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理论修正 被引量:28
1
作者 王凤池 朱浮声 王晓初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1-494,共4页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面积加权公式计算复合模量,实践证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在考虑桩长、桩端土性质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后,利用复合地基桩体的承载机理对复合模量面积比公式进行修正·...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面积加权公式计算复合模量,实践证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在考虑桩长、桩端土性质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后,利用复合地基桩体的承载机理对复合模量面积比公式进行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利用面积比公式计算更接近实测值·分析表明复合模量随着桩长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桩土模量比越小,变化幅度越大·同样,随着桩端土刚性的增长复合模量也逐渐增大,但桩土模量比越大,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应把桩土模量比作为复合地基类别的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沉降 摩阻力 桩长 桩土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沉桩及群桩间相互影响的复合模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徐洋 卢廷浩 +1 位作者 董海洲 钟小春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86-489,共4页
总结了复合模量计算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考虑群桩间相互影响的复合地基模量计算公式,即由于邻桩对桩间土的加固作用而使复合模量比单桩模型的计算值有所增加;公式同时考虑了沉桩对桩间土模量的提高作用。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出的公式。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群桩 沉桩 桩间土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碎石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极限值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明华 孙建兵 +1 位作者 张永杰 张玲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718-1723,共6页
针对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参数,但求解出完全符合实际的精确解较困难的情况,在分析碎石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现有计算方法及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复合地基看成由桩和土组成的复合材料,从整体上考虑,避免了桩... 针对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参数,但求解出完全符合实际的精确解较困难的情况,在分析碎石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现有计算方法及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将复合地基看成由桩和土组成的复合材料,从整体上考虑,避免了桩与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机理分析,并采用弹性理论中最小势能原理和最小余能原理计算复合模量,推求出复合模量上、下限值计算公式。此外,对影响复合模量上、下限值的几个主要参数如桩土压缩模量、土体泊松比和置换率等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碎石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极限值随着土体模量和置换率的增大而增大,并且上限值是下限值的1.1~1.4倍,工程实例验证了所求极限值范围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碎石桩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能量原理 扩大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计算 被引量:8
4
作者 尚新生 邵生俊 谢定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233-236,共4页
在考虑桩体与桩间土的侧向挤压作用下,依据线弹性变形理论,推求出了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公式,并用该公式对工程实例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其精度较普通复合模量计算方法要高。
关键词 多元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侧向挤压 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地基加固区复合模量计算公式的改进 被引量:2
5
作者 郭佳奇 刘希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5期580-583,共4页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由于粉喷桩等柔性桩在桩与土之间具有过渡带,所以利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对加固区常用的复合模量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以前的公式计算结果更... 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是一个重要的岩土工程问题.由于粉喷桩等柔性桩在桩与土之间具有过渡带,所以利用面积加权平均法对加固区常用的复合模量公式进行了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以前的公式计算结果更接近实测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桩 过渡带 复合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桩间土为非饱和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计算 被引量:2
6
作者 冯君 孟少伟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62-768,共7页
根据非饱和土压缩模量的VO模型,基于剪切位移法的理论,推导桩间土为非饱和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解析解。该解析解考虑刚性桩的桩长、桩体模量、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等的影响,利用导出的解析解对实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规范... 根据非饱和土压缩模量的VO模型,基于剪切位移法的理论,推导桩间土为非饱和土的刚性桩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解析解。该解析解考虑刚性桩的桩长、桩体模量、非饱和土中基质吸力等的影响,利用导出的解析解对实例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同规范法的计算结果和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方法算得的沉降值和实测值较接近,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饱和土 刚性桩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非饱和土压缩模量 剪切位移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复合模量当层解法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志楠 王国体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58-1160,共3页
文章详细阐述了利用复合模量当层解法求解半刚性桩复合地基沉降的过程,给出了文中涉及概念的准确定义,采用复合模量当层解法,通过实例将计算所得的沉降值与其他解法所得的沉降值进行对比;结果证明,计算方法与实测沉降值更加接近。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半刚性桩 沉降 复合模量 当层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多元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尚新生 王明程 +2 位作者 林银飞 谢定义 邵生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90-92,共3页
多元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依赖于其复合模量的取值.目前多元复合地基复合模量计算均未考虑桩对桩间土的侧向挤密作用,因而其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而考虑桩体与桩间土的侧向挤压作用,依据线弹性变形理论,推求的多元复合地基的复... 多元复合地基的沉降计算依赖于其复合模量的取值.目前多元复合地基复合模量计算均未考虑桩对桩间土的侧向挤密作用,因而其沉降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而考虑桩体与桩间土的侧向挤压作用,依据线弹性变形理论,推求的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公式应用于工程实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并且存在着参数易于确定、方法简便、机理清楚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合地基 复合模量 侧向挤压 应变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孔隙率多孔介质材料有效复合模量的预估
9
作者 梁小燕 兑关锁 黄海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5年第10期665-667,共3页
利用分割孔隙的方法,取一半孔隙作为夹杂,另一半和原基体作为新基体,首先利用Mori-Tanaka法求得新基体的有效模量,然后类似地对新基体和另一半孔隙,利用相同的方法求得多孔介质的有效复合模量。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即使当孔隙率较大时,现... 利用分割孔隙的方法,取一半孔隙作为夹杂,另一半和原基体作为新基体,首先利用Mori-Tanaka法求得新基体的有效模量,然后类似地对新基体和另一半孔隙,利用相同的方法求得多孔介质的有效复合模量。通过实例计算表明,即使当孔隙率较大时,现方法与试验数据也相当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介质材料 有效复合模量 Mori—Tanaka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割线模量的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沉降计算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传勋 刘聪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82-489,共8页
基于土体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为双曲线的现象,且应用割线模量计算土体的竖向应变更有助于实现程序计算,首先利用土体割线模量与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的关系,得到桩周土体割线模量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条件得... 基于土体侧限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均为双曲线的现象,且应用割线模量计算土体的竖向应变更有助于实现程序计算,首先利用土体割线模量与压缩指数和压缩模量的关系,得到桩周土体割线模量的确定方法.在此基础上,基于等应变假设条件得到考虑土体非线性压缩的桩土应力比,并提出改进的应力修正法和复合模量法,以实现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非线性沉降计算.最后结合模型试验和实际工程算例,对2个改进的沉降计算方法开展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模型试验中,改进的应力修正法和复合模量法的沉降计算值与试验值误差均小于1.00 mm,表明改进的沉降计算方法具有一定的可靠性;实际工程算例中,改进的复合模量法计算值与实测值间误差为8.70%,远小于JGJ 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复合模量法误差(55.06%),改进的应力修正法计算值与实测值误差为8.73%,远小于JGJ 79—2012中规定的应力修正法误差(55.11%).对比分析表明,改进的沉降计算方法优于JGJ 79—2012中的复合模量法和应力修正法,且改进方法计算值更接近实测值,说明改进方法具有更好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基 散体材料桩 沉降计算 复合模量 应力修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复合地基压缩模量参变量变分原理解析解 被引量:13
11
作者 郑俊杰 区剑华 +1 位作者 袁内镇 方秦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选取双折线模型作为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并在假设桩土变形协调的前提下 ,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求解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在弹性及塑性状态下的解析解。该解在桩间土为弹性状态时与目前工程中应用的面积加权法结果一致 ;当桩间土进入塑... 选取双折线模型作为土的弹塑性本构模型 ,并在假设桩土变形协调的前提下 ,应用参变量变分原理求解多元复合地基的复合模量在弹性及塑性状态下的解析解。该解在桩间土为弹性状态时与目前工程中应用的面积加权法结果一致 ;当桩间土进入塑性状态时 ,与荷载及土的前后刚度比等因素有关。最后 ,采用大型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以上结论进行仿真验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复合地基 参变量变分原理 复合模量 解析解 弹性 塑性 荷载 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高低温交变环境结构稳定性研究
12
作者 武海生 罗锦涛 +4 位作者 顾轶卓 孙天峰 刘佳 姚旗 黎昱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87-91,共5页
针对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高低温交变环境下截面变形、分层问题,基于纤维混杂思路,在其大角度差铺层之间增设单层超薄(0.02 mm)无碱玻璃纤维平纹布,仿真分析表明,该玻璃纤维平纹布的加入,有效缓解了碳纤维大角度铺层之间的热膨胀失... 针对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高低温交变环境下截面变形、分层问题,基于纤维混杂思路,在其大角度差铺层之间增设单层超薄(0.02 mm)无碱玻璃纤维平纹布,仿真分析表明,该玻璃纤维平纹布的加入,有效缓解了碳纤维大角度铺层之间的热膨胀失配,降低了层间应力。高低温交变试验结果印证了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经过液氮温度(-196℃)至+150℃共六个高低温交变循环后,层间设置玻璃纤维平纹布的管件试件截面结构保持完整,几何尺寸未发生变化。单向板弯曲对比试验表明,超薄玻璃纤维平纹布的加入不仅起到了层间增韧效果,且对结构的弯曲性能无明显影响,这得益于超薄玻璃纤维平纹布的低模量与极小的厚度占比(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高低温交变环境 结构稳定性 层间增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复合弹性模量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刘庆涛 李长冬 +2 位作者 胡新丽 王亮清 雍睿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3-696,共4页
为了克服传统静力载荷试验的方法在测试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中诸多不便,提出了一种力学理论公式结合数值反演的复合弹性模量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弹性模量与荷载、挠度之间的关系方程;采用ANSYS软件中的分离式模... 为了克服传统静力载荷试验的方法在测试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弹性模量中诸多不便,提出了一种力学理论公式结合数值反演的复合弹性模量确定方法。首先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了弹性模量与荷载、挠度之间的关系方程;采用ANSYS软件中的分离式模型,模拟钢筋混凝土悬臂梁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弯曲变形特性;验证了数值反演钢筋混凝土复合弹性模量方法的准确性。本研究成果可为相关工程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 悬臂梁 复合弹性模量 数值模拟 ANSY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电磁铆接工艺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曹增强 盛熙 +2 位作者 夏力农 彭雅明 梁鸿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98-202,共5页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 研究了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的电磁铆接工艺。通过实验确定了铆钉外伸量、钉孔间隙等工艺参数,给出了复合材料结构铆接用垫圈的几何尺寸,提出了合理的镦头尺寸。强度实验和损伤检测表明电磁铆接可以代替螺栓连接,成功地铆接高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量碳纤维复合材料 电磁铆接 加工工艺 航空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包建文 徐松华 +1 位作者 李晔 陈祥宝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3-56,共4页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 0 /EB99— 1预浸料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 0增强EB99— 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并与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 用湿法缠绕工艺制备了M4 0 /EB99— 1预浸料 ,研究了电子束固化高模量石墨化碳纤维M4 0增强EB99— 1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常规力学性能、耐热疲劳性能和热物理性能 ,并与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等热固化复合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表明 ,除了剪切强度稍逊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复合材料外 ,其它常规力学性能都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表现了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电子束固化M4 0 /EB99— 1复合材料经冷热交变循环后的性能明显优于热固化M4 0 / 5 2 2 8、M4 0 / 4 2 11复合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固化 模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 力学性能 热疲劳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联合遗传算法对复合材料模量的预测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卓鑫 赵海涛 +4 位作者 谢月涵 任翰韬 袁明清 张博明 陈吉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41-1348,共8页
为减少测试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模量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种全新预测方法——神经网络联合遗传算法(GA-ANN),将T800/环氧复合材料的强度、泊松比和失效应变作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3个输入变... 为减少测试成本和缩短设计周期,基于机器学习方法对树脂基复合材料模量的预报方法进行了研究.采用一种全新预测方法——神经网络联合遗传算法(GA-ANN),将T800/环氧复合材料的强度、泊松比和失效应变作为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的3个输入变量,在遗传算法(GA)中得出最优阈值和权重,并将所得数值赋给对应的网络参数,更新BP神经网络以更高的准确率预测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模量;同等条件下,用Adam算法进行预测.对比这两种方法,结果充分证明了GA-ANN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反向传播神经网络 遗传算法 复合材料模量 Adam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成桩扰动的复合土体模量计算方法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席军 唐彤芝 《水电能源科学》 2005年第4期18-20,共3页
应用受力平衡分析对CFG桩桩间土模量进行了详细推导,同时考虑成桩过程的扰动,提出利用圆孔扩张理论计算扰动区半径,改进和完善了复合土体和桩间土模量的计算方法,有助于提高沉降计算精度。计算表明,该方法在工程上应用较为安全。
关键词 复合地基 复合土体模量 沉降 计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搅拌桩复合地基堤坝沉降计算新方法
18
作者 刘吉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2期242-245,共4页
采用规范推荐的割线模量法计算的搅拌桩复合地基堤坝沉降偏小,而传统承载力比值法计算的沉降偏大,因此需改进沉降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搅拌桩固化土压缩模量、抗压强度的实测结果,给出了搅拌桩固化土压缩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式,分析了... 采用规范推荐的割线模量法计算的搅拌桩复合地基堤坝沉降偏小,而传统承载力比值法计算的沉降偏大,因此需改进沉降计算方法。首先,基于搅拌桩固化土压缩模量、抗压强度的实测结果,给出了搅拌桩固化土压缩模量与抗压强度的关系式,分析了压缩试验测的压缩模量远小于割线模量的原因,并结合堤坝下搅拌桩复合地基变形特点,提出了压缩模量法;然后,基于搅拌桩承载力与其压缩模量的比值基本等于桩间软土承载力与其压缩模量比值的特点,改进了承载力比值法,该方法针对每个土层计算复合承载力,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取1.0,再根据每个土层的复合承载力与相应桩间土承载力的比值计算复合模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所提两种方法计算的沉降与实际沉降接近,且两者理论实质一致,从简单实用方面考虑,工程中更推荐使用改进承载力比值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桩 复合模量 沉降 压缩模量 改进承载力比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弹塑性对原位SiC_p/7075Al复合材料弹性模量影响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黄绡咏 吴卫国 陈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43-147,共5页
界面把载荷从基体传递到增强体是复合材料弹性变形阶段的重要强化机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界面弹塑性对原位SiCp/7075Al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界面与基体所需的模量比值与颗粒体积分数有关,并不局限于20%... 界面把载荷从基体传递到增强体是复合材料弹性变形阶段的重要强化机制.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界面弹塑性对原位SiCp/7075Al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界面与基体所需的模量比值与颗粒体积分数有关,并不局限于20%~30%;随着界面弹性模量的增大,基体塑性变形量增大,复合材料塑性性能变差;颗粒体积分数大时,界面/基体模量比取满足增强效果的最小值即可;颗粒体积分数越大,界面性能对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的影响越显著,界面弹塑性比基体弹塑性对复合材料弹性模量的影响更明显,并且界面弹塑性会明显地降低颗粒体积分数比较大的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面弹塑性 复合材料弹性模量 颗粒体积分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模量低密度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文生 蔡青 +4 位作者 伍山 杨家兴 张锴 杨林荣 邱发成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30-132,共3页
聚丙烯材料是汽车等相关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材料。聚丙烯常通过使用双螺杆共旋转挤出机熔融混合制备。但是由于聚丙烯的模量偏低、且与其他极性聚合物和无机物相容性较差,这限制了聚丙烯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提出利用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 聚丙烯材料是汽车等相关领域至关重要的基础材料。聚丙烯常通过使用双螺杆共旋转挤出机熔融混合制备。但是由于聚丙烯的模量偏低、且与其他极性聚合物和无机物相容性较差,这限制了聚丙烯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提出利用芳纶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模量,加入低密度聚乙烯可以很好地降低聚合物的密度,同时通过添加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PP-G-MA)和钛酸酯偶联剂来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增强其复合材料的界面粘附性,使芳纶、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很好的进行混合,从而获得高模量低密度聚丙烯复合材料。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冲击强度、弯曲强度等参数等得到了显著增强。此方法是为了能够发现一种新型的低密度高模量的聚丙烯复合材料,以扩大聚丙烯材料的应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芳纶1414 模量复合材料 低密度聚乙烯 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