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26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管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1
作者 魏世丞 韩庆 魏绪钧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9期64-67,共4页
分别介绍了玻璃钢管、铝塑复合管、钢塑复合管的各自特点、生产方法、优缺点等,并与其它管材作了比较,分析了复合材料管与普通金属管、塑料管的优势,得出各种复合材料管的今后发展趋势。
关键词 复合材料管 耐腐蚀性 抗冲击性 刚性 拉伸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Φ10mm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成型工艺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赵锐霞 尹亮 +1 位作者 潘玲英 董波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1-63,74,共4页
对外径为Φ10 mm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成型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缩工艺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工艺简单、质量可靠,Φ10 mm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弯曲刚度与不锈钢管相当,弯曲强度为不锈钢的3倍以上,质量仅为不锈钢的50%,尺... 对外径为Φ10 mm碳纤维复合材料管成型工艺及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缩工艺成型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管工艺简单、质量可靠,Φ10 mm碳纤维复合材料管件弯曲刚度与不锈钢管相当,弯曲强度为不锈钢的3倍以上,质量仅为不锈钢的50%,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管 成型工艺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约束矩形截面混凝土柱轴心受压强度预测模型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本亮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管约束下的矩形截面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受压条件下,由于FRP管与混凝土间的黏结使得FRP管同时受到拉、压双向受力状态;核心混凝土由于FRP管的约束而受到3向应力作用.以Tsai-Wu屈服准则为基础,进行FRP管双向受力分析,...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RP)管约束下的矩形截面混凝土短柱在轴向受压条件下,由于FRP管与混凝土间的黏结使得FRP管同时受到拉、压双向受力状态;核心混凝土由于FRP管的约束而受到3向应力作用.以Tsai-Wu屈服准则为基础,进行FRP管双向受力分析,利用双剪强度准则对核心混凝土进行3向受力分析,推导轴心受压条件下FRP管约束矩形截面混凝土短柱的受压强度计算方法,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一种有效的方法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管 混凝土短柱 轴心受压 强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轴向撞击复合材料管的渐进破坏
4
作者 谢志民 苗常青 杜星文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41-46,共6页
玻璃—环氧圆柱壳 (管 )的撞击试验表明它的破坏是渐进过程。在低加载速率范围假定圆柱壳与均质圆柱杆具有相同的轴向破坏过程基础上 ,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刚度等效关系 ,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破坏问题简化为一维碰撞问题。根据一维应力波传... 玻璃—环氧圆柱壳 (管 )的撞击试验表明它的破坏是渐进过程。在低加载速率范围假定圆柱壳与均质圆柱杆具有相同的轴向破坏过程基础上 ,通过建立它们之间的刚度等效关系 ,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破坏问题简化为一维碰撞问题。根据一维应力波传播的理论 ,提出了圆柱壳受轴向撞击破坏的简化模型 ,分析了这一破坏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圆柱壳受轴向撞击渐进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管 能量吸收 轴向撞击 渐进破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管的模拟与度量
5
作者 蒋红英 鲁进步 《甘肃工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5-87,共3页
通过确定管芯线的轨迹,扫描形成管状面,求得曲面上的螺旋线,近似模拟形成高密聚乙烯复合材料管,并给出其度量方法.
关键词 曲管面 芯导线 拉伸体 复合材料管 模拟 度量 聚乙烯 建筑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成型双马来酰亚胺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罗维 程勇 +2 位作者 包啸 郑龙 吴晓青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56-260,共5页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 通过二维编织-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方法制备得到了复合材料管,并设计制造特殊夹具,参考GB/T 5350—2005及SY/T 7318.3—2017标准对复合材料管的弯曲及轴向压缩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参照实验结果与典型6061铝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管的轴向压缩破坏形式均表现为脆性剪切破坏模式,平均压缩强度为187.6MPa。复合材料管的弯曲破坏形式为脆性破坏,其平均弯曲强度为262.2MPa,弯曲模量为14.0GPa,与6061铝合金管性能相当,而密度仅为其58%,表现出较好的减重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编织 树脂传递模塑成型 复合材料管 弯曲性能 轴向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成形复合材料管、棒材的新工艺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齐乐华 孙乐民 +1 位作者 侯俊杰 李贺军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629-632,共4页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用短纤维增强铝、锌复合材料管、棒材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仅需制备出增强预制体,便可一次成形出多种规格的复合材料管、棒材类制品,其强度及弹性模量比未增强材料均有较大提高,为复合材料管、棒、...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开发出一种用短纤维增强铝、锌复合材料管、棒材的新工艺。采用该工艺,仅需制备出增强预制体,便可一次成形出多种规格的复合材料管、棒材类制品,其强度及弹性模量比未增强材料均有较大提高,为复合材料管、棒、型材的制备开辟了一条新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态挤压 金属基复合材料 管材 棒材 弹性模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衬聚偏氟乙烯热塑层的纤维缠绕复合材料管径向平压性能 被引量:3
8
作者 陈光伟 刘昌波 +2 位作者 岳海亮 朱有欣 张国利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8-94,99,共8页
纤维缠绕角度、纤维缠绕层厚度及碳/玻纤维混杂比是影响内衬聚偏氟乙烯(PVDF)热塑层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缠绕管径向平压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性能直接决定复合材料缠绕管产品掩埋深度和抗碾压能力。将PVDF颗粒经挤出机制成PVDF管,然... 纤维缠绕角度、纤维缠绕层厚度及碳/玻纤维混杂比是影响内衬聚偏氟乙烯(PVDF)热塑层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缠绕管径向平压性能的重要因素,其性能直接决定复合材料缠绕管产品掩埋深度和抗碾压能力。将PVDF颗粒经挤出机制成PVDF管,然后以表面喷砂处理后的PVDF管为内衬芯管,采用湿法缠绕技术制备不同结构参数的复合材料缠绕管。利用管平行板外载平压性能测试方法,测试了3种结构参数对复合材料管径向平压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破坏模式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缠绕层厚度的增加,径向压缩强度和径向压缩模量逐渐增大;随着缠绕角度的增大,径向压缩强度和径向压缩模量先增大后减小;另外,随着碳/玻纤维混杂比的提高,复合材料缠绕管的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相应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平压性能 复合材料缠绕管 聚偏氟乙烯 内衬层 缠绕角度 缠绕层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复合材料管路振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吴江海 尹志勇 +1 位作者 王纬波 孙玉东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5-89,122,共6页
为研究船舶中复合材料充液管路的减振特性,首先采用几何尺寸相同的复合材料直管和钢直管进行振动响应对比分析。通过直管的四端阻抗测试,获得2种材料直管的传递矩阵,对比分析复合材料管路与钢管的振动传递损失。然后对2种材料直管进行... 为研究船舶中复合材料充液管路的减振特性,首先采用几何尺寸相同的复合材料直管和钢直管进行振动响应对比分析。通过直管的四端阻抗测试,获得2种材料直管的传递矩阵,对比分析复合材料管路与钢管的振动传递损失。然后对2种材料直管进行自由边界下的模态测试,获取管路的阻尼系数。试验结果表明:在满足输水性能和结构强度的前提下,复合材料管路只是同几何尺寸钢管质量的一半,复合材料管的固有模态频率要低于钢管,模态阻尼系数却远大于钢管。在2500 Hz内复合材料管的横向振动传递损失优于钢管;而轴向传递损失在低频段要劣于钢管,高频段又优于钢管。因此在减振性能上,复合材料管更利于振动能量在传播过程中的衰减。研究成果可为复合材料在船舶充液管路减振降噪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充液管路 振动特性 模态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嵌聚偏氟乙烯热塑层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管压缩性能测试评价
10
作者 朱有欣 张国利 +2 位作者 马小菲 陈光伟 孙颖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3,共6页
内嵌聚偏氟乙烯(PVDF)表面粗糙度、增强层厚度和缠绕角度是影响内嵌PVDF热塑层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管压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以24 mesh石英砂表面喷砂处理后的内嵌PVDF管为芯模,采用湿法缠绕技术制备不同结构参数的复合材料管。采用... 内嵌聚偏氟乙烯(PVDF)表面粗糙度、增强层厚度和缠绕角度是影响内嵌PVDF热塑层的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管压缩性能的重要因素。以24 mesh石英砂表面喷砂处理后的内嵌PVDF管为芯模,采用湿法缠绕技术制备不同结构参数的复合材料管。采用压缩实验测试分析如上3种因素对复合材料管压缩性能的影响,并分析其破坏模式与失效机理。结果表明,PVDF经24 mesh喷砂处理后制备的复合材料管压缩强度提高了34.6%,压缩模量减小了46.2%;随增强层厚度的增加,压缩强度逐渐减小后趋于稳定,压缩模量先减小后增大到最大值;随缠绕角度的增大,压缩强度和压缩模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复合材料管 缠绕角度 缠绕厚度 压缩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管形件冲击试验仿真 被引量:2
11
作者 吴文科 秦瑞芬 《直升机技术》 2006年第3期37-40,共4页
本文采用大型非线性动力学有限元分析程序(MSC/Dytran)建立复合材料管形件有限元模型,对管形件冲击试验过程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
关键词 冲击 复合材料管形件 试验仿真 Dytra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梯度CVI工艺制备炭/炭复合材料管型件(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建国 李克智 +3 位作者 李贺军 郭领军 王闯 翟言强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z1期345-348,共4页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避免了等温沉积工艺中预制体表面孔隙过早堵塞的现象,适合制备轴对称的环形、管型件。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炭复合材料管型制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测试了其力学性能以及热物理性能,实...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中避免了等温沉积工艺中预制体表面孔隙过早堵塞的现象,适合制备轴对称的环形、管型件。利用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制备了炭/炭复合材料管型制件,研究了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测试了其力学性能以及热物理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炭/炭复合材料制件能够满足高温热结构材料的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炭复合材料 热梯度化学气相沉积 微观结构 热物理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复合材料管件制作工艺的比较及三维编织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2
13
作者 刘振国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2期109-112,118,共5页
为了探索三维编织工艺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造,首先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一维、二维复合材料管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进一步说明三维复合材料管件的性能优势。针对三维复合材料性能优越但成本昂贵的普遍认... 为了探索三维编织工艺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低成本制造,首先对工程上常用的几种一维、二维复合材料管件的制作工艺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自的优缺点,并进一步说明三维复合材料管件的性能优势。针对三维复合材料性能优越但成本昂贵的普遍认识,本工作指出三维编织工艺技术结合RTM成型工艺是实现高性能复合材料管件制造的低成本技术途径之一。最后通过实用的圆形管件型材的试制展示了整个三维编织工艺实现过程,并进而对各种类型管型制品的三维编织工艺的实现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进复合材料 成型工艺 三维编织 预成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_W/LD2复合材料管材的包覆挤压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文龙 闫家超 +2 位作者 王德尊 姚忠凯 顾明元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41-42,24,共3页
研究了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的热挤压成形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传统的热挤压方法得到的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外表面具有严重的表面缺陷 ;采用包覆挤压方法 ,可使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外表面覆盖一层均匀的铝包覆层 ,消除... 研究了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的热挤压成形工艺。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传统的热挤压方法得到的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外表面具有严重的表面缺陷 ;采用包覆挤压方法 ,可使 Si CW/L D2复合材料管材外表面覆盖一层均匀的铝包覆层 ,消除了表面缺陷 ,证明包覆挤压方法是一种有效的 S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W/LD2复合材料 管材 包覆挤压 热挤压 表面缺陷 显微组织 碳化硅 晶须 增强铝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环氧复合材料管形件超声底板反射检测法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颖 何双起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6-98,共3页
新型运载火箭的推力支架使用碳/环氧复合材料管形件组装而成。针对该类管形件的成型工艺及特征,文章在对比了多种常用的超声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材料管形件内部质量的底板反射检测方法。文中运用了超声C扫描系统,采用底板反射... 新型运载火箭的推力支架使用碳/环氧复合材料管形件组装而成。针对该类管形件的成型工艺及特征,文章在对比了多种常用的超声检测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复合材料管形件内部质量的底板反射检测方法。文中运用了超声C扫描系统,采用底板反射法对设计的人工缺陷及实际产品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人工缺陷,并且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品内部缺陷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管形件 底板反射法 超声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织角对玄武岩复合材料管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唐俊 刘宜胜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第1期56-63,共8页
以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编织角度为30°,45°和60°的玄武岩复合材料圆形管件进行低速横向冲击试验。通过实验曲线图、试样破坏情况,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编织角度对玄武岩复合材料管件力学... 以玄武岩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BFRP)为研究对象,分别对编织角度为30°,45°和60°的玄武岩复合材料圆形管件进行低速横向冲击试验。通过实验曲线图、试样破坏情况,结合有限元仿真,分析编织角度对玄武岩复合材料管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冲击载荷下,编织角度小的复合材料管具有更高的峰值载荷;当编织角为30°时,复合材料管由于纤维的编织方向靠近轴向而承受过多的剪力,导致玄武岩纤维容易发生断裂;当编织角为45°时,复合材料管纤维断裂数少于30°,但冲击区域出现部分塑性变形;当编织角为60°时,复合材料管由于编织角度大而引起应力集中,表现出塑性变形;有限元仿真显示,力在30°复合材料管的传播速度大于60°,且冲击损伤集中于管上半部两侧。上述结果为后续玄武岩复合材料管冲击力学性能研究提供实验指导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武岩复合材料管 编织角 横向冲击 力学性能 破坏模式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纵向温度变形的复合材料管的铺层设计 被引量:5
17
作者 陈烈民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0-22,29,共4页
提出了无纵向温度变形的复合材料管子铺层设计的一种方法。通过对三类碳纤维/ 环氧复合材料的管子的实例计算表明:高模碳纤维,而不是极高模量碳纤维,更适合于航天结构的应用。
关键词 温度变形 复合材料 铺层设计 管结构 航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内翻复合材料管的冲击吸能器特性研究
18
作者 付怡 于哲峰 陈保兴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4期214-219,256,共7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材料管向内翻转、压溃来吸收冲击能量的吸能器。吸能器由复合材料管和两端的连接帽组成,其中一个连接帽内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个连接帽内端面为曲面,在复合材料管受到轴向冲击时,使管壁内翻,产生分层和断裂,并逐渐填满... 提出了一种利用复合材料管向内翻转、压溃来吸收冲击能量的吸能器。吸能器由复合材料管和两端的连接帽组成,其中一个连接帽内端面为平面;另外一个连接帽内端面为曲面,在复合材料管受到轴向冲击时,使管壁内翻,产生分层和断裂,并逐渐填满复合材料管内腔。在复合材料管的压溃过程中,没有任何的碎屑溢出,在管材内腔的碎屑逐渐被压实,进一步提高吸能器的性能。吸能器主要通过复合材料分层、断裂以及复合材料管与套筒间的摩擦来吸收冲击能量。分别使用静态试验和冲击试验研究了连接帽内表面曲率对吸能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新型吸能器在减小初始峰值载荷的同时能够增加材料的比吸能,非常适合应用于轻量化的抗冲击结构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管 冲击吸能器 向内翻转 吸能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强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亮泉 宋立华 毛晨曦 《低温建筑技术》 2008年第3期17-18,共2页
对碳纤维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简称CFRP)管的抗拉和抗压强度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到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管的极限抗拉和极限抗压强度,为进一步推广CFRP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碳纤维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金属复合材料管道综述 被引量:15
20
作者 李晓平 李愚 +2 位作者 王茀玺 崔可心 周艳红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2017年第10期1-4,共4页
介绍了非金属复合管道的分类与生产工艺,总结出非金属复合材料在管道上应用时的特点和使用条件,指出了非金属复合材料管道在设计选型、质量监管、施工维护方面的问题,探讨了非金属复合材料管道目前所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非金属复合材料 腐蚀 破裂穿孔 介质相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