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凹凸棒土复合吸油材料的制备及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褚效中 周守勇 +3 位作者 薛爱莲 吴奎 赵宜江 邢卫红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3-912,共10页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改性凹凸棒土(OATP)为无机添加物,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凹凸棒土复合吸油材料(P(BMA-St)/OATP)。考察了改性凹土添加量、分散剂聚乙烯醇(PVA)用量、单体配比m(BMA):m(St... 以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苯乙烯(St)为单体,改性凹凸棒土(OATP)为无机添加物,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聚甲基丙烯酸丁酯-苯乙烯/凹凸棒土复合吸油材料(P(BMA-St)/OATP)。考察了改性凹土添加量、分散剂聚乙烯醇(PVA)用量、单体配比m(BMA):m(St)、交联剂二乙烯基苯(DVB)用量和引发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用量对复合吸油材料吸油倍率的影响,确定了实验条件范围内吸油倍率的最佳工艺参数。当单体质量比为7:5、OATP添加量、PVA用量、DVB用量与AIBN用量分别为单体总质量的3%、3%、0.5%与1%时,对模拟油甲苯的吸油倍率达到17.8 g?g-1。相同实验条件下,P(BMA-St)/OATP的吸油倍率、保油率与再生性能都优于纯树脂P(BMA-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凸棒土 聚合物 制备 复合吸油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夹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复合吸油材料制备与性能
2
作者 赵健 肖长发 徐乃库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7-22,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与半互穿网络技术制得夹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复合吸油材料,对其吸油率、保油率、凝胶分率以及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参数等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另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动... 以甲基丙烯酸β羟乙酯(HEMA)为交联剂,采用悬浮聚合法与半互穿网络技术制得夹层型聚甲基丙烯酸酯系复合吸油材料,对其吸油率、保油率、凝胶分率以及聚合物溶剂相互作用参数等相关性能进行研究和分析。另外,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动态热机械分析仪对其结构和热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吸油材料中存在物理交联结构,随HEMA质量分数的增加,形成的半互穿网络结构交联程度提高,在HEMA用量适当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吸油性能,且对甲苯、三氯乙烯的最大吸收量分别可达7.5、8.0 g/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丙烯酸酯 交联剂 夹层型复合吸油材料 半互穿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棉-猪毛复合材料的吸油性能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刘玉东 刘东方 +2 位作者 黎文豪 周小三 胡光华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43-45,共3页
针对木棉吸油能力高,重复使用性差的特性,开发了一款以木棉为基材的复合吸油材料:木棉-猪毛复合吸油材料。实验对复合吸油材料的饱和吸油能力和重复使用性进行了测试,并将所测值与其各组分单独使用时饱和吸油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 针对木棉吸油能力高,重复使用性差的特性,开发了一款以木棉为基材的复合吸油材料:木棉-猪毛复合吸油材料。实验对复合吸油材料的饱和吸油能力和重复使用性进行了测试,并将所测值与其各组分单独使用时饱和吸油能力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木棉-猪毛复合吸油材料较之木棉不仅重复使用性能得到了提高,而且其饱和吸油能力也比其各组分的饱和吸油能力的叠加值要高。所以木棉-猪毛复合吸油材料是一款可开发利用的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棉 猪毛 复合吸油材料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