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及其稳定性表征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师昀 宋畅 +5 位作者 陈艺玲 侯思文 梁梓华 李文龙 吕旭聪 倪莉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221-231,共11页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 为提高红曲色素的稳定性,采用明胶和阿拉伯胶作为壁材,辅之以谷氨酰胺转氨酶和羟丙基-β-环糊精,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红曲色素微胶囊。利用Zeta电位、浊度测定确定复合凝聚的工艺条件为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最佳比例为1∶1、反应最适pH值为4.0。在此基础上,以红曲色素包埋效率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微胶囊制备工艺条件为壁材添加量1.5%、芯壁比2.89∶1、凝聚时间42 min,在此条件下红曲色素的包埋效率为85.06%。对红曲色素微胶囊的溶解性、贮藏稳定性、光稳定性及体外模拟胃肠道释放特性进行表征,结果显示:微胶囊显著提高了红曲色素的水溶性和贮藏稳定性,且在低温及室温条件下贮藏最为稳定;通过模拟红曲色素及其微胶囊的光降解过程,发现红曲红色素和橙色素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黄色素符合零级动力学模型,微胶囊能显著提高红曲色素的光稳定性;微胶囊体系对延缓红曲色素在模拟胃液中的释放有良好的效果,在模拟肠液中的释放速度明显高于模拟胃液,这表明微胶囊体系可以很好地控制红曲色素在模拟胃肠液中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色素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
2
作者 侯岭 高璇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5期26-31,共6页
乳化剂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系列、Tween系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的形成与否与水乳的稳定性有关联。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稳定,... 乳化剂的筛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文选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Span系列、Tween系列)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乳化剂对复合凝聚法形成微囊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囊的形成与否与水乳的稳定性有关联。Span系列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时形成的乳液稳定,均能制备出微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法 乳化剂 HLB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路宏波 张冲 +3 位作者 冯岩 夏书芹 贾承胜 张晓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20-123,共4页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 研究了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鱼油微胶囊的工艺和技术。比较了不同壁材、壁材浓度、芯壁比、pH等工艺参数对微胶囊形态及包埋率、产率和载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如下:壁材浓度1%,芯壁比1∶1,凝聚pH为4.0。上述条件下,微胶囊形态完好,平均粒径为69.53μm,微胶囊化效率为90.9%,产率为91.0%,载量为63.9%。采用SPME-GC-MS研究了微胶囊化前后鱼油的挥发性成分的变化,表明微胶囊化可以包埋部分挥发性成分,掩盖一定的鱼腥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V_E微胶囊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冯岩 张晓鸣 +2 位作者 路宏波 贾承胜 夏书芹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43,54,共6页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 采用明胶与阿拉伯胶作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VE多核微胶囊。明胶与阿拉伯胶的添加量之比为1∶1,选用转谷氨酰胺酶作为交联剂,以代替有毒的、不适于食品加工中的化学交联剂;选取壁材浓度(X1)、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X2)及pH值(X3)作为被优化的工艺参数。单因素及响应面分析结果显示,复合凝聚法制备VE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壁材浓度1.23%,壁材与芯材添加量之比2.14∶1,pH值4.0,VE微胶囊的最高包埋效率为(92.78±0.6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VE 转谷氨酰胺酶 响应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双相核材料纳米胶囊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登武 王芳 赵晓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632-636,共5页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双相核材料的纳米胶囊,其内包覆改性TiO2/四氯乙烯双相分散体系。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各参数对纳米胶囊粒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胶囊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结果表明,制...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双相核材料的纳米胶囊,其内包覆改性TiO2/四氯乙烯双相分散体系。讨论了制备过程中,各参数对纳米胶囊粒径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了纳米胶囊的粒径分布及形貌。结果表明,制备的纳米胶囊囊壁光滑、均匀,具有窄的粒径分布。双相分散体系被包覆于纳米胶囊内,且TiO2纳米颗粒粒径约为50 nm。所制备的纳米胶囊平均粒径约为0.96μm,囊壁厚度约为18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法 纳米胶囊 双相 粒径分布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壁材比例对复合凝聚法天然V_E微胶囊包埋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强军锋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5-178,共4页
根据壁材特性及凝胶工艺,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5%氯化钙溶液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V_E微胶囊。研究两种壁材比例对天然V_E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及其包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时,制得的... 根据壁材特性及凝胶工艺,以明胶和海藻酸钠为壁材,5%氯化钙溶液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天然V_E微胶囊。研究两种壁材比例对天然V_E微胶囊的微观形貌、粒径分布及其包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明胶与海藻酸钠质量比为3:1时,制得的微胶囊形状规则,粒径适中且分布在30~60μm,平均粒径35.17μm,产率和效率以及固态时的有效载量均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维生素E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包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及其性能 被引量:22
7
作者 谭睿 申瑾 +5 位作者 董文江 章中 龙宇宙 胡荣锁 陈治华 蒋快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144-152,共9页
本实验以明胶分别与阿拉伯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合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研究了3种壁材组合对绿咖啡油微胶囊水分、形态、产率、包埋率、粒径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壁材组合下空囊及绿咖啡油微胶囊在光... 本实验以明胶分别与阿拉伯胶、果胶、羧甲基纤维素钠组合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绿咖啡油微胶囊,研究了3种壁材组合对绿咖啡油微胶囊水分、形态、产率、包埋率、粒径及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壁材组合下空囊及绿咖啡油微胶囊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球状、结构完整且分散均匀,产率达到90.0%以上,包埋率达到85.0%以上,但其壁材利用率不同,明胶/果胶组合最高(76.6%)。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明胶和阴离子多糖是通过静电相互作用等物理作用形成的,而非通过化学相互作用联接的,绿咖啡油包埋过程中未与壁材发生化学反应。明胶及复聚物红外光谱图中蛋白质酰胺I带的拟合分析表明,复聚物中β-折叠和无规卷曲相对含量均相对减少,α-螺旋和β-转角含量相对增加。热重分析表明,复聚物的热稳定性与壁材热稳定性相关,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复聚物的热稳定性最好,通过包埋显著提高了绿咖啡油的热稳定性。本研究可为绿咖啡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明胶 多糖 绿咖啡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法制备枸杞玉米黄质纳米胶囊及其性质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嘉颖 林鑫 +4 位作者 樊威 丁宁 雷雨晴 张冀凡 孙爱东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9-74,86,共7页
本文以宁夏枸杞提取的玉米黄质为芯材,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作为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枸杞玉米黄质纳米胶囊,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纳米胶囊的性质表征及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质... 本文以宁夏枸杞提取的玉米黄质为芯材,明胶、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CMC)作为壁材,利用复合凝聚法制备枸杞玉米黄质纳米胶囊,优化其制备工艺,并对纳米胶囊的性质表征及贮藏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黄质纳米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芯材溶剂浓度0.5%,玉米黄质浓度15 mg/mL芯材溶剂,壁材浓度0.5%,乳化剂浓度0.5%(Tween 80∶Span 80=1∶1,w/w),固化剂浓度20 U/g明胶。该条件下包埋率为92.60%±2.91%,平均粒径210.7 nm,多分散指数(polydispersity index,PDI)为0.063,Zeta电位为-11.5 mV。显微图像显示其呈现规则的球形结构;X-射线衍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黄质经包埋后以无定形的状态存在,水溶性得到了改善;贮藏稳定性结果表明,纳米胶囊结构能有效保护玉米黄质,从而抵抗温度、光照、氧气引起的氧化降解,防腐剂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可与玉米黄质纳米胶囊在体系中共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杞 玉米黄质 复合凝聚法 纳米胶囊 贮藏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油微胶囊的复合凝聚法制备工艺及其理化性质 被引量:4
9
作者 汤夕瑶 禤俊勇 +6 位作者 夏秋瑜 李晶莹 孙钦秀 魏帅 郝记明 吉宏武 刘书成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03-109,共7页
为提高金枪鱼油的稳定性,以明胶-六偏磷酸钠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包埋金枪鱼油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了适宜的鱼油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明胶壁材,并优化了鱼油O/W乳液的均质条件、复合凝聚发生和微胶囊形成的适宜pH及恒... 为提高金枪鱼油的稳定性,以明胶-六偏磷酸钠为壁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包埋金枪鱼油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采用单因素实验筛选了适宜的鱼油抗氧化剂和微胶囊明胶壁材,并优化了鱼油O/W乳液的均质条件、复合凝聚发生和微胶囊形成的适宜pH及恒温搅拌机转速;在优化的条件下,分析所制备微胶囊的微观形态、氧化稳定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结果表明,复合凝聚法制备金枪鱼油微胶囊的适宜条件为:在金枪鱼油中添加0.04%维生素E,采用99%生物技术级明胶,在均质速度25000 r/min、乳化时间35 min下制备金枪鱼油O/W乳液,并在恒温搅拌机转速800 r/min、pH 4.46下发生复合凝聚,在此条件下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形态呈椭圆形或纺锤形,大小较均匀,平均粒径为20.23μm,氧化诱导时间为21.65 h,包埋率为97.70%,封装效率为95.16%,休止角为42.15°,溶解度为61.67%,在模拟胃液与模拟肠液中的缓释性能分别为71.36%与38.11%。综上,以明胶-六偏磷酸钠复合凝聚层为壁材制备的金枪鱼油微胶囊呈现较好的感官特性、包埋特性和粉体性质,氧化稳定性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油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 复合凝聚法 微胶囊 氧化稳定性 包埋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的壁材选择及固化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董志俭 沈煜 +3 位作者 夏书芹 贾承胜 张晓鸣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0-44,共5页
研究了不同的壁材组合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比较了3种可食用固化剂的固化效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转谷氨酰胺酶的固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时,能够制备球状多核结构的复合凝聚微胶囊;转谷氨酰... 研究了不同的壁材组合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形态的影响,比较了3种可食用固化剂的固化效果,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转谷氨酰胺酶的固化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当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时,能够制备球状多核结构的复合凝聚微胶囊;转谷氨酰胺酶具有很好的固化效果,正交实验得到的最佳固化工艺参数为酶浓度7.5U/g明胶、反应时间12h、温度为15℃;转谷氨酰胺酶能够替代甲醛作为复合凝聚微胶囊的固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薄荷油 固化剂 转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形态及复合凝聚物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董志俭 夏书芹 +2 位作者 贾承胜 张晓鸣 许时婴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1,共5页
研究了pH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形态及壁材复合凝聚物性质的影响,揭示了复合凝聚物对微胶囊形态影响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当pH由4.3降到3.7时,壁材复合凝聚物的组成及产率没有明显变化,复合凝聚球状多核微胶囊粒径的增大主要是由于... 研究了pH对复合凝聚薄荷油微胶囊的形态及壁材复合凝聚物性质的影响,揭示了复合凝聚物对微胶囊形态影响的内在原因。结果表明:当pH由4.3降到3.7时,壁材复合凝聚物的组成及产率没有明显变化,复合凝聚球状多核微胶囊粒径的增大主要是由于壁材复合凝聚物间静电排斥力的下降和复合凝聚物凝胶性的增强所致;而当pH低于3.7时,由于大量的明胶分子从壁材复合凝聚物中排斥出,微胶囊形态变得不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复合凝聚 凝胶性 流变性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的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董志俭 张晓鸣 +1 位作者 许时婴 马勇 《食品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20-123,共4页
本实验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低于2:1、壁材浓度为1%、pH4.0的条件下,能够制备耐热性能较好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此种微胶囊的耐热性随固化剂甲醛用量... 本实验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薄荷油微胶囊,并研究不同工艺参数对微胶囊耐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芯壁比低于2:1、壁材浓度为1%、pH4.0的条件下,能够制备耐热性能较好的球状多核微胶囊,此种微胶囊的耐热性随固化剂甲醛用量的增加而增加;转谷氨酰胺酶能够很好地替代甲醛,且能制备出耐热性更好的、可食用的复合凝聚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薄荷油 固化剂 转谷氨酰胺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β-胡萝卜素微胶囊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世伟 石睿杨 +1 位作者 马春颖 董志俭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09-213,共5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β-胡萝卜素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研究芯壁比、明胶/阿拉伯胶比率、pH值、搅拌速度及不同芯材等因素对复合凝聚微胶囊形态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复合凝聚球状多核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优化工艺为芯壁比1:2,明胶/阿拉伯胶比例1:1,pH值3.8,搅拌速度400r/min。该条件下,β-胡萝卜素微胶囊的产率为94.38%,效率为92.65%。通过β-胡萝卜素微胶囊同桔油、甜橙油微胶囊进行对比,β-胡萝卜素微胶囊平均粒径小于桔油、甜橙油微胶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胡萝卜素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凝聚角鲨烯微胶囊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殷汉玲 金日生 《包装与食品机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1-25,共5页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 为了提高角鲨烯的稳定性,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角鲨烯为芯材、转谷氨酰胺酶为固化剂,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角鲨烯微胶囊。研究了壁材组成、芯壁比、壁材浓度、p H值、搅拌速度、乳化速度等单因素对微胶囊的包埋率、载药量以及粒径大小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了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角鲨烯微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明胶:阿拉伯胶(w:w)为1.00:1.00,芯壁比为1:1,壁材浓度为2%,p H为3.6,搅拌速度为500 r/min,乳化速度10 000 r/min。该条件下,角鲨烯微胶囊的包埋率为(68.2±1.5)%,载药量为(40.8±1.2)%,粒径为(98.5±2.5)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鲨烯 微胶囊 复合凝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香油微囊的制备与测定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5
作者 华彩丽 陈华涛 宋晓平 《中国畜牧兽医》 CAS 2008年第7期145-148,共4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丁香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丁香油微囊,探讨微囊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工艺条件并建立了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丁香油微囊平均粒径为16μm,包封率为82.4%,符合药典要求,所建立的丁香酚紫外分光光度... 以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囊材,丁香油为芯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丁香油微囊,探讨微囊制备过程中主要影响因素及适宜工艺条件并建立了测定方法。结果表明,丁香油微囊平均粒径为16μm,包封率为82.4%,符合药典要求,所建立的丁香酚紫外分光光度测定法,方法简单易行。在1~10μg/ml浓度范围内,标准曲线方程为:A=0.0171C+0.0014(r=0.9994),即在该浓度范围内平均回收率为98.70%,稳定性好,可用于丁香油微囊中丁香酚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香油 微囊 复合凝聚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与六偏磷酸钠的复凝聚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侯岭 《农业与技术》 2023年第21期27-32,共6页
农药微囊化技术能有效延长农药的持效期,提高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复合凝聚法是制备微囊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壁材形成的凝聚相作为微囊的囊壁。所用壁材绿色环保,且制备过程温和,无需高温、强酸、强碱。因此,讨论凝聚相的变化过程对微囊... 农药微囊化技术能有效延长农药的持效期,提高有效成分的稳定性。复合凝聚法是制备微囊常见的方法之一,通过壁材形成的凝聚相作为微囊的囊壁。所用壁材绿色环保,且制备过程温和,无需高温、强酸、强碱。因此,讨论凝聚相的变化过程对微囊的形成具有指导意义。通过不同pH、不同壁材比下的浊度滴定曲线,确定复聚物形成的最适pH与壁材比。以复聚物产率作为指标,研究壁材浓度对复聚物的影响。得到复合凝聚的最佳条件:pH=4.60,明胶/六偏磷酸钠为15,壁材浓度为3%;此条件下复聚物的产率达65.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凝聚法 凝聚 六偏磷酸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阿拉伯树胶电子墨水微胶囊表界面控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登武 王芳 +3 位作者 高康能 任建伟 李婷 赵晓鹏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6,452,共5页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硬脂酸改性的TiO2为显示颗粒,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红白显示的电子墨水微胶囊。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凝聚相生成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Span 80用量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 以明胶-阿拉伯树胶为壁材,四氯乙烯为分散介质,硬脂酸改性的TiO2为显示颗粒,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红白显示的电子墨水微胶囊。讨论了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复合凝聚相生成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Span 80用量对微胶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SDS与明胶间形成的复合凝聚相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此外,Span 80体积分数为2.0%~3.0%时,制备的微胶囊囊壁光滑、均一,平均粒径约为60μm。制备的微胶囊在电场强度为2.5×106V/m时,具有良好的电场响应行为及可逆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墨水 界面张力 形貌 复合凝聚法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核型缓释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恺 郑保忠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75,共4页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制备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具有缓释特性的壳核型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平均粒径约为5.64μm,平均包封率为64.48%。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在微球化前后性质未发生变化。热稳定性实验表... 以明胶和阿拉伯树胶作为制备材料,采用复合凝聚法制备了具有缓释特性的壳核型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平均粒径约为5.64μm,平均包封率为64.48%。紫外光谱分析表明,阿维菌素在微球化前后性质未发生变化。热稳定性实验表明,阿维菌素微球可在4-50℃范围内保存。羧甲基纤维素钠可以改善阿维菌素高分子微球在水中的悬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微球 复合凝聚法 明胶 阿拉伯树胶 阿维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制备纸用微囊 被引量:5
19
作者 刘文波 宋湛谦 于钢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7-19,共3页
采用天然高分子物质壳聚糖、海藻酸钠为壁材,无色染料油溶液为芯材,通过复合凝聚法制备纸用微囊。通过初步实验确定了主要影响因素,利用正交实验分析探讨了乳化、絮凝、固化过程中的最佳工艺条件。
关键词 壳聚糖 海藻酸钠 复合凝聚法 纸用微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胶囊化技术在乳酸发酵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缪铭 华庆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8-79,共2页
以明胶、阿拉伯胶为壁材,采用复合凝聚法原理(G-A法),优化确定壁材的配方,对活菌进行微胶囊化,从而制得含微胶囊的发酵饮料。微胶囊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明胶2.5%、阿拉伯胶3.0%、pH4.0,所得包埋率为56.1%。
关键词 微胶囊化技术 乳酸发酵饮料 复合凝聚法 壁材配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