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塔里木多旋回盆地复合构造样式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1
作者 何治亮 徐宏节 段铁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3-166,共14页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导致了多期次的复合构造变形作用。不同方式的构造运动导致了不同方式的复合,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的变形叠加导致了不同级次的复合构造。根据造成复合构造的应力场变化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将塔里木盆地复合构... 塔里木盆地多旋回的演化历史导致了多期次的复合构造变形作用。不同方式的构造运动导致了不同方式的复合,不同等级和不同规模的变形叠加导致了不同级次的复合构造。根据造成复合构造的应力场变化的特征,结合具体实例将塔里木盆地复合构造划分为8种主要类型:继承性挤压、继承性走滑、挤压—走滑、走滑—挤压、拉张—挤压、挤压—拉张、挤压—重力和重力—挤压复合构造。复合构造为油气运移提供了新的运移动力场及高效输导体系。构造复合一方面可能会加大早期构造的幅度并使其更为复杂,另一方面会导致各种圈闭更为复杂的平面组合与纵向叠置方式。构造复合对早期已聚集的油气存在一定的破坏作用,同时,由多油源、多期生烃、多通道、多圈闭类型和多成藏期组成的成藏条件也在复合构造中形成了以塔河—轮南特大型油气田为代表的复式油气聚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多旋回 复合构造样式 变形作用 构造运动 成藏条件 油气田 控油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13
2
作者 王燮培 严俊君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51-56,共6页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 对我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样式研究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包括:关于构造样式的确切含义及类型的划分,由于对构造样式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导致了构造样式类型划分的混乱;构造样式的鉴别,往往由于过分强调了某些单一“鉴定标志”而忽略了总体变形特征,从而导致对构造变形机理的错误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油气盆地 构造样式 构造反转 复合构造样式 扭动构造样式 油气地质 变形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和构造样式地震解释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春成 戴福贵 +1 位作者 杨津 杨克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545-1558,共14页
本文以地震信息为基础,应用多旋回先张后压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史理论[1,2],系统阐述了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特别是应用高质量的勘探地震信息,将渤海湾盆地海域石油构造样式划分为透入、拆离、... 本文以地震信息为基础,应用多旋回先张后压中国含油气盆地构造演化史理论[1,2],系统阐述了渤海湾盆地海域古近系—新近系地质结构演化过程和形成机制。特别是应用高质量的勘探地震信息,将渤海湾盆地海域石油构造样式划分为透入、拆离、渗入式三大构造样式,13类亚构造样式。最后以复合构造样式和复式油气藏(田)的描述作为构造样式的结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古近系 新近系 地质结构 构造样式 复合构造样式 复式油气聚集带 断坳结构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发育、演化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以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73
4
作者 邓尚 刘雨晴 +3 位作者 刘军 韩俊 王斌 赵锐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126,共16页
在详细刻画与定量分析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了走滑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了主干断裂演化模式,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探讨了走滑断裂差异演化对规模储集体发育部位、油气沿断裂带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1)顺北地区普遍具... 在详细刻画与定量分析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几何学特征的基础上,解剖了走滑断裂典型构造样式,建立了主干断裂演化模式,并结合生产动态资料探讨了走滑断裂差异演化对规模储集体发育部位、油气沿断裂带差异分布的控制作用:(1)顺北地区普遍具有“纵向分层变形、主滑移带平面分段”的空间结构特征,纵向分层变形分界面多为岩性界面,平面分段主要发育于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勘探目的层)。平面分段中叠接变形段长宽比相似,均值为3.2。(2)顺北地区走滑断裂在目的层同时发育有“压脊‒地堑”复合构造样式,上覆地堑构造是下伏压脊构造在后期活动时拖曳上覆地层形成的伴生构造。(3)顺北地区走滑断裂演化受控于盆地南、北不同区域应力场的叠加作用,演化早期最大主应力方向从南到北发生了NNE向到NNW向的逆时针偏转,为顺北5断裂弧形构造行迹的发育奠定了基础。(4)压脊构造与压隆段边界断面类似,根部沟通烃源,具有“控储、控藏”特征。地堑构造自上而下发育至目的层,不直接沟通烃源,暂未钻遇规模性储集体。研究区走滑断裂晚期活动强度可控制晚期高成熟油气充注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构造样式 演化模式 走滑断裂 控藏特征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