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Fe_3O_4/PMMA复合纳米微粒 被引量:18
1
作者 安丽娟 李兆强 +1 位作者 王燕萍 杨柏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372-1375,共4页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粒.作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3-氯丙酸,首先与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微粒表面的部分油酸置换,然后在Fe3O4纳米微粒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用TEM,F... 采用表面引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结构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粒.作为聚合反应引发剂的3-氯丙酸,首先与油酸修饰的Fe3O4纳米微粒表面的部分油酸置换,然后在Fe3O4纳米微粒表面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合,合成的纳米复合材料用TEM,FTIR,XRD和DSC表征.磁性测试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磁性高分子纳米微粒仍具有超顺磁性,但由于聚合物的存在,其饱和磁化强度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3O4纳米微粒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 PMMA 磁性复合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表面活性剂比对微乳液法制备磁性Ni-Fe复合纳米微粒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李华刚 张朝平 +2 位作者 罗玉萍 高翔 申德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3-237,共5页
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水 (W )与表面活性剂 (S)比R(n(W ) /n(S) )对微乳液制备Ni Fe纳米复合物微粒的影响。结果表明 ,R值不同 ,得到的Ni Fe复合物微粒不但粒径不同 ,产物的组成也有差异。当R <18时 ,可得到Ni Fe合金相。所得复合... 用XRD和TEM等技术研究了水 (W )与表面活性剂 (S)比R(n(W ) /n(S) )对微乳液制备Ni Fe纳米复合物微粒的影响。结果表明 ,R值不同 ,得到的Ni Fe复合物微粒不但粒径不同 ,产物的组成也有差异。当R <18时 ,可得到Ni Fe合金相。所得复合物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为 5 0 0 2× 10 - 3~ 2 17 68× 10 - 3A/(m·g) ,而矫顽力可达 2 3 88~ 10 0 3 0kA/m ,剩余磁感应强度 2 8 2 8× 10 - 3~ 3 7 7× 10 - 3A/(m·g)。矫顽力随N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剂 微乳液法 制备 磁性Ni-Fe复合纳米微粒 镍铁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t/洋葱状富勒烯复合纳米微粒的制备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晓伟 姚延立 +3 位作者 郭俊杰 王晓敏 刘旭光 许并社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B08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洋葱状富勒烯 复合纳米微粒 FULLERENES 制备 纳米材料科学 生物医用材料 特殊性能 金属碳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不同浓度FeCl_2溶液处理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纳米微粒的结构及磁性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林立华 周群 卜胜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81-1485,共5页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OOH/Ni(OH)_2前躯体,经FeCl_2溶液处理后得到表面包裹2FeCl_3·5H_2O层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分别制备了经不同浓度FeCl2溶液处理后的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 使用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OOH/Ni(OH)_2前躯体,经FeCl_2溶液处理后得到表面包裹2FeCl_3·5H_2O层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分别制备了经不同浓度FeCl2溶液处理后的复合磁性纳米微粒,并通过振动样品磁强计(VSM)、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样品的结构和磁性能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微粒的磁性并不随FeCl_2处理液浓度的增加而单调变化。文中系统分析了FeCl_2溶液浓度对所制备微粒的磁化性质、形态及化学成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微粒 FeCl2溶液 浓度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Fe(NO_3)_3处理的γ-Fe_2O_3/Ni_2O_3复合纳米微粒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林立华 周群 卜胜利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2-77,共6页
目的研究经Fe(NO3)3处理后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稳定分散在磁性液体中的机理。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Fe OOH/Ni(OH)2前躯体,经Fe Cl2溶液处理后得到以γ-Fe2O3为核心,Ni2O3在外层,Fe Cl3·6H2O在最外层的核-壳结构γ-Fe2O3/Ni... 目的研究经Fe(NO3)3处理后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稳定分散在磁性液体中的机理。方法使用共沉淀法制备Fe OOH/Ni(OH)2前躯体,经Fe Cl2溶液处理后得到以γ-Fe2O3为核心,Ni2O3在外层,Fe Cl3·6H2O在最外层的核-壳结构γ-Fe2O3/Ni2O3复合纳米微粒。用硝酸铁溶液对其进一步处理,使微粒表面性质稳定以适合配制离子型磁性液体。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对硝酸铁处理后复合纳米微粒的磁性、形态、晶体结构、化学组成及结构进行分析。结果经硝酸铁处理后,微粒的磁性减弱,粒径略微变大,约为11 nm,但位于微粒核心的主要成分γ-Fe2O3保持不变,且在微粒表面包裹了一层Fe(NO3)3·9H2O抗腐蚀层。结论经Fe(NO3)3处理后微粒表面包裹的抗腐蚀层及配制磁性液体时微粒表面吸附同种H+或OH-形成的静电斥力,使微粒在磁性液体中稳定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纳米微粒 核-壳结构 Fe(NO3)3处理 磁化强度 抗腐蚀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丹明类染料-磷钼酸复合纳米微粒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6
作者 潘宏程 朱俊杰 姜立萍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5,共5页
本文合成了罗丹明6G-磷钼酸(R6G-PMA)和罗丹明B-磷钼酸(RhB-PMA)两种复合纳米微粒,并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对复合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合成的RhB-PMA复合纳米微粒的平... 本文合成了罗丹明6G-磷钼酸(R6G-PMA)和罗丹明B-磷钼酸(RhB-PMA)两种复合纳米微粒,并用扫描电镜(SEM)、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共振光散射(RLS)光谱对复合纳米微粒进行了表征。合成的RhB-PMA复合纳米微粒的平均粒径为343±144nm。R6G-PMA和RhB-PMA复合纳米微粒具有优异的光学性能,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562nm和555nm,其荧光峰分别位于581nm和580nm。复合纳米微粒的吸收波长和荧光峰波长与相应的罗丹明染料相比发生红移,且表现出强烈的RLS增强效应,R6G-PMA和RhB-PMA的最大RLS峰波长分别为581nm和654nm,这表明在复合纳米微粒中相邻的罗丹明染料分子之间存在强烈的电子耦合效应。制备了R6G-PMA修饰玻碳电极(R6G-PMA/GCE),研究了H2O2在R6G-PMA/GCE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H2O2有着明显的电化学响应,且在其浓度为3.3×10-6~5.6×10-5 mol/L的范围内呈线性响应,相关系数r2为0.9921,检出限(3σ)为2.0×10-8 mol/L。R6G-PMA/GCE对尿酸(UA)和抗坏血酸(AA)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可以在UA和AA共存的情况下测定H2O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丹明 磷钼酸 复合纳米微粒 过氧化氢 共振光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复合纳米微粒的消光特性 被引量:6
7
作者 颜丙海 杨杨 王永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98-701,共4页
基于Mie光散射理论 ,研究了金壳介质芯的金复合纳米球壳微粒在光散射与吸收中的消光特性 对微粒增大时的多极子特性以及内半径变动时共振峰的移动作了计算和分析 ,证实了共振峰位置随内外半径比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还对纯金纳米微粒的... 基于Mie光散射理论 ,研究了金壳介质芯的金复合纳米球壳微粒在光散射与吸收中的消光特性 对微粒增大时的多极子特性以及内半径变动时共振峰的移动作了计算和分析 ,证实了共振峰位置随内外半径比增大而增大的规律 .还对纯金纳米微粒的多极子特性作了计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e光散射理论 复合纳米球壳微粒 消光特性 多极子特性 光学性质 纯金纳米微粒 光吸收 金属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制备明胶-γ-Fe_2O_3纳米复合微粒 被引量:21
8
作者 申德君 张朝平 +1 位作者 罗玉萍 勾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用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 γ-Fe2 O3纳米量级超细微粒 .XRD、TEM、EDS、SEM和 IR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 .微球的粒径为 1 .2~ 3 .2 μm,平均粒径约 2 .6μm,而微粒的粒径为 1 5 nm.每个复合微球... 用反相微乳液化学剪裁技术制备了明胶包裹的复合 γ-Fe2 O3纳米量级超细微粒 .XRD、TEM、EDS、SEM和 IR测试表明 ,微粒为明胶包裹球形超细微粒 .微球的粒径为 1 .2~ 3 .2 μm,平均粒径约 2 .6μm,而微粒的粒径为 1 5 nm.每个复合微球中约有 80~ 2 1 3个氧化铁粒子 .该复合微粒的比饱和磁化强度 3 0 .3 44π ×1 0 3A/ m,矫顽力 Hc=62 0 7A/ m,剩磁 Br=2 .944π × 1 0 3A/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Γ-FE2O3 复合纳米微粒 制备 明胶 反相微乳液 化学剪裁 γ-氧化铁 包覆 磁性 磁性纳米微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小型Fe_3O_4/Au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7
9
作者 刘祖黎 彭莉 +2 位作者 姚凯伦 卢强华 汪汉斌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96-199,共4页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 用反向微乳液法成功制备了超小型 Fe3O4/Au磁性纳米复合微粒,并利用3 巯基丙酸将复合微粒直接从微乳液分离到有机溶剂中。用 UV Vis、VSM和TEM对产物进行了鉴定与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微粒分散良好,平均粒径为 6.7nm,饱和磁化强度为9.7A·m2/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微乳液 纳米复合微粒 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艺参数对Ni-ZrO_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琳 路金林 +3 位作者 许为 姜秀明 罗晓媛 李英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2-36,共5页
采用脉冲电源,在铜表面制备了复合镀层,研究了占空比、镀液中ZrO2纳米微粒添加量和脉冲频率对复合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镀层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2纳米... 采用脉冲电源,在铜表面制备了复合镀层,研究了占空比、镀液中ZrO2纳米微粒添加量和脉冲频率对复合镀层的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镀层硬度、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ZrO2纳米微粒的增加使镀层硬度增加,而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为先增大后减小;随脉冲频率的增加,镀层硬度、沉积速率及耐蚀性能均增加。最佳工艺参数应控制占空比为50%、ZrO2纳米微粒质量浓度9g/L、脉冲频率2000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ZRO2 纳米微粒复合 脉冲电源 硬度 沉积速率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化学法制备表面包覆BaTiO_3纳米复合微粒及其结构表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邹玲 乌学东 +2 位作者 王大璞 吴旦 杨生荣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0-594,共5页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 通过湿化学法合成了表面包覆硬脂酸的钛酸钡纳米复合微粒。通过FT-IR和XPS可以确认有机修饰层的极性基团通过化学键与无机内核结合;虽然BaTiO3结晶形为无定型,但通过Raman和XRD依然可以确定四方相结构,TEM结果显示纳米微粒的尺寸在10-20nm左右。由于有机修饰层的在影响了BaTiO3的成核机理和晶体生长过程中的择优取向。提出了硬脂酸表面有机修饰BaTiO3纳米微粒的形成机理,并给出其结构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化学法 表面包覆 BATIO3 纳米复合微粒 结构表征 钛酸钡 表面修饰 取向生长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Span85-Tween60/环己烷微乳液及纳米复合微粒制备 被引量:18
12
作者 成国祥 唐懿 +2 位作者 沈锋 余震 姚康德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CSCD 2000年第3期401-403,共3页
以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 ,研究确定了水 /Span85 - Tween6 0 /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 B值和溶水量值 ;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 Ag Cl、Zn S沉淀反应 ,制备了 Ag Cl/PAM、Zn S/PAM... 以紫外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为检测手段 ,研究确定了水 /Span85 - Tween6 0 /环己烷反相微乳液体系的适宜条件如乳化剂含量、HL B值和溶水量值 ;进而在其中进行丙烯酰胺(AM)聚合反应和 Ag Cl、Zn S沉淀反应 ,制备了 Ag Cl/PAM、Zn S/PAM纳米复合微粒 ,并采用透射电镜 (T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微粒 Span85-Tween60 环己烷 微乳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SiO_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电沉积及其耐蚀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卜路霞 石军 +1 位作者 朱华玲 尉震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3-15,19,共4页
采用控电流电沉积技术以铜为基体制备了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质量浓度,考察了其对镀层中SiO2微粒的质量分数、电沉积速率及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对纯镍镀层与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 采用控电流电沉积技术以铜为基体制备了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通过改变镀液中SiO2纳米微粒的质量浓度,考察了其对镀层中SiO2微粒的质量分数、电沉积速率及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对纯镍镀层与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耐蚀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了阴极电流密度对复合镀层耐蚀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镀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ρ(SiO2),可以调节Ni-SiO2复合镀层的组成、电沉积速率和耐蚀性能。当ρ(SiO2)为10~15g/L且电流密度为1A/dm2时,复合镀层具有较好的耐蚀性能。相对于纯镍镀层,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具有更好的耐蚀性,其表面更致密、平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电沉积 耐蚀性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CaCO_3复合微粒增韧增强PC/ABS合金 被引量:12
14
作者 毋伟 查留锋 +3 位作者 曾晓飞 陈建峰 王文一 王刚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20-223,共4页
经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双单体聚合包覆的纳米碳酸钙形成了核壳结构增韧复合微粒。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二次挤出法制备出PC/ABS/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表明:添加适量纳米CaCO3... 经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丁酯双单体聚合包覆的纳米碳酸钙形成了核壳结构增韧复合微粒。在双螺杆挤出机中采用二次挤出法制备出PC/ABS/纳米碳酸钙复合材料。研究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对PC/AB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表明:添加适量纳米CaCO3复合微粒,PC/ABS合金的缺口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都得到提高。纳米CaCO3复合微粒具有无机纳米颗粒和弹性体双重协同增韧的作用,其表面的聚合物分子链与基体树脂起到嵌段增容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纳米碳酸钙复合微粒 PC/ABS合金 力学性能 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3+)掺杂的TiO_2纳米复合微粒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占营 余世雄 +2 位作者 敏世雄 张力 苏碧桃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64-67,共4页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r3+掺杂量的TiO2纳米复合微粒.用XRD,TEM,UV-Vis等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法所合成的Cr3+/TiO2纳米复合微粒尺寸小(约10nm),粒度分布范围窄;在所研究的掺杂量范围内(x:0-0.1000),... 利用酸催化的溶胶-凝胶法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r3+掺杂量的TiO2纳米复合微粒.用XRD,TEM,UV-Vis等技术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法所合成的Cr3+/TiO2纳米复合微粒尺寸小(约10nm),粒度分布范围窄;在所研究的掺杂量范围内(x:0-0.1000),该纳米复合粒子的粒径随Cr3+掺杂量的增加呈减小的趋势,但幅度不大.从XRD中,没有发现Cr2O3相的偏析和TiO2由锐钛矿向金红石的相转变;TiO2的衍射峰随Cr3+掺杂量的增加有宽化和强度减弱的现象.UV-Vis光谱结果显示:由于Cr3+的加入,该纳米复合微粒对光的吸收拓展到了可见区,同时随着Cr3+掺杂量的增加,对可见光的吸收强度显著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微粒 溶胶—凝胶法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镀(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姚素薇 姚颖悟 +1 位作者 张卫国 王宏智 《电镀与精饰》 CAS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WC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微粒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WC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制备(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液中WC纳米微粒的添加量对镀层中微粒含量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了(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的表面形貌。研究发现,纳米微粒镀层的硬度随着镀层中WC纳米微粒含量的增加而提高。通过测量(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在NaCl溶液中的开路电位曲线和电化学阻抗谱,发现其耐蚀性能要优于合金镀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W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显微硬度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TiO_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中TiO_2共析量的测定 被引量:3
17
作者 亓新华 闫书磊 王红娟 《电镀与精饰》 CAS 2006年第2期42-45,共4页
在硫酸介质中,Ti^4+与H2O2生成桔黄色络合物,选出最佳测定波长为400nm;研究了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在0~10.5μg/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3×10^3... 在硫酸介质中,Ti^4+与H2O2生成桔黄色络合物,选出最佳测定波长为400nm;研究了酸度、显色剂用量、显色时间及共存离子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钛在0~10.5μg/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尔定律,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73×10^3L/(mol·cm)。此方法简便、准确,用于锌基T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中TiO2共析量的测定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氧水 TIO2 Zn-TiO2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沉积方法对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建芳 周言敏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2-34,46,共4页
分别采用磁力搅拌-直流电沉积法、超声波搅拌-直流电沉积法和超声波搅拌-脉冲电流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并探讨电沉积方法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能引发扰动搅拌和击碎... 分别采用磁力搅拌-直流电沉积法、超声波搅拌-直流电沉积法和超声波搅拌-脉冲电流沉积法制备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并探讨电沉积方法对复合镀层组织结构、显微硬度、耐磨性及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搅拌能引发扰动搅拌和击碎分散等综合效应,对共沉积过程起到积极促进作用,明显改善复合镀层的形貌组织,提高硬度、耐磨性和耐蚀性;并且进一步替代加载脉冲电流后,脉冲电流和超声波的作用叠加,使电沉积制备的复合镀层表面更平整,结构更致密,硬度更高,耐磨性和耐蚀性也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SiC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电沉积方法 组织结构 硬度 耐磨性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文豪 沈玉华 +2 位作者 谢安建 桂东 裘灵光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9-72,共4页
通过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可溶性的羧甲基葡聚糖(CMG),以此为模板制备了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HA)纳米复合微粒,采用TEM、FTIR、XRD、Zeta电位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纳... 通过对葡聚糖进行改性得到可溶性的羧甲基葡聚糖(CMG),以此为模板制备了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HA)纳米复合微粒,采用TEM、FTIR、XRD、Zeta电位等测试方法对复合微粒的结构和性质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羧甲基葡聚糖/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微粒为核壳式结构,大小较为均一,分散性较好,性质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磷灰石 羧甲基葡聚糖 纳米复合微粒 核壳式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P)-Al_2O_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硬度和耐磨性测试 被引量:4
20
作者 常京龙 吴庆利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3-16,共4页
为了改进钢材表面性能,采用复合化学镀技术制备(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由于纳米微粒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致使使得到的复合镀层具有多种优良性能。通过Ni-P合金镀层(、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和热处理后的(Ni-P)-Al2O3纳米微... 为了改进钢材表面性能,采用复合化学镀技术制备(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由于纳米微粒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致使使得到的复合镀层具有多种优良性能。通过Ni-P合金镀层(、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和热处理后的(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硬度和耐磨性能测试,得出(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尤其是热处理后其硬度和耐磨性能得到很大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P)-Al2O3纳米微粒复合镀层 硬度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