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缓释碳源的制备及其反硝化脱氮性能研究
1
作者 徐丽 隋媛 董月 《水处理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7-52,共6页
为解决玉米芯纤维素碳源COD释放量低,持续性差问题,本研究通过探究碱处理方式对玉米芯释碳规律的影响,优选出释放特性良好的碳源处理方式,并采用包埋技术改变玉米芯的持续释放特性。采用未改性玉米芯、质量分数1%、3%、5%NaOH改性的玉... 为解决玉米芯纤维素碳源COD释放量低,持续性差问题,本研究通过探究碱处理方式对玉米芯释碳规律的影响,优选出释放特性良好的碳源处理方式,并采用包埋技术改变玉米芯的持续释放特性。采用未改性玉米芯、质量分数1%、3%、5%NaOH改性的玉米芯作为碳源,观察各组的释放情况;以不同比例的聚乙烯醇(PVA)与海藻酸钠(SA)作为包埋骨架,选出最优的配比;研究温度、搅拌强度、投加量对复合缓释碳源P-S-C颗粒静态反硝化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5%NaOH改性的玉米芯COD释放量最大,可达128.59 mg/(g·L),更适合作为内部碳源;P∶S=8∶1的P-S-C颗粒缓释持续性好,相比于未作包埋处理的碳源最高释碳速率减少了71.20%;温度控制在25~30℃、转速设置在50 r/min至100 r/min、投加量为5 g/250 mL时既可以避免碳源的浪费也可以保证NO3--N有较好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选取质量分数为5%NaOH改性的玉米芯作为内部碳源,P∶S=8∶1作为包埋骨架的最优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处理 包埋骨架 复合缓释碳源 反硝化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释碳源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用于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帆 王鹤立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5-79,83,共6页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外加碳源消耗快,不能长期持续提供有机碳源和作为微生物载体的问题,在对碳源原料和骨架原料遴选的基础上,将原料共混,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5种缓释碳源复合材料HB20、HB40、HE40、HLE和HBE。并对... 针对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生物修复过程中外加碳源消耗快,不能长期持续提供有机碳源和作为微生物载体的问题,在对碳源原料和骨架原料遴选的基础上,将原料共混,采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5种缓释碳源复合材料HB20、HB40、HE40、HLE和HBE。并对其进行了静态、动态试验。结果表明,静态试验中,HB20和HB40的释碳能力一般,CODMn分别为5.42和12.83 mg/L。动态试验中,HE40的脱氮效果不佳,硝酸盐氮去除率在20%左右;HLE的硝酸盐氮去除率从开始阶段的57.9%下降到第30天的13.1%,脱氮持久力较差;HBE的反硝化效果最佳,可持续释放有机碳源,在运行的66 d里硝酸盐氮去除率始终在96.0%以上,是最适合作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修复的碳源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碳源复合材料 地下水 硝酸盐污染 生物修复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