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造山和复合成矿系统:三江特提斯例析 被引量:101
1
作者 邓军 王庆飞 李龚健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225-2247,共23页
提出复合造山定义,认为复合造山指多期次造山以及其它类型壳幔过程(裂谷作用、地幔柱活动、克拉通减薄等)在同一构造带先后发生或者多类型过程同时同位发生的地质事件;复合造山是大洋闭合-大陆拼贴过程的必然演化结果、地质历史时期普... 提出复合造山定义,认为复合造山指多期次造山以及其它类型壳幔过程(裂谷作用、地幔柱活动、克拉通减薄等)在同一构造带先后发生或者多类型过程同时同位发生的地质事件;复合造山是大洋闭合-大陆拼贴过程的必然演化结果、地质历史时期普遍存在的地质过程,其具有不同属性板块拼接、多条蛇绿岩套与岛弧带并列、构造格架继承与改造、物质活化与循环运动以及构造体制转换突出等特征;复合造山带成矿时代长,类型多样,金属富集强度大,大型矿集区集中。复合成矿系统指在特定时-空域中,不同时期多种成矿作用或者同一时期不同成矿作用复合形成的成矿系统。复合成矿表现为成矿物质继承改造或成矿作用融合交叉,导致成矿元素多幕式富集,成矿空间广,成矿强度大,成矿概率增加。复合成矿系统分为多期复合和同期复合两类。复合造山驱动了复合成矿系统的形成,其是中国区域成矿典型特色。复合造山和复合成矿系统在特提斯构造带最为典型,中国西南三江造山带是典型解剖区。构建了古生代与中生代原-古-中-新特提斯洋闭合引发的增生造山和新生代印度-欧亚大陆汇聚导致的碰撞造山过程,厘定了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岩浆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典型复合成矿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造山 复合成矿系统 深部驱动 特提斯 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成矿系统理论:揭开西南特提斯成矿之谜的关键 被引量:23
2
作者 邓军 王长明 +1 位作者 李龚健 周道卿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03-1323,共21页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 本文总结了"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与成矿作用"和"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两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研究进展及其重大突破,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构建了西南特提斯从原特提斯、古特提斯、中特提斯到新特提斯增生-碰撞造山演化模式,揭示复合造山与构造体制转换机制;(2)创建复合成矿系统理论体系,揭示复合造山带巨量金属富集机理。通过对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典型矿床系统剖析,厘定了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复合成矿系统;(3)通过同位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场和成矿系统等综合研究,分析了西南特提斯岩石圈结构以及大规模成矿作用,解析深部动力学机制和成矿机制;(4)构建矿床成因模式和勘查模型,理论指导找矿取得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动力学背景 复合成矿系统 深部驱动机制 特提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3
作者 邓军 张静 王庆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29-1238,共10页
"973"项目"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实施3年多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系统、大型矿集区的成矿深部驱动机制、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工... "973"项目"中国西南特提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其深部驱动机制"实施3年多来,在成矿动力学背景、复合造山与复合成矿系统、大型矿集区的成矿深部驱动机制、成矿预测理论和勘查技术集成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工作完善了西南特提斯大地构造演化格架;构建了西南特提斯域岩浆时空序列;明确了复合成矿系统的理论概念,在西南特提斯成矿域内厘定出增生造山海底喷流型Cu-Pb-Zn-Ag、增生-碰撞造山岩浆热液型Cu-Mo-Sn-W、碰撞造山盆地卤水-岩浆热液型Pb-Zn-Ag-Cu和碰撞造山斑岩-矽卡岩型Au-Cu-Mo四类典型复合成矿系统;深入剖析了代表性矿床的成矿过程和深部驱动机制;总结出典型矿床相应的最佳勘查技术集成,并在羊拉铜钼矿床(矽卡岩叠加型)、普朗铜矿床(俯冲型斑岩矿床)、北衙金多金属矿床(碰撞型斑岩矿床)等不同构造背景、多个构造单元、多种矿床类型勘查中予以实践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找矿效果。本专辑论文覆盖了上述各方面的研究进展,涵盖成矿动力学背景、典型复合成矿系统及深部驱动机制等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造山 复合成矿系统 深部驱动 特提斯 三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黔桂湘地区中生代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特征 被引量:24
4
作者 方维萱 胡瑞忠 +1 位作者 苏文超 王国芝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80,共11页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 通过大陆构造地质研究和分析认为在印支期SW→NE挤压构造应力场的驱动下,本区沉积盆地内可能形成自SW→NE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滇东南→桂西北)。在燕山早期,环太平洋板块自SE→NW挤压构造应力场驱动下,本区可能形成自SE→NW向的盆地流体大规模流动(桂东南→黔西北→滇东北),且可能被限定在康滇断块隆升区西边界的以东地区。在燕山晚期,伴随大陆构造进入伸展-走滑体制和山间断陷盆地的形成,幔源热物质侵位形成盆地流体的垂向热(流)应力驱动源,这种张剪性构造为流体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构造背景。古潜山、褶皱-断裂带、逆冲断裂-褶皱带和脆韧性剪切带可能是本区主要流体圈闭构造和矿床定位构造,成矿系列可划分为改造型拉分盆地中古潜山控制的F-Fe-S-Sb-Au成矿系列、褶皱-断裂带热水再造成因的Sb-As-Hg-Au成矿系列、改造型盆地边部逆冲断裂-褶皱带中热流体成因的Ge-Ag-Pb-Zn成矿系列和脆韧性剪切带中W-Sb-Au成矿系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大陆动力成矿系统 盆地流体 成矿系列 褶皱-断裂带 古潜山 扬子地块南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格咱岛弧带新发现喜山期岩浆侵入事件:来自红牛—红山铜钼矿床石英闪长玢岩锆石U-Pb年龄的证据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学龙 陶兴雄 +6 位作者 周云满 赵成峰 李守奎 周杰虎 曹振梁 魏志毅 李方兰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45-647,共3页
1研究目的(Objective)滇西北中甸地区斑岩-矽卡岩型Cu-Mo复合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义敦岛弧带南段(图1a),构成义敦—香格里拉Cu-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多期次构造-岩浆-成矿... 1研究目的(Objective)滇西北中甸地区斑岩-矽卡岩型Cu-Mo复合成矿带位于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域义敦岛弧带南段(图1a),构成义敦—香格里拉Cu-Au-AgPb-Zn多金属成矿带的主要组成部分。该区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多期次构造-岩浆-成矿活动,自晚三叠世以来,形成了复杂而独具特色的斑岩-矽卡岩型Cu-Mo复合成矿系统,表现出构造的继承性、同位叠加复合的典型性和巨大的资源潜力,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卡岩型 石英闪长玢岩 铜钼矿床 义敦岛弧带 复合成矿系统 资源潜力 多期次 晚三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荣誉主编邓军院士介绍
6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I0003-I0003,共1页
邓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会士。从事矿床学研究,立足胶东半岛和西南三江地区,开展古陆边缘和特提斯域成矿研究,在复合成矿系... 邓军,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际经济地质学会(Society of Economic Geologists)会士。从事矿床学研究,立足胶东半岛和西南三江地区,开展古陆边缘和特提斯域成矿研究,在复合成矿系统理论、金矿成因和勘查预测方面取得系统性创新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地质学 胶东半岛 中国科学院院士 西南三江地区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复合成矿系统 古陆边缘 金矿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