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高玉丽 左爱东 杜江美 《饮料工业》 2017年第2期51-54,共4页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稳定性指数为指标,对以杏仁、花生仁等果仁为蛋白质来源的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果仁添加量为4.0%,物料粒度为45μm,一级均质压力为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35MPa的工艺条件下,所得... 利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以稳定性指数为指标,对以杏仁、花生仁等果仁为蛋白质来源的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果仁添加量为4.0%,物料粒度为45μm,一级均质压力为8MPa,二级均质压力为35MPa的工艺条件下,所得复合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最佳,内容物稳定状态能够保持18个月以上,在此存放期间不发生脂肪上浮和蛋白质沉淀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蛋白饮料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菌固态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工艺优化 被引量:2
2
作者 孙珊珊 杨霞 +4 位作者 陈倪慧 雷西汀 叶金云 付石军 沈志强 《中国粮油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3-161,共9页
以复合植物蛋白源为原料,优选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接种比例和发酵参数正交优化实验,研究混菌发酵对复合植物蛋白源抗营养因子以及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3... 以复合植物蛋白源为原料,优选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通过接种比例和发酵参数正交优化实验,研究混菌发酵对复合植物蛋白源抗营养因子以及营养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杰丁塞伯林德纳氏酵母和枯草芽孢杆菌的接种比例为1∶3时,游离棉酚降解率最大值61.67%,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混菌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32℃、时间24 h、料水比1.0∶0.6、接种质量分数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发酵复合植物蛋白源中游离棉酚降解率为77.38%,硫苷降解率为66.98%,粗蛋白增加率为12.98%,粗灰分增加率为4.87%,单宁质量分数由原来5.00g/kg降到4.49g/kg,钙、总磷的质量分数由原来0.61%、1.52%分别提高到0.67%、1.54%,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分别提高9.56%、7.64%、6.70%、7.10%和10.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蛋白 混菌发酵 发酵工艺优化 游离棉酚 硫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复合植物蛋白饮品的稳定体系 被引量:1
3
作者 伏金娣 刘小杰 马青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9-251,共3页
用响应面方法对复合植物蛋白饮品的稳定体系进行了优化。先用全因子实验对稳定剂组分卡拉胶、瓜尔豆胶、黄原胶和结冷胶对复合植物蛋白饮品沉淀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找出主要影响因子为瓜尔豆胶和结冷胶,其它组分对沉淀量没有显著影响... 用响应面方法对复合植物蛋白饮品的稳定体系进行了优化。先用全因子实验对稳定剂组分卡拉胶、瓜尔豆胶、黄原胶和结冷胶对复合植物蛋白饮品沉淀量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并找出主要影响因子为瓜尔豆胶和结冷胶,其它组分对沉淀量没有显著影响。采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主要影响因子的最佳浓度。稳定体系的最佳组成为(g/L):卡拉胶0.2、瓜尔豆胶0.5、黄原胶0.2、结冷胶0.5,此条件下复合植物蛋白饮品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植物蛋白饮品 稳定体系 响应面方法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鳖饲料复合植物蛋白替代鱼粉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朱站英 王刚 +1 位作者 黄仲园 华雪铭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6-103,共8页
为降低中华鳖饲料生产成本,本试验在中华稚鳖[(6.93±0.28)g]饲料中使用不同量的复合植物蛋白源(大米蛋白粉、发酵豆粕和去皮豆粕),同时不同程度降低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的用量,根据饲料配方中复合植物蛋白源(P)与鱼粉(F)使用量的比... 为降低中华鳖饲料生产成本,本试验在中华稚鳖[(6.93±0.28)g]饲料中使用不同量的复合植物蛋白源(大米蛋白粉、发酵豆粕和去皮豆粕),同时不同程度降低进口鱼粉和国产鱼粉的用量,根据饲料配方中复合植物蛋白源(P)与鱼粉(F)使用量的比值从低到高分别设置对照组(生产配方P/F28C),试验组P/F28E、P/F33E和P/F41E 4种粉状饲料,在温棚中饲养中华鳖稚鳖49 d;并于养殖试验结束时(此时视作冬眠初期),于原池铺沙进行为期6个月的抗低温(冬眠)应激试验。结果表明:养殖试验期间,四种饲料对中华鳖的生长和形体指数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P/F28E组增重率稍显弱势,P/F28C和P/F33E组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P/F28E、P/F41E两组(P<0.05)。冬眠期间,所有试验组的增重率均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但P/F28C和P/F33E组能在冬眠复苏后快速适应环境而增加体重,P/F41E组相对增重率均显著低于其他试验组(P<0.05);P/F33E组在冬眠初期和中期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力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且在整个冬眠期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波动最小。综上可知,在本试验条件下,P/F28C和P/F33E组为最适配方,考虑生产成本因素,则P/F33E组为最优配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复合植物蛋白 冬眠 生长性能 血清指标 消化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