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话语复古主义的语言学迷误——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现状及其趋向 被引量:5
1
作者 高玉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4期115-124,162,共11页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及“转型”问题。语言既是“器”又是“道”,既是工具,同时又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思想性,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思想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代文论的...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及“转型”问题。语言既是“器”又是“道”,既是工具,同时又与世界观和思维方式有着深刻的联系,具有思想性,这是两个不同的层面。从思想上,现代汉语构成了中国现代文化和中国现代文论的深层基础,中国现代文论的类型从根本上是由现代汉语决定的,现代汉语不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现代文论就不可能“转型”。中国现代文论既与现代语境相适应又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相适应,“重建”一种既脱离现代汉语语境又脱离当代文学创作实践的文论话语,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这不是文化理想的问题,而是文化实际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论 话语复古主义 世纪末转型 话语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中国初期反对建筑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邢和明 《中共党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4-74,共11页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设计,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美化城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没有处理好建筑的适用、经济和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追求建筑外表的华美,从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巨大浪费,违反... 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筑界提倡"民族形式"的创作设计,旨在弘扬民族文化、美化城市。但是,这种设计形式没有处理好建筑的适用、经济和美观三者之间的关系,而是片面追求建筑外表的华美,从而使建筑成本大大增加,造成巨大浪费,违反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基本建设方针。为此,全国开展了反对建筑领域浪费的运动,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建筑学界和其他学术领域一样,也开展了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思想的斗争,这就是把"民族形式"的设计思想当作"资产阶级形式主义、复古主义"加以批判,从而把学术问题混淆为政治问题。对建筑领域反对浪费和批判"形式主义、复古主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不仅可以弥补党史学界研究的空白,而且还能够为当前提倡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民族形式” 建筑浪费 形式主义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秦诸子政治哲学之复古主义辨析 被引量:1
3
作者 付洪泉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4-71,共8页
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以儒墨道法为大宗。其中,儒墨道皆有复古主义思想倾向。儒墨两家同尊封建,不同之处在于孔孟复古以阐扬经典文物的精神为主旨,墨家复古则流于空泛。道家复古的实质是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主张复归于自然和人的天性。法家... 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以儒墨道法为大宗。其中,儒墨道皆有复古主义思想倾向。儒墨两家同尊封建,不同之处在于孔孟复古以阐扬经典文物的精神为主旨,墨家复古则流于空泛。道家复古的实质是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主张复归于自然和人的天性。法家反对将古代道德混入当世政治,试图构造一种更为纯粹的政治哲学,但是缺少政治人格的“先天不足”导致其理论和实践上都存在缺陷。总体看来,先秦诸子的政治哲学缺少纯粹的逻辑原点,不得不依托理想典范的历史预设进行历史和逻辑相混合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诸子 政治哲学 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理论
4
作者 李旭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7,共6页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论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含义:意象是意与象二者的结合;意象是一;意象俱无。进而从主体与世界诗的审美关系的凝结——情意物象之诗化融合的角度,由意象而把握中国诗歌——抒情诗的文体性质(纯体)。与英美意象主义诗... 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论归纳起来有三方面的含义:意象是意与象二者的结合;意象是一;意象俱无。进而从主体与世界诗的审美关系的凝结——情意物象之诗化融合的角度,由意象而把握中国诗歌——抒情诗的文体性质(纯体)。与英美意象主义诗学比较,Image着重在客观画面(意识中不同感性事物和经验的联想与呈现),而排斥主观情意的抒发;而明代复古主义诗学的意象是意与象的凝结、冥合,最终达到意象俱无的境界,其中始终依赖情兴的融会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意象 古典诗性美 复古主义诗学 Image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间词派的复古主义词学理论 被引量:1
5
作者 金一平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1,共7页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 云间词派乃清初词学复苏之始,这一词派的词学理论主体便是复古主义,而最完整地建立了云间词派理论体系的则是陈子龙。事实上云间词学复古理论与诗文复古主旨一致,以树活色生香之南唐北宋词为正统,并有一套言情极致的古典审美标准和创作观。后期宋徵璧有所开拓,但此时云间主体门径渐窄,甚至独取五代,摒弃北宋,致使云间词派走向末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云间词派 陈子龙 宋徵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古主义情结与现代中式家具 被引量:1
6
作者 漆汉勇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8期121-123,共3页
从远古时代的思想体系,宋朝时期设计理念到近代的人文情趣中归纳出"复古主义"这一文化情结。从民族与时代的角度,通过对中式家具特点的探寻与剖析,为现代中式家具的复兴找出历史和美学根据。
关键词 复古主义 复古情结 古典家具 古风古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略论 被引量:1
7
作者 赵利民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22-27,共6页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新质。但带有复古主义特征的旧文学观念仍没有完全退出文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自身甚至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尤其是受经世致用思潮...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近代文学观念出现了诸多有别于传统文学观念的新质。但带有复古主义特征的旧文学观念仍没有完全退出文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文化的进步,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自身甚至做出了某种程度的调整,尤其是受经世致用思潮的影响,近代复古主义文学理论还表现出了力图顺应时代的某些新特点。对近代复古主义文学观念的传统理解是有偏颇的,因此有对其进行历史的、客观的评价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文学观念 经世致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元结的复古主义诗论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启兴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86年第3期73-79,共7页
【正】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 【正】 一盛唐时期,由于政治较为开明,学术思想活跃,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诗人视野开阔,抱负远大,充溢着昂扬乐观的进取精神,他们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而又精心地表现美。这样,在诗歌创作中就形成倾向理想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体现建安风骨,追求兴象玲珑,自然率真,含蓄凝炼,富有情韵的创作思想。生活在盛唐后期的元结,提出了与时论迥异的诗歌理论,一些研究元结的论著和几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文学史》,对元结的诗歌理论给予极高的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结 诗歌理论 近体诗 诗歌创作 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批评史 复古主义 诗论 建安风骨 学术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夷待访录》复古主义的文化意蕴
9
作者 冯天瑜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70-73,共4页
梁启超在论及清学特色时曾经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①。梁氏以清学复古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类比,当然不十分恰当,因为二... 梁启超在论及清学特色时曾经指出:“清代思潮”果何物耶?简单言之:则对于宋明理学之一大反动,而以“复古”为其职志也。其动机及其内容,皆与欧洲之“文艺复兴”绝相类①。梁氏以清学复古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类比,当然不十分恰当,因为二者在性质上毕竟颇有差异,但清学“以复古为其职志”则是不争的事实。言及清学“复古”,人们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以汉代许郑之学为楷模的乾嘉诸老。其实,清学的“复古”可以追溯到清初,顺康年间哲人已高张复古旗帜,对于明学及至秦汉以降的正统思想得一解放,这在黄宗羲(1610—1695)的名著《明夷待访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夷待访录 文艺复兴 复古主义 黄宗羲 梁启超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 秦汉 民本思想 公天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初探
10
作者 朱宗顺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3期63-66,共4页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初探朱宗顺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是民国初年兴起的一种反对尊孔读经、主张教育必须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思潮。它是在民国初猖獗一时的复古主义逆流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初探朱宗顺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是民国初年兴起的一种反对尊孔读经、主张教育必须符合共和精神的教育思潮。它是在民国初猖獗一时的复古主义逆流的刺激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人。反复古主义教育思潮给教育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教育思潮 陈独秀 共和精神 旧教育 中国教育发展史 文学革命 复古 平民教育 共和时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
11
作者 范钦林 《南通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2期7-11,共5页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范钦林文学的选择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而艰难的文学选择。从黄遵宪的“我手写吾口”的诗学新论,到梁启超将小说与“群治”建立起... 世纪之交的文学抉择与“九十年代新复古主义”范钦林文学的选择说到底还是一种文化的选择。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曾经经历过一次巨大而艰难的文学选择。从黄遵宪的“我手写吾口”的诗学新论,到梁启超将小说与“群治”建立起密切的关系,从而将一向不登大雅之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思维模式 元对抗 世纪之交 九十年代 传统文化 中国文学现代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 东西方文化 文言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辟的理论 倒退的哲学——批判孔子的历史复古主义
12
作者 张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73年第2期50-55,共6页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腐朽的奴隶制度正在瓦解,新生的封建制度正在兴起。在这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孔子逆历史潮流而动,在政治上顽固坚持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拚死维护奴录制度;在理论上精心...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当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腐朽的奴隶制度正在瓦解,新生的封建制度正在兴起。在这新旧社会制度交替的大变革时代,孔子逆历史潮流而动,在政治上顽固坚持奴隶主阶级的反动立场,拚死维护奴录制度;在理论上精心炮制以“复礼”为根本目的的“仁学”思想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古主义 孔子 历史 批判 哲学 倒退 奴隶制度 春秋末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读《日本意识形态论》——论其对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及意义
13
作者 赵乃章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5期6-10,共5页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时也是户坂润逝世50周年之际,研读户坂润的《日本意识形态论》一书,很有意义。此书收集了他从1933年3月到1936年2月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反映了他对现代日本的日本主义、法西斯... 值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我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同时也是户坂润逝世50周年之际,研读户坂润的《日本意识形态论》一书,很有意义。此书收集了他从1933年3月到1936年2月写的重要评论文章,反映了他对现代日本的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等反动思想的批判。 一、对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的批判 (一)为什么户坂润首先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日本主义、法西斯主义。他指出,“日本主义是日本型的法西斯主义”,当时在日本占有绝对统治地位。而且,他认为,被称作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义、纳粹的法西斯主义、社会法西斯主义也与日本主义是站在某种共同利害之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西斯主义 日本主义 文献学 意识形态论 日本精神 家族主义 国粹主义者 精神主义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古典家具史论(十四) 19世纪英国的复古风格家具——(1830—1901年) 被引量:2
14
作者 许美琪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08年第8期94-97,共4页
维多利亚时代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时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帝固,奢糜之风盛行。加上商业化的生产方式,使这种复古主义并不十分严格遵循古典的风格,表现为一种实用主义的折衷设计,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品味,不过显示出精神的贫... 维多利亚时代是资产阶级处于上升的时期,英国成为"日不落"的帝固,奢糜之风盛行。加上商业化的生产方式,使这种复古主义并不十分严格遵循古典的风格,表现为一种实用主义的折衷设计,并没有表现出良好的品味,不过显示出精神的贫乏,只关注个人的兴趣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世纪 英国 复古主义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骆顺华、刘瀛波设计作品
15
作者 骆顺华 刘瀛波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I0008-I0008,共1页
设计说明:《丹枫》服装整体采用直身的大衣结合披风,下身为开衩造型,内搭设计采用立领、盘扣元素,继承中式传统服饰内涵的同时又与现代化的简约设计理念相结合。颜色沉静古朴,呈现新复古主义的特点。《知秋》通过对中国传统圆领直身袍... 设计说明:《丹枫》服装整体采用直身的大衣结合披风,下身为开衩造型,内搭设计采用立领、盘扣元素,继承中式传统服饰内涵的同时又与现代化的简约设计理念相结合。颜色沉静古朴,呈现新复古主义的特点。《知秋》通过对中国传统圆领直身袍服的重新设计,在肩部与领口处采用云肩元素,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单一的样式,通过服装细节的组合、搭配,表现新中式服装多样的现代化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式服装 盘扣 简约设计 设计说明 复古主义 肩部 立领 袍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埃及萨卡拉新出土彩绘人形木棺解读 被引量:1
16
作者 薛江 颜海英 +1 位作者 李梦怡 王怀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73-187,共15页
本研究对埃及萨卡拉新出土的十具有代表性的彩绘人形木棺进行铭文解读、样式和装饰图案的分析,以期为古埃及木棺的类型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作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大规模的窖藏墓,其中埋葬的上千个保存完好的彩绘木棺的陆续整理发表... 本研究对埃及萨卡拉新出土的十具有代表性的彩绘人形木棺进行铭文解读、样式和装饰图案的分析,以期为古埃及木棺的类型学研究提供新的材料。作为迄今为止埃及出土的最大规模的窖藏墓,其中埋葬的上千个保存完好的彩绘木棺的陆续整理发表,将对以往以底比斯木棺样本为核心建立的类型学研究提出重大的挑战。2024年7月19日,上海博物馆策划的“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展览的一大亮点是首次系统公布埃及考古队近十年在萨卡拉地区自主考古取得的重大发现,这也是这批文物的全球首展。本研究将对其中尚未发表的十具彩绘人形木棺进行解读和分析。2020年以来,埃及国家文物局考古队在萨卡拉地区(埃及古代都城孟菲斯墓区)北区陆续发掘出土了一批重要墓葬和神庙遗址,其中包括一座罕见的巴斯泰特神庙遗址。在该神庙东部发现了两座深12 m石灰岩悬崖竖井墓,编号为64号、65号,年代为公元前8世纪,地下墓室里存储有近千具完整的彩绘木棺。此外,还发现了古埃及最大的动物木乃伊墓地和最完整的制作木乃伊的作坊,并出土了大量朱鹭、鹰、狒狒和圣母牛的木乃伊,特别是首次发现了蛇、蜣螂、幼狮等稀有的动物木乃伊。这批新出土的文物为研究古埃及墓葬习俗、来世信仰及社会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形木棺 萨卡拉 复古主义 动物崇拜 文化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民族文化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体现 被引量:3
17
作者 高源 熊显林 《编辑之友》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07-109,共3页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 一现代书籍设计体现民族特征的实质探求中国书籍设计的民族特征性语言是民族文化精神的自然流露与体现,中国民族传统文化是书籍设计的底蕴与依托。优秀的书籍设计与内容浑然天成,是培植和张扬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但民族化并不等于复古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民族文化 书籍设计 现代 民族文化精神 民族传统文化 民族特征 复古主义 特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唐文坛的夷夏之辨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建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8,共6页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文坛再度兴起复古主义思潮。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皆在复古的旗号下追求创新。中唐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安史之乱以后的夷夏之辨有密切关系,胡汉关系的破坏导致汉民族本位文化的强化,传统儒家文化中的&qu... 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文坛再度兴起复古主义思潮。古文运动、新乐府运动、韩孟诗派皆在复古的旗号下追求创新。中唐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与安史之乱以后的夷夏之辨有密切关系,胡汉关系的破坏导致汉民族本位文化的强化,传统儒家文化中的"夷夏大防"和"尊王攘夷"的观点得到推崇。文化上的夷夏之辨反映在文学上,带来了文坛的复古主义思潮。民族之间的冲突和融合最终使得文化趋同,少数民族的汉化也使得文化上的夷夏之辨变得更为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夷夏之辨 古文运动 新乐府运动 韩孟诗派 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碑学脉络中的周作人——兼论他的同时代人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言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5,共14页
清季以来考古学、碑学的不断兴盛,使得书法取法对象不断扩大,最终改变了千年以来帖学一统天下的格局。晚清以降,西方人和日本人参与了中国的考古活动,和对中国美术史的撰写,他们把美术的范畴从原来的书法绘画扩展到了金石学领域,以及20... 清季以来考古学、碑学的不断兴盛,使得书法取法对象不断扩大,最终改变了千年以来帖学一统天下的格局。晚清以降,西方人和日本人参与了中国的考古活动,和对中国美术史的撰写,他们把美术的范畴从原来的书法绘画扩展到了金石学领域,以及20世纪前后发现的西北简牍和敦煌经卷,从而改变了民国以来中国知识人对美术的理解。本论文把周作人放在清季以来碑学的发展脉络中,梳理他的访碑校碑工作和藏鉴金石拓片的日常生活,检视他与朋侪间的金石书画往来,在碑学谱系中重构他与晚明文人的亲和关系,并且以沦陷时期周作人与碑学谱系的关联性,探讨他的传统观以及出处进退的态度,来阐明文类杂糅的周作人其思想与审美观形成的源头,同时指出以跨文化阐释为路径来诠释周作人及其同时代人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碑学 周作人 五四运动 复古主义 文类杂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理论亟需自主创新五大原因 被引量:2
20
作者 程恩富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34-35,共2页
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倡导"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学术原则和思维方法,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主体或主导,逐步在创新中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不断现代化,而非"洋教条"式地... 中国社会科学必须倡导"世情为鉴、国情为据、马学为体、西学为用、国学为根、综合创新"的学术原则和思维方法,以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为主体或主导,逐步在创新中实现中国社会科学的不断现代化,而非"洋教条"式地与国际接轨或"土教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科学 自主创新 原因 与国际接轨 思维方法 学术原则 马列主义 复古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