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苯胺/金属氧化物复合导电薄膜的性能 被引量:5
1
作者 马亚鲁 郑俊萍 马卫兵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65-166,共2页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聚苯胺 /金属氧化物复合导电薄膜。通过添加 Ti O2 、A12 O3等金属氧化物粒子可改善导电薄膜材料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对于不加入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薄膜材料热处理温度在80℃以上将使其导电性降低。而对于加入 Ti ... 采用溶胶 -凝胶法制备出聚苯胺 /金属氧化物复合导电薄膜。通过添加 Ti O2 、A12 O3等金属氧化物粒子可改善导电薄膜材料的电导率和热稳定性。对于不加入金属氧化物粒子的薄膜材料热处理温度在80℃以上将使其导电性降低。而对于加入 Ti O2 0 .15 g的试样其 80℃热处理后的电导率则上升至10 0 0 S/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金属氧化物 复合导电薄膜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聚吡咯复合导电薄膜的研制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长松 周本濂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5-317,共3页
聚吡咯具有容易合成、导电率较高、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逐渐向工业应用方向发展[1].但其不溶不熔性使得难于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和加工.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改善其不熔不溶性,一是合成3... 聚吡咯具有容易合成、导电率较高、稳定性较好等优点,已经对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并且逐渐向工业应用方向发展[1].但其不溶不熔性使得难于对其进行分子结构表征和加工.目前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来改善其不熔不溶性,一是合成3-位上带有较长链取代基的吡咯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吡咯 现场化学氧化 掺杂 可溶性 复合导电薄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UR-T/SWCNTs复合导电薄膜对有机气体的响应行为 被引量:1
3
作者 沈业鹏 罗钟琳 +1 位作者 乔艺卉 王标兵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116,共6页
采用简单的溶液共混方法,即通过超声和高速均质搅拌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单壁碳纳米管(PUR-T/SWCNTs)混合液,并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复合导电薄膜。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表征了复合导电薄膜的微观形貌... 采用简单的溶液共混方法,即通过超声和高速均质搅拌制备了热塑性聚氨酯/单壁碳纳米管(PUR-T/SWCNTs)混合液,并通过溶液浇注法制备了复合导电薄膜。分别采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X射线衍射(XRD)仪表征了复合导电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同时使用热失重分析仪对复合导电薄膜进行了热性能分析,并探索了复合导电薄膜对有机气体的响应行为。结果表明,PUR-T/SWCNTs复合导电薄膜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当SWCNTs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导电薄膜的电导率达到211.4 S/m;XRD测试发现,SWCNTs的加入对PUR-T基体中结晶相的晶型无明显影响;FESEM分析发现,当SWCNTs质量分数为5%时,SWCNTs均匀地分散于PUR-T基质中,没有发生团聚,SWCNTs之间通过桥联作用形成了明显的三维导电网络结构;当SWCNTs质量分数为5%时,复合导电薄膜对非极性正己烷饱和气体表现出良好的响应行为和可循环性,对极性丙酮饱和气体的可循环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壁碳纳米管 热塑性聚氨酯 复合导电薄膜 电导率 有机气体响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FED Al/Ag/Al导电复合薄膜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兰 郭太良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07-2310,共4页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 利用Ag的高温抗氧化能力,采用磁控溅射沉积Al/Ag/Al导电复合薄膜,并在480℃下进行热处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分析(EDS)研究表明磁控溅射的Al/Ag/Al导电复合薄膜表面平整,热处理后表面Al膜生成致密的氧化层。溅射沉积和热处理过程中Ag和Al原子的相互扩散,最后形成富Ag的Ag-Al合金和Ag3Al化合物。Al/Ag/Al导电复合薄膜比Ag/Al复合薄膜的电阻率增大了一个数量级,导电复合薄膜热处理后导电性能更优,电阻率约为19.4×10-6Ω.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Ag/Al 导电复合薄膜 热处理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WCNT/PU导电聚合物复合膜的制备、表征及气敏特性
5
作者 张新建 罗延龄 牛莉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5,共7页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 分别采用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HTBN)、经水解改性的端羟基聚丁二烯-丙烯腈共聚物(h-HTBN)、聚乙二醇(PEG)与不同扩链剂反应,并填充不同导电填料[多壁碳纳米管(MWCNT)、羟基碳纳米管(MWCNT-OH)、羧基碳纳米管(MWCNT-COOH)],制备了一系列的多壁碳纳米管/聚氨酯(MWCNT/PU)复合导电膜。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其微观结构和分散性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气敏性响应性测量,对比了所制备的复合导电膜对苯、无水乙醚、氯仿三种有机溶剂蒸气中的气敏响应性。结果表明,以h-HTBN为软段、1,4-丁二醇(BDO)为扩链剂,填充MWCNT-OH时制得的导电复合材料表现出了良好的分散性及气敏响应性,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壁碳纳米管 聚氨酯 复合导电薄膜 气敏响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稳定化研究
6
作者 张晨宁 胡志强 刘俐宏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3-46,共4页
介绍了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特点,指出稳定性差将是实现产业化的一个发展瓶颈;对提高稳定性的组成部分如:固体电解质、离子液体、无机增感色素、复合透明导电薄膜以及电池的封装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作... 介绍了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及特点,指出稳定性差将是实现产业化的一个发展瓶颈;对提高稳定性的组成部分如:固体电解质、离子液体、无机增感色素、复合透明导电薄膜以及电池的封装问题进行了综述;对色素增感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前景作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增感 太阳能电池 电解质固体化 离子液体 无机增感色素 复合透明导电薄膜 封装 稳定化研究 增感 色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