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的抗性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江 武奉慈 +2 位作者 刘新颖 冯树丹 宋新元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5-50,共6页
通过田间接虫、室内生测以及田间植株喷施草甘膦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综合评价了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以及对草甘膦的耐受... 通过田间接虫、室内生测以及田间植株喷施草甘膦试验,在吉林省公主岭市综合评价了转cry1Ab/cry2Aj和G10evo-epsps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双抗12-5’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抗性以及对草甘膦的耐受性,为‘双抗12-5’在吉林省产业化应用提供基础科学数据。结果表明,与非转基因对照‘郑单958’相比,‘双抗12-5’全生育期对亚洲玉米螟都具有良好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取食‘双抗12-5’心叶、雄穗及花丝等组织7d后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为4%~12%,而取食‘郑单958’各个组织的亚洲玉米螟幼虫存活率均高于96%。‘双抗12-5’在喷施推荐剂量(1 230g/hm2)及在2倍推荐剂量(2 460g/hm2)草甘膦情况下,4周内均生长正常,受害率为0;对照‘郑单958’植株第一周即表现出明显的药害症状,逐渐枯萎死亡,受害率达到100%。综上所述,‘双抗12-5’在吉林省表现出良好的抗虫性和除草剂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玉米 复合性状 亚洲玉米螟 抗虫性 除草剂耐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
作者 柳晓丹 许文涛 +1 位作者 黄昆仑 梅晓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6,共6页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单性状的转基因作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拓宽了转基因作物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农民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转基因植物发展的...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作物实现了产业化。目前,单性状的转基因作物无法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拓宽了转基因作物的功能,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满足了农民多元化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转基因植物发展的新方向。由于转基因技术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对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监管较为重要,对于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不同国家的安全性评价制度却不尽相同。综述了不同国家对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体制,旨为我国复合性状作物提供监管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多个性状 生物安全性评价 监管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对土壤线虫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风春 李刚 +5 位作者 修伟明 杨殿林 红雨 崔金杰 雒珺瑜 赵建宁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68-274,共7页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 为了评价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种植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分析了大田条件下分别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s GK321、转Cry1Ac+Cry2Ab基因棉(双Bt抗虫棉)和转Cry1Ac+Epsps基因棉(抗虫抗除草剂棉)及常规棉石远321的土壤线虫数量、营养类群组成和生态指数。结果表明,与石远321相比,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的土壤线虫数量无显著差异。土壤中共鉴定出20科、36属土壤线虫,包括10属植物寄生线虫、10属食细菌线虫、5属食真菌线虫和11属杂食/捕食性线虫。其中食细菌线虫为优势营养类群,真头叶属(Eucephalobus)、螺旋属(Helicotylenchus)、板唇属(Chiloplacus)、绕线属(Plectus)和原杆属(Protorhabditis)为优势属。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和石远321种植下土壤线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H)、优势度指数(λ)、丰富度指数(SR)和成熟度指数(MI、PPI)均无显著差异,只有双Bt抗虫棉土壤线虫群落Pielou均匀度指数有显著差异。说明大田种植3种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种类组成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 土壤线虫 群落组成 营养类群 多样性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及产品检测与溯源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李鑫星 周婧 +3 位作者 许文涛 焦伟华 刘恒一 张领先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随着农业育种水平的进步与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和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方法。基于... 随着农业育种水平的进步与发展,现有的单一性状转基因作物已经不能满足农业的需求,聚合多种优良性状的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已成为转基因作物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和整理国内外研究文献的基础上,阐述了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的检测方法。基于蛋白质的检测技术,包括免疫试纸检测技术和ELISA检测技术。基于核酸的检测技术,包括PCR检测技术、基因芯片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和第二代测序技术。除此之外,还阐述了转基因作物及产品的溯源技术。综述结果表明,转基因检测技术逐渐向高通量、高准确度和高灵敏度方向发展,同时一些新的检测技术也开始出现并发展;构建溯源系统需要将计算机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为了综合多种技术的优点,溯源系统的开发势必需要将多种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安全评价 检测 溯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外源蛋白的时空表达规律 被引量:2
5
作者 龙丽坤 李飞武 +2 位作者 李葱葱 武奉慈 宋新元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9-33,共5页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NK603的3个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中Cry1A.105、Cry2Ab2、CP4-EPSPS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取苗期和心叶期叶片、吐丝期花粉和花丝、灌浆期籽粒、雌穗顶端和茎髓组织...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转基因玉米MON89034×NK603的3个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中Cry1A.105、Cry2Ab2、CP4-EPSPS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分别取苗期和心叶期叶片、吐丝期花粉和花丝、灌浆期籽粒、雌穗顶端和茎髓组织进行检测。结果显示,3个转基因品种中,外源基因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显示较高的一致性,均在叶片组织表达最高。转化体同一组织中表达外源蛋白在品种间变异不明显,组织间差异大于品种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玉米 ELISA 外源蛋白 时空表达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对斜纹夜蛾幼虫取食行为及营养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丛胜波 许冬 +4 位作者 杨妮娜 王玲 王金涛 刘卫国 万鹏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04-110,共7页
本文采用培养皿叶盘法和烘干法研究了常规棉‘Daiza 24C’、单价抗虫棉‘GK19’和复合性状转基因抗虫棉‘Daiza 24’对斜纹夜蛾幼虫选择、取食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虽然有较多的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在‘Daiza... 本文采用培养皿叶盘法和烘干法研究了常规棉‘Daiza 24C’、单价抗虫棉‘GK19’和复合性状转基因抗虫棉‘Daiza 24’对斜纹夜蛾幼虫选择、取食及营养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非选择性条件下,虽然有较多的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在‘Daiza 24’叶片上停留,但对其的取食量均显著低于‘Daiza 24C’和‘GK19’,表现出明显的拒食现象。在可选择条件下,取食‘Daiza 24’的1龄和3龄幼虫比例均随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对‘Daiza 24’叶片表现出显著忌避行为,趋向于取食‘Daiza 24C’和‘GK19’。‘Daiza 24’对斜纹夜蛾3龄幼虫的相对生长率、相对取食量、食物利用率、食物转化率、近似消化率均存在显著影响,而对5龄幼虫,取食‘Daiza 24’的幼虫除相对生长率和相对取食量显著低于取食‘Daiza 24C’‘GK19’的幼虫外,其他营养指标在取食不同品种间差异均不显著。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斜纹夜蛾1龄和3龄幼虫对‘Daiza 24’表现出显著的拒食和忌避行为,‘Daiza 24’对斜纹夜蛾低龄幼虫的营养代谢存在显著影响,但对高龄幼虫营养代谢的影响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棉花 斜纹夜蛾 取食行为 营养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的生存竞争能力 被引量:4
7
作者 王园园 刘琳莉 +3 位作者 李雷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62-868,共7页
[目的]本文旨在为评估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自身杂草化的风险。[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南京本地常规籼型水稻‘中莲恢510’(LC)和江苏泰州杂草稻(WRTZ)为试验材料,测定供试材料在单... [目的]本文旨在为评估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自身杂草化的风险。[方法]在农田生态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南京本地常规籼型水稻‘中莲恢510’(LC)和江苏泰州杂草稻(WRTZ)为试验材料,测定供试材料在单种或混种条件下的营养和生殖生长指标,结合落粒性和种子生存能力,评价T2A-1的生存竞争能力。[结果]T2A-1、MH63、LC和WRTZ出苗率为92.62%~98.35%。T2A-1与MH63的抽穗期相同,为9月12日,但晚于LC 2 d,晚于WRTZ 5 d。在单种条件下,T2A-1的相对竞争能力与MH63及LC相当,显著高于WRTZ。在混种条件下,T2A-1的相对竞争能力与MH63相当,显著高于LC和WRTZ。T2A-1的落粒率(4.17%)与MH63(3.69%)相似,两者均显著低于LC(9.50%)和WRTZ(11.29%)。T2A-1的种子生存能力与MH63相似,均显著高于LC,显著低于WRTZ。[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T2A-1的竞争能力与受体水稻相当,但高于当地常规水稻,结合落粒性低和种子生存能力弱来综合分析,T2A-1的自身杂草化的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化 生存竞争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F_(1)、F_(2)、F_(3)的适合度 被引量:2
8
作者 李雷 肖乐铨 +3 位作者 王园园 强胜 戴伟民 宋小玲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6-277,共12页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 [目的]本文旨在评价复合性状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的生态风险。[方法]在农田非竞争环境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及其分别与江苏泰州(WRTZ)、广东茂名(WRMM)、湖南益阳(WRYY)杂草稻的杂交后代(以T2A-1为父本的抗性后代F_(1)+、F_(2)+、F_(3)+,以MH63为父本的非抗性后代F_(1)-、F_(2)-、F_(3)-)为材料,评价T2A-1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适合度。[结果]抗性基因在杂交后代中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外源抗虫基因的导入显著降低抗性杂交后代的靶标虫压。虽然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部分适合度指标存在差异,但总相对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抗性杂交后代总相对适合度显著高于或相当于相应杂草稻,且随杂交代数的增加无显著变化。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无显著差异,除F 1TZ+、F 2TZ+与WRTZ相当外,其他杂交后代的落粒率均显著低于相应杂草稻。F 2和F 3在3和20 cm埋藏120 d后,只有27.75%~41.75%的F 2TZ+和F 3TZ+种子具有活力。[结论]在低虫压下,WRMM、WRYY的抗性杂交后代与杂草稻相比尽管具有相似或较高的营养和生殖能力,但落粒性和种子越冬能力较低,而WRTZ的抗性杂交后代种子虽然具有越冬能力,但落粒率较低,且从三代抗性杂交后代适合度变化来看,并无适合度提高的风险。因此在无除草剂选择压下T2A-1向杂草稻基因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化 杂交后代 适合度 杂草稻基因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的遗传和经济评估 被引量:5
9
作者 栾生 金武 +4 位作者 孔杰 罗坤 孟宪红 张天时 王清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42,共10页
设计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模拟选择20个世代,预测和评估目标性状(收获体重(BW),存活率(SR)和饲料摄入量(FI))的遗传进展及经济效益。利用选择指数理论,估计目标性状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进展;通过三级金字... 设计中国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多性状复合育种方案,模拟选择20个世代,预测和评估目标性状(收获体重(BW),存活率(SR)和饲料摄入量(FI))的遗传进展及经济效益。利用选择指数理论,估计目标性状的选择反应和遗传进展;通过三级金字塔传递系统(核心群、扩繁群和生产群)放大遗传进展并计算其经济效益;对影响利润(RP)和效益成本比率(BCR)的生物学参数(遗传力、育种目标是否包括FI),经济学参数(对虾价格、饲料价格、贴现率、初投资、年费用)和运行参数(首次回报年份、扩繁效率)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基础参数值下,BW、SR和FI每个世代的选择反应分别为0.81g、1.41%和1.30g;以1 000尾虾为单位计算,BW、SR和FI的经济加权值分别为32元,20元和-8元,育种目标的遗传进展为43.69元,育种方案执行20年产生的RP和BCR分别为8 660.99万元和14.34。敏感性分析显示,生物学参数中,目标性状遗传力变化对RP和BCR影响程度中等,遗传力值越高,RP和BCR越大;将FI经济加权值设为0,育种方案的RP和BCR明显高于基础参数。经济学参数中,对虾价格的变化对RP和BCR影响较大;饲料价格、贴现率和年费用的变化对RP和BCR影响较小,但初投资变化对BCR影响较大。运行参数中,首次回报年份越晚,RP和BCR越低。扩繁效率是影响RP和BCR的最重要因素。高扩繁效率下,生产群规模扩大1 736.15%,RP和BCR分别提高1 866.92%和1 736.7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状复合育种 选择反应 遗传进展 利润 效益成本比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复合农艺性状QTL剖析
10
作者 刘冠明 林增顺 徐庆国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6,共6页
为了解水稻复合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利用单片段代换系进行QTL鉴定的基础上,剖析了水稻株高QTL与主茎高和穗长QTL,主茎高与倒一节间长、倒二节间长、倒三节间长和倒四及以下节间长QTL,谷粒长宽比QTL与粒长和粒宽QTL,每穗粒数QT... 为了解水稻复合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在利用单片段代换系进行QTL鉴定的基础上,剖析了水稻株高QTL与主茎高和穗长QTL,主茎高与倒一节间长、倒二节间长、倒三节间长和倒四及以下节间长QTL,谷粒长宽比QTL与粒长和粒宽QTL,每穗粒数QTL与一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数QTL的关系。结果表明:鉴定出株高QTL的6个单片段代换系中有4个只检测出了主茎高QTL,其加性效应百分率为86.00%~99.55%,有1个只检测出了穗长QTL,其加性效应百分率为48.31%,有1个同时检测出了主茎高QTL和穗长QTL,其中主茎高QTL的加性效应百分率为81.72%,穗长QTL加性效应百分率为18.28%;在检测出主茎高QTL的7个单片段代换系中,有1个只检测出倒一节间长QTL,有2个只检测出倒二节间长QTL,有2个检测出倒一节间长QTL和倒二节间长QTL,有2个只检测出倒三节间长QTL;不同的单片段代换系中检测出的节间长的QTL加性效应百分率变化范围为-128.62%~172.07%;7个检测出谷粒长宽比QTL的单片段代换系中,有5个只检测出粒长QTL,1个只检测出粒宽QTL,1个同时检测出了粒长QTL和粒宽QTL;检测出每穗粒数QTL的3个单片段代换系中,有2个只检测出二次枝梗数的QTL,有1个同时检测出一次枝梗数QTL和二次枝梗数的QTL。这些结果表明,代换片段中如能检出复合性状QTL,也可以检出其构成性状QTL;复合性状QTL的加性效应的大部分可由其构成性状QTL的综合效应来解析,但相同的复合性状,不同代换片段检出的构成性状QTL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数量性状基因座 复合农艺性状 构成性状 单片段代换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 被引量:21
11
作者 宋新元 张欣芳 +2 位作者 于壮 李新海 张明 《生物安全学报》 2011年第1期37-42,共6页
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是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归纳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的思路与内容。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应分为潜在风险分... 构建完善的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体系是保障转基因生物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综述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技术发展历程与趋势,归纳了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的思路与内容。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应分为潜在风险分析、风险假设验证、风险特征描述等3个步骤,并采用逐层评价模式;安全评价应贯穿转基因植物新品种研发与产业化全程,包括应用前预测、研发中筛选、推广前评价、推广后监测。此外,基于科学性和个案分析原则,本文对复合性状、非生物胁迫抗性等新型转基因植物环境安全评价策略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植物 环境风险评价 逐层评价 复合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抗虫和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上取食行为的变化 被引量:5
12
作者 朱慧萍 宋新元 +2 位作者 张明 于壮 丛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6-209,共4页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NF6373YGRR(通过杂交育种聚合cry1A.105、cry2Ab2、cp4epsps基因)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ee)]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取食行为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h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48h的幼虫累计死亡率为53.75%,非转基因玉米为20.00%,差异显著;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死亡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转基因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非转基因玉米,48h累计死亡率为55.00%;3龄幼虫在转基因玉米雌穗尖组织上的取食率与非转基因玉米差异不显著。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复合性状玉米对玉米螟初孵幼虫的取食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而对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洲玉米螟 转基因玉米 复合性状 幼虫 取食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种植对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洪鑫 韩成 +4 位作者 孔帆 周丰武 吴少松 钟文辉 刘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8-366,共9页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 全生育期种植抗虫基因cry1Ab/cry2Aj和耐除草剂基因G10evo-spsps的转基因玉米及其亲本非转基因玉米,采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玉米拔节期和成熟期根际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数量、组成及多样性,研究种植抗虫耐除草剂转基因玉米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转基因玉米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土壤荧光素二乙酸酯水解酶活性、微生物群落丰度及多样性;在门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仅显著提高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相对丰度;在属水平上,种植转基因玉米均显著降低2个生长时期根际土壤细菌Candidatus_Nitrososphaera相对丰度;种植转基因玉米未影响真菌门水平相对丰度,但影响根际土壤真菌Fusarium、Staphylotrichum和Lophiostoma属相对丰度。另外,生长时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也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但未显著影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和多样性。该研究旨在为转基因作物产业化的自然生态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作物 根际环境 高通量测序 细菌 真菌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cry2A*/bar基因水稻与杂草稻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
14
作者 肖乐铨 李雷 +2 位作者 戴伟民 强胜 宋小玲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7-358,共12页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 【目的】考查转cry2A*/bar基因水稻T2A-1与杂草稻的杂交后代苗期特性,为评估T2A-1抗性基因向杂草稻漂移可能引起的生态风险提供参考。【方法】在水培条件下,以T2A-1、受体水稻明恢63(MH63)、来源于江苏泰州、广东茂名、湖南益阳的3种杂草稻(分别命名为WRTZ,WRMM,WRYY)及其杂交F_(1)~F_(4)为试验材料(以T2A-1为父本或母本的携带转基因的为抗性杂交后代,以受体水稻为父本或母本的为非抗性杂交后代),测定供试材料种子发芽力,幼苗在正常氮(40 mg/L)和低氮(20 mg/L)下的株高、整株干物质量以及根长、不定根数、平均直径等8个根系指标,计算根系总体发育指标,评价T2A-1与杂草稻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结果】抗性杂交后代的发芽力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相当,但较杂草稻弱。在正常氮条件下,T2A-1与MH63以及抗性杂交后代与非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指标相当;抗性杂交后代与相应杂草稻相比,WRMM杂交后代的株高显著低于WRMM,但整株干物质量与根系总体发育指标相当;WRYY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与WRYY相当;WRTZ杂交后代株高显著高于WRTZ,但整株干物质量及根系指标均显著低于WRTZ。在低氮环境下,抗性杂交后代各苗期生长指标均显著低于或相当于非抗性杂交后代;抗性和非抗性杂交后代的相对根系发育指标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杂草稻。【结论】T2A-1与杂草稻的抗性杂交后代的苗期生长特性在正常氮条件下相当于或低于亲本杂草稻,但在低氮条件下,总体上均显著弱于杂草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状转基因水稻 T2A-1 杂草稻 杂交后代 苗期生长特性 根系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转基因棉花的发展状况及存在问题 被引量:3
15
作者 高飞 《中国测试》 CAS 2009年第6期106-109,共4页
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在我国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存在的抗性单一、缺乏品质改良品种以及市场监管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棉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加快转基因育种,由第一代的简单抗病、抗虫性等单性状改良到第二... 转基因抗虫棉种植面积在我国逐年增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存在的抗性单一、缺乏品质改良品种以及市场监管混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棉业的健康发展。所以必须加快转基因育种,由第一代的简单抗病、抗虫性等单性状改良到第二代复合性状和品种品质改良。此外必须加强市场监管,一方面我国法规有待进部完善,如增加相应标准和参照指标,加强处罚力度;另一方面需要增加安全监管的投入,使转基因技术研究与安全监管并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基因棉花 BT基因 品质改良 复合性状 市场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ssive smart self-repairing concrete beams by using shape memory alloy wires and fibers containing adhesives 被引量:6
16
作者 匡亚川 欧进萍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411-417,共7页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increase structural survivability of concrete and maintain structural durability of concrete was developed in case of earthquakes and typhoons. This approa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superelast... An innovative approach to increase structural survivability of concrete and maintain structural durability of concrete was developed in case of earthquakes and typhoons. This approach takes advantage of the superelastic effect of shape memory alloy(SMA) and the cohering characteristic of repairing adhesive. These SMA wires and brittle fibers containing adhesives were embedded into concrete beams during concrete casting to form smart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The self-repairing capacity of smart concrete beams was investigated by three-point bending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SMA wires add self-restoration capacity,the concrete beams recover almost completely after incurring an extremely large deflection and the cracks are closed almost completely by the recovery forces of SMA wires. The number or areas of SMA wires has no influence on the tendency of deformation during loading and the tendency of reversion by the superelasticity. The adhesives released from the broken-open fibers fill voids and cracks. The repaired damage enables continued function and prevents further degrad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lf-repairing concrete shape memory alloy SUPERELASTICITY repairing fiber repairing adhesiv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