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力深穿透射孔-酸化联作复合增注技术 被引量:7
1
作者 倪文俊 许卫国 +1 位作者 王磊 韦良霞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9-71,共3页
针对低渗透油田欠注井日欠注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利用水力深穿透射孔-酸化联作复合增注技术,对欠注井实施攻欠增注,有效调整注水开发油田平面和纵向上的矛盾,完善注采关系。该技术是将水力深穿透射孔与酸化处理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的一项增... 针对低渗透油田欠注井日欠注量不断增加的问题,利用水力深穿透射孔-酸化联作复合增注技术,对欠注井实施攻欠增注,有效调整注水开发油田平面和纵向上的矛盾,完善注采关系。该技术是将水力深穿透射孔与酸化处理各自优势进行互补的一项增注工艺技术,具有效率高、有效期长等特点。营12-136井的现场应用表明,使用该技术后注水压力由实施前的25MPa降至6MPa,日注量增加了70m3,对应油井日产液量由4.8t上升至5.7t,动液面由1243m上升至1056m,累计增油157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深穿透 射孔 酸化解堵 复合增注 联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RZ+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赵玲莉 冯业庆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1年第3期54-57,共4页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 +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 ,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 ,并研制了... FRZ和EYL两项技术是在全面分析新疆油田公司注水开发生产区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 ,充分吸取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 ,研究成功的综合增注技术。叙述了FRZ +EYL复合增注技术的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效果 ,分析了引起油藏堵塞的主要原因 ,并研制了解决方法 ,通过五年来在彩南油田西山窑组油藏油水井共 32井次的试验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堵塞 解堵 产措施 水开发 FRZ EYL 复合增注 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能冲压复合解堵增注技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常友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37-39,共3页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欠注原因复杂,处理难度大,化学酸化处理半径小等问题,引进了聚能冲压复合解堵增注技术。该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增注与化学增注为一体的增注技术,它一方面利用其物理特性实现解堵,另一方面又利用酸化... 针对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欠注原因复杂,处理难度大,化学酸化处理半径小等问题,引进了聚能冲压复合解堵增注技术。该技术是一项集物理增注与化学增注为一体的增注技术,它一方面利用其物理特性实现解堵,另一方面又利用酸化的优势,实现低渗透油藏的深部解堵及渗流能力的改善,具有增注效果好,有效期长的特点。现场26口注水井的试验结果表明,聚能冲压复合解堵增注技术有效率90%,平均单井累计增注在3 000 m3以上,有效期超过180 d。该技术的实施对于进一步挖掘剩余油潜力和提高水驱油藏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高压欠 聚能冲压 复合增注 解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YCQ复合降压增注技术在B1233井的应用
4
作者 陈俊国 李辉 +1 位作者 杨战鹏 姬建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5-86,90,共3页
为解除B1233注水井油层深部污染堵塞,实现有效增注,应用了YCQ复合降压增注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管柱组成、解堵配方研究和应用效果。现场试验表明,B1233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弱吸水层吸水能力增强,对应连通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注水井吸水... 为解除B1233注水井油层深部污染堵塞,实现有效增注,应用了YCQ复合降压增注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管柱组成、解堵配方研究和应用效果。现场试验表明,B1233井注水压力明显降低,弱吸水层吸水能力增强,对应连通油井增油效果明显,注水井吸水剖面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井 B1233水井 YCQ复合降压技术 酸化 解堵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渗流机理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46
5
作者 束青林 郭迎春 +2 位作者 孙志刚 丛国林 徐永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8-64,共7页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 胜利油区特低渗透油藏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储量丰度低、孔喉细小,开发中存在单井液量低、有效驱替难、技术经济井距难以确定等问题,为此,从微观和宏观上研究了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深化了特低渗透油藏非达西渗流机理,建立了有效渗流能力评价方法,发展完善了提高薄互层储层预测精度的新方法和相控地应力预测技术,形成了以储层改造完井适配井网技术为核心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恒速压汞和微管实验研究发现,喉道的大小和分布是影响特低渗透油藏有效渗透能力的主控因素;特低渗透油藏存在边界层,从而减小了有效流动半径,增大了渗流阻力。通过攻关集成配套技术和应用,整体开发水平得以提高,相控非均质地应力预测技术得到的地应力与井点测量结果误差在5°之内,仿水平井注水开发技术建成产能为144.3×104t,径向水射流井网适配技术使纯17-1块采收率提高了7.0%,复合增注技术使滨425块沙四段油藏单元平均单井增产液量为3.3 t/d,实现了特低渗透储量的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 孔喉特征 渗流机理 地应力预测 适配井网开发 复合增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