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饲料复合微生物发酵菌种比例的筛选研究
被引量:3
- 1
-
-
作者
王小明
杨在宾
刘晓明
李兆勇
李祥明
-
机构
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省饲料质量检验所
-
出处
《猪业科学》
2017年第9期50-53,共4页
-
基金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建设项目SDAIT-08-04
-
文摘
本文旨在研究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对饲料pH、干物质回收率(DMR)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探讨菌种的适宜添加比例。以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的不同添加比例为因素(每个因素3个水平),设计9组发酵模型,35~37℃固态发酵,每12 h检测一次pH,取发酵0 h、24 h、48 h和72 h样品进行还原糖含量和DMR的检测。结果表明:在相同时间内,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添加比例为2∶2∶2或2∶2∶3,饲料pH较低,发酵进程较快(P<0.05);添加比例为2∶2∶2、2∶2∶3或3∶3∶3,饲料发酵后还原糖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发酵72 h,各处理之间饲料DMR差异不显著(P>0.05),饲料干物质损失平均为6.15%。本试验条件下,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复合发酵的适宜添加比例为2∶2∶2。
-
关键词
复合微生物发酵
PH
还原糖
干物质回收率
-
分类号
S816.6
[农业科学—饲料科学]
-
-
题名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在罗非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7
- 2
-
-
作者
黄世金
俸祥仁
周勇
-
机构
南宁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广西百朋种畜场
-
出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8期1003-1006,共4页
-
基金
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桂科合0718007A27)
南宁市兴宁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南兴科2010006)
-
文摘
【目的】证实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对商品罗非鱼养殖生长性能、成活率、饲料系数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用吉富罗非鱼为试验对象,分别投喂添加10%、15%、20%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的饵料,以基础饵料为对照,进行商品罗非鱼饲养试验和经济效益分析,并评价其应用效果。【结果】与对照相比,投喂添加10%、15%、20%微生物发酵饲料的商品罗非鱼日增重分别提高1.75%、22.14%和21.36%;成活率明显提高,分别为(96.10±0.60)%、(98.07±0.81)%和(97.67±0.63)%;饲料系数明显下降,分别降低了5.51%、15.14%和15.60%;其饲养经济效益均有提高,且以添加15%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所产生的单位利润最高。【结论】添加适量微生物发酵饲料养殖商品罗非鱼可促进罗非鱼生长、提高成活率、降低饲料系数和提高经济效益,且以添加15%为宜,可在广西罗非鱼养殖主产区进行示范推广。
-
关键词
罗非鱼
复合微生物发酵饲料
生长性能
成活率
饲料系数
经济效益
-
Keywords
tilapia
compound microbial fermented feed
growth performance
survival rate
feed coefficient
economic benefit
-
分类号
S965.125
[农业科学—水产养殖]
-
-
题名几种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发酵废弃桑枝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 3
-
-
作者
吴均
黄传书
刘艳
赵珮
-
机构
重庆市蚕业科学技术研究院
-
出处
《蚕学通讯》
2019年第3期9-14,共6页
-
基金
重庆市科研院所绩效激励引导专项(cstc2018jxjl120026)
-
文摘
为了达到废弃桑枝快速发酵腐熟的目的,本研究将几种微生物菌剂按一定比例组合成A、B、C、D 4种复合微生物发酵剂进行废弃桑枝发酵比较研究。依据农业部生物有机肥产品检测标准,对各处理发酵过程中的温度、水分含量、pH值的变化,发酵结束后有机基质物料的碳氮比(C/N)、浸提液培养的种子发芽指数、发芽率、根长和芽长等指标进行测定比较。综合分析结果:D组复合微生物发酵剂发酵桑枝制作有机基质肥料,在发酵第5d堆肥温度达到50℃以上并保持12d;发酵90d后,基质肥料水分含量降低至30.21%、pH值先上升后降低最后稳定在8.16、C/N降到19.33,达到国家有机肥产品标准要求;据资料记载,有机肥种子发芽指数(GI)值大于80%即无毒,种子毒性试验表明,浸提液培养的种子其GI、发芽率、根长和芽长分别为106.6%、100%、1.548cm、0.505cm;D组复合发酵菌剂用于发酵桑枝各项指标均优于A、B、C组,所发酵的有机肥产品在农业生产是安全的,可以用于废弃桑枝快速发酵腐熟。
-
关键词
桑枝
复合微生物发酵剂
有机肥
毒性
-
分类号
S142.9
[农业科学—肥料学]
-
-
题名微生物复合发酵沙蟹汁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风味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边昊
陈柏宇
李锐
-
机构
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广东海洋大学食品科技学院
岭南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234-241,共8页
-
基金
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9DSGZS41)。
-
文摘
研究了微生物复合发酵沙蟹汁的制备工艺,并比较了传统沙蟹汁和复合发酵沙蟹汁的风味成分。选择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鲁氏酵母菌(Saccharomyces rouxii)作为外加复合发酵菌种,以感官评分和氨基态氮含量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生物复合发酵沙蟹汁的制备工艺,并采用感官评价和理化指标对传统沙蟹汁和复合发酵沙蟹汁的风味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和鲁氏酵母菌的最佳混合浓度比例为3∶2,发酵时间17 d,发酵温度26℃,发酵剂接种量5%,发酵初始pH值7.5,在此条件下沙蟹汁感官评分为7.38。相比于传统沙蟹汁,复合发酵沙蟹汁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和鲜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2605.77和783.68 mg/100 g,分别增加了16.12%和22.40%;有机酸总量为665.19 mg/100 g(增加了13.54%),其中乳酸和琥珀酸含量分别为221.27 mg/100 g(增加了27.74%)和176.24 mg/100 g(增加了57.28%);呈味核苷酸含量变化较小,其中IMP和ADP含量略有增加;感官评分和氨基态氮含量分别增加17.31%和22.62%,同时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降低了28.69%。综上,微生物复合发酵法能显著提高传统沙蟹汁的风味品质,这对于沙蟹汁的工业化生产和风味改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
关键词
沙蟹汁
风味改良
微生物复合发酵法
鲁氏酵母菌
木糖葡萄球菌
-
Keywords
crab sauce
flavor improvement
microbial composite fermentation
Saccharomyces rouxii
Staphylococcus xylosus
-
分类号
TS254.4
[轻工技术与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
-
题名土壤生态改良对柑橘可持续种植的影响
被引量:1
- 5
-
-
作者
梁春婵
李妙贤
苏坤朋
黄洁娜
谭志远
-
机构
善耕时代(广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土壤健康检测中心
广东杰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24年第8期78-81,共4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70001)。
-
文摘
柑橘为多年生果树,一经种植可持续采收。广东珠三角地区多数柑橘园由水稻田改建而成,土壤黏重,透气性差,地下水位高,不利于果树根系生长,容易导致果树落花落果、树体早衰,严重制约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在黏重土壤上即使施用大量有机肥也难达到理想的效果。试验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连续2年淋施复合微生物发酵液“土贝康”,在土壤生态改良和优质栽培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①有效提升土壤微生物数量和活跃度,改善土壤微生态环境,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耕层紧实度降低22.3%。②根区活力足,遇旱春,根系萌动早、健壮。③树体抗性提高,偶遇台风袭击,落果现象较少,产量较常规处理提高29.8%。试验表明复合微生物发酵液“土贝康”在激活土壤土著微生物上的可行性、有效性以及对新会茶枝柑生长的促进作用,为土壤生态改良提供新思路。
-
关键词
土壤生态改良
复合微生物发酵液
“土贝康”
柑橘
-
分类号
S666
[农业科学—果树学]
S156
[农业科学—土壤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