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昕 霍子民 储海荣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4-159,共6页
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激光光束偏转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激光光束稳定指向目标的系统.当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被应用于恶劣环境时,应考虑环境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消除激光光束的指向误差.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比例-... 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是通过对激光光束偏转执行机构的控制,实现激光光束稳定指向目标的系统.当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被应用于恶劣环境时,应考虑环境对系统造成的不利影响,消除激光光束的指向误差.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采用了基于比例-微分-积分(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的控制策略,用于提高其动态和静态性能.最后,将PID控制器和滑模控制器在不同状态下的优势相结合,提出了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实验对比分析,复合控制策略比单一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控制性能,可以满足不同工况下的激光光束指向作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光束指向控制系统 比例-微分-积分控制 滑模控制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F控制结合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53
2
作者 刘计龙 肖飞 +2 位作者 麦志勤 高山 余锡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9-929,共11页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低速区的高频信号注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会产生额外的损耗,而且算法数字运算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在电机低速区采用转速开环、电流闭环的IF... 用于永磁同步电机低速区的高频信号注入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算法会产生额外的损耗,而且算法数字运算量较大。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一种IF控制结合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复合控制策略。在电机低速区采用转速开环、电流闭环的IF控制策略,对IF控制使用的虚拟同步坐标系和转子同步坐标系相位关系进行分析。在电机中高速区采用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在滑模观测器中采用正弦型切换函数,改善了滑模运动的抖振问题。通过合理设计过渡状态,实现了两种控制策略的平滑切换。在一台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上对所提复合控制策略进行了实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无位置传感器控制 IF控制策略 滑模观测器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混合有源滤波器谐波治理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赵辉 吕新亚 +1 位作者 王红君 岳有军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1期60-66,共7页
针对大功率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了有效降低有源部分的容量且提高补偿性能,首先对一种大容量混合有源滤波器进行改进。通过建立单相等效电路,对这种拓扑结构下的两种传统的电压源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一种电压源复合控... 针对大功率混合有源电力滤波器,为了有效降低有源部分的容量且提高补偿性能,首先对一种大容量混合有源滤波器进行改进。通过建立单相等效电路,对这种拓扑结构下的两种传统的电压源控制策略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一种电压源复合控制策略。在分析了复合控制策略下的滤波原理后,对滤波器谐波检测方法、滤波延时的补偿进行研究,并设计出完整的复合控制策略电路结构。最后,对三种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仿真实验。通过对比补偿后的系统电流波形和补偿电流的动态跟踪特性,结果表明复合控制策略下的混合有源滤波器综合性能要优于传统电压源控制策略下混合有源滤波器性能,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有源滤波器 电压源控制策略 复合控制策略 谐波补偿 谐波畸变率 仿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入飞行器变质心/RCS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霄婷 周军 林鹏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再入飞行器采用变质心控制不但可以保持较好的气动外形,还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增大载荷能力,但该控制对气动力依赖较强,在气动力不足时需要借助其它控制系统来实现精确控制要求。文章研究了全空域飞行情况下变质心/RCS复合控制策略。通过... 再入飞行器采用变质心控制不但可以保持较好的气动外形,还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增大载荷能力,但该控制对气动力依赖较强,在气动力不足时需要借助其它控制系统来实现精确控制要求。文章研究了全空域飞行情况下变质心/RCS复合控制策略。通过对控制受限情况下变质心控制系统力矩配平和闭环响应快速性能的分析,将变质心控制的可行性转化为重压心距不等式组解的存在性,并基于此工程估算方法给出从变质心控制切换为RCS控制的复合控制策略。最后,通过对某再入飞行器一条典型机动弹道的仿真实验,验证了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质心控制 RCS控制 复合控制策略 再入飞行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子电流微分前馈控制的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复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5
作者 姜惠兰 王绍辉 +3 位作者 贾燕琪 周陶 白玉苓 蔡继朝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8-204,共7页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对网侧电压扰动比较敏感,其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ride-through,LVRT)措施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故障期间转子电流过冲而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converter,RSC)... 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 DFIG)对网侧电压扰动比较敏感,其低电压穿越(low voltageride-through,LVRT)措施仍是目前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针对故障期间转子电流过冲而转子侧变流器(rotor sideconverter,RSC)容量有限,且现有软件控制策略无法直接快速抑制故障过电流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定子电流微分前馈控制的风机低电压穿越复合控制方法。在理论分析定子电流微分与转子暂态感应电动势关联关系的基础上,利用前馈控制跟踪精度及响应速度的优势,给出了基于定子电流微分前馈控制的抑制风机转子暂态分量的方案。将通过可观测的定子电流微分项获取到的造成转子电流冲击的干扰量,经前馈控制器直接引入到转子侧变流器的控制电压参考值端,从而达到快速抑制转子过电流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穿越控制方法无需繁琐的观测技术,复合控制策略最大程度发挥了容量有限的变流器抵消暂态感应电动势、抑制转子过电流的作用,有效扩展了机组的可穿越故障范围。研究结果可为双馈异步风力发电机低电压穿越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力发电机 低电压穿越 定子电流微分 前馈控制 复合控制策略 变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馈-改进型PID复合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王宇林 李琳 彭志明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50-53,共4页
针对PID反馈控制快速性和稳定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分析各种改进型PID控制方法和前馈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场合的带前馈改进型数字式PID位置复合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比表明:采用该前馈-改进型PID复合控制方... 针对PID反馈控制快速性和稳定性二者之间的矛盾,在分析各种改进型PID控制方法和前馈控制性能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工业过程控制场合的带前馈改进型数字式PID位置复合控制方法。通过仿真实验对比表明:采用该前馈-改进型PID复合控制方法可显著提高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在PMAC运动控制卡上的应用也说明该控制方法可满足基本的稳、快、准控制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进型PID控制 前馈控制 复合控制策略 伺服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复合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闵晶妍 陈红兵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5-59,共5页
深入分析了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三种控制策略,指出了这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建立了DVR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合控制策略,并对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的参数进行了整定,进而分析了校正后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 深入分析了动态电压恢复器(DVR)的三种控制策略,指出了这三种控制策略的优缺点,建立了DVR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复合控制策略,并对电流调节器和电压调节器的参数进行了整定,进而分析了校正后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比较了三种工况下DVR的补偿特性,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复合控制策略克服了基于电容电流内环的复合控制策略的不足,并且比前馈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动静态性能和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电压恢复器 复合控制策略 控制算法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改进型分时复合控制策略 被引量:6
8
作者 樊轶 陆凡 +1 位作者 王文轩 刘明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607-614,共8页
基于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分时复合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带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的改进控制方案,并采用数字陷波器抑制光伏测二次电压脉动,为MPPT提供稳定的电压参考,同时给出输入侧解耦电容计算方法... 基于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分时复合控制原理,提出一种带有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MPPT)算法的改进控制方案,并采用数字陷波器抑制光伏测二次电压脉动,为MPPT提供稳定的电压参考,同时给出输入侧解耦电容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损耗分析的方法,详细对比了改进型分时复合控制策略及传统控制策略下的系统损耗。最后搭建了两台实验样机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并得出分时复合策略较传统控制策略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逆变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分时复合控制策略 低频脉动 损耗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控制策略的柔性关节机械手轨迹跟踪研究
9
作者 王明录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6-188,共3页
目前常用的柔性关节机械手运动控制策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节的加速度与跃度必须准确已知,这对测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会对系统引入测量噪声。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复合控制策略。将系统分为刚体模型与柔性模型的组合,对两个... 目前常用的柔性关节机械手运动控制策略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关节的加速度与跃度必须准确已知,这对测量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同时会对系统引入测量噪声。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复合控制策略。将系统分为刚体模型与柔性模型的组合,对两个模型分别设计控制器以达到机械手关节轨迹跟踪的目的。以一个双臂柔性关节机械手轨迹跟踪为例,仿真结果表明,该复合控制策略可以实现柔性关节机械手的轨迹跟踪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关节 测量噪声 复合控制策略 轨迹跟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燃烧器+氧化催化器的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复合再生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资新运 郭猛超 +2 位作者 张伟 姚广涛 蔡强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6,共6页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 设计了一种车载全流式燃烧器,从增压柴油机的涡轮增压器取出新鲜空气,从回油管路取油供给燃烧;将该装置安装在排气管尾端使捕集器进行再生,在燃烧器和捕集器之间增加氧化催化器,实现了在发动机所有稳态工况下捕集器的复合再生。在排气背压的再生控制策略基础上,根据经验公式对背压值进行温度修正,将三维背压MAP简化为二维,提出"恒温定时"的复合再生控制策略,分析了控制策略在不同工况区域的运用,给出了再生过程分析实例。对既定的控制策略进行了实车试验,结果表明微粒排放达到了国Ⅳ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燃烧器 氧化催化器 柴油机 微粒捕集器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转速电机驱动变排量液压泵控制液压缸能耗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魏列江 路全锋 +2 位作者 展鹏 梁明远 何爱欢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86,222,共8页
泵控液压缸系统因其不存在节流损失而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动力源与负载功率匹配性差、电机与泵自身能耗损失大等问题。以变转速电机驱动变排量液压泵控制液压缸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和电机-液压泵能量损失模型,完成泵控液压... 泵控液压缸系统因其不存在节流损失而被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动力源与负载功率匹配性差、电机与泵自身能耗损失大等问题。以变转速电机驱动变排量液压泵控制液压缸系统为研究对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和电机-液压泵能量损失模型,完成泵控液压缸系统参数匹配设计,计算推导不同负载工况下变转速电机驱动变排量液压泵能量转换效率与电机转速之间的关系,提出一种控制电机转速实现功率匹配,并调节液压泵排量以实现液压缸位置闭环控制的转速、排量复合控制策略。在AMESim中搭建变转速电机驱动变排量液压泵控制液压缸系统模型,在Simulink中搭建复合控制策略模型,并进行联合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同参数配置的变转速定排量泵控系统,复合控制泵控系统的控制精度在允许范围内有所降低,但系统整体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明显。在一个完整工作周期内,液压缸位置控制误差增加0.6%,系统能源利用效率平均提升约1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泵控液压缸 转速、排量复合控制策略 功率匹配 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定时间收敛的空空导弹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祥 李爱军 +2 位作者 郭永 王硕 王长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34,42,共7页
针对带有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空空导弹控制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收敛的滑模控制理论和动态控制分配技术的复合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导弹纵向运动模型设计一种固定时间收敛的滑模控制器,获得建立导弹过载所需要的虚... 针对带有直接力/气动力复合控制系统的空空导弹控制律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固定时间收敛的滑模控制理论和动态控制分配技术的复合控制策略.首先,根据导弹纵向运动模型设计一种固定时间收敛的滑模控制器,获得建立导弹过载所需要的虚拟控制力矩,并实现过载跟踪误差在指定时间内收敛;其次采用动态控制分配技术将期望控制力矩分别映射到气动力和直接力装置;然后,通过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了系统是固定时间收敛的,可以快速收敛到平衡点;最后通过数字仿真验证了所设计复合控制策略的有效性和可实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控制策略 直接力 固定时间收敛 动态控制分配 滑模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储能系统跟踪光伏发电输出功率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49
13
作者 田春光 田利 +2 位作者 李德鑫 吕项羽 常学飞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75-83,共9页
混合储能系统兼备能量型储能和功率型储能的技术特性,可以有效缩减光伏功率的预测误差,提高将光伏预测出力作为电力调度参考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了混合储能系统提升光伏电站跟踪目标出力能力的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内部能量协调控... 混合储能系统兼备能量型储能和功率型储能的技术特性,可以有效缩减光伏功率的预测误差,提高将光伏预测出力作为电力调度参考的可靠性。为此,提出了混合储能系统提升光伏电站跟踪目标出力能力的优化控制策略。该策略采用内部能量协调控制和多目标优化控制的复合控制方式,合理地分配了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的充放电功率,控制混合系统的出力弥补光伏电站预测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偏差。通过国内某40MW光伏电站250天输出功率数据进行仿真分析,表明该策略不仅可以有效跟踪光伏的预测出力,而且能够充分发挥不同储能介质的特性,降低电池的充放电深度,使混合储能得到更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储能系统 锂电池 超级电容器 发电出力跟踪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布带缠绕纠偏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3
14
作者 阎龙 江伟 史耀耀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1-1176,共6页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过程中的布带跑偏问题,在分析纠偏工作原理和影响纠偏控制精度关键因素的基础上,以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为检测元件,以步进电机、蜗轮蜗杆、纠偏辊等为执行机构,采用FUZZY-PID复合控制策略,建立了...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过程中的布带跑偏问题,在分析纠偏工作原理和影响纠偏控制精度关键因素的基础上,以线阵CCD(Charge Coupled Device)图像传感器为检测元件,以步进电机、蜗轮蜗杆、纠偏辊等为执行机构,采用FUZZY-PID复合控制策略,建立了布带缠绕纠偏控制系统。经纠偏试验验证,该纠偏控制系统的纠偏精度完全满足缠绕工艺要求,使缠绕过程的纠偏自动化得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带缠绕 线阵CCD图像传感器 纠偏控制系统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对称交流电网下MMC-HVDC输电系统的控制策略 被引量:52
15
作者 孔明 汤广福 +1 位作者 贺之渊 杨杰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41-49,8,共9页
不对称交流电网下的功率波动将引起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能量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的动态性能。基于不对称交流电网下MMC桥臂瞬时功率的分析,确... 不对称交流电网下的功率波动将引起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子模块能量的不平衡,进而影响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 based HVDC,MMC-HVDC)的动态性能。基于不对称交流电网下MMC桥臂瞬时功率的分析,确定换流器内部子模块电容电压及桥臂环流的控制目标。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子模块电容电压预估的最近电平调制和基于桥臂环流预估的直接环流控制,两者相结合的复合控制策略。不论交流系统对称与否,在所提出的控制策略下,均能保证换流器上下桥臂间,三相间以及总子模块电容电压的相对平衡,实现对基频及二倍频谐波环流的抑制。基于PSCAD/EMTDC,建立两端MMCHVDC仿真模型,分别在有功功率和直流电压控制站进行不对称交流电网的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保证故障期间子模块电容电压平均值保持恒定,直流电压不会由于二倍频零序瞬时功率出现二倍频波动,系统故障穿越能力得以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块化多电平变流器型高压直流输电 不平衡交流电压 子模块电压预估 环流预估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数次谐波对混合式有源滤波器控制策略的影响及解决方案
16
作者 王培军 郑建勇 丁祖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6-40,共5页
针对电网中存在分数次谐波的情况,本文简单分析附加小电感的并联混合式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采用电流复合控制策略时的补偿性能。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含分数次谐波下混合式滤波器的补偿影响。提出附加单调谐支路、判断是否含有分数次... 针对电网中存在分数次谐波的情况,本文简单分析附加小电感的并联混合式有源滤波器的拓扑结构,采用电流复合控制策略时的补偿性能。在此基础上主要分析了含分数次谐波下混合式滤波器的补偿影响。提出附加单调谐支路、判断是否含有分数次谐波和直流侧电压稳定等相应解决方案。最后利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PSCAD对所提方案进行了仿真研究,证明了所提方案的正确性。本文所提解决方案对进一步研究分数次谐波的影响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式有源滤波器 复合控制策略 分数次谐波 直流侧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性自抗扰与重复控制的虚拟同步发电机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被引量:5
17
作者 吕聪 何山 +3 位作者 王维庆 陈伟 孔令清 王喜泉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6期15460-15468,共9页
在强耦合、高精度控制等场合下,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逆变器并网时会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由此提出基于VSG的新型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将线性自抗扰... 在强耦合、高精度控制等场合下,传统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基于虚拟同步发电机(virtual synchronous generator,VSG)的逆变器并网时会存在动态响应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由此提出基于VSG的新型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将线性自抗扰控制与重复控制相结合作为电压外环控制,电流内环仍采用PI(proportional-integral)控制,其中线性自抗扰控制抗干扰能力强,且加快了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动态响应速度,重复控制提高双闭环控制跟踪精度。首先详细分析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系统数学模型;其次进行线性自抗扰控制与重复控制的设计;最后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功率扰动与三相短路故障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加快了基于VSG的逆变器并网动态响应速度,且抗干扰能力强,跟踪精度高,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同步发电机(VSG) 线性自抗扰控制 重复控制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力学与瞬时转向中心求解下的4WIS车辆的转向控制方法 被引量:2
18
作者 来鑫 陈辛波 +1 位作者 武晓俊 梁栋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61-1767,共7页
为了提高四轮独立转向(4WIS)车辆的转向控制性能,建立4WIS车辆的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求解4个车轮与参考轮之间的转向角关系。在车辆坐标系中建立车轮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对车辆瞬时转向中心(ICR)的求解得出各车轮的实时运动学误差表达式,... 为了提高四轮独立转向(4WIS)车辆的转向控制性能,建立4WIS车辆的二自由度动力学模型,求解4个车轮与参考轮之间的转向角关系。在车辆坐标系中建立车轮的运动学模型,通过对车辆瞬时转向中心(ICR)的求解得出各车轮的实时运动学误差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动力学-运动学"复合控制策略:依据动力学计算,得出4个车轮的转向角与参考轮之间的约束关系,通过构建网络控制系统,各车轮同时跟踪目标运动轨迹,提高转向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实时运动学误差将各车轮转向角进行虚拟连接,4个车轮协同运动提高了转向控制的平稳性与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策略对各车轮进行协调控制,使车辆运动实时满足动力学与运动学要求,具有运算简单、响应速度快、鲁棒性强等特点。最后通过实车实验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独立转向(4WIS) 瞬时转向中心(ICR) 运动学误差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控制的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菊 王金梅 +2 位作者 韩世军 智腾飞 姚静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2-105,共4页
针对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设计中仅使用电压控制或电流控制方式引起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策略,将光伏电池阵列I-V特性曲线以最大功率点划分为两个区域,在近似恒流源段电流控制方式有效,在近似恒压源段电压控制方... 针对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设计中仅使用电压控制或电流控制方式引起输出电压和电流波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策略,将光伏电池阵列I-V特性曲线以最大功率点划分为两个区域,在近似恒流源段电流控制方式有效,在近似恒压源段电压控制方式有效。MATLAB软件的仿真结果验证了基于TMS320F2812 DSP控制的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系统的可行性,当负载发生变化时模拟器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稳定于该负载所对应的工作点输出。采用复合控制策略能有效地减小输出电压和电流的波动,且系统稳定,动态响应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阵列模拟器 TMS320F2812 复合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缸举升机构伺服性能的亚全局并行优化设计
20
作者 万子平 谢馨 +2 位作者 任广安 郑杰基 范大鹏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5-78,共14页
针对电动缸举升伺服机构的非线性环节对武器站伺服性能的影响,基于应用背景开展了伺服性能优化方法的研究。针对可设计非线性环节中的增益波动、间隙宽度、不平衡力矩和摩擦力矩进行了作用机理分析;基于机构布局和控制器参数建立了运动... 针对电动缸举升伺服机构的非线性环节对武器站伺服性能的影响,基于应用背景开展了伺服性能优化方法的研究。针对可设计非线性环节中的增益波动、间隙宽度、不平衡力矩和摩擦力矩进行了作用机理分析;基于机构布局和控制器参数建立了运动学、动力学和控制策略的数学模型、设计约束和目标优化函数;提出了亚全局并行优化方法,对可设计非线性环节进行了基于内点法的多目标优化,解决了局部串行优化的局部最优问题;对基于PI控制器+DOB观测器的复合控制策略进行了单独设计,解决了机械惯量参数、控制器参数和观测器名义模型不匹配的问题。经验证,亚全局并行优化方法的优化结果在整体上更佳,且更加贴合工程实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设计非线性环节 机构布局 复合控制策略 亚全局并行优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