、还原氧化石墨烯负载四氧化三铁(rGO@Fe_3O_4)为电磁功能填料,将其分别与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混合,通过逐层浇筑-冷冻干燥及退火处理方法制备得到具有渐进导电网络结构的聚酰亚胺(PI)复合泡沫;研究了复合泡沫的微观形貌、电导率、电磁屏蔽性能以及力学性能,并讨论了导电网络结构对复合泡沫屏蔽性能及屏蔽机理的影响。通过合理的渐进导电网络结构设计以及电-磁梯度调控,PI复合泡沫在保持其优异力学性能、热绝缘性能的同时,实现了以吸收机制为主的高效电磁屏蔽特性。复合泡沫在8.2~12.4 GHz的屏蔽效能达到60 dB,且反射系数仅为0.32,表现出优异的低反射屏蔽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渐进导电网络 酰亚胺复合泡沫 低反射 电磁屏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电解质复合物-聚乙烯醇基抗菌全热交换膜的制备与性能
4
作者 李文丽 王维 +5 位作者 刘胜凯 邵瑞琪 石海婷 王芝绅 刘梁森 徐志伟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3-91,共9页
聚电解质复合物是具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所构成的高度亲水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制备亲水性薄膜的理想材料,已被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以聚乙烯薄膜为基材,将季铵盐和藻酸盐引入铸膜液中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最后将其涂于聚乙烯膜基材一面... 聚电解质复合物是具有相反电荷的聚电解质所构成的高度亲水的高分子合成材料,是制备亲水性薄膜的理想材料,已被用于水处理领域。本文以聚乙烯薄膜为基材,将季铵盐和藻酸盐引入铸膜液中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最后将其涂于聚乙烯膜基材一面,制备了负载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全热交换膜。对全热交换膜的结构、形貌进行了表征,探究了聚电解质复合物对全热交换膜的热稳定性、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阻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季铵盐-聚乙烯醇基复合膜和藻酸盐-聚乙烯醇基复合膜相比,季铵盐-藻酸盐-聚乙烯醇基聚电解质复合物全热交换膜的综合性能最优,最大热分解温度高达281.3℃,水蒸气透过率高达2 758.4 g/(m^(2)·d),气体阻隔性高达1.15×10^(8) m^(2)·m^(3)·Pa,并且抗菌效果显著,聚电解质复合物的引入,协同提高了全热交换膜的水蒸气透过率和气体阻隔性,为全热交换领域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全热交换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热交换膜 电解质复合 季铵盐 藻酸盐 水蒸气透过率 气体阻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FE/FPI含氟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制备及高频工况下的介电性能研究
5
作者 孙维凯 傅雅琴 +4 位作者 常昊鑫 戴景琪 付文光 王健一 董明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35-42,共8页
为开发在高频工况下兼具低介电常数(D_(k))、低介电损耗(D_(f))和耐高温性的聚酰亚胺(PI)基复合薄膜,在制备含氟聚酰亚胺(FPI)的前驱体聚酰胺酸中加入有机碱,制得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采用低介电聚四氟乙烯(PTFE)浓缩分散液与干燥后... 为开发在高频工况下兼具低介电常数(D_(k))、低介电损耗(D_(f))和耐高温性的聚酰亚胺(PI)基复合薄膜,在制备含氟聚酰亚胺(FPI)的前驱体聚酰胺酸中加入有机碱,制得水溶性聚酰胺酸盐(PAAS),采用低介电聚四氟乙烯(PTFE)浓缩分散液与干燥后的PAAS进行复合形成水分散体系制备PTFE/FPI复合薄膜,通过改变PTFE含量,研究其对复合薄膜介电性能、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TFE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D_(k)不断降低,但对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会有一定影响。50%PTFE/FPI的D_(k)达到最小值(D_(k)=1.5@8.5 GHz),10%PTFE/FPI在9.25~10.25 GHz频段内的D_f小于0.005,系列复合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289~297℃,5%热分解温度大于508℃,40%PTFE/FPI的热膨胀系数低至59.67×10^(-6)K^(-1),20%PTFE/FPI的拉伸强度为70 MPa,拉伸模量为1.59 GPa,断裂伸长率为7.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氟酰亚胺复合薄膜 介电常数 高频工况 耐热性能 全有机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硅橡胶粘接性能研究
6
作者 曹鹏宇 董宏刚 +2 位作者 李娜 李丽英 王国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53-156,共4页
为改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硅橡胶粘接性能,采用打磨、喷砂以及硅烷偶联剂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并对不同处理表面微观形貌、粗糙特性、室温及高温粘接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喷砂处理表面粗糙度显著提高,粘接性能提升效果最... 为改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与硅橡胶粘接性能,采用打磨、喷砂以及硅烷偶联剂分别对复合材料进行表面处理,并对不同处理表面微观形貌、粗糙特性、室温及高温粘接强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喷砂处理表面粗糙度显著提高,粘接性能提升效果最为明显,室温粘接强度提高125.1%,300℃和400℃粘接强度对应提升206.8%和387.5%。最后利用扫描电镜分别观察了不同表面处理下对应粘接破坏界面的微观形貌特征,对粘接界面破坏行为和增强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 酰亚胺复合材料 硅橡胶 粘接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在美洲鳗鲡黑仔鳗养殖上的应用效果
7
作者 黄春芳 卓玉琛 +4 位作者 张电光 樊海平 陈斌 林煜 张晶晶 《福建农业科技》 2025年第1期17-23,共7页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 在养殖美洲鳗鲡黑仔鳗的饲料中添加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35 g·kg^(-1),以未添加为对照,在水温25~29℃条件下饲喂60 d,研究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性能、免疫能力以及肠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能显著提高美洲鳗鲡黑仔鳗的平均体质量相对增长率、平均体质量特定增长率和平均饲料转化率(P<0.05),对日摄食率、平均肝体比、平均脏体比、平均肥满度影响不显著(P>0.05),对消化道α-淀粉酶和脂肪酶的酶活性影响不显著(P>0.05),对肝脏和肠道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总抗氧化能力和丙二醛等抗氧化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对血浆中的补体C3、免疫球蛋白M、溶菌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和总抗氧化能力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能显著提高中肠肠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厚度、肌层厚度(P<0.05)。低聚壳聚糖小肽复合制剂对美洲鳗鲡黑仔鳗的生长、肠道健康和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小肽复合制剂 美洲鳗鲡黑仔鳗 生长性能 免疫 肠道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哌嗪/聚乙烯亚胺对共沉积后界面聚合制备的聚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陈淑怡 张晨 +2 位作者 张琪 蒋淑红 王军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3-60,共8页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 复合纳滤膜染料废水处理中染料和盐分的分离是一项重大挑战,迫切需要开发对染料具有较高截留率而对盐具有高渗透性的新型复合疏松纳滤膜。文中使用哌嗪(PIP)、聚乙烯亚胺(PEI)与多巴胺(DA)代替PEI/DA共沉积体系进行共沉积后与均苯酰氯(TMC)进行界面聚合,制备了复合聚偏二氟乙烯(PVDF)疏松纳滤膜,探讨了PIP/PEI对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结构与性能及其对模拟RB5染料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PIP/PEI质量比的增加,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表面结节和粗糙度均增加,选择层厚度和PEG800截留率先减小后增大,纯水和染料废水的通量先增大后减小。当PIP/PEI质量比为50/50时复合纳滤膜性能最佳,此时纯水通量和染料废水通量分别为26.6 L/(m^(2)·h)和17.1 L/(m^(2)·h),较单一胺共沉积体系分别增加了70.5%和119.2%,RB5和NaCl的截留率分别为96.3%和1.7%。上述结果表明,用PIP/PEI/DA代替PIP/DA做共沉积体系可以有效地提高PVDF复合疏松纳滤膜的通量和NaCl的透过率,同时保证较高的染料截留率,使染料和盐得到较好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二氟乙烯复合疏松纳滤膜 哌嗪/乙烯亚胺 共沉积与界面合法 RB5模拟染料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防潮漆性能及防水机理研究
9
作者 史新月 樊林峰 +2 位作者 张文康 武元娥 李松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35,共4页
使用有机硅漆、聚酰亚胺漆和氟塑料清漆对石英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防潮处理,并对防潮漆的吸水性、电性能、表面附着力、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塑料清漆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水性能;表面涂覆一定厚度防潮漆的聚酰亚胺复... 使用有机硅漆、聚酰亚胺漆和氟塑料清漆对石英纤维增强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进行防潮处理,并对防潮漆的吸水性、电性能、表面附着力、耐热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氟塑料清漆表现出更优异的防水性能;表面涂覆一定厚度防潮漆的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可以保持较好的电性能;氟塑料清漆在聚酰亚胺复合材料表面的附着效果更好;聚酰亚胺漆拥有更好的耐温性能,耐温500℃。防潮漆引入疏水基团或分子结构的紧密堆积均可达到防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亚胺复合材料 防潮漆 电性能 表面附着力 耐温性能 防水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通量抗污染聚酰胺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10
作者 刘新典 戴磊 +2 位作者 庄思杰 孙昌 龙柱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77,共12页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 通过物理涂覆-交联方式,以戊二醛(GA)为交联剂,在聚酰胺(PA)复合膜表面构建聚乙烯醇(PVA)涂层的基础上,以羧甲基纤维素(CMC)为添加剂提高其渗透性能及抗污染性能。研究表明,当PVA的质量分数为1.0%、CMC的质量分数为0.2%时,制得的含PVA-1.0/CMC-0.2/GA涂层的聚酰胺复合膜纯水通量为53.2 L/(m^(2)·h),相较于仅含PVA-1.0/GA涂层的膜[纯水通量为46.5 L/(m^(2)·h)],纯水通量提升了14.4%。这一提升归因于PVA相对规整且含有大量的羟基,易通过氢键形成结晶区,从而阻碍水分子的渗透;而CMC的加入降低了涂层的结晶度,从而改善了膜的水渗透性。抗污染实验结果表明,与原始聚酰胺膜相比,PVA/GA和PVA/CMC/GA涂层显著提升了聚酰胺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且添加CMC后,涂层的渗透性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种高纯水通量且抗污染的复合膜在水处理、分离及环境净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复合 抗污染性能 高渗透性 乙烯醇 羧甲基纤维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UBE株式会社发布生物循环己内酰胺及再生聚酰胺复合材料
11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1-71,共1页
近日,UBE株式会社宣布,其旗下UBE欧洲公司生物循环己内酰胺,以及UBE复合材料欧洲公司再生聚酰胺复合材料DINALON^(®) A2X25-MI H-4109(聚酰胺66)、B2E25 G20DI-4115(聚酰胺6),均通过了U-BE-INFINITY^(®)环保产品品牌认证。据... 近日,UBE株式会社宣布,其旗下UBE欧洲公司生物循环己内酰胺,以及UBE复合材料欧洲公司再生聚酰胺复合材料DINALON^(®) A2X25-MI H-4109(聚酰胺66)、B2E25 G20DI-4115(聚酰胺6),均通过了U-BE-INFINITY^(®)环保产品品牌认证。据悉,UBE株式会社设立U-BE-INFINITY^(®)环保产品品牌,用于授予在其“环保产品和技术”范畴内,对环境贡献突出的研发成果与产品,旨在提升这些成果和产品的价值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循环己内酰胺 再生酰胺复合材料 UBE株式会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等离子体改性的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研究
12
作者 曹鹏宇 李娜 +1 位作者 王凯 李昕洋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45-250,共6页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 分别采用O_(2)等离子体和Ar等离子体对两种具有不同表面特征的碳纤维进行改性处理,通过SEM、AFM、XPS、微脱粘测试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等离子体改性对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及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碳纤维在等离子体刻蚀下形成微小沟槽并使得原有沟槽加深,表面粗糙程度增大,活性官能团含量最高分别提升38.99%和36.85%。等离子体处理后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均明显增强,其中O_(2)等离子体表现出最优的界面改性效果,对应两种纤维的界面剪切强度分别提高19.24%和23.58%。最后,结合界面剥脱断口的微观形貌及碳纤维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变化,深入探究了界面改性机理。结果表明,等离子体处理通过物理啮合及化学键合的协同作用有效提高了碳纤维/聚酰亚胺界面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 碳纤维改性 酰亚胺复合材料 界面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溶剂聚酰亚胺/聚醚酰亚胺复合纳滤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丁晓莉 崔浩然 +3 位作者 张良 范晓倩 程显昀 赵红永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4,21,共7页
为了提升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体系使用过程中的耐受性,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和均苯四甲酰氯作为两相单体,在聚醚酰亚胺超滤基膜上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耐溶剂复合纳滤膜,再选用O,O′-二(2-氨基丙... 为了提升纳滤膜在有机溶剂体系使用过程中的耐受性,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和均苯四甲酰氯作为两相单体,在聚醚酰亚胺超滤基膜上发生界面聚合反应制备耐溶剂复合纳滤膜,再选用O,O′-二(2-氨基丙基)聚丙二醇-嵌段-聚乙二醇-嵌段-聚丙二醇作为交联剂对复合膜进行交联改性处理;将交联膜浸泡在丙酮溶剂中以探究交联膜的耐溶剂性能。结果表明:复合纳滤膜被成功交联改性,且交联后膜表面的致密程度增加;亲水性也有所提升,接触角下降29%;交联前,丙酮溶胀后膜截留率下降70%,交联后膜截留率仅仅下降5%,纳滤膜的耐溶剂性能有很大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溶剂 酰亚胺/醚酰亚胺复合纳滤膜 界面 交联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油藏化学驱能耗分配原理的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研究Ⅰ: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渗流阻力调控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冯茹森 李爱辉 +3 位作者 章洋阳 豆亚娟 舒政 许成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7,共15页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 针对驱油剂的深部流度控制能力与近井地带注入性之间的矛盾,提出了理想流度控制型驱油剂应满足低黏度配制/输送、近井地带低吸附量长期稳定注入和低浓度产出液的技术要求,同时,在渗流过程中能够在储层深部不同位置建立多级渗流阻力峰值,并且前缘后驱替相渗流阻力应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基于固/液界面吸附作用与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效应,设计了在渗流过程中具备动态改变体系组成和微观溶液结构,从而改变其渗流阻力特征的疏水缔合聚合物/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二元体系。相较于HP-1(1500 mg/L),表观黏度相近、组成不同的二元体系HP-1(1500 mg/L)/SDSB(150 mg/L)和HP-1(1500 mg/L)/SDSB(200 mg/L),在段塞注入及其后续水驱过程中可以在多孔介质的中、后部构建数值更高、空间分布更优的动态渗流阻力,说明二元体系具备运移增黏特征和延迟突破特征,其前缘的流度控制能力更强,并且渗流阻力在储层的空间分布更合理,从而延长了段塞整体突破时间,有利于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在相对稠油、强非均质性和水驱含水率为80%的渤海某油田油藏条件下,采用基本相同剂量、相近成本的化学剂工业产品进行的驱油实验表明:二元体系后续水驱突破之前驱油剂段塞渗流阻力的空间动态分布特征是影响驱油效率的关键因素,二元体系(AP-P4(1400 mg/L)/ZX-27(300 mg/L),黏度为6.4 mPa·s)比疏水缔合聚合物AP-P4(1750 mg/L,黏度为62.9 mPa·s)多提高10%的原油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耗分配 /表二元复合 水溶性疏水缔合合物 流度控制 界面吸附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海 莫祥银 林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11-515,共5页
以改性聚醚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2400)为功能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AA)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功能小单体,以过氧化氢(H_(2)O_(2))-抗坏血酸(Vc)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以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通过水... 以改性聚醚异戊烯醇聚氧乙烯醚(TPEG-2400)为功能大单体,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丙烯酸(AA)和顺丁烯二酸酐(MA)为功能小单体,以过氧化氢(H_(2)O_(2))-抗坏血酸(Vc)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以巯基丙酸(MPA)为链转移剂,通过水溶液自由基聚合法,制备一种兼具抗泥、保坍性能的复合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通过正交实验设计得出最佳合成条件,并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合成条件。通过FTIR、TGA、TOC进行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合成工艺条件:反应温度为45℃,n(AA)∶n(TPEG)=4.0∶1,n(DMC)∶n(TPEG)=0.75∶1,n(MA)∶n(TPEG)=0.6∶1,巯基丙酸(MPA)用量为大单体聚醚的0.65%,引发剂用量为大单体聚醚的1.27%,且m(H_(2)O_(2))∶m(Vc)=3.5∶1,A液、B液滴加时间为3.0,3.5 h。此合成工艺条件下,得到的复合功能型聚羧酸减水剂分散性能较好,对蒙脱土的敏感性较低且经时坍落度损失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功能型羧酸减水剂 顺丁烯二酸酐 抗泥 坍落度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苯乙烯磺酸钠与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其抗菌性能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博睿 牟倡骏 +5 位作者 班雨 王磊 闫秋艳 石恒冲 殷敬华 栾世方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8,共8页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 发展非抗生素抗菌策略在减少医疗器械相关的细菌感染并降低对抗生素的过度依赖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对医疗器械表面进行功能化,赋予其抗菌性能是非抗生素抗菌所采用的常用方式。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的醇溶、水不溶的特点使其在构建抗菌涂层方面具有操作简单、不受器械结构限制的优点,有望应用于各种医疗器械的表面功能化。本文通过构建不同烷基链长季鏻盐表面活性剂与聚苯乙烯磺酸钠聚阴离子复合物,系统研究了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组装行为以及所制备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与表面活性剂组分疏水碳链长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浊度、等温滴定量热法等测试手段对聚苯乙烯磺酸钠与3种三丁基烷基季鏻盐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组装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增加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将促进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形成。通过在常用医疗器械材料表面构建复合物涂层,对比了3种复合物对两种模型菌种的抗菌性能。对于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阳性菌,所制备的3种复合物涂层的杀菌率分别为42.9%、99.97%和99.99%,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越长而提高;对于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随着表面活性剂烷基链长度增加,单独季鏻盐表面活性剂的抗菌性能增强,而其对应复合物涂层的抗菌性能有所下降,杀菌率分别为99.3%、92.3%和64.8%。以上结果表明,通过优化结构,此类聚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物涂层有望用于减少医疗器械相关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表面活性剂复合 苯乙烯磺酸钠 季鏻盐表面活性剂 涂层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许文赟 潘彬 +3 位作者 李鑫 王颐同 邵彤 朱璐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8-55,共8页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 针对高温高盐油藏采用常规聚合物和表面活性剂驱油效果较差的问题,将耐温抗盐型聚合物SPAM-1和阴-非离子复合型表面活性剂YANC-E进行复配,研制了一种适合高温高盐油藏的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体系,并通过室内实验评价了驱油体系的综合性能。结果表明:该二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耐温性能较强,在115℃下老化后,体系的黏度保留率仍能达到90%以上,界面张力仍能达到10^(-3)mN/m数量级;体系具有良好的抗盐性能,当矿化度大于100000 mg/L时,体系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体系具有良好的长时间老化稳定性能,在储层温度和矿化度条件下老化60 d后的黏度保留率在85%以上,界面张力始终维持在10^(-3)mN/m范围内;驱油体系与原油形成的乳状液稳定性较强,放置120 min后乳状液的分水率小于20%,具有较强的乳化性能;驱油体系在地层条件下吸附6次后仍能保持较高的黏度和较低的界面张力,具有良好的抗吸附性能。另外,岩心水驱结束后注入0.5 PV二元复合驱油体系,能使采收率继续提高25%以上,驱油效果较好。A区块内5口采油井在实施耐温抗盐强乳化聚-表二元复合驱油措施后,日产油量显著提高,含水率明显降低,取得了良好的现场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高盐 -表二元复合 乳化性能 吸附性能 驱油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基太阳能海水淡化复合膜的设计及其性能研究
18
作者 郭艳艳 宋程燕 +2 位作者 苏海建 李媛欣 马准 《膜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3-142,共10页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 随着全球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因其高效性与环保性成为海水淡化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提出基于聚偏二氟乙烯(PVDF)膜的Janus结构设计,通过化学改性、真空抽滤与涂覆工艺制备了聚偏二氟乙烯炭黑聚二甲基硅氧烷(PVDF CB PDMS)复合光热膜。系统研究了炭黑(CB)用量、PVDF膜浸泡时间及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用量对蒸发速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炭黑用量0.51 g、#PVDF膜浸泡时间19.7 min、PDMS用量0.20 g。在此条件下,界面光热蒸发速率预测值为2.87 kg/(m^(2)·h),实验值为2.87 kg/(m^(2)·h),二者高度吻合。微观表征显示,炭黑的均匀分散显著提升了光吸收率(>99%),而PDMS疏水层有效抑制了盐分结晶。本研究为低成本、高稳定性太阳能海水淡化膜的开发提供了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蒸发 海水淡化 碳基材料 偏二氟乙烯复合 光热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引发PA RO复合膜材料接枝APD/TOB抗菌性能的研究
19
作者 汪心雨 胡淑恒 +2 位作者 许子牧 兰彦 程诚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76-784,共9页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 文章采用等离子体引发接枝聚合技术,在芳香聚酰胺(PA)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复合膜表面接枝了3-氨基-1,2-丙二醇(APD)和妥布霉素(TOB),制备了具有抗生物污染性能的改性膜(PA x)。随着TOB质量浓度的增加,改性膜对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的扩散杀菌、接触杀菌和抑制微生物膜形成能力都有明显提升。当TOB质量浓度为10 g/L时,PA 10改性膜对E.coli的抑菌圈(zone of inhibition,ZOI)最大可达10.4 mm,对S.aureus的ZOI最大可达20.0 mm。此外,PA 10改性膜对2种细菌的接触杀菌率均超过99.0%,抑制生物膜形成率分别为67.4%和85.3%。该等离子体方法和改性膜的抗菌机制为RO膜表面改性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香酰胺反渗透复合 膜生物污染 等离子体改性 3-氨基-1 2-丙二醇(APD) 妥布霉素(TO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杂GF对GF增强PBT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20
作者 谢慧娟 赵姜斌 +1 位作者 贾义军 吴少珊 《工程塑料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8-75,共8页
以玻璃纤维(GF)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制得GF增强PBT复合材料。首先考察了3种不同种类(圆GF ECS-3.0-T436H、扁平GF TFG-3.0-T436、扁平GF TFG-3.0-T4355)和含量的GF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 以玻璃纤维(GF)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树脂为原料,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造粒,制得GF增强PBT复合材料。首先考察了3种不同种类(圆GF ECS-3.0-T436H、扁平GF TFG-3.0-T436、扁平GF TFG-3.0-T4355)和含量的GF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翘曲性能的影响,筛选出力学性能增强效果和翘曲改善效果最佳的单一GF。其次,将两种GF混杂,考察了混杂比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和抗翘曲性能的影响。最后,对最佳混杂比的GF增强PBT复合材料的流变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3种不同种类GF中,增强PBT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最佳的GF型号为圆GF ECS-3.0-T436H,改善翘曲效果最佳的GF型号为扁平GF TFG-3.0-T436。对比两种型号的扁平GF,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与TFG-3.0-T4355型号的GF相比,TFG-3.0-T436型号的GF和PBT树脂基体具有更好的相容性。在质量分数30%GF混杂体系里,最佳混杂比为扁平GF TFG-3.0-T436占比60%、圆GF ECS-3.0-T436H占比40%,此时PBT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翘曲性能取得最佳平衡,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141 MPa、弯曲强度为205 MPa、非缺口冲击强度为74.2 kJ/m^(2)、缺口冲击强度为11.9 kJ/m^(2)、翘曲高度为2.62 mm。对混杂GF增强PBT复合材料进行流变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混杂GF中不同扁平GF占比的PBT复合材料均为典型的假塑性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速率的逐步升高,复合材料的剪切黏度持续降低,表现出典型的“剪切变稀”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强对苯二甲酸丁二酯复合材料 低翘曲 力学性能 复合材料 扁平玻璃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