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顾况“古道声教”诗学观的创作实践及其文学史意义
1
作者
隋雪纯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古道声教”为顾况的核心诗学理念,对其创作的影响体现在拟古乐府仿摹旧题、追复汉魏声情,并将古乐府自然佚荡的辞藻、生动鲜明的事象、流贯的意脉和“情思发动”之精神延伸为古体诗创作的普遍方法和整体风调;顾况“古道声教”观念最...
“古道声教”为顾况的核心诗学理念,对其创作的影响体现在拟古乐府仿摹旧题、追复汉魏声情,并将古乐府自然佚荡的辞藻、生动鲜明的事象、流贯的意脉和“情思发动”之精神延伸为古体诗创作的普遍方法和整体风调;顾况“古道声教”观念最鲜明的实践体现在《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不仅仿拟《诗经》辞藻句式、格调音声,且将束皙《补亡诗》演绎旧题的方法转为诗题和旨意的独造,构建“补亡训传”这一模拟《诗经》文本及笺释的诗体样态,丰富并发展了“补亡”创作传统;本于“古道声教”原则而以“补亡训传”之法承续《小雅》规讽怨刺品格、推尊风雅古道以及崇尚“建安正始”以上声教王化等明确追求的提出,也使顾况成为盛中唐复古诗学承转和诗体变革的重要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顾况
补亡诗
补亡训传
复古诗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顾况“古道声教”诗学观的创作实践及其文学史意义
1
作者
隋雪纯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文摘
“古道声教”为顾况的核心诗学理念,对其创作的影响体现在拟古乐府仿摹旧题、追复汉魏声情,并将古乐府自然佚荡的辞藻、生动鲜明的事象、流贯的意脉和“情思发动”之精神延伸为古体诗创作的普遍方法和整体风调;顾况“古道声教”观念最鲜明的实践体现在《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不仅仿拟《诗经》辞藻句式、格调音声,且将束皙《补亡诗》演绎旧题的方法转为诗题和旨意的独造,构建“补亡训传”这一模拟《诗经》文本及笺释的诗体样态,丰富并发展了“补亡”创作传统;本于“古道声教”原则而以“补亡训传”之法承续《小雅》规讽怨刺品格、推尊风雅古道以及崇尚“建安正始”以上声教王化等明确追求的提出,也使顾况成为盛中唐复古诗学承转和诗体变革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顾况
补亡诗
补亡训传
复古诗论
Keywords
GuKuang
supplementary elegies
supplementary elegies exegesis
retrospective poetics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顾况“古道声教”诗学观的创作实践及其文学史意义
隋雪纯
《文艺理论研究》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