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碳纤维复合材料回收与再利用技术进展 被引量:22
1
作者 杜晓渊 程小全 +1 位作者 王志勇 胡仁伟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82-190,共9页
随着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废弃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多数结构件所采用的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正是由于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文中归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技... 随着复合材料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废弃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成为了必须面对的问题。大多数结构件所采用的是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正是由于其优良的耐腐蚀性,复合材料的回收与再利用存在一定的挑战。文中归纳了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回收技术,并调研了回收碳纤维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发现目前热裂解回收方法在国外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回收纤维也已用于规模化生产航空、地面交通等领域的结构零件;但国内碳纤维回收和回收纤维产业化的报道则较少。结合碳纤维复合材料的3D打印技术,如果将回收的碳纤维用作3D打印原材料,既有利于环境保护,又能降低复合材料3D打印制件的成本,具有重要的社会效应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回收 回收碳纤维再利用 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塑料-木材纤维复合材料的工艺及性能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正 赵行志 郭文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5,共5页
该文利用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 3种回收塑料与木材纤维复合制备复合材料 ,分析不同回收塑料种类、木材纤维与塑料不同质量比和热压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回收塑料中回收聚苯乙烯塑料性能最... 该文利用聚苯乙烯、聚乙烯和聚丙烯等 3种回收塑料与木材纤维复合制备复合材料 ,分析不同回收塑料种类、木材纤维与塑料不同质量比和热压温度等工艺条件对复合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3种回收塑料中回收聚苯乙烯塑料性能最好 ,回收聚丙烯塑料其次 ,回收聚乙烯塑料最差 .木塑质量比 5 0∶5 0效果最好 .塑料含量低时 ,内结合强度和拉伸强度低 ,吸水厚度膨胀率高 ;塑料含量过高时 ,静曲强度和弹性模量降低 .热压温度在1 90℃效果最好 .温度过低时 ,静曲强度、弹性模量、拉伸强度和内结合强度较差 ;温度过高时 ,木材纤维降解加剧 ,塑料少量溢出 ,性能反而有所下降 .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知 ,本研究F值的最佳工艺条件为 :采用回收聚苯乙烯、木塑质量比 5 0∶5 0、热压温度 1 9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塑料-木材纤维复合材料 木塑质量比 尺寸稳定性 工艺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剩余物纤维-回收塑料复合材料界面偶联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志玲 王正 任一萍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7-71,共5页
以PAPI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并表征了麦秸-回收塑料(LDPE)复合材料用界面偶联剂──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物PU1和PU2,研究了偶联剂的原料配比、合成步骤、结构性能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FT-IR光谱证实,PAPI与聚醚多元醇反应生... 以PAPI和聚醚多元醇为原料,合成并表征了麦秸-回收塑料(LDPE)复合材料用界面偶联剂──端异氰酸酯聚氨酯预聚物PU1和PU2,研究了偶联剂的原料配比、合成步骤、结构性能与复合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FT-IR光谱证实,PAPI与聚醚多元醇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酯,生成物分子组成中含游离的异氰酸酯基;GPC分析表明,PU1和PU2数均相对分子质量(Mn)为4370和7230,分布指数为2.1和2.3;DSC分析表明,PU1和PU2的Tg分别为-65.5和-41.2℃;与未使用偶联剂的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相比较,2.5%的PU1和PU2偶联的相应材料,物理以及力学性能指标显著提高,偶联效果PU1优于PU2,PU1对应材料的性能指标超过GB/T4897.7-2003规定的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增强结构用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预聚物 偶联剂 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 物理和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纸塑材料/聚乙烯复合材料耐老化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郭勇 李大纲 +1 位作者 李晶晶 陈玉霞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72-75,共4页
研究了两种回收纸塑材料/聚乙烯复合材料在阳光曝晒环境、户外自然干湿环境和氙灯耐气候老化箱三种环境中进行老化试验后颜色和弯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在三种环境下均褪色,影响了材料的美观;在任何一种老化环境下,红色材料... 研究了两种回收纸塑材料/聚乙烯复合材料在阳光曝晒环境、户外自然干湿环境和氙灯耐气候老化箱三种环境中进行老化试验后颜色和弯曲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在三种环境下均褪色,影响了材料的美观;在任何一种老化环境下,红色材料颜色的变化均小于白色材料。在阳光和户外环境中放置6个月后,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在氙灯环境中放置1 500 h后,弯曲弹性模量和弯曲强度明显降低;着色剂对于材料老化后的弯曲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收纸塑材料/聚乙烯复合材料 阳光曝晒 户外自然干湿 氙灯耐气候老化箱 褪色 弯曲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偶联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的物理及力学性能
5
作者 王正 王志玲 +1 位作者 郭文静 任一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34-138,共5页
以正交分析法研究了自合成的端异氰酸酯聚氨酯(PU)偶联制造麦秸和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工艺因子对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偶联剂的种类、用量及材料密度是影响材料内结合强度(IB)、2 h沸水后内结合强度(2hWIB)... 以正交分析法研究了自合成的端异氰酸酯聚氨酯(PU)偶联制造麦秸和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工艺因子对材料物理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偶联剂的种类、用量及材料密度是影响材料内结合强度(IB)、2 h沸水后内结合强度(2hWIB)、静曲强度(MOR)和弹性模量(MOE)非常显著的因子;PU游离异氰酸酯基含量愈高、分子量愈大,偶联效果愈好;复合材料的IB、2hWIB、MOR和MOE,均随PU用量及材料密度的增加而递增。180℃,热压时间为1.1 min/mm^1.4 min/mm材料性能最好。以2.0%的PU偶联的麦秸与回收LDPE复合材料,24h吸水厚度膨胀率(24hTS%)及其它各项力学性能指标均超过GB/T4897.7-2003规定的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增强结构用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 聚氨酯偶联剂 物理及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子液体负载的TEMPO/离子液体聚合物/碳黑三元复合材料在醇的电化学氧化中的应用
6
作者 林鑫 孙草草 +1 位作者 刘峙嵘 曾程初 《电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22-326,共5页
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基自由基(4-OH-TEMPO)为原料合成了负载有TEMPO结构单元的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TEMPO-IL-BF_4),以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离子液体PDDA(Tf_2N),... 以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氧基自由基(4-OH-TEMPO)为原料合成了负载有TEMPO结构单元的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TEMPO-IL-BF_4),以双三氟甲磺酰亚胺锂(LiTFSI)和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为原料合成了聚合物离子液体PDDA(Tf_2N),将上述两种物质和碳黑(CB)按照一定比例制备得到一种三元复合材料.以此三元复合材料为支持电解质和电催化剂,研究了其在乙腈溶液中电化学氧化对甲氧基苯甲醇等各类醇的能力及其循环使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电化学条件下,此三元复合材料不仅可以有效地氧化对甲氧基苯甲醇等各类醇,生成的醛的产率都在80%以上,并且经过4次循环使用该三元复合材料的回收率均在95%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负载的TEMPO 电催化剂 聚合物支持电解质 回收的三元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偶联剂的合成及应用
7
作者 王志玲 王正 张书香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37-141,共5页
该文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应用于麦秸/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新型偶联剂——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及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及合成的共聚物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研究表... 该文以半连续种子乳液聚合工艺合成了一种应用于麦秸/回收低密度聚乙烯(LDPE)复合材料的新型偶联剂——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研究了聚合温度、引发体系对单体转化率及聚合反应稳定性的影响及合成的共聚物与复合材料性能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同时引入较高比例的功能性官能团单体N-羟甲基丙稀酰胺(NMA)和丙烯酸-β-羟乙酯(HEA),用K2S2O8或K2S2O8/FeSO4热引发聚合,近100%的单体转化率和无凝胶的乳液聚合不可兼得;使用助还原剂NaSO2的K2S2O8/FeSO4引发体系,单体转化率可接近100%,而且乳液的综合性能好.将合成的羟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与异氰酸酯PAPI复合偶联麦秸/回收LDPE复合材料,其物理及力学性能提高显著,达到GB/T4897.7—2003规定的在潮湿状态下使用的增强结构用板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丙烯酸酯 偶联剂 多元共聚 麦秸/回收低密度聚乙烯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