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救治和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张军生 姜莉铖 +1 位作者 张巍峰 牛怀恩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05-508,共4页
目的分析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病例特点,总结临床急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评价不同方法治疗上颌骨复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过程中的失败原因。方法对152例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1.32%)患者在抢救治疗中死亡,... 目的分析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的病例特点,总结临床急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评价不同方法治疗上颌骨复合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探讨治疗过程中的失败原因。方法对152例上颌骨复合性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例(1.32%)患者在抢救治疗中死亡,150例生存患者的治愈率为62.67%(94/150)。上颌骨闭合性骨折的治愈率高于开放性骨折(P<0.05),内固定手术的治愈率高于保守治疗(P<0.05),Ⅰ期手术治愈率明显高于Ⅱ期手术(P<0.01)。结论上颌骨复合性损伤患者急救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出血和窒息,治疗效果受治疗时间、手术进路、治疗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及早施行坚强内固定并注意保护和恢复受损脏器组织的功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 复合性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性损伤护理相关知识培训效果评价
2
作者 冯晓莉 李艳菊 +1 位作者 杨茜 王心 《护理研究》 2004年第11期1959-1960,共2页
[目的 ]评价复合性损伤护理培训模式。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相关知识试卷 ,对相关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第 1次考核 ,然后按预定模式进行培训 ,培训后再进行第 2次考核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培训后复合伤知识总分 (2 4.19... [目的 ]评价复合性损伤护理培训模式。 [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复合伤相关知识试卷 ,对相关医院的护理人员进行第 1次考核 ,然后按预定模式进行培训 ,培训后再进行第 2次考核 ,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培训后复合伤知识总分 (2 4.19分± 1.64分 )高于培训前(10 .0 2分± 1.96分 ) ,不同学历、职称、工作年限的护士复合伤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对医院护理人员 ,采用复合性损伤护理培训模式进行培训 ,能提高护理人员对复合性损伤知识的掌握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复合 相关知识 护理培训 医院护理人员 掌握程度 评价 培训效果 模式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警部队医院医护人员复合性损伤知识现状调查
3
作者 冯晓莉 李艳菊 +1 位作者 杨茜 王心 《护理研究》 2004年第5期778-779,共2页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医院医护人员对复合性损伤知识掌握程度。 [方法 ]根据战伤救治标准、《护理操作常规》、《军事医学》教材 ,自行设计复合伤相关知识问卷 ,对武警部队医院 2 0 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掌握复... [目的 ]了解武警部队医院医护人员对复合性损伤知识掌握程度。 [方法 ]根据战伤救治标准、《护理操作常规》、《军事医学》教材 ,自行设计复合伤相关知识问卷 ,对武警部队医院 2 0 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部队医院医护人员掌握复合伤知识总均分偏低 ,在复合伤知识掌握上医生好于护士 ;军队护士好于地方合同制护士 ;机动师医院好于总队医院。 [结论 ]部队医院的医护人员复合伤知识欠缺。应建立有效的培训机制 ,加强护理人员复合伤知识的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警部队医院 复合性损伤 医护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复合性损伤分型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海涛 贾连顺 +4 位作者 袁文 倪斌 陈德玉 沈强 沈康平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648-650,共3页
目的 :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 :按 Blauth分型方法对 15 7例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型和诊断 ,分析该损伤的特点 ,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 : 型损伤 17例 ( 10 .8% ) , 型损伤 48例 ( 3 0 .6% ) , 型... 目的 :探讨复合性脊柱损伤的分型、诊断及治疗。方法 :按 Blauth分型方法对 15 7例复合性脊柱损伤进行分型和诊断 ,分析该损伤的特点 ,提出诊断的顺序和避免漏诊的措施。结果 : 型损伤 17例 ( 10 .8% ) , 型损伤 48例 ( 3 0 .6% ) , 型损伤 9 2例 ( 5 8.6% ) ;诊断及救治顺序为先稳定生命体征 ,再抢救重要器官功能 ,然后处理脊柱及四肢骨折 ;脊柱复合性损伤的特点有损伤机制复杂、创伤能量大、对全身影响重、颅脑损伤多及容易漏诊或延迟诊断。结论 :脊柱复合性损伤是一类危重的多发伤 ,正确的分型利于早期诊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脊柱损伤 诊断 治疗原则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5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35-935,共1页
继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5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12年11月2日-4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六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治疗 脊髓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六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6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17-817,共1页
继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5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12年11月2日~4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六届全国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治疗 脊髓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三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7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19-519,共1页
继2007年8月及2008年9月成功举办第一、二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09年9月25日~27日将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 继2007年8月及2008年9月成功举办第一、二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09年9月25日~27日将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三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4—07—037)。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创伤外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及ICU监护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枕颈部及颈椎严重损伤外科诊治新技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新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学习班 治疗 脊髓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通知
8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7-627,共1页
继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四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13年8月30日-9月1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 继2007年以来成功举办四届“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骨科(脊柱外科)定于2013年8月30日-9月1日再次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七届全国脊柱脊髓复合性损伤治疗新进展学习班。学习班将邀请国内著名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腹部外科、麻醉科及ICU监护专家授课,内容包括:枕颈部及颈椎严重损伤外科诊治新技术。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新技术,导航技术在脊柱外科中应用及进展,急性脊髓损伤外科治疗新进展,脊柱脊髓损伤合并颅脑损伤、胸腹腔脏器损伤、骨盆骨折及四肢多发性骨折诊治新技术以及严重脊髓损伤的麻醉及ICU监护技术等。学习班将采取理论授课、模型操作及疑难病例讨论等形式,尽最大可能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操作能力,学员结业后将获得国家继续教育I类学分10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脊髓损伤 复合性损伤 脊柱外科 外科治疗 学习班 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 实践操作能力 胸腹腔脏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性别和年龄对复合伤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和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文强 苏磊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53-255,共3页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复合性损伤后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本院2004~2007年期间ICU收治的78例复合性损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MODS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 目的探讨年龄和性别因素对复合性损伤后患者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观察本院2004~2007年期间ICU收治的78例复合性损伤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和MODS及败血症的发生率,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动态检测其血浆的TNF-α和IL-6水平,分析其与性别、年龄以及临床指标和MODS等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相同的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的前提下,女性患者MODS发生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P<0.05),而年龄因素在本组资料中起着边缘性影响(P=0.06)。(2)MODS患者的血浆TNF-α和IL-6平均水平在损伤发生后的动态变化曲线与非MODS患者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第1周内,相同ISS评分条件下,男性的血浆IL-6水平明显高于女性(P=0.04),但两周内的平均水平与女性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0.14)。结论性别对本组复合性损伤患者MODS的发生作用显著,年龄因素起着边缘性作用,但有待于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 性别 年龄 炎症细胞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骨损伤在法医学检验中的意义
10
作者 高福德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40-41,共2页
正常人体面骨由上颌、鼻、颧和下颌等骨组成。这些骨块具有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相致和较薄的特点。整个骨面大体观呈前拱形组合,在某些骨块间存在一些窦隙,而骨面被少量肌、皮下组织所覆盖。由于面骨形状、骨质较薄、间隙和前拱形状组合... 正常人体面骨由上颌、鼻、颧和下颌等骨组成。这些骨块具有形状不规则、大小不相致和较薄的特点。整个骨面大体观呈前拱形组合,在某些骨块间存在一些窦隙,而骨面被少量肌、皮下组织所覆盖。由于面骨形状、骨质较薄、间隙和前拱形状组合的特点,当受到外力作用所致骨折改变时,其周围软组织或骨质很容易出现复合性损伤。这种复合性损伤可表现为瘀斑,开放性创口或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性损伤 损伤 法医学检验 开放性骨折 骨面 颧骨骨折 复合 粉碎性骨折 射线片 骨折断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护理管理体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凤英 焦河 康霞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73-773,共1页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 1 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的建立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了大量从灾区运来的伤员,这些伤员大多都是骨折、挤压伤、脑外伤、脊髓损伤等,尤以复合性损伤为多。为了减轻这些伤员生理和心理残疾的发生,在经过紧急救治以后.应尽量进行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宣教和康复护理,因此,华西医院依照卫生部和中残联的指导精神,启动并完善了灾后应急体系.成立华西医院地震伤员医疗康复中心,新开设床位100张,利于地震伤员的集中统一,使救治的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和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疗康复中心 护理管理体系 大地震 伤员 紧急救治 复合性损伤 脊髓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exural behavior of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with high performance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 被引量:5
12
作者 SIVA Chidambaram R PANKAJ Agarwal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9期2609-2622,共14页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s with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FRCC)and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HFRCC)in 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flexural performance of reinforced concrete(RC)beams with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FRCC)and hybrid fiber reinforc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HFRCC)in the hinge portion.Beam specimens with moderate confinement were used in the study and tested under monotonic loading.Seven diverse types of FRCC including hybrid composites using fibers in different profiles and in different volumes are employed in this study.Companion specimens such as cylindrical specimens and prism specimens are also used to study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mposites employed.The moment?curvature,stiffness behavior,ductility,crack pattern and modified flexural damage ratio are the main factors considered in this study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the employed hybrid composites.The experimental outputs demonstrate the improved post yield behavior with less rate of stiffness degradation and better damage tolerance capacity than conventional techniq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inforced concrete beams fiber reinforced composites flexural behavior flexural damage rat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