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变蓄热对光伏相变复合围护结构隔热及发电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蔡阳 刘子瑞 +3 位作者 黄颖茜 董明浩 吕游 赵福云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117-125,共9页
基于光伏发电和相变蓄热耦合特性,提出了光伏相变复合建筑围护结构,并进一步分析相变蓄热对复合围护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构建光伏相变复合围护结构热流传递模型,然后探究相变层结构位置、相变温度以及相变厚度对其发电能力和隔热... 基于光伏发电和相变蓄热耦合特性,提出了光伏相变复合建筑围护结构,并进一步分析相变蓄热对复合围护结构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构建光伏相变复合围护结构热流传递模型,然后探究相变层结构位置、相变温度以及相变厚度对其发电能力和隔热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传统围护结构和复合围护结构的热工特性,阐述复合围护结构调节室内环境负荷及节能潜力。研究表明,相变蓄热对于光伏相变复合围护结构发电和隔热性能具有较大影响。相变材料越靠近室内其隔热效果越好,室内温度表现出向相变温度靠近的趋势;相变材料靠近光伏板意味着可以更充分地储存热量,光伏发电量也就越高。其中相变材料靠近光伏板时发电量为1263.06 J,较光伏围护结构有明显提升。同时相变材料的厚度在40 mm时发电量达到最大值,较10 mm时的工况提升了0.55%。此外,在一个运行周期内,光伏相变复合围护结构显著降低了建筑冷负荷,表现出较好的隔热与节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复合围护结构 建筑节能 热工特性 隔热性能 发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e_3O_4/P(St-AL)磁性微球的制备和复合微相结构 被引量:7
2
作者 邱广明 胡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63-464,共2页
关键词 四氧化三铁/磷 磁性微球 复合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3/P2-Na_(x)Ni_(1/3)Co_(1/3)Mn_(1/3)O_(2)复合相正极材料的结构演变与储钠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蔡浩然 闫利珏 +1 位作者 杨旭 潘慧霖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707-2714,共8页
复合相界面可有效抑制含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复杂的结构相变,提高循环稳定性。然而,复合相界面的设计与调控与层状氧化物的合成、煅烧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改变降温方式可实现对O3/P2-Na_(x)Ni_(1/3)Co_(1/3)Mn_(1/3)O_(2)复... 复合相界面可有效抑制含钠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复杂的结构相变,提高循环稳定性。然而,复合相界面的设计与调控与层状氧化物的合成、煅烧过程密切相关。通过改变降温方式可实现对O3/P2-Na_(x)Ni_(1/3)Co_(1/3)Mn_(1/3)O_(2)复合相正极材料的O3/P2相界面调控,进而调节其电化学储钠性能。研究发现,自然降温有利于高温煅烧阶段扩散至材料表面的钠离子返回体相,形成稳定的O3/P2相界面。急速降温过程如液氮骤冷,会阻隔钠离子返回体相,导致复合相材料容量降低,且不利于形成稳定的O3/P2相界面,削弱循环性能。电化学阻抗和循环伏安测试表明液氮降温会增大O3/P2-Na_(x)Ni_(1/3)Co_(1/3)Mn_(1/3)O_(2)复合相界面阻抗,限制钠离子扩散动力学,导致钠离子扩散系数下降。本工作尝试建立钠离子扩散平衡机制以解释降温过程中钠离子的扩散行为及其对O3/P2相界面与体相钠含量的影响。合理调控层状氧化物正极煅烧过程的降温过程,对构建稳定复合相结构,抑制结构相变,提高层状氧化物材料的电化学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复合相结构 结构 降温过程 钠离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稀土磁性复合微球的显微形貌及复合微相结构
4
作者 邱广亮 邱广明 胡玲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64-365,共2页
关键词 稀土元素 磁性高分子微球 显微形貌 复合结构 磁响应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合金的机械合金化研究
5
作者 吴志方 周 吴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8-52,共5页
互不溶体系合金在机械合金化的非平衡过程中能够形成纳米相复合结构,并显示出与其微米尺度结构合金所不同的独特性能。纳米相复合结构不仅是互不溶体系中亚稳态结构的重要的一种,也是纳米材料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综述了近年来具有纳米相... 互不溶体系合金在机械合金化的非平衡过程中能够形成纳米相复合结构,并显示出与其微米尺度结构合金所不同的独特性能。纳米相复合结构不仅是互不溶体系中亚稳态结构的重要的一种,也是纳米材料体系中重要的一种。综述了近年来具有纳米相复合结构的互不溶体系合金的机械合金化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纳米相复合结构的形成机理,以及纳米相复合结构的热稳定性、力学和物理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复合结构 互不溶合金系 机械合金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郝定邦 栗永利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489-2498,共10页
传统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和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铁锰基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时晶体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相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会迅速衰退,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和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本... 传统钠离子电池铁锰基正极材料具有价格低廉、理论比容量和工作电压高的优势,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是铁锰基层状氧化物在充放电时晶体结构会发生不可逆相变,容量和循环稳定性会迅速衰退,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和发展。针对这种问题,本工作采用阴离子F^(-)掺杂和金属氧化物CuO包覆制备出P2/O3混合相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铁锰基正极材料,并分析了不同包覆温度下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量分散谱(EDS)显示CuO对材料表面实现了致密均匀包覆,非原位X射线衍射分析(ex-situ XRD)结果表明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未出现不可逆相变,晶体结构保持良好。Na_(0.85)Ni_(0.3)Fe_(0.2)Mn_(0.5)O_(1.95)F_(0.05)@CuO-800材料在2.0~4.2 V时首次放电容量为122.7 mAh/g,100圈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72.62%;在5C和10C大倍率充放电电流密度下经过200圈和800圈循环后放电比容量仍达到75 mAh/g和60 mAh/g,容量保持率为82%以上。结果表明F^(-)掺杂形成的强TM—F键以及均匀致密包覆的CuO层保持了材料晶体结构的稳定性,抑制了不可逆O2相的产生,减少了电极材料与电解质之间副反应的发生,避免了因过渡金属离子的溶解造成正极材料剥落。本工作显著提升了材料在高倍率下的长循环性能,为高倍率和长循环稳定性的铁锰基正极材料设计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复合相结构 阴离子掺杂 包覆改性 结构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acoustic scale effects and boundary effects for the similitude model of underwater complex shell-structure 被引量:3
7
作者 WANG San-de YANG De-sen LIU Ning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07年第1期31-35,共5页
In this paper, the acoustic scale effects and boundary effects for the similitude model of underwater complex shell-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ilitude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similitude model and ... In this paper, the acoustic scale effects and boundary effects for the similitude model of underwater complex shell-structure are investigated. The similitude conditions and relations between the similitude model and its prototype were studied in the references.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acoustic scale effects for the similitude model,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loss factor, shear and rotatory inertia. At the same time, the boundary effects which are influenced by surface sound reflec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experiment of similitud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coustic scale effects may be controlled with model designing, the boundary effects can be controlled with experimental designing between the similitude model and its prototyp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oustic scale effects acoustic boundary effects SIMILITUD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