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喷釉干燥用空气源热泵复叠式循环系统COP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张任平 周祖祥 +3 位作者 傅兵 张四根 黄菊 钟悦 《陶瓷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1-807,共7页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自然工质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在清洁能源领域越来越受重视。建立了R134a/CO_(2)复叠式热泵系统热力模型,基于REFPROP软件得到循环工质的热物理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分析环境温度、供热温度、低温蒸发温度... 在国家“双碳”目标的引领下,自然工质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在清洁能源领域越来越受重视。建立了R134a/CO_(2)复叠式热泵系统热力模型,基于REFPROP软件得到循环工质的热物理参数,利用MATLAB软件编程分析环境温度、供热温度、低温蒸发温度、中间冷凝温度、高温冷凝温度、中间换热温差等因素对热泵系统的COP(性能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70℃的供热温度下复叠式热泵系统的COP比常规热泵系统高52.53%。复叠式循环系统低温级在给定蒸发温度工况下,具有与之相匹配的最佳中间冷凝温度。当中间冷凝温度为25℃时,最大COP为4.68。高温冷凝温度50℃和70℃系统的COP分别为3.92和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二氧化碳工质 复叠式循环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气余热驱动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0
2
作者 解志勇 段远源 +1 位作者 葛众 李健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6-783,共8页
文章构建了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高温级循环质量流量、低温级循环质量流量、冷却水质量流量、高温级循环净输出功率、低温级循环净输出功... 文章构建了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热力学性能进行分析,得到了高温级循环质量流量、低温级循环质量流量、冷却水质量流量、高温级循环净输出功率、低温级循环净输出功率、冷却水泵功耗和系统净输出功率等随工质摩尔组分的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高温级循环蒸发泡点温度和高温级蒸发器夹点位置会影响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各项性能参数随工质摩尔组分的变化趋势,当高温级循环混合物中环戊烷的摩尔组分为0.8,低温级循环混合物中异丁烷摩尔的组分为0.1时,复叠式非共沸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净输出功率达到最大值,为92.79 kW,比复叠式纯工质有机朗肯循环系统提高了3.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朗肯循环 复叠式循环 非共沸工质 热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H_3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5
3
作者 查世彤 马一太 +1 位作者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2-NH3 低温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自然工质 冷凝温度 最佳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自然工质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4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李敏霞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3,共5页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高循环效率和保证循环的安全运行,应尽可能地升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和减少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可以看出R290/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效率 质量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吕静 王伟峰 周传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制冷循环 热力性能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被引量:6
6
作者 姜周曙 王如竹 +1 位作者 卢允庄 邵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571,共6页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复叠式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温度高于 2 0 0℃时 ,也不会腐蚀材质 ,因而是一种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收 三效制冷循环 COP 沸石水 制冷工质 溴化锂吸收制冷机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氢化合物在复叠式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谢英柏 刘春涛 +1 位作者 论立勇 徐周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78,共4页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以及COP的变化规律,并与R22/R23作为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其中R290/R170和R1270/R170与R22/R23性能接近;可以作为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替代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蓄能除霜与常规除霜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2
8
作者 曲明璐 李天瑞 +1 位作者 樊亚男 王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4-39,共6页
针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寒冷地区供热运行中遇到的结霜和除霜问题,本文提出增设蓄热器的蓄能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统间断制热蓄能除霜及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两种除霜模式下的除霜特性,并与常规复叠式空气源... 针对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寒冷地区供热运行中遇到的结霜和除霜问题,本文提出增设蓄热器的蓄能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除霜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系统间断制热蓄能除霜及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两种除霜模式下的除霜特性,并与常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采用的低温级热气旁通除霜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蓄能除霜方法的除霜时间较旁通除霜减少71.4%~77.6%,系统除霜能耗降低65.1%~85.2%,机组除霜运行更稳定、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复叠式循环 除霜 蓄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热型热泵热水器单级与复叠循环性能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巫江虹 游少芳 +2 位作者 谢方 朱钰娟 肖皓斌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879-1884,共6页
引言热泵机组的复叠循环,可以降低在寒冷气候下压缩机的压缩比,提高其制热效率[1]。Agyeni m等[2]采用石蜡为相变蓄热材料(PCM),分析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内部传热特性,由于石蜡的热导率较小导致蓄热放热效率较低,
关键词 热泵热水器 复叠式循环 单级循环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双螺旋盘管蓄热器蓄放热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曲明璐 樊亚男 +1 位作者 李天瑞 王坛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3-29,49,共8页
本文在传统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中增加一个双螺旋盘管形式的蓄热器,并测量蓄热器内不同位置水温及蓄热器进出口制冷剂温度变化。研究了当室内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22℃±0.1℃,相对湿度为50%±3%,室外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12℃&... 本文在传统的复叠式空气源热泵中增加一个双螺旋盘管形式的蓄热器,并测量蓄热器内不同位置水温及蓄热器进出口制冷剂温度变化。研究了当室内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22℃±0.1℃,相对湿度为50%±3%,室外侧模拟工况干球温度为-12℃±0.1℃时,蓄热器在蓄热模式、间断制热蓄能除霜模式、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模式下的蓄放热特性。结果表明:该蓄热器有良好的蓄热能力及在不同低位热源条件下的放热能力。在间断和不间断制热蓄能除霜过程中,蓄热器的释热量分别为1 642.7 k J和1 892.4 k J,可以满足除霜的要求和部分室内供热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复叠式循环 蓄热器 蓄放热特性 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能耗实验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曲明璐 张娆 +1 位作者 张童瑶 李天瑞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3-28,共6页
本文研究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相变蓄能除霜过程中,除霜能量的来源和能耗的分配。通过选取室外温度为-9℃,相对湿度为85%,结霜量为1.5 kg的工况进行相变蓄能除霜能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霜能量主要用于融化霜层、蒸发壁面滞留水、加热... 本文研究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在相变蓄能除霜过程中,除霜能量的来源和能耗的分配。通过选取室外温度为-9℃,相对湿度为85%,结霜量为1.5 kg的工况进行相变蓄能除霜能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除霜能量主要用于融化霜层、蒸发壁面滞留水、加热室外换热器盘管、与室外空气的热交换以及加热融化水,各部分占比分别为15.7%,15.0%,23.4%,38.0%和7.9%。除霜过程中,除霜能量主要来自蓄热器向低温级释放的热量、除霜前储存在系统中的热量以及低温级压缩机提供的热量,各部分占比分别为45.2%,30.4%,24.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除霜能耗 空气源热泵 复叠式循环 蓄热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低温适应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雍博 曲明璐 +2 位作者 秦瑞丰 余倩 彭博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07-612,共6页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的几种常规除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提出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方法。为研究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的低温适应性,通过改变室外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结霜时间,设计了6种不同室外工况。并通过实... 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的几种常规除霜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为此提出了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方法。为研究复叠式空气源热泵相变蓄能除霜的低温适应性,通过改变室外侧环境温度、相对湿度和结霜时间,设计了6种不同室外工况。并通过实验研究6种工况下,系统开启除霜模式时的运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6种工况下,除霜时间都在520~770 s范围内,且每个工况下机组运行正常,系统除霜性能稳定,同时室内侧平均供热量也达到正常供热的57.4%以上,说明本系统具有良好的低温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源热泵 复叠式循环 蓄热器 除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 被引量:21
13
作者 宁静红 李惠宇 彭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温循环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升高,R290压缩机的功耗略高于R22压缩机的功耗,R290循环的COPh要高于R22循环的COPh。结果表明自然工质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性能实验 R290 CO2 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1 位作者 苏维诚 刘圣春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于CO2压缩机由吸入的较低温度的工质冷却,CO2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低于R290压缩机的排气温度;CO2循环的能量损失较大,使得CO2循环的性能系数低于R290循环的性能系数.在CO2循环中可利用无吸排气阀的回转式压缩机,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以提高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回热器的自然工质复叠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于峰 贡征峰 +2 位作者 牛宝联 谢慧 刘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21,共6页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回热器效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回热器 质量流量 回热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制冷循环的能效分析与节能探讨 被引量:5
16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70-72,共3页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能效的理论分析,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循环的总能量损失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小值,能效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大值。为提高循环的效率,应减少各个环节的能量损...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能效的理论分析,得出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循环的总能量损失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小值,能效随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变化并存在最大值。为提高循环的效率,应减少各个环节的能量损失,而R290高温循环压缩机所占的能量损失比例最大,因此减少R290压缩机的能量损失,节能效果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能效 节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工质制冷系统性能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田华 马一太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55,73,共6页
从理论计算出发,对自然工质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几种常见系统进行了模拟;在多种工况下,分别对NH3、R290和CO2的单级压缩式、双级压缩式、NH3-CO2复叠式以及R290-CO2复叠式循环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综合考虑系统COP和压缩机进口比容两方面... 从理论计算出发,对自然工质用于制冷循环系统的几种常见系统进行了模拟;在多种工况下,分别对NH3、R290和CO2的单级压缩式、双级压缩式、NH3-CO2复叠式以及R290-CO2复叠式循环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综合考虑系统COP和压缩机进口比容两方面因素并进行比较,为自然工质用于各种制冷循环系统提供了一个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单级压缩 双级压缩 复叠式循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工质冷凝蒸发器的设计与制造 被引量:3
18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管海清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3-55,共3页
针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中R290与CO2的冷凝蒸发换热特点,设计了R290/CO2冷凝蒸发器,对R290/CO2冷凝蒸发器进行了安全性分析,制造出的U型换热管式R290/CO2冷凝蒸发器,为自然工质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系统走向实际应用打下了基础。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冷凝蒸发器 制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的高精度低温恒温槽的研制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建文 徐仲玉 +2 位作者 马红梅 吕霞 周翾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研制了一种适于高精度低温实验的新型低温恒温槽,以复叠式压缩制冷为冷源,利用R13压缩自身产生的热能,通过电磁阀辅热温度控制方法调节控制浴槽温度,控制温度范围-6^-78℃,控制温度精度0.1~0.3℃。
关键词 实验教学 高精度低温恒温槽 压缩制冷循环系统 组态王控制软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