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几种受力状态的解析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史坚忠 黄维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22-726,共5页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利用Airy 应力函数,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缠绕圆筒受内外压力的应力解析表达式,进而对缠绕圆拱形梁受弯矩以及受均匀拉伸载荷、不同材质复合材料多层缠绕圆筒承受内外压力的应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接头内... 针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利用Airy 应力函数,推导出与其相关的缠绕圆筒受内外压力的应力解析表达式,进而对缠绕圆拱形梁受弯矩以及受均匀拉伸载荷、不同材质复合材料多层缠绕圆筒承受内外压力的应力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文中讨论了接头内圆弧处应力集中系数随外/内径比值和环向/径向弹性模量比值的增加情况,并对复合材料缠绕接头的两种增强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缠绕 接头 解析分析 状态 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向荷载作用下FRP复合材料横担体系受力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辉 刘云贺 +3 位作者 郭宏超 王振山 刘明放 谭蓉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4-170,共7页
为了解FRP复合材料横担在双向挂线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对其进行了模拟双向荷载作用下的足尺试验研究,观察了复合横担试验现象,分析了复合横担整体受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对横担梁和拉索的FRP复合材料及钢套管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了... 为了解FRP复合材料横担在双向挂线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能,本文对其进行了模拟双向荷载作用下的足尺试验研究,观察了复合横担试验现象,分析了复合横担整体受力与位移关系曲线,并对横担梁和拉索的FRP复合材料及钢套管的应变分布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横担体系在设计荷载作用下整体变形明显,横担梁中部截面外鼓变形明显,拉索侧向位移较大;复合材料层间发生轻微撕裂现象,复合材料与钢套管之间连接可靠,未发生粘结滑移破坏;荷载与位移之间基本呈线性变化,曲线没有出现明显的突变或拐点,复合横担基本处于弹性工作状态,表现出较好的受力性能;横担梁复合材料应变大于其钢套管应变,横担梁中部截面应变最大;拉索复合材料应变随荷载的增大而迅速增大,且远大于其钢套管的应变;拉索受力大于横担梁,需对拉索采取一定的增强措施,以保证横担体系的整体受力要求。复合横担试验荷载达到了工程设计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担 FRP复合材料 双向荷载 性能 输电塔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复杂受力状态下的统一强度准则 被引量:18
3
作者 钱在兹 钱春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46-55,共10页
通过理论研究及实验研究的分析,建立了混凝土复杂受力状态下的强度准则.在此统一准则的基础上,作为特例,分别推导了二轴受力三种状态及常规三轴受力两种状态的强度判别公式.用本强度准则方程式所计算的各类结果都用有关实验数据加以验证.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结构 状态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中金属嵌件的受力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段登平 杜善义 韩杰才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37-42,共6页
本文对一纤维缠绕复合材料壳体中金属嵌件进行了受力分析及形状设计。通过受力分析与设计使得复合材料与金属嵌件接触面应力分布合理化,保证了接触面的变形协调,得到了优化的金属嵌件形式。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壳体 金属嵌件 接触 纤维缠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罗如登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9-43,共5页
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主要考虑轴向拉力、最小抗剪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实测表明,欧洲规范2第1部... 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进行试验研究。试验中主要考虑轴向拉力、最小抗剪配筋、配筋率、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因素对弯、剪、轴拉复合受力状态下钢筋混凝土梁的承载能力的影响。试验实测表明,欧洲规范2第1部分中用于计算弯、剪、轴拉复合受力钢筋混凝土梁承载能力的公式过于保守,有必要进行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筋混凝土梁 复合状态 轴向拉 最小抗剪配筋 承载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拉伸中树脂基复合材料界面受力行为的研究
6
作者 张志谦 周春华 +1 位作者 魏月贞 于杰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1年第11期18-21,共4页
关键词 树脂基 复合材料 界面 拉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受力分析原理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志良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15-19,共5页
纤维复合材料与钢筋混凝土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即在一种连续介质 (基体 )中镶嵌另一种连续介质 (劲料 )组成。为了揭示这种材料组成的构件受力后的内效应 (如应力、应变 ) ,建立起这类构件的分析模型 ,采用两种介质的力学特性分阶段赋予... 纤维复合材料与钢筋混凝土有本质上的一致性 ,即在一种连续介质 (基体 )中镶嵌另一种连续介质 (劲料 )组成。为了揭示这种材料组成的构件受力后的内效应 (如应力、应变 ) ,建立起这类构件的分析模型 ,采用两种介质的力学特性分阶段赋予的方法并找出了两种介质均处于弹性阶段时材料相间界面上的相互牵连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内界面约束 构件分析 纤维增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对螺旋桨受力特性影响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秦天腾 丁永乐 +3 位作者 郭君 蔡卫军 韩新波 谭坤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20-25,共6页
复合材料螺旋桨具有高比强度、高阻尼等特性,可有效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这种特性与制作工艺中的铺层方案存在相关性。针对P4119桨,建立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材料螺旋桨形变、应力分布与推进效率进行计算... 复合材料螺旋桨具有高比强度、高阻尼等特性,可有效提高螺旋桨推进效率,这种特性与制作工艺中的铺层方案存在相关性。针对P4119桨,建立复合材料螺旋桨模型,采用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对复合材料螺旋桨形变、应力分布与推进效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对螺旋桨的弯扭耦合效应产生明显效果,载荷集中区域局部叶型剖面螺距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整个螺旋桨径向范围内的螺距、侧斜与纵倾的分布情况。铺层角度0°~90°时,最大应力值下降41.06%~42.90%,推力系数下降4.12%~5.85%,扭矩系数下降4.49%~7.52%,效率提升0.39%~1.8%。因此,复合材料螺旋桨在大载荷下运行时,工况会发生改变,桨叶会随工况产生较大变形,影响其推进性能。调整复合材料铺层角度,可改善桨叶变形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螺旋桨 铺层角度 特性 流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919完成复合材料后机身强度研究静力疲劳试验 被引量:1
9
《玻璃钢/复合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08,共1页
12月4日下午,C919飞机后机身强度研究UM01080VA1E(以下简称UM)情况承载能力试验在强度所顺利完成。标志着历时19个月的C919飞机七大部件之一的复合材料后机身强度研究静力疲劳试验项目全部完成。
关键词 疲劳试验 复合材料 后机身 强度 承载能 试验项目 飞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应力状态下的锚杆杆体强度变化 被引量:1
10
作者 赵建明 《矿业安全与环保》 2002年第B06期78-78,83,共2页
分析了锚杆在3种应力状态下的受力及破坏情况,提出了锚杆在设计及安装过程中应避免的问题。
关键词 复合 杆体强度 锚杆支护 分析 拉张作用 扭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复合材料缠绕导向装置结构设计与受力分析
11
作者 段学俊 吴庆堂 +4 位作者 修冬 陈洪海 卢忠 李珊 张瑞君 《兵工自动化》 2019年第12期74-76,96,共4页
为满足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要求,对纤维缠绕机的纤维导向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受力分析。通过对纵横向运动机构、旋转装置机构和分线机构的设计,利用solidworks进行3维建模,将设计出的纤维导向装置各零件进行装配,调节各零部件尺寸,实现缠... 为满足复合材料纤维缠绕的要求,对纤维缠绕机的纤维导向装置进行结构设计及受力分析。通过对纵横向运动机构、旋转装置机构和分线机构的设计,利用solidworks进行3维建模,将设计出的纤维导向装置各零件进行装配,调节各零部件尺寸,实现缠绕功能,利用simulation对装置中受力较大零件的3维模型进行受力分析,并通过缠绕设备进行气瓶缠绕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各部件均能满足设备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气瓶缠绕 结构设计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夹层板在板锥网壳结构中的受力特性分析
12
作者 邓宇晨 王星 《复合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2-18,共7页
针对复合材料夹层板在板锥网壳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受力特性的研究。基于ANSY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性能分析,考虑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局部屈曲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局部屈曲能力,并与普通板锥网壳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夹层板... 针对复合材料夹层板在板锥网壳结构中的应用进行了受力特性的研究。基于ANSYS软件对结构进行了整体性能分析,考虑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局部屈曲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局部屈曲能力,并与普通板锥网壳结构进行了分析对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夹层板结构具有较大的整体刚度,与普通板锥柱面网壳相比具有相同的静力规律,同时,其具有很好的强度储备。分析复合材料夹层板的局部屈曲影响因素得到了其可用于实际工程设计的重要结论,并且在受力特性各方面,复合材料夹层板比普通板锥网壳结构具有更大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锥网壳结构 复合材料夹层板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力状态下混凝土试件碳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4
13
作者 田浩 李国平 +1 位作者 刘杰 吴用贤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0-204,213,共6页
为了研究混凝土桥梁的碳化规律,采用加速碳化试验方法,进行了碳化环境下受力状态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分析了碳化混凝土的退化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拉、压应力分别加快和减缓了混凝土碳化的速率,且应力变化越大,碳化速率的改变就越大... 为了研究混凝土桥梁的碳化规律,采用加速碳化试验方法,进行了碳化环境下受力状态混凝土试件的耐久性试验,分析了碳化混凝土的退化机理和规律.结果表明:拉、压应力分别加快和减缓了混凝土碳化的速率,且应力变化越大,碳化速率的改变就越大;桥梁常用C50强度混凝土的碳化深度远小于低强度混凝土,但C50强度混凝土受拉时的相对碳化深度大于低强度混凝土.根据试验结果修正了现有混凝土碳化深度预测模型中的工作应力影响系数.当混凝土桥梁的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时,裂缝对混凝土碳化的影响很小;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耐久性能优于钢筋混凝土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试件 碳化试验 状态 C50强度混凝土 工作应影响系数 裂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基受电弓滑板材料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研究 被引量:14
14
作者 郭斌 金永平 +1 位作者 郑艾龙 周健 《材料科学与工艺》 EI CAS CSCD 2003年第1期59-63,共5页
为了制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C/Cu复合材料,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PM)方法,首次将受电弓滑板中C的质量分数提高到8%(石墨粒径为295μm和495μm),分析了压制压力、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研究了石墨粒径和镀铜石... 为了制备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C/Cu复合材料,采用传统的粉末冶金(PM)方法,首次将受电弓滑板中C的质量分数提高到8%(石墨粒径为295μm和495μm),分析了压制压力、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对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的影响,研究了石墨粒径和镀铜石墨对受电弓滑板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增大压制压力,可提高铜基受电弓滑板材料最终烧结件的抗拉强度;延长烧结保温时间,则降低烧结件的抗拉强度;烧结温度过高或过低对烧结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不利;石墨粒径对铜基受电弓滑板材料性能的影响很大;石墨表面镀铜,可改善铜基受电弓滑板材料的烧结过程,提高其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但是不改变材料的断裂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电弓滑板材料 抗拉强度 冲击韧性 粉末冶金 石墨 复合材料 冷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SiC复合材料表面状态对其与Nb钎焊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玉章 张丽霞 +1 位作者 杨振文 冯吉才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1-34,共4页
采用等原子比Ti-Ni复合箔对C/SiC复合材料与Nb进行了真空反应钎焊,研究了焊前C/SiC表面状态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切割态的C/SiC与Nb的接头界面(Ti,Nb)C反应层呈现锯齿状,而抛光和砂纸打磨状态的C/SiC接头界面处... 采用等原子比Ti-Ni复合箔对C/SiC复合材料与Nb进行了真空反应钎焊,研究了焊前C/SiC表面状态对接头界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线切割态的C/SiC与Nb的接头界面(Ti,Nb)C反应层呈现锯齿状,而抛光和砂纸打磨状态的C/SiC接头界面处的反应层平直.锯齿状的界面反应层降低了界面处的应力集中程度,有助于提高接头的力学性能,使得线切割态的C/SiC与Nb的接头强度明显高于抛光和打磨状态的接头,达到188MPa.线切割态的C/SiC与Nb的接头断裂同时发生在C/SiC母材、界面和钎缝中,而抛光和打磨状态的C/SiC与Nb的接头断裂主要发生在界面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SIC复合材料 钎焊 表面状态 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层合板螺栓连接强度实验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晓侠 方超 +2 位作者 张亮 张成 岳永威 《中国舰船研究》 2011年第3期88-93,共6页
通过对不同预紧力下舰船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剪连接和双剪连接两种结构形式的静拉伸强度实验,考核了复合材料层板螺栓连接处的强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双剪连接结构强度随着预紧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单剪连接结构中,一定范围内的预紧力可... 通过对不同预紧力下舰船复合材料层合板单剪连接和双剪连接两种结构形式的静拉伸强度实验,考核了复合材料层板螺栓连接处的强度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双剪连接结构强度随着预紧力的增大而增大。而在单剪连接结构中,一定范围内的预紧力可以增加连接结构的强度,过大的预紧力会使其连接强度减小。通过对以上实验现象的分析,认为预紧力对板的侧向约束限制并延缓了局部开裂和分层是预紧力增加螺栓连接结构强度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层合板 螺栓连接 单剪连接 预紧 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向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和变形特性研究 被引量:22
17
作者 闫东明 林皋 《中国工程科学》 2007年第6期64-70,共7页
对设计强度为10MPa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等围压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围压分别为0,4,8,12,16MPa5个量级;同时研究了不等围压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变化特性,试验表明,随着围压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有... 对设计强度为10MPa的混凝土立方体试件进行三轴压缩试验,系统研究了等围压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围压分别为0,4,8,12,16MPa5个量级;同时研究了不等围压条件下混凝土强度变化特性,试验表明,随着围压增加,混凝土的极限抗压强度有明显增强的趋势;随着小主应力的增加,中主应力的影响有减弱的趋势;峰值应力处应变随围压增加幅度显著。得出了在不同恒定围压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过程曲线;通过与当前文献资料的对比分析,指出了在混凝土结构计算中适用的强度及变形表达式,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向状态 不等围压 极限强度 变形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纤维表面状态对C/C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7
18
作者 李崇俊 金志浩 +1 位作者 郑金煌 马伯信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5-29,共5页
用两种经高温处理的碳纤维织物 ,以酚醛树脂作为基体先驱体 ,制备了二维C/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 (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了两种碳纤维 (TCF和JCF)的表面状态 ,测试了C/C复合材料 (TCC和JCC)的层间剪切强度、拉伸性能。SE... 用两种经高温处理的碳纤维织物 ,以酚醛树脂作为基体先驱体 ,制备了二维C/C复合材料。通过扫描电镜 (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研究了两种碳纤维 (TCF和JCF)的表面状态 ,测试了C/C复合材料 (TCC和JCC)的层间剪切强度、拉伸性能。SEM观察表明 ,TCF及JCF表面都有沟槽 ,但TCF横断面呈腰子形非圆形 ;XPS分析表明TCF表面含氧官能团数量多。力学测试结果为 :TCC层间剪切强度 (ILSS)高于JCC ,达到 16 .1MPa ;TCC拉伸强度、模量均高于JCC ,而JCC断裂延伸率达 1.1% ,是TCC的 3倍。拉伸断口SEM分析表明 ,TCC断口平整 ,无纤维拨出 ,呈脆断 ;JCC断口有纤维拨出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纤维 表面状态 C/C复合材料 层间剪切强度 碳/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材料接合半无限体三维矩形界面裂纹应力强度因子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春晖 秦太验 野田尚昭 《应用数学和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68-674,共7页
基于体积力法,研究了双材料接合半无限体三维矩形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问题.在数值计算中,未知的体积力密度采用基本密度函数和多项式乘积的形式来近似,其中基本密度函数是根据界面裂纹应力的振荡奇异性来选取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本... 基于体积力法,研究了双材料接合半无限体三维矩形界面裂纹的应力强度因子问题.在数值计算中,未知的体积力密度采用基本密度函数和多项式乘积的形式来近似,其中基本密度函数是根据界面裂纹应力的振荡奇异性来选取的.计算结果表明,基于本算法得到的数值结果其收敛精度和计算误差都是令人满意的.算例中,给出了应力强度因子随矩形形状及双材料参数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度因子 体积 界面裂纹 复合材料 断裂 奇异积分方程 '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动器参数对结构性能的影响和调整受力状态的实施策略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隋允康 邵建义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9-165,172,共8页
基于规划法研究了作动器各参数对自适应超静定桁架性能的影响。该规划法能够使结构工作状态更合理化。这一方法能够改善自适应结构的工作状态因而提高承载能力。以此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作动器的组合杆的有关参数诸如变形上限、刚度和承... 基于规划法研究了作动器各参数对自适应超静定桁架性能的影响。该规划法能够使结构工作状态更合理化。这一方法能够改善自适应结构的工作状态因而提高承载能力。以此为基础 ,研究了具有作动器的组合杆的有关参数诸如变形上限、刚度和承载力上限对于控制效果的影响。从而为作动器的合理选择提供了理论根据。对于调整作动器变形以控制结构强度的实施策略进行了模拟和分析。该策略包括 3部分 :1 .模拟和分析了“加载、调控、卸载”重复循环直至调控的完成 ;2 .不同作动器按比例同时放大变形直至调控实现 ;3 .多次加载、调控同一次加载、调控结果的等价性。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使结构工作状态合理化的调控过程是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结构 强度控制 作动器参数 结构工作状态 智能结构 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