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0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 被引量:4
1
作者 尹笛 陈忠购 +1 位作者 张帼一 刘佳伟 《现代园艺》 2024年第3期122-124,共3页
根据高岙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格栅过滤-隔油沉砂池-厌氧水解池-IVCW系统-砂滤池”的模式处理居民居住距离>2km的较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2.3m^(3)/d。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景观价值高等优点,能提升... 根据高岙村生活污水的特点,采用“格栅过滤-隔油沉砂池-厌氧水解池-IVCW系统-砂滤池”的模式处理居民居住距离>2km的较分散的生活污水,处理规模为2.3m^(3)/d。结果表明,该工艺具有处理效果好、投资费用低、景观价值高等优点,能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效率,对有效解决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农村分散型生活污水 基质 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膜生物反应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SMBR-IVCW)系统处理混合废水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袁莉英 梁威 +2 位作者 肖恩荣 常军军 吴振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61-365,共5页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 本文采用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SMBR)-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组合工艺(SMBR-IVCW)系统,研究了该系统对复合废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当系统进水为CODCr397~890mg.L-1、氨氮9.40~27.1mg.L-1、TP4.30~10.7mg.L-1、TN45.9~75.8mg.L-1的条件下,在SMBR和IVCW的水力负荷分别为1000L.d-1和375mm.d-1的最优工况下运行,系统CODCr、NH3-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7.5%、99.0%、59.6%和65.2%;系统进出水中氮的形态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SMBR-IVCW系统在高浓度综合污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BR—ivcw 膜生物反应器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组合工艺 混合污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对nirS和nirK型反硝化菌多样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赵伟 朱四喜 +3 位作者 夏国栋 高宁 赵斌 王众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40,共9页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 深入研究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理化性质及其对相关脱氮反硝化微生物的影响,可为解析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及提高脱氮效率提供理论依据。2020年12月采集贵州喀斯特地区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4口池(一级垂直流下行池、一级垂直流上行池、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二级垂直流上行池)的基质样品,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反硝化功能基因序列,分析其种群组成和多样性特征,并采用冗余分析揭示反硝化菌群落与基质理化性质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中4口池的基质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pH在4口池中均呈中性,溶解氧(DO)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下行池的基质电导率(EC)均比上行池要高;总氮(TN)、总磷(TP)含量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显著下降趋势,未出现厌氧现象;NO_(3)^(-)-N和NH_(4)^(+)-N含量在二级垂直流下行池中大量积累并达到峰值。在多样性分析中,nirS、nirK型反硝化菌丰度随着人工湿地梯级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多样性随人工湿地级数逐渐降低,且下行池丰度多样性显著高于上行池。基质中nirS型反硝化菌共5门9属,nirS型为6门14属,变形菌门是nirS、nirK型反硝化菌群的共同优势菌门,相对丰度为55.36%~65.72%、30.06%~45.66%。nirS、nirK型反硝化菌共有OTUs数分别为392、245,并与反硝化菌群OTUs数目趋势一致,从多角度表明nirS型反硝化菌群丰度明显高于nirK型,且共有OTUs占有率高达41.6%和41.7%,表明各级池中反硝化菌群相似度较高。冗余分析表明基质中nirS和nirK反硝化菌群的构建主要受pH、NH4+-N、DO、TP、TN影响,且nirS型对pH、nirK型对NH4+-N的响应更为强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rS和nirK型 反硝化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冗余分析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及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7
4
作者 卢秀秀 刘云根 +5 位作者 王妍 熊烈钞 伏川东 彭丽萍 马荣 文明发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87-799,共13页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 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处理农村污水效果,构建了耦合电场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E-VFCW系统),以昆明市盘龙区长地梗城中村东干渠的原水为处理对象,探究其稳定性及净化效果,通过微生物群落演变特征,揭示其污染物去除的生物学化学机制.结果表明:①与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VFCW系统)相比,E-VFCW系统对农村污水的净化效果更高,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氨氮(NH_(4)^(+)-N)、总氮(TN)处理效果分别提高了7.94%、5.67%、51.14%、27.54%,其中NH_(4)^(+)-N去除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E-VFCW系统中,相对丰度排序前三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其相对丰度之和约为80%;优势菌属包括脱氯单胞菌属(Dechloromonas)、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③冗余分析表明,E-VFCW系统中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菌门(Chlorobi)、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是COD、TN、TP、NH_(4)^(+)-N净化的主要驱动因素.④秩相关分析表明,电场施加能促进E-VFCW系统中产电细菌假单胞菌(增加4.76%)、氢噬胞菌(增加2.02%)、黄杆菌(增加12.54%)等的富集和积累.研究显示,将电场与垂直流人工湿地进行耦合后,可使产电细菌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可为农村污水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污水 垂直人工湿地 电场耦合 细菌群落结构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彭丽萍 刘云根 +5 位作者 杨思林 马荣 伏川东 熊烈钞 卢秀秀 文明发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101,共11页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 为提高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净化效率,构建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对象,研究耦合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并采用高通量测序分析其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揭示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污染物处理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系统对化学需氧量(COD)、氨氮(NH_(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分别为64.97%、86.84%和79.18%,出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71.70、3.21和0.67 mg·L^(-1);新型湿地系统适于处理COD、ρ(NH_(4)^(+)-N)和ρ(TP)分别为<250、30~50和<2 mg·L^(-1)的生活污水,且24 h为系统最佳运行时间;2个系统中不同填料区微生物种类无较大差别,相对丰度差别较大,共有的优势菌门、优势菌纲和优势菌目分别有5、8和10类,系统中除氮微生物主要为氢噬胞菌属(Hydrogenophag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等,除磷功能微生物主要有假单胞菌属、脱氯单胞菌(Dechloromonas)、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红球菌属(Rhodococcus)等;细菌群落影响污染物的去除,NH_(4)^(+)-N、TP和COD去除率与变形菌门和蓝细菌门呈显著正相关,TP浓度与绿弯菌门、COD与绿菌门呈显著正相关(P<0.05);各污染物主要在火山石区、沸石区被去除。研究结果明确了生物转盘耦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污染物去除之间的关系,可为进一步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污水 生物转盘 垂直人工湿地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典型污水的响应差异 被引量:19
6
作者 常军军 吴苏青 +2 位作者 梁康 王飞华 梁威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200-1206,共7页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 污水性质是影响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的重要因子,而微生物对人工湿地污染物净化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运用两组IVCW(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分别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和污水处理厂尾水,比较研究两组系统下行流、上行流池的基质酶活性及硝化反硝化强度,并通过脂肪酸甲酯图谱分析系统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以解析人工湿地微生物特征对两种污水的响应差异.结果表明:处理生活污水的IVCW下行流池中脱氢酶、过氧化氢酶、脲酶及硝酸盐还原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他单元,四者平均值分别为其他单元的2.8-4.6、7.9-10.3、19.3-41.7和4.5-10.8倍.处理生活污水IVCW基质的硝化强度是尾水处理系统对应单元的1.4-5.3倍(下行流)和1.3-3.9倍(上行流),而两组IVCW对应单元基质的反硝化强度之间无显著差异.IVCW下行流池中特征脂肪酸比值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受污水类型的影响较小,均以厌氧细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优势菌;上行流池微生物群落结构则受到污水类型的一定影响,真菌的相对丰度较高.两种污水对IVCW基质酶活性和硝化强度的影响高于对反硝化强度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ivcw) 酶活性 硝化反硝化强度 特征脂肪酸比值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刘雯 崔理华 +3 位作者 朱夕珍 罗莉 黄婉娟 钟德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04-606,共3页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 采用人工处理池,将水平流与垂直流湿地系统组合成复合式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研究了此系统在停留时间为5d时对城市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水平流-垂直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效果相当稳定,其对化粪池出水中COD,BOD5,TP,TN,SS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2%,80%,83%,33%和60%以上。而种植系统去除效果明显高于无种植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 垂直 人工湿地 净化效果 复合系统 化粪池出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净化养殖效能与参数优化 被引量:29
8
作者 于涛 成水平 +3 位作者 贺锋 钟非 张世羊 吴振斌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88-193,共6页
该文对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养殖效果和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20 mm/d的水力负荷下,湿地可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总悬浮物(去除率85%)、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44%)、总氨氮... 该文对基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净化效率、养殖效果和系统优化设计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420 mm/d的水力负荷下,湿地可有效地去除循环水中的总悬浮物(去除率85%)、CODCr(去除率50%)、BOD5(去除率44%)、总氨氮(去除率53%)、亚硝酸盐(去除率83%)和硝酸盐(去除率54%),能够满足养殖用水的要求,整个试验期间系统实现了零污水排放。经过5个月的养殖,成功地将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鱼苗(1.8 cm,0.08g)培育成鱼种(15.9 cm,33.9g),成活率达到92.6%。在养殖容量、病害控制、成活率以及鱼体生长速度等方面均优于常规池塘养殖模式。建立了一个预测湿地与养殖池塘面积配比的数学模型,为实际应用和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循环水养殖系统 水力负荷 去除率常数 养殖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氮污水的净化 被引量:22
9
作者 吴振斌 徐光来 +4 位作者 周培疆 贺锋 成水平 付贵萍 马剑敏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B08期30-32,54,共4页
通过向天然湖水中分别添加硝酸钾、碳酸铵和尿素配制成含不同态氮的人工污水,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含氮污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增加硝酸钾量,随着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大,TN、硝态氮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 通过向天然湖水中分别添加硝酸钾、碳酸铵和尿素配制成含不同态氮的人工污水,研究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不同含氮污水的处理效率。结果表明,增加硝酸钾量,随着进水硝态氮浓度的增大,TN、硝态氮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增加碳酸铵量,TN、氨氮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硝态氮、亚硝态氮去除率减小;增加尿素量,TN的去除率先增大后减小,无机氮的去除率呈下降趋势。本文同时分析了不同形态氮在湿地系统中的转化机制以及系统进出水理化参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不同含氮污水 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与潜流人工湿地沿程脱氮除磷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栾晓丽 王晓 +1 位作者 赵钰 强艳艳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29,34,共5页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 针对复合垂直流和潜流人工湿地对COD、TP、NH4+-N、NO3-N和TN的沿程去除规律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去除效果均好于潜流人工湿地。对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污染物的去除主要集中在下行流池,且在进水端0~20cm对COD、TP、NH4+-N和TN都有快速降解的过程。对于潜流人工湿地,进水端0~40cm主要是COD和TP的快速降解沉淀,之后硝化作用逐渐加强,潜流人工湿地沿程均会发生反硝化作用,TN浓度基本呈均匀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 COD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化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何起利 梁威 +2 位作者 贺锋 成水平 吴振斌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9-33,共5页
文章测定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酚分解作用强度、耗氧速率、厌氧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下行流池基质的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酚分解作用、耗氧速率等均高于上行流池... 文章测定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基质生物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纤维素分解作用强度、氨化作用强度、酚分解作用强度、耗氧速率、厌氧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下行流池基质的纤维素分解作用、氨化作用、酚分解作用、耗氧速率等均高于上行流池,表层高于中下层,各指标变化趋势与生物膜生物量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一致性;下行流池表层基质是污染物降解的主要空间;但上行流池基质的厌氧活性高于下行池;同时发现钴离子对基质厌氧微生物活性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激活后降低。这些研究为阐明人工湿地净化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基质 生化作用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村镇生活污水试验 被引量:13
12
作者 李丽 王全金 +1 位作者 胡常福 刘占孟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3-36,共4页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 针对村镇生活污水,开展水力负荷对潜流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人工湿地对村镇生活污水均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随水力负荷升高,两种人工湿地除碳、脱氮率不同程度降低。潜流人工湿地除碳效果优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脱氮效果更佳;水力负荷≤0.25 m3/(m2·d),两种人工湿地对COD去除率均大于90%,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NH3-N、TN去除率保持在60%以上,出水水质优于一级A标准。动力学研究表明一级动力学模型能较好拟合两种人工湿地的COD、NH3-N、TN去除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湿地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水力负荷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重金属元素的去除研究 被引量:13
13
作者 胡胜华 张婷 +3 位作者 周巧红 贺锋 梁威 吴振斌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468-2473,共6页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 对武汉三角湖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进出水口中10种重金属元素(As、Ba、Cd、Cr、Cu、Li、Mn、Ni、Pb、Zn)去除进行了周年监测(2007年2月—12月)。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含量较低,无超标重金属元素。三角湖人工湿地进水口重金属元素含量排序为:Ba>Mn>Zn>Li>Cu>As>Pb>Cr>Ni>Cd。三角湖人工湿地出水口对重金属去除效果排序为:Cd>As>Mn>Pb>Zn>Cr>Cu>Ba>Li>Ni。研究表明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可以有效的去除重金属,对受污染水体水质改善和水生态系统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重金属 去除 周年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王艳艳 崔正国 +3 位作者 曲克明 许永辉 周强 李悦悦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5-100,共6页
为了提高复合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并将其运用于高效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实验。养殖外排水选择海水养殖大菱鲆外排水;水生植物选择芦苇,种植密度为64株/m2;湿地系... 为了提高复合垂直流芦苇人工湿地系统的脱氮效率,并将其运用于高效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构建了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海水养殖外排水脱氮效率的研究实验。养殖外排水选择海水养殖大菱鲆外排水;水生植物选择芦苇,种植密度为64株/m2;湿地系统基质填料选择珊瑚石、蛭石和细砂。在系统未循环的情况下稳定运行一段时间,探究不同基质层与系统氮效率的关系。在系统循环条件下,探究添加硝化细菌和调节间歇进水方式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添加硝化细菌可以提高系统对DIN的去除率,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系统对NH_4^+-N去除率,添加硝化细菌可以作为提高系统对DIN的去除率和短时间内提高系统对NH_4^+-N去除效率的一种调控手段;选择不同的间歇进水方式表明,间歇进水可以提高系统对NO_3^--N和DIN的去除率,且连续进水、间歇6 h、间歇12 h进水时,系统对NH_4^+-N的去除率较其它调节方式高,综合考虑系统运行的合理性和高效脱氮性,间歇进水12 h较为合理,调节间歇进水时间可以作为调控系统脱氮效率的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芦苇 海水养殖外排水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氧调控条件优化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陶敏 付贵萍 +3 位作者 贺锋 徐栋 成水平 吴振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7-60,共4页
溶解氧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调控与优化湿地内的氧状态分布,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十分重要。为此,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特有的通气管进行氧调控,选择曝气位置、曝气速率、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开始... 溶解氧是制约人工湿地净化空间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调控与优化湿地内的氧状态分布,对提高人工湿地的去污效果十分重要。为此,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IVCW)特有的通气管进行氧调控,选择曝气位置、曝气速率、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开始曝气时刻进行正交试验,开展了IVCW氧调控的操作条件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影响力依次为: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曝气位置>曝气速率>开始曝气时刻;较佳的操作条件为:曝气位置为下行池底部,曝气速率0.25m·3h-1,曝气机运行/停止时间为8h/16h,开始曝气时刻为进水时刻。另外,TN负荷削减量与供氧量呈显著相关,当供氧量为2m·3d-1时,IVCW对COD、TN、TP负荷削减量可分别达到16、1.6、0.20g·m-·2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氧调控 通气管 优化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和传统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超兰 陈秀娟 +3 位作者 韦必帽 李志刚 刘帅 李勤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2161-2166,共6页
通过构建传统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IVFCWS)和改进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mproved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IIVFCWS),并在其中分别种植... 通过构建传统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IVFCWS)和改进型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系统(Improved Integrated Vertical Flow Constructed Wetlands System:IIVFCWS),并在其中分别种植彩叶草-太阳草(Coleus blumei-Tonina fluviatilis:CT)和美人蕉-大水剑(Canna indica-Acorus calamus:CA),以无植物人工湿地系统为对照,比较研究不同植物组合下两种构型的人工湿地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IIVFCWS对CODCr、NH4+-N、TN的净化效果显著优于IVFCWS,而对TP的去除效果则是IVFCWS较IIVFCWS强。有植物的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效果较无植物的对照系统好,其中彩叶草-太阳草组合湿地系统的去除效果较美人蕉-大水剑组合的强,分别为:CODCr的平均去除率在80.8%~52.8%之间;NH4+-N的去除率在93.6%~52.3%之间;TN的去除率在96.4%~67.6%之间,TP的平均去除率均达93.6%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生活污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 被引量:23
17
作者 黄德锋 李田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616-621,共6页
研究了两套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在不同季节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微生物的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以及基质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的去除途径。... 研究了两套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小试装置在不同季节对富营养化景观水的净化效果,分析了温度变化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考察了微生物的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以及基质理化性质对植物生长状况的影响,并探讨了氮、磷的去除途径。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随季节变化对浊度、COD和磷的去除效果差异不明显;温度降低对脱氮效果影响显著,对磷的去除影响不大。沸石-页岩湿地硝化强度和反硝化强度优于砾石湿地。采用沸石作为基质可以提高系统对氮的去除效率,促进湿地植物的生长。对氮、磷去除途径的分析表明: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以及基质对磷的吸附沉淀作用是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去除氮、磷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分别占湿地TN、TP去除量的16%和35%左右,也是个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 人工湿地 景观水体 硝化反硝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净化过程中DOM的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淑娟 葛利云 邓欢欢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46-950,共5页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 三维特征荧光参数可以反映污水处理过程中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和含量变化等丰富信息。通过对水样进行三维荧光特性分析和常规有机污染物指标COD,TN,TP的对比分析,确定表征污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种类、组成和含量的三维特征荧光。对进水、间隙水和出水中DOM的四种不同组分的荧光光谱图、荧光峰值(R.U.)、荧光指数FI、腐殖化指数HIX以及与COD,TN,TP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可知:污水处理前后特征荧光峰中心位置和强度均发生明显的改变,表明污水中有机物的相对组成和含量随处理过程而变化;类腐殖质组分的降解情况不显著,而类蛋白组分的降解情况显著,类蛋白组分与COD,TN,TP呈现显著正相关。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分析了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的荧光特性变化规律,探讨三维荧光技术用于描述污水处理过程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降解规律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三维荧光分析 溶解性有机物 类蛋白 类腐殖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进水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的净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袁林江 韩瑞瑞 韩玮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1-526,共6页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湿地对人工废水中COD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80%、70%,出水的pH值和DO较进水有所提高。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 采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研究了间歇运行条件下湿地对人工废水中COD和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后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85%、80%、70%,出水的pH值和DO较进水有所提高。COD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25cm、氮的去除主要发生在湿地下行流上层0~35crn以内。该湿地对污染物的去除主要是通过基质、植物根系等过滤吸附、截留以及微生物氧化作用实现的。结果还表明启动阶段对湿地植物根系的诱导生长,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垂直人工湿地 污水 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流-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刘雯 朱映川 +1 位作者 周遗品 崔理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4期10577-10579,10581,共4页
[目的]研究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 [目的]研究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方法]采用表面流湿地与垂直流湿地组合成的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进行处理,研究该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分别为48、24、12、6h时对污水的净化效果。[结果]垂直流湿地对COD、BOD的去除率达52%以上,复合湿地系统对有机物的去除率随水力停留时间的增加而有所增加,对COD、BOD的去除率分别为62%~70%、60%~82%。表面流湿地在N的去除上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复合湿地系统对TN、NH4^+-N的去除率分别为23.5%-46.4%、42.85%~80.38%。垂直流湿地对,IP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表面流湿地,在不同配水条件下,复合湿地系统对TP的去除率达47.84~73.56%。[结论]垂直流一表面流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垂直 复合人工湿地系统 停留时间 净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