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上复合桩钢管打设施工技术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海燕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2-117,共6页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m连续组合梁桥形式,全长5 440m,共64孔,每墩均采用6根复合桩钢管,共372根,低墩区与高墩区桩径分别为2.0m和2.2m,连同替打段桩长总长超过60m。为满足复合桩钢管在涌浪较大海域施工精度要求,经比选采用... 港珠澳大桥浅水区非通航孔桥采用85m连续组合梁桥形式,全长5 440m,共64孔,每墩均采用6根复合桩钢管,共372根,低墩区与高墩区桩径分别为2.0m和2.2m,连同替打段桩长总长超过60m。为满足复合桩钢管在涌浪较大海域施工精度要求,经比选采用整体式导向架法打设复合桩钢管。首先将导向架运至墩位处初定位,通过导向架调位系统进行二次定位,利用APE400B液压打桩锤插打4根定位桩;再将导向架固定在定位桩上,利用导向架微调装置进行第3次定位后,插打复合桩钢管到设计标高。施工中通过液压系统、导向装置、RTK定位测量及3次定位等技术确保了复合桩钢管的平面位置和倾斜度,复合桩钢管打设施工精度均满足该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梁桥 基础 复合桩钢管 整体式导向架 定位 打设 桥梁施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净空下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竖向抗压承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2
作者 王曙光 尹浩 +3 位作者 段启伟 王浩宇 李钦锐 李湛 《岩土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18-1326,共9页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技术是适用于既有建筑低净空下作业的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室内足尺试验对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研究,并与锚杆静压桩、旋喷桩和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抗压承载特性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主要表现为摩擦桩的特性;当桩径相当时,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的单桩承载力显著高于灌注桩和旋喷桩;锚杆静压桩由于直径较小,单桩承载力也最低;在极限荷载作用下,旋喷桩表现为桩顶材料强度破坏,桩的侧阻力与端阻力未充分发挥;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由于芯桩的植入,弥补了旋喷桩桩身强度的不足,桩的侧阻力得以充分发挥,其承载力高于旋喷桩;与灌注桩相比,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桩身界面不规则、旋喷工艺明显改善了桩土的界面特性,因而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承载力高于同直径的灌注桩。根据试验结果从工程实用的角度,通过引入侧阻力增大系数和端阻力折减系数,对灌注桩的单桩极限承载力公式进行修正,得到旋喷静压钢管复合桩单桩极限承载力的表达式,并给出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喷静压钢管复合 抗压承载特性 室内足尺试验 锚杆静压 旋喷 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作用的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敏 马建林 +2 位作者 苏权科 吴伟胜 刘凯锐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89-396,共8页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过5组不同组合的钢管复合桩模型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开展了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比较和分析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截面变形规律、钢管与剪力环变形等。试验结果表明...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通过5组不同组合的钢管复合桩模型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开展了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影响的研究,比较和分析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截面变形规律、钢管与剪力环变形等。试验结果表明,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的工作性能具有一定的影响;泥皮和防腐涂层使钢管复合桩的黏结强度降低,而剪力环加强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联结,钢管的受力及变形显著增加。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共同作用下,桩截面变形呈"倒v"或"m"型,不再满足经典力学的平截面变形假定。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间距S≤2D(D为桩径)的条件下,剪力环的嵌固作用可以完全克服泥皮和防腐涂层的不利影响。在试验结果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不同组合下钢管复合桩的刚度计算问题,并给出了在弹性阶段范围内钢管复合桩刚度计算公式,泥皮(厚度0.1 mm)和防腐涂层使其刚度降低,剪力环则使其增加。其研究结果可为钢管复合桩基工程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钢管复合 剪力环 泥皮 防腐涂层 工作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作用的钢管复合桩推出试验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敏 马建林 +1 位作者 苗树 孙鹏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74-179,共6页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开展5组钢管复合桩推出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研究钢管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作用的钢管复合桩的平均黏结强度为0.242~0.... 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开展5组钢管复合桩推出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研究钢管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黏结-滑移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考虑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作用的钢管复合桩的平均黏结强度为0.242~0.404MPa;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的存在显著影响了其黏结-滑移性能;剪力环明显改善了钢管的受力和变形,同时增强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联结,使钢管复合桩的平均黏结强度提高67%,而泥皮和防腐涂层使两者间的黏结强度降低;当剪力环间距为1D(D为桩径)时,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的不利影响可不计,钢管与混凝土两者黏结可靠;在泥皮和防腐涂层作用的条件下,剪力环试件的界面黏结应力沿轴向降低,无剪力环试件界面黏结力沿轴向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出试验 钢管复合 泥皮 剪力环 防腐涂层 黏结-滑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复合桩承载特性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张敏 马建林 +1 位作者 苏权科 吴伟胜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12-318,共7页
为研究钢管复合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共同作用下的钢管复合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钢管变形等参数,并采用分解分析法对钢管复合桩的套箍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 为研究钢管复合桩的承载性能,进行了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共同作用下的钢管复合桩和钢筋混凝土桩室内模型试验,对比分析了试件的荷载-变形曲线、钢管变形等参数,并采用分解分析法对钢管复合桩的套箍效应进行了分析.试验及计算结果表明,钢管复合桩承载性能较钢筋混凝土桩显著提高,套箍效应使得钢管复合桩承载力较空钢管和钢筋混凝土桩承载之和提高9.8%,混凝土抗剪强度提高了1.2倍;钢管对核心混凝土产生的紧箍作用沿界面长度增大,且随荷载的增加而增大;在防腐涂层、泥皮和剪力环(间距90 cm)共同作用下,钢管套箍效应带来的混凝土紧箍力最大值可达2.32 MPa;规范ACI(2005)适合于泥皮、防腐涂层和剪力环共同作用时钢管复合桩极限承载力的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钢管复合 剪力环 泥皮 防腐涂层 承载特性 套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冯忠居 胡海波 +5 位作者 贾明晖 王富春 赵亚婉 董芸秀 张其浪 席称心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2期110-116,共7页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 作为水域中桩基础施工的围堰结构,钢护筒的应用愈加广泛,钢护筒因为施工或者拆除困难等原因有时不再回收,从而与钢筋混凝土材料一起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为探明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竖向承载特性的影响,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着重研究钢管埋深对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上部钢管段(钢护筒)合理埋深为桩长的1/3,当钢管段埋深小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会出现双峰现象,当钢管段埋深大于1/3桩长时,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摩阻力双峰现象将逐渐消失;根据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承载特性,提出适用于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竖向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以期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 钢管混凝土复合 离心模型试验 钢管埋深 竖向承载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承载特性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7
作者 冯忠居 王富春 +6 位作者 张其浪 席称心 甄东晓 苏航州 田江磊 靳子良 郝宇萌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4-123,128,共11页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 作为水域环境中桥梁桩基施工围堰结构,钢护筒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钢护筒与钢筋混凝土桩形成钢管混凝土复合桩,其横轴向承载特性与普通钢筋混凝土桩存在巨大差异。针对水域环境中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特点,选取钢管埋深和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两种研究变量,通过离心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横轴向承载特性,得到了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桩侧土抗力曲线、H-y曲线及桩身弯矩曲线。试验结果表明:钢管埋深在12cm范围内增大时,能明显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超过12cm后继续增大钢管埋深,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仍继续增大,但增幅已不明显;钢管挤土区土体模量的增大能提高钢管混凝土复合桩横轴向极限承载力,但增幅度较小。研究成果将为钢管混凝土复合桩的设计与施工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复合 离心模型试验 侧土抗力 H-y曲线 身弯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光纤监测的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承载性状 被引量:4
8
作者 崔允亮 王新 +2 位作者 周联英 王海峰 周锋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7-1636,共10页
为了研究超长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的承载性状,选取鱼山大桥45号桩,以墩身和箱梁自身重力为荷载进行静载试验,利用分布式光纤进行现场监测,并利用ABAQUS进行实际工况建模,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以验证建模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有... 为了研究超长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的承载性状,选取鱼山大桥45号桩,以墩身和箱梁自身重力为荷载进行静载试验,利用分布式光纤进行现场监测,并利用ABAQUS进行实际工况建模,通过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值以验证建模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通过施加压、弯、剪、扭等复杂荷载及改变桩基自身参数,研究桩身参数对桩基承载性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光纤监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此类海洋环境下超长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的监测;变截面处桩身轴力有突变,下半段桩身侧摩阻力发挥较好,上半段由于钢管存在对侧摩阻力发挥有一定影响,桩端阻力对桩基承载力贡献显著;桩身轴力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较接近,说明建模方法及参数选取得当;设置变截面能够改善桩基承载性能,但是变截面位置要适中,钢管越厚、剪力环间距越密,钢管复合桩横向刚度增强现象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复合 光纤监测 大直径变截面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魏纲 王新 +3 位作者 崔允亮 周联英 王海峰 周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4,共9页
为了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选取鱼山大桥37#桩开展了自平衡试桩试验,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实际工况进行模拟,在验证了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施加桩顶竖向荷载,分析了其桩身轴力与钢管应力传递规律,并通... 为了研究大直径变截面钢管复合桩竖向承载性能,选取鱼山大桥37#桩开展了自平衡试桩试验,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ABAQUS对实际工况进行模拟,在验证了数值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对模型施加桩顶竖向荷载,分析了其桩身轴力与钢管应力传递规律,并通过改变变截面位置参数建立不同工况模型,分析了变截面位置对桩基竖向承载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平衡试桩试验Q-s曲线没有突变较为平缓,经计算该桩单桩承载力为120 056kN,为单桩设计桩顶最大竖向荷载38 212 kN的3.14倍,桩基足够安全;数值模拟结果与实测较为吻合,数值模拟方法以及参数选取得当;变截面位置以上桩身轴力减小较缓,变截面处桩身轴力存在突变,变截面以下桩身轴力减小较快,桩端有端阻力存在,钢管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并未屈服;变截面位置以上桩段越长桩基抵抗竖向变形能力越强,但生产实际中应考虑材料用量以达到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向承载性能 钢管复合 变截面 自平衡试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加固隧道软土地基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雷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5,共7页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 为了对宝兰客运专线王家沟隧道软弱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并了解加固后的桩基受力状态,通过现场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钢管桩单桩复合地基的荷载沉降特性及钢管桩轴力、桩侧摩阻力以及桩身弯矩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由现场试验所得的P-s(荷载-位移)、s-lgt(位移-时间的对数)以及s-lgp(位移-荷载的对数)曲线没有明显可以确定极限承载力的特征点,根据规范采取控制沉降的方式给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为200 kPa,并可以此作为设计依据。根据数值模拟中钢管桩的总沉降量以及荷载沉降"归一化曲线",数值模拟可以作为现场试验的必要补充。数值模拟结果显示:桩身轴力呈"D"状分布,最大值为59.8 kN;在距桩顶2 m桩长范围内有负摩阻力产生,其余部位均为正摩阻力,负摩阻力最大值约为130 kPa,正摩阻力最大值约为50 kPa,且桩身中性点并不唯一;桩身上部有弯矩产生,但数值很小,对钢管桩稳定性的影响可以忽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弱地基 荷载沉降特性 试验研究 钢管复合地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在土体中稳定性计算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彦鹏 严紫豪 朱轶凡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39-1346,共8页
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因纠偏受力明确、施工简单、工期短且加固费用低,被广泛用于基础加固托换。但小直径、大长度的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在土体中失稳破坏缺乏理论研究。故以弹性地基梁理论为基础,依据桩与地基土共同工作时的受力关系,建... 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因纠偏受力明确、施工简单、工期短且加固费用低,被广泛用于基础加固托换。但小直径、大长度的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在土体中失稳破坏缺乏理论研究。故以弹性地基梁理论为基础,依据桩与地基土共同工作时的受力关系,建立微分方程求解。给出了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失稳承载力具体表达式,并与实际工程原位试验相比较,理论与试验结果接近;给出了最小临界计算长度的表达式指导工程施工;并运用Matlab编写程序计算分析了土与桩在不同的刚度比下不同桩长的失稳荷载,反映出土对微型钢管砂浆复合桩失稳约束力的影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 解析解 k法 微型钢管砂浆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力环间距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耀琴 马建林 +2 位作者 石聪 周和祥 许耘赫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2期180-184,共5页
为研究剪力环间距对压-弯-剪受力状态下钢管复合桩工作特性的影响,开展了5组室内模型试验,4组设有剪力环,间距分别为30cm、45cm、60cm和90cm。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设剪力环钢管复合桩的抗横向变形能力与抗压应变能力较无剪力环钢管复合桩... 为研究剪力环间距对压-弯-剪受力状态下钢管复合桩工作特性的影响,开展了5组室内模型试验,4组设有剪力环,间距分别为30cm、45cm、60cm和90cm。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设剪力环钢管复合桩的抗横向变形能力与抗压应变能力较无剪力环钢管复合桩的大;随剪力环间距的增加,钢管复合桩抵抗横向变形能力与抗压应变能力降低。通过试件4的有限元分析,发现顶测试段荷载-水平位移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钢管复合桩的横向变形、纵向变形、粘结性能、承载力等工作性能随剪力环间距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剪力环间距增加,设剪力环钢管复合桩抵抗横向变形的能力降低,纵向变形能力基本不变,钢管复合桩粘结强度减小,承载力逐渐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试验 剪力环 钢管复合 工作特性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管复合桩粘结-滑移性能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敏 马建林 +1 位作者 张挣鑫 都璨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0-545,553,共7页
为研究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的钢管复合桩的粘结-滑移性能,假定钢管复合桩粘结应力沿界面呈指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钢管复合桩粘结-滑移本构理论分析模型.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开展了5组钢管复合桩推出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 为研究内置剪力环、泥皮和防腐涂层的钢管复合桩的粘结-滑移性能,假定钢管复合桩粘结应力沿界面呈指数变化规律,提出了一种新的钢管复合桩粘结-滑移本构理论分析模型.依托港珠澳大桥建设,开展了5组钢管复合桩推出试验(其中2组试件设有剪力环),验证了本文模型的正确性.试验结果表明:在外荷载作用下,钢管与混凝土粘结滑移和钢管应力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粘结破坏时钢管于核心混凝土相对滑移量均小于0.2 mm,泥皮和防腐涂层降低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在剪力环间距为1D(D为桩径)的条件下,剪力环使钢管复合桩的粘结强度提高约50%,泥皮和防腐涂层对钢管复合桩的弱化效应可不计.钢管复合桩粘结应力沿界面基本呈指数规律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复合 泥皮 剪力环 防腐涂层 推出试验 粘结-滑移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路桥钢管复合桩抗剪连接件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胡秋华 曾锐 《铁道建筑》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47-51,共5页
工程上通常设置抗剪连接件来保证钢管复合桩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剪力的可靠传递。通过缩尺试验,包括5组偏压试验和2组推出试验,分析抗剪连接件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抗剪连接件能够提高桩身表面钢管的最大纵向... 工程上通常设置抗剪连接件来保证钢管复合桩内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剪力的可靠传递。通过缩尺试验,包括5组偏压试验和2组推出试验,分析抗剪连接件对钢管复合桩工作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抗剪连接件能够提高桩身表面钢管的最大纵向压应变、整体承载能力和抗弯性能;抗剪连接件对钢管复合桩抗弯刚度的提高效应与其间距成反比;抗剪连接件改善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明显增强了钢管与核心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复合 模型试验 抗剪连接件 承载能力 抗弯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钢管桩群围堰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
15
作者 张新民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复合钢管 围堰 钢管 钻孔 灌浆 截渗 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震区狭陡型泥石流典型特征与防治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赵万玉 石胜伟 谢忠胜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 汶川MS 8.0强震发生6年来,震区暴发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泥石流灾害,其中一类可总结为"狭陡型泥石流",其特征指标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给灾后重建和灾害防治技术提出了新的命题。在对(极)重灾区泥石流活跃的五大片区(汶川、都江堰、绵竹、北川、安县)进行大量现场调查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强震区狭陡型泥石流的概念并给出定义,提炼了其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通过工程实践,分析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及相应的防治对策,介绍了几项极具适应性和有效性的防治新技术,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一类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震区 狭陡型泥石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 箱体衬砌式排导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震-暴雨叠加区小岗剑泥石流灾害特征与防治关键技术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东旭 游勇 +3 位作者 陈晓清 石胜伟 刘建康 赵万玉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98-903,共6页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 汶川MS8.0震发生6年来,震区泥石流数量增多、性质复杂,而强震-暴雨叠加区的泥石流尤为特殊.小岗剑泥石流位于龙门山断裂带极重灾区绵竹市,且处于四川省两大暴雨区之一的鹿头山暴雨区中心,其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与震前常规泥石流存在显著差异.在对比震区大量泥石流沟的基础上,分析了该类泥石流沟在形成、活动及危害等方面的典型特征,提炼了其独特的治理难点,并在防治设计实践中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通过竣工后的运行监测,证明各项防治新技术具有较好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可为强震扰动区泥石流治理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特征 防治工程 微型复合钢管 泥石流排导槽 小岗剑泥石流 汶川震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文跨海大桥设计关键技术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新华 冯鹏程 +1 位作者 邵旭东 张建仁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74-80,共7页
海文跨海大桥是中国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桥梁,主桥为独塔半飘浮体系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0+230)m,跨断裂带引桥为57~60 m不等跨径的简支钢箱梁。针对项目强震、强风、强腐蚀等复杂建设条件,该桥主梁采用自重轻、抗风性能优、疲... 海文跨海大桥是中国首座跨越地震活动断层的跨海桥梁,主桥为独塔半飘浮体系斜拉桥,跨径布置为(230+230)m,跨断裂带引桥为57~60 m不等跨径的简支钢箱梁。针对项目强震、强风、强腐蚀等复杂建设条件,该桥主梁采用自重轻、抗风性能优、疲劳耐久的STC轻型组合扁平钢箱梁结构;桥塔采用承台无系梁的横向“人”字形塔、环向预应力锚固系统;通过与沉井方案比选,提出桥塔基础采用超大直径4.3 m的钢管复合桩,以解决强震作用下基础的受力与微风化花岗岩地质施工的难题;采用提出的钢-STC钢箱梁简支桥面连续构造、三维可调节的钢垫石支撑技术方案,以解决跨断裂带钢箱梁日常行车舒适性与强震下桥梁易修复的难题。开展钢箱梁简支桥面连续构造理论及荷载足尺模型试验、1∶20主桥振动台模型试验、抗风模型风洞试验等相关研究,验证了结构的可靠性及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桥梁 斜拉桥 活动断层 扁平钢箱梁 钢管复合 钢箱梁简支桥面连续构造 结构设计 模型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15
19
作者 刘明虎 孟凡超 李国亮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7-93,共7页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该桥设计采用了多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其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行总结。该桥充分利用相邻非通航孔桥相同结构类型的钢箱梁进行配重,外边跨不设置斜拉索,因地制宜,综合优势明显;结... 港珠澳大桥青州航道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箱梁斜拉桥,该桥设计采用了多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对其工程特点及关键技术进行总结。该桥充分利用相邻非通航孔桥相同结构类型的钢箱梁进行配重,外边跨不设置斜拉索,因地制宜,综合优势明显;结构支承体系采用三向支承体系,保证全桥结构性能最优;桥塔采用"中国结"造型的钢剪刀撑,与混凝土塔柱采用"承压-传剪"复合传力模式的连接箱连接,性能安全可靠;基础采用变直径钢管复合桩,钢管与钢筋混凝土组成组合截面共同受力,经济合理;桥墩墩身采用节段预制、现场安装的方案,节段连接采用75mm的预应力粗钢筋;钢箱梁采用优化的扁平流线型断面和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抗疲劳性能优越;斜拉索采用抗拉强度为1860MPa的平行钢丝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拉桥 钢梁 箱形梁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 支承体系 钢管复合 斜拉索 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总体设计 被引量:11
20
作者 谭国宏 肖海珠 +1 位作者 李华云 邱远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2-96,共5页
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100+2×180+140+100+60)m混合梁V形支腿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混凝土梁+钢箱叠合梁的混合梁,19~22号墩间三孔梁跨中区段为钢箱-超高性能混凝土叠合梁,其余区段均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改善中跨受力,在1... 援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主桥为(100+2×180+140+100+60)m混合梁V形支腿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混凝土梁+钢箱叠合梁的混合梁,19~22号墩间三孔梁跨中区段为钢箱-超高性能混凝土叠合梁,其余区段均为预应力混凝土梁。为改善中跨受力,在19~21号墩顶设置V形支腿,采用1道厚2.0m的横隔板实现墩顶主梁、V形支腿、中跨主梁的连接。针对强涌浪区、珊瑚礁地质条件,主桥墩基础采用变截面钢管复合桩基础,成桩后钢护筒参与桩基础结构受力。耐久性设计采用海工高性能混凝土和适当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基本防腐原则,同时针对不同结构部位增加相应的附加防腐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海大桥 刚构桥 混合梁 V形支腿 钢管复合 珊瑚礁地质 耐久性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