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深水复合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东非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辉
刘少治
+1 位作者
范国章
吕福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向演化模式。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可以细分成4个可识别的级别:复合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及水道。沿水流方向,复合水道体系由强限制型向局部限制型演化,在较远端分化为三期独立水道复合体;水道复合体表现出4种沉积方式,2种方式与复合水道体系一致且同步发育,另外2种为较弱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复合水道体系内深水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地形坡度以及底流作用的影响,沉积规模、搬运距离、沉积位置、延伸方向及外部形态随时空发生改变。复合水道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级别充填特征,垂向叠置样式随沉积位置的差异而不同,早期水道复合体末期的分布影响后期水道复合体发育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武马盆地
复合水道体系
水道
复合
体
地震技术
沉积特征
演化
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5 位作者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积
水道
复合
体系
水道
化朵叶
深水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水复合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东非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为例
被引量:
6
1
作者
孙辉
刘少治
范国章
吕福亮
机构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7-97,共11页
基金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2016D-4303)
文摘
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表现出复杂的充填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地震资料为基础,借助三维可视化、沿层相干切片、层间振幅属性提取等多种地震解释技术,总结地震分辨率下复合水道体系内各个级别水道的平面分布规律,建立纵、横向演化模式。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复合水道体系可以细分成4个可识别的级别:复合水道体系,水道复合体,复合水道及水道。沿水流方向,复合水道体系由强限制型向局部限制型演化,在较远端分化为三期独立水道复合体;水道复合体表现出4种沉积方式,2种方式与复合水道体系一致且同步发育,另外2种为较弱限制型和非限制型。复合水道体系内深水沉积主要受海平面变化、地形坡度以及底流作用的影响,沉积规模、搬运距离、沉积位置、延伸方向及外部形态随时空发生改变。复合水道体系呈现出复杂的多级别充填特征,垂向叠置样式随沉积位置的差异而不同,早期水道复合体末期的分布影响后期水道复合体发育的位置。
关键词
鲁武马盆地
复合水道体系
水道
复合
体
地震技术
沉积特征
演化
模式
Keywords
Rovuma Basin
channel complex system
channel complex set
seismic technology
sedimentary feature
evolution
model
分类号
P736.2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被引量:
2
2
作者
杨娇
戴建文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机构
中海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09,共12页
基金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三五”重大科技项目“双特高海相砂岩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定量预测技术(编号:CNOOC-KJ 135 ZDXM 22 LTD 02 SZ 2016)”部分研究成果。
文摘
南海东部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深水重力流浊积砂岩展布复杂,砂体构型期次划分、构型单元叠置样式和连通关系直接制约气田的布井开发。以南海东部深水L气田为例开展研究,基于地震沉积学方法,运用沉积模式研究、复合水道体系构型及建模表征方法,开展了基于南海深水重力流复合砂体解剖,建立了本海域深水气田浊积水道复合砂体构型划分方案,开展了单期构型砂体空间演化和展布规律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南海深水L气田浊积水道可划分为复合浊积体、复合水道和单一水道等3个级次,在气田内部平面上发育4条复合水道,纵向上发育2期河道,建立复合水道内部的沉积演化规律,明确了水道间的连通关系,并结合动态生产验证了连通关系的合理性,成功指导相邻B气田部署1口水平井,最高日产达130万方,生产效果较好。研究成果对推动周边气田开发及潜力勘探具有一定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珠江口盆地
深水浊积砂岩
重力流沉积
水道
复合
体系
水道
化朵叶
深水扇
Keywords
Pearl River Mouth basin
deepwater turbidite sandsto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composite channel system
channelized lobe
deepwater fan
分类号
TE32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P744.4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深水复合水道体系沉积特征及时空演化规律——以东非鲁武马盆地中中新统为例
孙辉
刘少治
范国章
吕福亮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东部深水浊积砂岩气藏储层精细描述与连通性研究
杨娇
戴建文
董硕
杨秋飞
钟旭临
涂乙
朱璠
马睿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