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5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型凹槽环件复合环轧成形数值模拟
1
作者 王虓鹏 华希俊 +4 位作者 马俊美 车亚龙 王康 朱伟 孙义皓 《塑性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8-65,共8页
采用一种立式复合环轧工艺制造了小型凹糟环件,用Simufact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小型凹槽环件的环轧成形过程,并在D51环轧机上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环轧成形过程中几何、应变和温度等成形因素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研究不同主动辊... 采用一种立式复合环轧工艺制造了小型凹糟环件,用Simufact有限元软件模拟了小型凹槽环件的环轧成形过程,并在D51环轧机上进行了验证。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环轧成形过程中几何、应变和温度等成形因素的分布和演化规律。为研究不同主动辊形状对环轧成形的影响,采用不同夹角的主动辊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25.4°的主动辊夹角能产生更大的轧制力和内部塑性应变,但是容易产生椭圆缺陷和模具填充不满,因此选取适中的角度能保证工件的环轧质量。通过对比空转轧制前后的数值模拟结果发现,空转轧制可以显著改善椭圆缺陷,提高环件尺寸的均匀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环轧成形 小型凹槽 成形因素 主动辊夹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醚醚酮对复合环氧/DDM的改性 被引量:1
2
作者 孙攀 程珏 +1 位作者 史翎 张军营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9-72,共4页
热熔法制备了可溶性聚醚醚酮(s-PEEK)/E-51/多官能度环氧树脂复合体系,测试了体系的冲击强度、高温拉伸剪切强度和玻璃化温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体系的微观结构,并与聚醚醚酮(PEEK)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环氧体系加入两种聚醚... 热熔法制备了可溶性聚醚醚酮(s-PEEK)/E-51/多官能度环氧树脂复合体系,测试了体系的冲击强度、高温拉伸剪切强度和玻璃化温度,用扫描电镜(SEM)观察体系的微观结构,并与聚醚醚酮(PEEK)改性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复合环氧体系加入两种聚醚醚酮后冲击强度下降,但含量为5g时出现较大值;体系的玻璃化温度随着s-PEEK的加入而升高;改性体系的高温拉伸剪切强度大于未改性体系,并且s-PEEK/E-51/多官能度环氧树脂体系优于PEEK/E-51/多官能度环氧树脂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聚醚醚酮 复合环 热塑性树脂 多官能度 热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复合材料中三维氮化硼网络的构建与增强热特性分析
3
作者 黄彦卓 刘大猷 +3 位作者 彭相龙 王纯洁 杨航 金海云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402-1412,共11页
传统的环氧复合材料因传热性能较差,已难以满足电气电子领域的发展需求。在环氧复合材料中搭建三维连续传热网络是大幅提升其导热系数的重要方法。以绝缘性能优良的氮化硼(boron nitride, BN)为原料,采用凝胶法与牺牲模板法相结合的新... 传统的环氧复合材料因传热性能较差,已难以满足电气电子领域的发展需求。在环氧复合材料中搭建三维连续传热网络是大幅提升其导热系数的重要方法。以绝缘性能优良的氮化硼(boron nitride, BN)为原料,采用凝胶法与牺牲模板法相结合的新方案构建三维BN网络,并通过高温去除大部分的辅助材料以保证绝缘网络的纯度,在真空浸渍基体后得到环氧复合材料。测试结果表明,相同填料负载下,该方案制备的3D-BN/EP复合材料的导热系数明显高于传统掺杂方案制备的BN/EP复合材料,且最高导热系数达到了1.50 W/(m·K),相较于纯环氧树脂提升了650%。此外,3D-BN/EP复合材料在广阔的温度范围(0~100℃)和电场强度范围(10^(3)~10^(6)V/m)内均表现出优越的介电性能(相对介电常数ε_(r)<4.4,介质损耗角正切tanδ<0.01),随着填料负载的增加,介电性能逐渐增强,这源于更少的杂质和更少的孔隙缺陷。并且3D-BN/EP复合材料的交流击穿场强也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还通过comsol有限元仿真证明了连续传热路径的搭建可以有效提升BN/EP复合材料的传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氮化硼 导热系数 介电性能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机械密封端面引流槽-环槽复合通道冷却特性与密封性能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马学忠 崔元召 +1 位作者 肖晓鑫 李聪聪 《润滑与密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共10页
针对机械密封在高速工况下跨尺度液膜黏性生热量大,易造成过热的问题,提出端面设有引流槽-环槽复合通道的机械密封端面构型。考虑黏性热效应和湍流效应,通过对比研究螺旋槽(SG)、引流槽-螺旋槽(IG-SG)、环槽-螺旋槽(AG-SG)和引流槽-环槽... 针对机械密封在高速工况下跨尺度液膜黏性生热量大,易造成过热的问题,提出端面设有引流槽-环槽复合通道的机械密封端面构型。考虑黏性热效应和湍流效应,通过对比研究螺旋槽(SG)、引流槽-螺旋槽(IG-SG)、环槽-螺旋槽(AG-SG)和引流槽-环槽-螺旋槽(IG-AG-SG)流动传热过程,揭示引流槽-环槽复合通道的冷却机制,进一步参数化分析其对密封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密封腔内低温流体通过复合通道与内径处的高温流体形成混合流动,产生了显著的热混合效应,从而将内径侧高温区域转移到了环槽外径侧与螺旋槽槽根所夹堰区,显著降低了密封液膜与环体温度;在高速、大压差、小膜厚条件下热混合效应剧烈,当槽深超过60μm时冷却效果达到最佳并趋于稳定。热混合效应显著的冷却作用有效降低了液黏度损失,从而密封承载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大幅提升,这对高速机械密封温度的可控设计与性能提升具有显著的工程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机械密封 黏性热 引流槽-复合通道 热混合效应 冷却机制 密封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老化对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电气强度的影响
5
作者 张健 王鹏飞 +3 位作者 李中原 刘骥 刘贺千 杨洪达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1-128,共8页
为探明干式空心电抗器包封绝缘材料在分子层面的热老化机理,本研究在180℃下对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336 h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并采用红外光谱、介电谱及交流电气强度测试表征老化后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分子链段运动、... 为探明干式空心电抗器包封绝缘材料在分子层面的热老化机理,本研究在180℃下对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进行了336 h的加速热老化试验,并采用红外光谱、介电谱及交流电气强度测试表征老化后环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的官能团、分子链段运动、活化能及交流电气强度演变特性。模拟计算并探讨了老化过程中化学结构变化及分子链段运动特性演变导致的活化能下降对交流电气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以酯基、酮基为主的羰基基团和小分子链。这些小分子链和极性基团会极大增加环氧基体内部自由体积和自由电子数量,使链段运动逐渐增强,活化能降低,最终导致绝缘性能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式空心电抗器 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 热老化 活化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紫外辐照改性环氧复合材料的直流沿面闪络特性
6
作者 张磊 张国宝 +3 位作者 杨为 吴正阳 蔡梦怡 李枕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2494-2505,共12页
盆式绝缘子气-固界面的沿面闪络是GIS绝缘失效的重要形式之一,严重威胁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提升盆式绝缘子的沿面直流闪络性能,采用真空紫外改性技术对盆式绝缘子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处理,采用表面电位测试和量子化学分析等多种... 盆式绝缘子气-固界面的沿面闪络是GIS绝缘失效的重要形式之一,严重威胁特高压输电系统的安全运行。为提升盆式绝缘子的沿面直流闪络性能,采用真空紫外改性技术对盆式绝缘子环氧复合材料进行处理,采用表面电位测试和量子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获得真空紫外改性后环氧复合材料的分子间距、密度、热稳定性、能带结构、陷阱能级、表面电荷分布和直流沿面闪络电压,揭示紫外辐照改性直流沿面闪络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经真空紫外处理12 h后,环氧复合材料在SF_(6)中直流闪络电压提升17%。20 kV异极性充电6 h后,闪络电压提升24%,且试样放置6个月后,直流闪络电压衰减幅度小于2%,具备良好的长期稳定性。通过分析试样陷阱能级及电荷输运特性,发现真空紫外处理促使环氧分子链在高能光子辐照下发生交联反应,使得环氧分子的LUMO能级降低,引入大量深陷阱,导致陷阱深度和密度显著增高。陷阱能级提升导致大量同极性电荷聚集在电极附近,进一步阻碍载流子注入,导致直流闪络电压的提升。以上建立的真空紫外辐照-电荷输运-沿面闪络的关系表明,该真空紫外辐照策略有望成为提升直流闪络性能的重要工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紫外辐照 复合材料 交联 电荷输运 直流沿面闪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复合绝缘内部缺陷超声自动检测系统 被引量:1
7
作者 郝艳捧 黄盛龙 +4 位作者 申子魁 刘琳 张滢滢 梁学致 阳林 《广东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2-81,共10页
环氧复合绝缘子密度不均匀和内部集中缺陷严重威胁着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GIS)的安全运行,目前超声检测方法存在缺陷检测不直观、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此,基于超声反射原理研制环氧复合绝... 环氧复合绝缘子密度不均匀和内部集中缺陷严重威胁着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as insulated metal-enclosed switchgear, GIS)的安全运行,目前超声检测方法存在缺陷检测不直观、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此,基于超声反射原理研制环氧复合绝缘材料内部缺陷超声自动成像系统。首先采用小波分析对非重复性超声回波信号进行降噪;然后对回波波形的相邻波峰时间差、电压峰值和电压相邻波峰间的零信号时间进行特征融合识别,得到试样缺陷的位置-超声特征数据集;最后实现环氧复合绝缘缺陷超声自动成像。分别用本文检测系统和传统检测方式对密度不均匀和不同深度、取向裂纹的环氧复合绝缘试样进行检测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与质量体积法测量的局部密度误差小于4.8%;内部集中性缺陷检测结果和缺陷原貌具有一致性;检测效率较传统人工超声检测提升近6倍。该系统实现了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内部集中缺陷和密度不均匀检测的统一,在绝缘子出厂试验和故障分析缺陷定位方面较传统人工检测方式在检测效率和直观性上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 复合绝缘材料 超声检测 内部集中性缺陷 密度不均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UiO66-NH2环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赵敏 屈晴 杨舒琪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98-105,共8页
本文首先合成出锆基MOF材料UiO66-NH_(2),并设计得到PA功能化的MOF材料UiO66-NH_(2)-PA,再将其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性能优异的碳纤维/UiO66-NH_(2)环氧复合材料.随后,通过FT-IR、SEM、XRD对UiO66-NH_(2)以及UiO66-NH_(2)-PA进... 本文首先合成出锆基MOF材料UiO66-NH_(2),并设计得到PA功能化的MOF材料UiO66-NH_(2)-PA,再将其分散在环氧树脂基体中,制备了性能优异的碳纤维/UiO66-NH_(2)环氧复合材料.随后,通过FT-IR、SEM、XRD对UiO66-NH_(2)以及UiO66-NH_(2)-PA进行了表征,使用万能试验机对碳纤维/UiO66-NH_(2)环氧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UiO66-NH_(2)-PA被成功制备,且改性后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抗弯曲和抗剪切强度分别提高了26.54%和29.09%.这是因为UiO66-NH_(2)-PA中氨基和磷基的作用增强了界面强度,既提高了碳纤维/UiO66-NH_(2)环氧复合材料的储能模量,又增强了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能力,从而实现了通过共同作用以提高碳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框架 力学性能 碳纤维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界折射纵波在盆式绝缘子环氧中的渗透深度
9
作者 张杰 王伟 +4 位作者 徐玉东 宋建成 吝伶艳 张建花 张凯 《高压电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42-149,共8页
GIS盆式绝缘子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会降低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并最终导致其破裂,这是影响绝缘子安全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临界折射纵波(LCR)对材料应力极为敏感,它可以用于检测盆式绝缘子的残余应力。文中分析了LCR波... GIS盆式绝缘子在制造加工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应力,残余应力会降低绝缘子的机械强度并最终导致其破裂,这是影响绝缘子安全运行的重大安全隐患。临界折射纵波(LCR)对材料应力极为敏感,它可以用于检测盆式绝缘子的残余应力。文中分析了LCR波法检测环氧材料不同深度内部应力的原理,建立了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中传播的有限元仿真模型,研究了不同频率LCR波在环氧中的传播特性,得到常见频率下LCR波在环氧材料中传播深度表达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的渗透深度随着波的频率的增加而衰减,通过改变探头产生的LCR波频率,可准确控制LCR波在环氧复合材料中的渗透深度,进而可以计算材料在该深度下的平均应力。这不仅可以为盆式绝缘子残余应力出厂检测,也可以为运行中盆式绝缘子的状态监测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界折射纵波 盆式绝缘子 复合材料 渗透深度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可回收氮化硼/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导热与介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冯宇 匡冠霖 +3 位作者 岳东 Victor O.Belko Sergey A.Maksimenko 杨洲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19,共10页
热固性环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与绝缘性能在电工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和不溶性,回收再利用存在挑战性。本文将不同质量分数的氮化硼(BN)加入到环氧(EP)/4-甲基六氢苯酐降解体系中,制备出高导热、高... 热固性环氧树脂因具有优异的导热性能与绝缘性能在电工装备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稳定的三维网络结构和不溶性,回收再利用存在挑战性。本文将不同质量分数的氮化硼(BN)加入到环氧(EP)/4-甲基六氢苯酐降解体系中,制备出高导热、高绝缘、可降解型BN/EP复合材料,并对BN/EP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介电性能以及可降解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以2,4,6-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作为催化剂,在乙二醇作用下该BN/EP复合材料可在200℃下实现常压降解。BN质量分数为15%的BN/EP复合材料热导率为0.335 W/(m·K),比纯EP树脂提高了34%;交流电气强度为101.7 kV/mm,比纯EP树脂提高了13%。BN/EP复合材料可经酯交换降解得到EP降解产物(EDP),与EDP复合后,BN/EP复合材料的导热性能和电气强度基本保持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基复合材料 降解回收 热导率 介电性能 酯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复合羟考酮对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镇静效果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晓东 段鹏 +1 位作者 孙莹杰 那琦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21-426,共6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204例拟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评分... 目的探讨环泊酚复合羟考酮用于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2年12月北部战区总医院门诊204例拟行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性别不限,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18~30 kg/m2,ASA评分Ⅱ级或Ⅲ级,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P组)、环泊酚组(C组)、环泊酚+羟考酮组(CO组),每组68例。麻醉诱导时,P组静脉给予丙泊酚(1~1.5 mg/kg),C组给予环泊酚(0.2~0.5 mg/kg),CO组给予盐酸羟考酮(0.1~0.2 mg/kg)和环泊酚(0.2~0.5 mg/kg),3组药物注射时间均>30 s。麻醉维持时,C组和CO组均静脉持续泵注环泊酚[1~1.5 mg(/kg·h)],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2~5 mg/(kg·h)]。麻醉诱导3 min后评估患者改良警觉/镇静评分,若评分≤1则开始内镜检查。记录3组患者T0(注射药物前)、T1(睫毛反射消失时)、T2(内镜检查开始时)、T3(退出内镜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苏醒后30 min、1 h时VAS评分。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静脉注射痛、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在T0、T3时MAP、HR及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1、T2时,与P组相比,C组、CO组患者MAP、HR和SpO_(2)显著升高(均P<0.05);而CO组患者MAP、HR和SpO_(2)略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P组比较,C组和CO组呼吸抑制、注射痛发生率明显减少(均P<0.05),而C组和C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O组患者苏醒后30 min、1 h的VAS评分,体动发生率均小于P组和C组(均P<0.05),而P组和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环泊酚复合羟考酮对内镜下胃黏膜剥离术老年患者镇静、镇痛效果确切;与单独使用丙泊酚或环泊酚比较,呼吸循环更平稳,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酚复合羟考酮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BNNS@SiO_(2)/环氧复合电介质的电-热击穿特性
12
作者 徐永生 贺蕾 +3 位作者 冯勇 王威望 罗兵 傅明利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9-56,共8页
本文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核壳结构BNNS@SiO_(2)/环氧复合电介质,研究复合电介质界面区的化学特征与微观形貌,通过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法与击穿测试研究环氧复合电介质的陷阱特性与击穿性能。结果表明:BNNS@SiO_(2)具有核壳结构,且包覆的SiO_... 本文制备不同填料含量的核壳结构BNNS@SiO_(2)/环氧复合电介质,研究复合电介质界面区的化学特征与微观形貌,通过热刺激去极化电流法与击穿测试研究环氧复合电介质的陷阱特性与击穿性能。结果表明:BNNS@SiO_(2)具有核壳结构,且包覆的SiO_(2)厚度在纳米级别;BNNS@SiO_(2)表面存在明显化学键合作用,与环氧基体可形成较强的界面区,提升其与环氧基体的相容性。少量BNNS@SiO_(2)可有效提升复合电介质的电气强度,当BNNS@SiO_(2)的质量分数为1%时,复合电介质的电气强度可提升52.3%。当BNNS@SiO_(2)纳米粒子含量较少时,环氧复合电介质中的深陷阱增加,当纳米粒子含量较多时,深陷阱数量有所减少,浅陷阱数量增加。此外,核壳结构BNNS@SiO_(2)/环氧复合电介质的热导率明显提高,有利于高电场下的绝缘散热。通过深陷阱效应与导热性能提升的综合作用,环氧复合电介质的击穿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片 复合电介质 核壳结构 击穿 导热 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热循环对微米Al_(2)O_(3)环氧复合绝缘介电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潘泽华 任志刚 +2 位作者 刘音 郭卫 李华春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8-113,共6页
为了探究高低温持续变化对电缆终端环氧复合绝缘的影响,本文制备了微米Al_(2)O_(3)/环氧复合绝缘试样,并对此进行了冷热循环实验。通过交流击穿、等温表面电位衰减和介电性能等测试分析了不同冷热循环次数下环氧复合绝缘试样的介电性能... 为了探究高低温持续变化对电缆终端环氧复合绝缘的影响,本文制备了微米Al_(2)O_(3)/环氧复合绝缘试样,并对此进行了冷热循环实验。通过交流击穿、等温表面电位衰减和介电性能等测试分析了不同冷热循环次数下环氧复合绝缘试样的介电性能变化规律以及材料劣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冷热循环过程中,环氧复合绝缘的交联网络在高温热老化和高低温交变应力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劣化,填料逐渐脱离基体,试样内出现微裂纹和孔洞,自由体积不断增大,介电常数和击穿场强不断降低。其中,在经过750h的冷热循环后,试样的交流击穿场强下降了15.2%,深陷阱密度下降了41%,浅陷阱密度呈现上下波动的趋势,介质损耗因数(tanδ)先减小后小幅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绝缘 微米Al_(2)O_(3) 冷热循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化硅晶须骨架增强环氧复合材料导热与介电性能
14
作者 刘大猷 黄彦卓 +2 位作者 刘怀东 杨航 金海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9475-9483,I0031,共10页
含有高导热系数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和电气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升往往伴随介电性能的劣化。该文旨在解决环氧复合材料热性能与介电性能之间的矛盾。以氮化硅晶须(Si_(3)N_(4w))和气相二氧化硅(S... 含有高导热系数的环氧树脂复合材料在电子封装和电气设备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提升往往伴随介电性能的劣化。该文旨在解决环氧复合材料热性能与介电性能之间的矛盾。以氮化硅晶须(Si_(3)N_(4w))和气相二氧化硅(SiO_(2))为原料,通过改进后的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模板法制备得到坚固、多孔且绝缘的Si3N4w骨架,在真空浸渍后得到环氧复合材料并研究其热性能。同时,在不同电场强度(10^(3)~10^(6) V/m)与温度范围下系统研究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含有Si3N4w骨架的复合材料在7.80%的低填料负载下获得1.05 W/(m·K)的导热系数,相比纯环氧提升525%。得益于绝缘骨架,复合材料在120℃以下保持介电常数低于5.5、损耗角正切低于0.05,表现出优良的介电性能。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介电常数与损耗角正切随电场强度的上升而有小幅度上升,这源于电场强度增大时材料极化增强;同时,两者均随温度上升而增加,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出现跃升,其绝缘性能失效。该文结果可为解决环氧复合材料热性能与介电性能的矛盾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氮化硅晶须骨架 热性能 介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离子体氟化纳米SiO_(2)对高温受潮状态下环氧树脂表面绝缘性能的影响研究
15
作者 骆立衡 郭骏毅 +5 位作者 夏国巍 段祺君 尹国华 燕一博 宋景萱 谢庆 《绝缘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9,共9页
随着电网容量和电压等级的提升,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长期的高温高湿状态会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等离子体技术对纳米SiO_(2... 随着电网容量和电压等级的提升,环氧复合绝缘材料的绝缘性能对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长期的高温高湿状态会导致材料的绝缘性能严重下降。本文基于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的等离子体技术对纳米SiO_(2)进行氟化改性(F-SiO_(2)),成功将含氟基团接枝在纳米SiO_(2)表面,并通过湿热老化实验模拟高温受潮状态,对不同老化阶段的试样进行沿面闪络、电荷消散特性和陷阱分布特性测试。探究了掺杂F-SiO_(2)对环氧复合材料耐湿热老化性能的影响,并结合MD仿真模拟从分子尺度揭示了F-SiO_(2)对水分侵入的抑制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掺杂F-SiO_(2)使环氧复合材料的饱和吸湿量降低了16.16%,沿面闪络电压提升了13.06%,且在湿热老化后能继续保持较高的绝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F-SiO_(2)可以降低环氧树脂的自由体积分数和水分子的均方位移,增强了环氧复合材料对水分的阻隔作用。等离子体技术可以将氟元素接枝到纳米SiO_(2)表面,有效抑制水分的侵入,提升环氧复合材料在受潮状态下的表面绝缘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氟化 复合材料 湿热老化 水分扩散 分子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紫外光的含砂环氧改性沥青雾封层耐磨耗性能
16
作者 刘富强 郑木莲 +2 位作者 丁晓岩 张文武 郭平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05-512,共8页
为解决普通乳化沥青雾封层耐磨耗性能欠佳的问题,选择水性环氧树脂(WER)、SBR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水性环氧-SBR复合改性沥青雾封层材料,并以WEMEA-Fog Seal为胶结材料制备含砂WEMEA-Fog Seal,对不同条件下含砂WEMEA-Fog Seal的耐磨耗性能... 为解决普通乳化沥青雾封层耐磨耗性能欠佳的问题,选择水性环氧树脂(WER)、SBR改性乳化沥青制备水性环氧-SBR复合改性沥青雾封层材料,并以WEMEA-Fog Seal为胶结材料制备含砂WEMEA-Fog Seal,对不同条件下含砂WEMEA-Fog Seal的耐磨耗性能进行不同类型磨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WER可改善SBR-Fog Seal对抗滑颗粒的固结能力,进而提高其磨耗性能;含砂WEMEA-Fog Seal的耐磨耗性能均优于含砂SBR-Fog Seal;WER可增强含砂SBR-Fog Seal抵抗紫外老化的能力,含砂WEMEA-Fog Seal的耐磨耗性能均优于含砂SBR-Fog Seal,其中紫外老化后含砂SBR-Fog Seal的1h和6d湿轮磨耗值较含砂WEMEA-Fog Seal分别增大2.38倍(1h)和6.51倍(6d)。WEMEA-Fog Seal的胶结性能良好,可有效延长含砂雾封层的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性养护 含砂雾封层 水性氧树脂 水性氧-SBR复合改性沥青雾封层 耐磨耗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网逆变器复合电流环引起次/超同步振荡机理研究 被引量:37
17
作者 王晖 李莹 +3 位作者 李文锋 王超 刘明松 杨大业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061-1067,共7页
针对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单逆变器经阻抗并理想电源的典型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由于锁相环动态和较大电网电抗的存在,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电流环存在dq轴耦合。将dq轴统一考虑,建立了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复... 针对我国电力系统中的并网逆变器引起的次/超同步振荡现象,以单逆变器经阻抗并理想电源的典型系统为例进行分析。由于锁相环动态和较大电网电抗的存在,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电流环存在dq轴耦合。将dq轴统一考虑,建立了单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复合电流环模型。复合电流环中存在正反馈作用,该反馈与锁相环、电流控制器、系统运行点、电网电抗和滤波电抗等多个因素相关,若匹配不当则可能造成振荡或失稳。使用根轨迹法对上述因素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了通过适当调整并网逆变器控制参数来抑制振荡的方法。通过时域仿真验证了复合电流环的准确性,同时验证了调整电流环控制参数抑制次/超同步振荡的效果。最后,对复合电流环模型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同步振荡 超同步振荡 并网逆变器建模 复合电流 振荡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质合金复合辊环复合工艺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8
作者 朱警雷 黄继华 +2 位作者 张华 赵兴科 齐立华 《粉末冶金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0-64,共5页
概述了国内外硬质合金辊环、硬质合金复合辊环的发展情况及其开发研究意义。系统综述了国内外复合辊环的研究进展、优异性能及使用现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复合辊环研究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硬质合金复合 复合铸造 热等静压 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顶拟多孔菌对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特性 被引量:14
19
作者 杜丽娜 高大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77-282,共6页
利用中国东北林区普遍存在白腐菌——青顶拟多孔菌,降解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分别测定了菲、蒽、芘于11,22,33d的累积降解率.结果显示,对于单一多环芳烃,该菌种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菲>蒽>芘,33d累积降解率依次为96.56%、94.76%... 利用中国东北林区普遍存在白腐菌——青顶拟多孔菌,降解单一和复合多环芳烃,分别测定了菲、蒽、芘于11,22,33d的累积降解率.结果显示,对于单一多环芳烃,该菌种降解能力由强到弱依次为菲>蒽>芘,33d累积降解率依次为96.56%、94.76%和57.53%;对复合多环芳烃降解中,菲和芘的累积降解率分别为99.46%和61.09%.在复合多环芳烃的降解研究中发现,少量蒽的加入,刺激了菌种对菲和芘的降解,使菲和芘的降解率分别提高了2.9%和3.56%.由此提示,在研究降解高环、难降解多环芳烃时,可利用低环多环芳烃对菌种的刺激作用,在体系内形成高、低环多环芳烃的共代谢,以达到更加高效降解多环芳烃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顶拟多孔菌 单一多芳烃 复合芳烃 降解 共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复合绝缘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对高气压下闪络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8
20
作者 王珏 徐蓉 严萍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704-4711,共8页
分别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离子注入、表面直接氟化的方法对环氧复合绝缘样品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绝缘材料表面状况及高气压c-C_4F_8/N_2混合气体中的负直流高压下闪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和离子注入方法对绝缘样品... 分别采用放电等离子体、离子注入、表面直接氟化的方法对环氧复合绝缘样品进行处理。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绝缘材料表面状况及高气压c-C_4F_8/N_2混合气体中的负直流高压下闪络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等离子体和离子注入方法对绝缘样品表面改性无法提高样品在高气压c-C_4F_8/N_2混合气体中的沿面闪络电压,并且放电会直接破坏表面结构,导致绝缘失效;采用表面直接氟化处理的环氧绝缘样品,闪络电压有所提高。测量表明,表面氟化引起环氧复合绝缘材料表面电位降低,电位衰减加快,表面陷阱能级下降,陷阱密度随氟化时间加长而增加。通过研究认为,目前放电等离子体和离子注入方法处理绝缘材料表面,在技术上还需要完善。表面直接氟化处理环氧材料表面可以提高其在高气压下闪络特性,但是耐受放电次数的减少将制约它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压闪络 c-C4F8 表面处理 复合绝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