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轭二烯性信息素在2种载体上的释放速率和异构化效果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奎伟 孔祥波 +2 位作者 张真 周成刚 柴景峰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72-78,共7页
为了开发释放速率稳定、持效期长的仿生诱芯,有必要评价性信息素成分在2种最常用的释放载体(聚乙烯管和复合橡胶)上的释放速率和异构化效果。本研究在风洞条件下采用吸附剂PorapakQ收集6种共轭二烯性信息素成分在2种载体上不同时间的释... 为了开发释放速率稳定、持效期长的仿生诱芯,有必要评价性信息素成分在2种最常用的释放载体(聚乙烯管和复合橡胶)上的释放速率和异构化效果。本研究在风洞条件下采用吸附剂PorapakQ收集6种共轭二烯性信息素成分在2种载体上不同时间的释放量,正己烷洗脱后进行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发现6种性信息素成分在聚乙烯管载体上初始释放速率较低,从第16天开始迅速上升,在第29~43天内达到最大释放值,随后释放速率逐步降低到低释放状态。6种性信息素成分在复合橡胶载体上从点样起释放速率最高,15天后显著下降,第29天后释放速率一直处于较低的释放水平。在聚乙烯管载体上E5,Z7构型的十二碳二烯醛、醇和乙酸酯的释放速率大于相应的Z5,E7构型的释放速率,且醛和醇类性信息素释放速率大于酯类的释放速率。释放高峰期内聚乙烯管载体上性信息素成分(除顺5,反7-十二碳二烯醇外)的释放速率高于复合橡胶载体上的释放速率,差异显著。复合橡胶载体上的性信息素残留量显著大于聚乙烯管载体;2种释放载体对共轭二烯性信息素成分的异构化率也有显著差异。性信息素成分在2种载体上的比例变化可解释松毛虫林间诱蛾效果的差异。最后,对聚乙烯管载体和复合橡胶载体上性信息素成分的释放速率和异构化效果方面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信息素 异构化 释放速率 聚乙烯管载体 复合橡胶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