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鱼类寄生复口吸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
作者 朱梦莹 贾舒安 +3 位作者 王娜 郝翠兰 焦丽 岳城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复口吸虫感染鱼类的是其吸虫后囊蚴,寄生于鱼类眼球中,可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是危害严重的鱼类寄生虫之一。复口吸虫具有广适性,分布广泛,生活史复杂等特点。目前,复口吸虫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现,但国内对其研究... 复口吸虫感染鱼类的是其吸虫后囊蚴,寄生于鱼类眼球中,可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严重时可造成鱼类大量死亡,是危害严重的鱼类寄生虫之一。复口吸虫具有广适性,分布广泛,生活史复杂等特点。目前,复口吸虫在我国多地均有发现,但国内对其研究较少,多集中在病原调查,形态,生活史等方面。缺少对复口吸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及宿主特异性的研究。论文重点就这两方面进行了综合叙述,并且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流行病学、致病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鉴定方法 宿主特异性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在稀有鮈鲫体内的移行及对其耳石微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孙军 姚卫建 聂品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3-338,共6页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要集中在头部 ,侵入体内的尾蚴通过肌肉和结缔组织直接进入眼球。感染倪氏复口吸虫的稀有鲫耳石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 ,部分鱼耳石上出现明显的标记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氏复口吸虫 稀有鮈鲫 移行 耳石 微结构 寄生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虹鳟贝氏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 被引量:2
3
作者 郭爱民 喀迪尔丁·艾尔肯 +5 位作者 郝翠兰 焦丽 谢志胜 张文润 容梦婕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2-107,共6页
为了解贝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baeri)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眼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2017年4次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冷水鱼繁育基地的虹鳟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虹鳟眼睛寄生贝氏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特点进... 为了解贝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baeri)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眼部寄生的空间分布特点,2017年4次对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冷水鱼繁育基地的虹鳟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虹鳟眼睛寄生贝氏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检查的61尾虹鳟中,检出贝氏复口吸虫9023只,单尾检出最多为388只。总感染率为100%,左右眼玻璃体的感染率为100%和96.7%,高于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60.7%和42.6%。总平均感染强度为(147.9±11.6),左右眼玻璃体平均感染强度为(90.9±6.7)和(71.9±6.1),高于左右眼晶状体平均感染强度(7.4±1.9)和(7.0±2.1)。左眼和右眼的平均感染强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平均感染强度差异极显著(P<0.01)。贝氏复口吸虫在虹鳟不同部位的方均比(S^2/X)大于1,说明贝氏复口吸虫对该地虹鳟的寄生情况严重,在虹鳟的不同部位中均呈聚集性分布,更倾向于在玻璃体中寄生,存在寄生部位选择偏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虹鳟 复口吸虫 空间分布 玻璃体 晶状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河鲈复口吸虫的空间分布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党瑞 郝翠兰 +2 位作者 焦丽 王京京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2-106,共5页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对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河鲈眼睛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检查的253尾河鲈中,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51.38%,左右眼晶状体的感... 2009年7月至2014年8月,对额尔齐斯河河鲈(Perca fluviatilis Linnaeus)进行采样调查,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河鲈眼睛寄生复口吸虫(Diplostomum)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在检查的253尾河鲈中,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51.38%,左右眼晶状体的感染率分别为11.86%和9.09%,左右房室液的感染率分别为40.32%和30.04%;方均比均大于1,表明复口吸虫种群呈聚集分布,且L房和R房聚集强度为50.63和34.97,高于L晶和R晶3.18和5.58;单因素方差分析各体长组复口吸虫感染数量,发现不同体长段在L晶和R晶差异不显著(P>0.05),在L房和R房差异显著(0.01≤P<0.05,P<0.01)。复口吸虫在晶状体和房室液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对于晶状体和房室液有明显的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鲈 复口吸虫 晶状体 房室液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粘鲈感染复口吸虫的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朱梦莹 王新 +5 位作者 周颖 宋洋 秦莉 郝翠兰 张斐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1,共4页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粘鲈( Acerina cernua)的取样调查研究,揭示了其感染复口吸虫( Diplostomum)的种群生态学的部分特点。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选取额尔齐斯河河段内的北屯、哈巴河为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采集解剖体长5~13 c... 通过对额尔齐斯河粘鲈( Acerina cernua)的取样调查研究,揭示了其感染复口吸虫( Diplostomum)的种群生态学的部分特点。2009年4月至2013年4月随机选取额尔齐斯河河段内的北屯、哈巴河为采样点进行采样调查。共采集解剖体长5~13 cm粘鲈129尾。结果表明,复口吸虫的总感染率为38.76%,平均感染强度为16.06±30.85,感染0、1~5、6~10、11~15、16~20和20只以上复口吸虫的粘鲈占粘鲈总数的比率分别为61.24%、24.03%、3.88%、1.55%、1.55%和7.75%。复口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随着粘鲈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感染率在13 cm以上的粘鲈中达到最大,为80%;平均感染强度在11 cm≤L<13 cm范围内最大。感染强度在体长段5 cm<L≤7 cm与9 cm<L≤11 cm和11 cm<L≤13 cm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复口吸虫种群在宿主不同体长段中的分布类型均为聚集分布,且聚集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粘鲈 种群生态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口吸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军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68-172,共5页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均有复口吸虫的分布。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过程,分别经过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阶段,其中间寄主分别为第一中间寄主螺、第二中间寄主鱼和终末寄...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均有复口吸虫的分布。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过程,分别经过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阶段,其中间寄主分别为第一中间寄主螺、第二中间寄主鱼和终末寄主鸟。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水体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第二中间寄主鱼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主鱼的大量死亡。科学家对其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而本文仅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分类学 生活史 流行病学 致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尾蚴和后囊蚴体壁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6
7
作者 孙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关键词 倪氏复口吸虫 尾蚴 后囊蚴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复口吸虫病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林春友 吴艳辉 +1 位作者 马文婷 韩进刚 《科学养鱼》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58-59,85,共2页
2010年6月28日,天津市西青区王稳庄镇西兰坨村一池草鱼种发生复口吸虫病,该病为天津地区罕见的鱼病。
关键词 复口吸虫病 草鱼种 防控技术 天津地区 天津市 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和湖北复口吸虫生活史的研究 Ⅱ.各期幼虫及成虫形态的描述 被引量:4
9
作者 吕军仪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265-273,共9页
本实验对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 Pan et Wang,1963)和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m hupehensis Pan et Wang,1963)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两种复口吸虫的... 本实验对倪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 niedashui Pan et Wang,1963)和湖北复口吸虫(Diplostomum hupehensis Pan et Wang,1963)生活史的各个时期,包括虫卵、毛蚴、母胞蚴、子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进行了详细的观察。两种复口吸虫的第一中间寄主为斯氏萝卜螺(Radix swinhoei(H.Adams));第二中间寄主为鲤形目的鲤科(Cyprinidae)鱼类,鳅科(Cobitidae)的大鳞副泥鳅(P.dabryanus);鳉形目(Cyprinodontiformes)的食蚊鱼(Gambusia affinis);合鳃目的黄鳝(Monopterus albus);鲈形目的罗非鱼(Tilapia mossambica)等淡水鱼类。终末寄主为红咀鸥(Larus ridibundus ridibundus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及其耳石生长的影响
10
作者 孙军 姚卫健 林小涛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6-350,共5页
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幼鱼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和分析了鲢耳石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在鲢幼鱼眼球中发育成熟,鲢幼鱼的体重与体长,耳石质量与长径依然呈指数比例生长关系,但耳石质量与日... 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幼鱼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和分析了鲢耳石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在鲢幼鱼眼球中发育成熟,鲢幼鱼的体重与体长,耳石质量与长径依然呈指数比例生长关系,但耳石质量与日龄之间则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另外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的寄生不仅严重影响了鲢的生长,而且还致使鲢的大部分耳石上产生了标记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倪氏复口吸虫 生长 耳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1
作者 番林古丽.热哈提 焦丽 +2 位作者 党瑞 王京京 岳城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6-100,共5页
调查白斑狗鱼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为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8次采样获得263尾白斑狗鱼,统计分析复口吸虫在白斑狗鱼各体长组中的频率分布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 调查白斑狗鱼眼内寄生的复口吸虫的流行病学,为白斑狗鱼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治提供基础性资料。2009年至2014年在中国境内的额尔齐斯河8次采样获得263尾白斑狗鱼,统计分析复口吸虫在白斑狗鱼各体长组中的频率分布及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复口吸虫一年四季均可感染白斑狗鱼,感染率从春季到冬季逐渐升高,冬季达到峰值;平均感染强度则在冬季最高,夏季次之,春秋两季均低;总感染率为34.98%,平均感染强度为10.74只/尾;感染率随宿主体长增加而上升,但是在体长>50 cm时,感染率最低,为4.17%;平均感染强度随宿主体长的增加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方均比在各体长段均大于1,呈聚集分布,且聚集度随鱼体长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 流行病学 白斑狗鱼 额尔齐斯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额尔齐斯河江鳕墨氏复口吸虫种群动态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马江霞 党瑞 +5 位作者 焦丽 谢志胜 段成任 杨昆明 郭爱民 岳城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60-1166,共7页
【目的】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Lota lota)眼内寄生的墨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mergi)种群动态特点。【方法】运用鱼类寄生虫常规调查及统计方法,。【结果】墨氏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79.4%,平均感染强度为14.83±13.56。不同... 【目的】研究额尔齐斯河(中国段)江鳕(Lota lota)眼内寄生的墨氏复口吸虫(Diplostomum.mergi)种群动态特点。【方法】运用鱼类寄生虫常规调查及统计方法,。【结果】墨氏复口吸虫总感染率为79.4%,平均感染强度为14.83±13.56。不同体长组感染率随着宿主体长的增加呈直线上升趋势,而平均感染强度与平均感染丰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态。【结论】墨氏复口吸虫寄生宿主特殊状态的呈现,以及虫体种群在宿主种群中的聚集分布,寄生虫对宿主种群结构的影响降到最低。额尔齐斯特有鱼类中,相对于其它鱼种江鳕更易感染复口吸虫,其感染率与宿主体长和年龄成正比。平均感染强度中L≤20 cm与25 cm<L≤30 cm、30 cm<L≤35 cm两个体长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江鳕 墨氏复口吸虫 种群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豚复口吸虫病诊治一例
13
作者 蔡定明 《科学养鱼》 2004年第11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河豚 复口吸虫病 症状 诊断 治疗 病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额尔齐斯河白斑狗鱼假尾复口吸虫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4
作者 番林古丽.热哈提 焦丽 岳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92-996,共5页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晶状体内寄生的复口吸虫(Diplostomum)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其种类为假尾复口吸虫(D.paracaudum),为中国新记录种。通过PCR扩增待鉴定种的部分18S-ITS1-... 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采自额尔齐斯河(中国段)的白斑狗鱼(Esox lucius Linnaeus)晶状体内寄生的复口吸虫(Diplostomum)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其种类为假尾复口吸虫(D.paracaudum),为中国新记录种。通过PCR扩增待鉴定种的部分18S-ITS1-5.8S序列,测序后与Gen Bank中假尾复口吸虫的序列进行比对,发现其相似度达到99.6%。将该序列与7种复口吸虫的ITS1序列进行比对后构建系统进化树,进化树以单殖吸虫Gyrodactylus parvae为外类群,结果显示:待鉴定种与假尾复口吸虫(D.paracaudum)聚为一支,其支持率达到了50%以上,支持它们为同一虫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尔齐斯河 白斑狗鱼 假尾复口吸虫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口吸虫病致鱼死亡实例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涛 聂国华 +1 位作者 朱再和 杨青春 《科学养鱼》 2004年第12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复口吸虫病 中间寄主 害草 鲢鱼种 鱼池 草鱼种 山区水库 死亡率 白内障 眼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鲢、鳙鱼种复口吸虫病预防一例
16
作者 王井森 《水库渔业》 1985年第1期35-35,共1页
复口吸虫病,亦称白内障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尾蚴进入鱼体而引起的。病鱼脑部充血,眼球充血或突出,甚至脱落。此病近几年在我库鱼种场鱼种培育过程中流行,对夏花前阶段的鲢、鳙危害特别严重。发病后用硫酸铜只能控制住死亡,至今尚无... 复口吸虫病,亦称白内障病,是由复口吸虫的尾蚴进入鱼体而引起的。病鱼脑部充血,眼球充血或突出,甚至脱落。此病近几年在我库鱼种场鱼种培育过程中流行,对夏花前阶段的鲢、鳙危害特别严重。发病后用硫酸铜只能控制住死亡,至今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对此,我们除强化清塘措施外,于1984年进行了药物预防试验,有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鲢鱼 鳙鱼 复口吸虫病 白内障病 发病症状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鱼复口吸虫病治疗实例
17
作者 袁圣 《海洋与渔业》 2012年第1期55-55,共1页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芦苇开发公司三支渠高老板一池塘主养草鱼.池塘水面150亩.平均水深1.6m.养殖密度1000尾,亩,草鱼平均规格300g,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同时搭配混养鲫鱼及花自鲢。2011年6月17日起发现草鱼出现死亡(其他鱼无死...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芦苇开发公司三支渠高老板一池塘主养草鱼.池塘水面150亩.平均水深1.6m.养殖密度1000尾,亩,草鱼平均规格300g,以投喂颗粒饲料为主,同时搭配混养鲫鱼及花自鲢。2011年6月17日起发现草鱼出现死亡(其他鱼无死亡),每日死亡量从十几尾逐渐增加至上百尾.寻求某水产厂家技术员帮助.诊断为真菌引起的烂鳃。使用硫醚沙星全池泼洒后无效,第八日死亡增至800尾。笔者接到高老板求助电话后赶往现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养草鱼 复口吸虫病 实例 治疗 平均水深 养殖密度 颗粒饲料 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丁(鱼岁)复口吸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18
作者 覃普 杨云贤 苏娜芬 《科学养鱼》 2022年第10期57-57,共1页
2021年6月24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某养殖场发生复口吸虫病,该病为贵州地区不多见的鱼病。一、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养殖的品种为丁(鱼岁),2020年10月于四川省购买丁(鱼岁)寸片4万尾,放养密度100尾/米~3。2021年6月,养殖户发现部分鱼种出现... 2021年6月24日,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某养殖场发生复口吸虫病,该病为贵州地区不多见的鱼病。一、发病情况该养殖户养殖的品种为丁(鱼岁),2020年10月于四川省购买丁(鱼岁)寸片4万尾,放养密度100尾/米~3。2021年6月,养殖户发现部分鱼种出现白眼症状,少数鱼种眼球充水肿大、脱落(图1),死亡量1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口吸虫病 死亡量 丁(鱼岁) 放养密度 养殖户 贵州省遵义市 贵州地区 鱼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类复口吸虫病的预防
19
《淡水渔业》 1976年第12期32-32,共1页
我们指出过,频率为50赫芝的交流电场对匙形复口吸虫(Diplostomum spathaceum)的尾蚴-复口吸虫病的病原体的致死作用(在电场强度100伏/厘米下处理3.5秒;150伏/厘米-1秒;200伏/厘米-0.5秒)。
关键词 复口吸虫病 鱼类 致死作用 病原体 预防 尾蚴 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养黄鳝重防两大寄生虫病
20
作者 张仕罡 李明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04年第7期7-7,共1页
复口吸虫病和毛细线虫病是夏养黄鳝中两大寄生虫病害。这两种病害虽为黄鳝常见病,但由于易发生、危害重和常被忽视,往往造成严重损失。故将这两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养鳝者参考。1 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称黑点病,病原体为复... 复口吸虫病和毛细线虫病是夏养黄鳝中两大寄生虫病害。这两种病害虽为黄鳝常见病,但由于易发生、危害重和常被忽视,往往造成严重损失。故将这两种病害及其防治方法作一介绍,供养鳝者参考。1 复口吸虫病复口吸虫病又称黑点病,病原体为复口吸虫。复口吸虫的尾蚴和囊蚴寄生在黄鳝皮下组织,发病初期尾部出现浅黑色小圆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寄生虫病 黄鳝 吸虫病 毛细线虫病 防治方法 复口 黑点病 发病初期 小圆点 皮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