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DC/YSZ/GDC复合电解质膜燃料电池研究
1
作者 王坤 李庆勋 +1 位作者 邵志刚 程谟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11-1017,共7页
在钐掺杂的氧化铈(SDC)主电解质层上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沉积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电子阻隔层和钆掺杂的氧化铈(GDC)化学隔层,制备了SDC/YSZ/GDC多层复合电解质膜及电池。对复合电解质膜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行了物相分析、微观... 在钐掺杂的氧化铈(SDC)主电解质层上利用射频磁控溅射法沉积了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电子阻隔层和钆掺杂的氧化铈(GDC)化学隔层,制备了SDC/YSZ/GDC多层复合电解质膜及电池。对复合电解质膜的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进行了物相分析、微观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复合电解质膜有效提升了电池的开路电位(OCV)和最大输出功率密度,这是因为复合电解质膜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和电子电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复合电解质膜 钐掺杂的氧化铈 电池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电解质膜的制备 被引量:3
2
作者 郭意博 赵哲 +2 位作者 李宇超 戚惠颖 程谟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97-1300,1320,共5页
研究了反应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制备的纳米厚度YSZ电子阻隔层对以GDC为电解质的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YSZ隔层的物相分析、形貌观察,探究了不同基底溅射温度对YSZ隔层的影响。随着基底溅射温度的升高... 研究了反应磁控溅射(magnetron sputtering)技术制备的纳米厚度YSZ电子阻隔层对以GDC为电解质的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通过对YSZ隔层的物相分析、形貌观察,探究了不同基底溅射温度对YSZ隔层的影响。随着基底溅射温度的升高,YSZ隔层的针状孔洞减少,说明高温溅射有利于制备与GDC电解质膜结合良好的薄膜。在550℃下电池的V(OCV)(开路电压)提升了0.04 V,最大功率密度提升了24%。结果表明磁控溅射沉积的电子阻隔层能够有效阻隔电子电导,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控溅射 复合电解质膜 隔层 开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纤基复合电解质隔膜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森 曹江 +1 位作者 何向明 尚玉明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313-316,共4页
以玻璃纤维无纺布为基体,用高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Ti O2杂化材料(Ti O2@PMMA)进行复合,制备玻璃纤维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用SEM、热收缩、交流阻抗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复合膜的结构、热尺寸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玻... 以玻璃纤维无纺布为基体,用高分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包覆纳米Ti O2杂化材料(Ti O2@PMMA)进行复合,制备玻璃纤维基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用SEM、热收缩、交流阻抗和充放电测试等研究复合膜的结构、热尺寸稳定性及电化学性能。玻璃纤维/Ti O2@PMMA纳米复合膜可在120-380℃保持良好的尺寸稳定性,活化后得到的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在室温下的离子电导率为2.88 m S/cm,与金属Li电极保持良好的界面稳定性。组装的Li Co O2/Li扣式电池在2.75-4.20 V充放电,8.0 C放电比容量可达120 m Ah/g,以不同电流共循环200次,放电容量保持率为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玻璃纤维无纺布 复合电解质膜 热收缩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和性能表征 被引量:13
4
作者 冯华君 陈渊 +3 位作者 代克化 宋兆爽 马建伟 其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22-1926,共5页
阐述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树脂)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对复合膜中使用的无机TiO2纳米颗粒进行固体超强酸化处理,并进行颗粒表面酸强度H0测试、XRD晶体结构分析以及复合膜的电解液吸附率... 阐述了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用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聚合物树脂)基聚合物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过程.对复合膜中使用的无机TiO2纳米颗粒进行固体超强酸化处理,并进行颗粒表面酸强度H0测试、XRD晶体结构分析以及复合膜的电解液吸附率测试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采用PE无纺布支撑体作为增强材料,以浸涂方法制备复合膜,并进一步组装为锂离子电池,性能测试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DF-HFP 聚合物电解质复合 固体超强酸 无纺布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DF-PEO交联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膜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益奎 史鹏飞 +3 位作者 张世杰 张遥 赵晖 段艳丽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09-511,共3页
对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并添加气相SiO2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交联处理,得到交联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膜。交联后的聚偏氟乙烯使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强度,聚合物膜中未交联的聚氧化乙烯能在电解液... 对使用聚偏氟乙烯(PVDF)、聚氧化乙烯(PEO)共混并添加气相SiO2组成的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的聚偏氟乙烯进行交联处理,得到交联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膜。交联后的聚偏氟乙烯使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强度,聚合物膜中未交联的聚氧化乙烯能在电解液中溶涨,使聚合物膜具有良好的电导率并与电极具有良好的复合能力。比较了聚偏氟乙烯与聚氧化乙烯投料比例对交联比例、电导率的影响,在聚合物电池中进行了电性能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良好的高低温性能,与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组成的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 PVDF-PEO 交联复合型聚合物电解质 电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对药物表观渗透系数的测试(英文) 被引量:3
6
作者 朱丽英 晏晓琴 +3 位作者 张红漫 林东强 姚善泾 江凌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65-370,共6页
药物渗透系数是考察复合物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溶解性不同的两种药物扑热息痛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在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中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 药物渗透系数是考察复合物膜的药物释放性能的重要参数.本文以溶解性不同的两种药物扑热息痛和5-氨基水杨酸(5-ASA)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其在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中的渗透性能.结果表明: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的渗透性能与其溶胀性能密切相关;复合物膜中壳聚糖和纤维素硫酸钠的配比、相对分子量和pH值对膜的渗透性能和溶胀性能影响显著,以扑热息痛作为模型药物研究了壳聚糖-纤维素硫酸钠聚电解质复合物膜在模拟胃肠液中对药物的渗透性能.通过调整该复合物膜的配方,可以使该膜分别实现胃、小肠和结肠定位释药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质复合 壳聚糖 纤维素硫酸钠 溶胀 渗透性 药物控制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SS/PAH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曹志源 方建慧 +2 位作者 刘达 沈霞 施利毅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A07期2727-2730,共4页
采用LbL法在多孔PES基膜上制备了PSS/PAH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利用SEM研究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使用ATR-IR研究了复合膜在PES基膜上的生长规律,并研究了双层膜层数和组装时间对其离子截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制复合纳滤膜对不同... 采用LbL法在多孔PES基膜上制备了PSS/PAH聚电解质复合纳滤膜,利用SEM研究了复合膜的表面形貌,使用ATR-IR研究了复合膜在PES基膜上的生长规律,并研究了双层膜层数和组装时间对其离子截留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所制复合纳滤膜对不同的盐溶液的离子截留性能差异显著.如[PSS/PAH]5膜对1000mg/L的MgSO4溶液的截留率可达90%,但对1000mg/L的NaCl溶液的截留率仅为33%,故可应用于水溶液中一、二价离子的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层交替自组装 电解质复合纳滤 离子截留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CS/PDMDAAC聚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及静态接触角测定 被引量:5
8
作者 李鸣明 姚善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54-659,共6页
A new type of NaCS/PDMDAAC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membrane prepared by interfacial reaction of sodium cellulose sulfate as polyanions and poly(dimethylallylammonium chloride)as polycations was proposed.The static con... A new type of NaCS/PDMDAAC polyelectrolyte complex membrane prepared by interfacial reaction of sodium cellulose sulfate as polyanions and poly(dimethylallylammonium chloride)as polycations was proposed.The static contact angle of the polyelectrolyte complex(PELC)membrane surface was measured to characterize membrane wettability.The effects of concentration of polyelectrolyte,molecular weight,and reaction time on contact angle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NaCS/PDMDAAC PELC membrane was hydrophilic.Its contact angle de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NaCS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PDMDAAC,and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PDMDAAC and reaction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硫酸钠 聚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 NaCS/PDMDAAC聚电解质复合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基聚电解质复合膜的制备及性能
9
作者 陶蕾 石刚 倪才华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951-1955,共5页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 为了克服壳聚糖薄膜力学强度差和在体液内降解太快的缺陷,首先用"一步法"合成了—COOH含量及疏水性可控的苹果酸与乳酸共聚物(PML),再将共聚物与壳聚糖(CS)复合,通过溶液浇铸-挥发的方法制备改性复合薄膜。通过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力学性能测试、降解实验及体外细胞毒性实验等方法对复合膜进行分析,研究L-苹果酸(MA)与D,L-乳酸(LA)的投料比(nMA∶nLA)对复合膜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当nMA∶nLA为1∶1.5时,该共聚物与CS的复合膜拉伸强度达到54.8MPa,断裂伸长率为10.7%,质量损失50%所需时间为28天,细胞相对增殖率为98.7%。研究表明:通过共聚物与壳聚糖之间的聚电解质相互作用,有效形成了结构均匀、性能改善的薄膜,复合膜的柔韧性提高,降解时间适当延长,性能可由共聚物的投料比来调节。复合膜无细胞毒性,生物相容性好,作为手术后防组织粘连材料具有光明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聚(苹果酸-co-乳酸) 电解质复合 防粘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布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的制备及其性能 被引量:2
10
作者 廖敏会 杨大祥 +3 位作者 周洋 万仁杰 刘瑞平 王强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090-3099,共10页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利用玻璃纤维布、聚环氧乙烯(PEO)、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锂镧锆氧(LLZO)纳米颗粒等为原料,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不同锂镧锆氧含量的玻璃纤维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膜... 以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为锂盐,利用玻璃纤维布、聚环氧乙烯(PEO)、1-乙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EMIM)TFSI]、锂镧锆氧(LLZO)纳米颗粒等为原料,采用溶液浇筑法制备不同锂镧锆氧含量的玻璃纤维基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膜,通过该4种物质的协同作用扩大PEO的非晶相区域、改善膜的界面兼容性等,综合提高膜的离子导电率;同时,利用玻璃纤维布表面Si—O和—OH官能团引导锂离子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结果表明,30℃条件下,添加质量比为5%LLZO的玻璃纤维布/PEO/ILs/LLZO(SPE)复合固态电解质膜的离子电导率为3.53×10^(-4) S/cm,工作电压窗口为5.18 V,离子迁移数为0.33,所制备的磷酸铁锂(LFP)/SPE/Li和镍钴锰酸锂(NCM_(622))/SPE/Li固态电池0.1 C放电容量分别为165 mAh/g和226 mAh/g。其中,LFP/SPE/Li电池0.5 C循环120次,放电容量为120 mAh/g,容量保持率为99.8%,此外,循环前后阻抗变化较小,具有优异的界面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复合固态电解质 玻璃纤维布 [EMIM]TFSI 离子电导率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壳聚糖复合膜中溶氧扩散性能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伟 张英 +2 位作者 于炜婷 谢红国 马小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9-435,共7页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 氧气在微胶囊膜中的扩散行为将直接决定微囊内细胞的生长代谢行为。以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平板膜为研究模型,利用渗透池法,重点考察溶氧在膜中的扩散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复合膜的扩散系数和孔隙率均低于海藻酸钙,复合膜中溶氧扩散系数为(7~13)×10 10m2 s 1,为水中的23.3%~43.3%,孔隙率为93%~97%;扩散系数随海藻酸钠特性黏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壳聚糖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微胶囊膜是氧传质主要的阻力部位,孔隙率、三维结构和材料极性是影响扩散性能的重要因素,改变海藻酸钠特性黏度和壳聚糖分子量可以改变膜孔隙率、结构和材料极性,进而调节膜扩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壳聚糖微胶囊 海藻酸钠-壳聚糖聚电解质复合 溶氧 扩散系数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自组装技术在多层复合分离膜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纪树兰 张国俊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6-161,共6页
强化自组装技术是近年来被发展的一种制备聚电解质复合物多层膜的新方法,该法巧妙地利用外加力与聚合物间作用力的协同效应,强化组装过程,简化成膜程序,提高膜分离性能.总结了近年来课题组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强化自组装 电解质复合 渗透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氧化乙烯电解质的改性研究进展
13
作者 刘振涛 王奎 +2 位作者 黄伟江 田琴 严伟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520-1523,共4页
从提高聚氧化乙烯(PEO)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离子迁移数和改善PEO分子链运动能力等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PEO不同的改性方法:共混改性、增塑剂改性、填料改性等。
关键词 聚氧化乙烯 复合电解质膜 共混 增塑剂 填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粒径相关的海藻酸盐/壳聚糖微球膜性能 被引量:1
14
作者 高婷 温惠云 +6 位作者 潘士印 黄赛朋 许宁侠 徐佳桐 刘先宁 贾朝 薛伟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6,22,共7页
粒径是评价微尺度凝胶载体性能的重要参数。文中以3种不同粒径(202,413,809μm)的海藻酸钙(Ca-Alg)凝胶珠为研究对象,以维生素B_(12)(VB_(12))、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壳聚糖(CS)为模型分子,实验考察了胶珠粒径对海藻酸钙/壳聚糖(Ca-Alg/... 粒径是评价微尺度凝胶载体性能的重要参数。文中以3种不同粒径(202,413,809μm)的海藻酸钙(Ca-Alg)凝胶珠为研究对象,以维生素B_(12)(VB_(12))、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壳聚糖(CS)为模型分子,实验考察了胶珠粒径对海藻酸钙/壳聚糖(Ca-Alg/CS)微球性能的影响。采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LSM)等方法表征膜结构与形貌,采用膨胀率表征膜稳定性。结果表明:Ca-Alg/CS微球的凝胶结构、分子扩散性能和聚电解质复合膜性能与Ca-Alg胶珠粒径具有相关性。随着胶珠粒径减小,凝胶结构趋于致密,对分子扩散阻力增大。在成膜反应过程中,小粒径胶珠表面为成膜反应提供了更多的反应交联位点,在胶珠表面形成更致密连续和更厚的聚电解质复合膜。Ca-Alg/CS微球具有优异的膜强度和稳定性,在细胞固定化培养中具有显著应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钙 壳聚糖 粒径 扩散 电解质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离子传导提高燃料电池输出性能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超 李庆勋 +1 位作者 邵志刚 程谟杰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70-974,共5页
通过在钆掺杂的氧化铈(GDC)主电解质层上反应磁控溅射(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电子阻隔层和钆掺杂的氧化铈(GDC)化学隔层,制备出了电池的复合电解质膜。进行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物相分析、微观结构观察... 通过在钆掺杂的氧化铈(GDC)主电解质层上反应磁控溅射(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电子阻隔层和钆掺杂的氧化铈(GDC)化学隔层,制备出了电池的复合电解质膜。进行了固体氧化物电池的物相分析、微观结构观察和电化学性能表征。复合膜电池的开路电位和输出功率密度高于GDC电池,复合膜的离子电阻减小,电子电阻增大。GDC/YSZ/GDC复合膜呈现了快离子传导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电解质膜 快离子导体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