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_2-NH_3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5
1
作者 查世彤 马一太 +1 位作者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2-NH3 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自然工质 冷凝温度 最佳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自然工质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李敏霞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3,共5页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高循环效率和保证循环的安全运行,应尽可能地升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和减少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可以看出R290/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复叠式制冷循环 效率 质量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 被引量:21
3
作者 宁静红 李惠宇 彭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温循环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升高,R290压缩机的功耗略高于R22压缩机的功耗,R290循环的COPh要高于R22循环的COPh。结果表明自然工质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性能实验 R290 CO2 复叠式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级以CO_2为工质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热力学分析 被引量:16
4
作者 卢苇 马一太 +1 位作者 王志国 李敏霞 《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5-248,共4页
传统的复叠式制冷循环通常采用的几种工质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较强,为此,对低温级以CO2为工质的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理论分析,计算了不同蒸发温度下最佳COP及其对应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流量比.通过对几种工质组合(R22 R12,R134a ... 传统的复叠式制冷循环通常采用的几种工质破坏臭氧层且温室效应较强,为此,对低温级以CO2为工质的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热力学理论分析,计算了不同蒸发温度下最佳COP及其对应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流量比.通过对几种工质组合(R22 R12,R134a CO2,NH3 CO2,R290 CO2,CO2 CO2,CO2 CO2加膨胀机)的比较,可发现自然工质的COP与传统工质的相当.综合考虑环境因素及设备的选择,自然工质系统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热力学分析 二氧化碳 低温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 被引量:4
5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1 位作者 苏维诚 刘圣春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于CO2压缩机由吸入的较低温度的工质冷却,CO2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低于R290压缩机的排气温度;CO2循环的能量损失较大,使得CO2循环的性能系数低于R290循环的性能系数.在CO2循环中可利用无吸排气阀的回转式压缩机,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以提高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复叠式制冷循环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吕静 王伟峰 周传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复叠式制冷循环 热力性能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134a/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模拟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军 王铁军 +1 位作者 唐景春 廖星东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88-890,948,共4页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 文章介绍了R13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结构、原理,建立了复叠式系统性能计算的数学模型,研究了不同的CO2蒸发温度、R134a冷凝温度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等循环参数变化对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显示,该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COP随CO2蒸发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R134a冷凝温度的升高及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增大而减小;结合研发环保型商业冷冻冷藏设备的需求,探寻在设定的应用条件下,制冷系统循环参数的变化关系及最优匹配,研究得到CO2冷凝温度为-3℃,高、低温级质量流量比为2.2,系统性能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式制冷系统 模拟研究 二氧化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R170混合物作为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制冷剂的性能 被引量:9
8
作者 牛宝联 张于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561,共7页
针对CO2/R170混合物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使用的工况,建立了固液平衡和汽液平衡的数学模型,决定了保证混合物在较低温度下不结晶的配比。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对混合物进行了循环性能和可燃性分析。研究了混合物配比对循环性能参数和... 针对CO2/R170混合物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使用的工况,建立了固液平衡和汽液平衡的数学模型,决定了保证混合物在较低温度下不结晶的配比。在一定的配比范围内对混合物进行了循环性能和可燃性分析。研究了混合物配比对循环性能参数和可燃性的影响,以及中间温度在高温环路使用R290、低温环路使用CO2/R170混合物时,复叠式制冷系统整体制冷系数(COP)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这种混合物适宜作为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的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复叠式制冷系统 混合制冷 回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热器对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宁静红 曾凡星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0-63,76,共5页
通过分析回热器对R290/CO2、NH3/CO2、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的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回热循环能提高R290/CO2、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且当回热器效率大于0.31时,R290/CO... 通过分析回热器对R290/CO2、NH3/CO2、R404A/CO2三种复叠式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得出在一定的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回热循环能提高R290/CO2、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且当回热器效率大于0.31时,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超过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系数,减少R290/CO2、NH3/CO2、R404A/CO2复叠式制冷系统中高温循环制冷剂的充注量,从而提高复叠式制冷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热器 过热度 复叠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氢化合物在复叠式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英柏 刘春涛 +1 位作者 论立勇 徐周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78,共4页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以及COP的变化规律,并与R22/R23作为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其中R290/R170和R1270/R170与R22/R23性能接近;可以作为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替代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复叠式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制冷剂R744(CO2)/R290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新禹 牛宝联 徐杰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7-70,共4页
针对工质R13的替代研究,提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55%R744(CO2)/45%R290作为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的制冷剂,并在复叠式制冷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蒸发器进口温度的实验及分析.通过将该工质在各工况下的实验结论与相应工况下R13的实验结... 针对工质R13的替代研究,提出了一种非共沸混合工质55%R744(CO2)/45%R290作为复叠式制冷系统低温环路的制冷剂,并在复叠式制冷实验台上进行了不同蒸发器进口温度的实验及分析.通过将该工质在各工况下的实验结论与相应工况下R13的实验结论进行对比分析,发现该物质的制冷量和制冷系数均高于R13;吸气温度、排气温度和压缩比均低于R13;当蒸发温度在-64^-67℃变化时,该物质的循环性能优于R13;在相同的初温下,当低温恒温室内空气温度降低到-55℃时,其制冷速率比R13快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非共沸混合物 复叠式制冷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俊兰 李久东 唐嘉宝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83-85,50,共4页
为了提高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有必要对不同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建立了2种分别采用R290/CO_2与R404A/CO_2工质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理论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290/CO_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COP比R404... 为了提高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有必要对不同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对比分析。本文建立了2种分别采用R290/CO_2与R404A/CO_2工质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计算模型,并进行理论模拟计算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R290/CO_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COP比R404A/CO_2循环高;而且2种制冷循环中,都存在最佳低温循环冷凝温度,使得系统COP取得最大值。应尽量增大蒸发温度、减小冷凝温度以及降低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这也有利于循环的安全运行。总之,R290/CO_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综合性能更优,在环境保护、节约能源方面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 复叠式制冷系统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在水产品冷冻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轩福臣 谢晶 顾众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73-178,共6页
目的研究25间-30℃水产品速冻库和4间-25℃的水产品低温冷藏库的方案及选型设计,找出最佳的制冷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基于CO2制冷剂绿色、高效、节能的优点,通过CO2压缩机并联技术,提出用于水产品冻结与冻藏的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 目的研究25间-30℃水产品速冻库和4间-25℃的水产品低温冷藏库的方案及选型设计,找出最佳的制冷系统优化设计方案。方法基于CO2制冷剂绿色、高效、节能的优点,通过CO2压缩机并联技术,提出用于水产品冻结与冻藏的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并在蒸发温度为-30℃条件下,选用不同制冷剂,采用BITZER压缩机软件,研究计算不同系统的制冷效率(COP),并对不同制冷系统的COP、经济性进行分析。结果该系统相比R507制冷系统的COP提高了10%以上,该系统整体年运行电费平均比国内氨制冷系统节省了50%以上,并对这类工程应用中需要关注的安全问题提出了设置备用电机及主安全阀的解决方案。结论在水产品冷冻冷藏中,通过对不同制冷系统进行制冷效率和年耗电量的对比,得出选用R507/R744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制冷效率更高,年耗电量更少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式制冷 水产品 冷冻 自然工质 制冷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周曙 王如竹 +1 位作者 卢允庄 邵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571,共6页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复叠式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温度高于 2 0 0℃时 ,也不会腐蚀材质 ,因而是一种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收 三效制冷循环 COP 沸石水 制冷工质 溴化锂吸收制冷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冷式复叠制冷系统的在线动态模拟与优化
15
作者 张瑞杰 刘志林 +4 位作者 王俊文 张玮 韩德求 李婷 邹雄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24-132,共9页
针对某装置的乙烯-丙烯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循环水冷却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换热系统(水冷式复叠制冷系统),使用Unisim建立了严格的动态机理模型,并利用OPC技术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实时获取,从而建立了在线动态模拟系统。通过在线动态模拟实现... 针对某装置的乙烯-丙烯复叠式制冷系统和循环水冷却系统耦合而成的复杂换热系统(水冷式复叠制冷系统),使用Unisim建立了严格的动态机理模型,并利用OPC技术实现了现场数据的实时获取,从而建立了在线动态模拟系统。通过在线动态模拟实现了模型与现场装置的同步跟随,在线动态模型可反映现场装置的当前运行状态,从而得到了一个高精度的数字孪生模型。此外,为解决系统能耗高的问题,以系统总功耗最小为目标函数,循环上水温度为决策变量,进行了全局模拟优化。其中,对于风机功率的计算,通过利用工厂一年的历史数据回归得到了风机功率的预测模型,从而解决了优化过程中功率计算的问题。最后,将优化结果在数字孪生模型进行了在线验证计算,并预测了优化效果。优化后系统总计节省功耗772.69MW,合计每年节省费用56.4万元,为企业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动态模拟 复叠式制冷 节能优化 数字孪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3/CO2复叠制冷系统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16
作者 王炳明 于志强 +3 位作者 姜绍明 王超 吴华根 邢子文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1-24,共4页
对NH_3/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_3/CO_2复叠系统、两级NH_3系统以及单级NH_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_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_2蒸发温度的升高,... 对NH_3/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了性能实验,并对NH_3/CO_2复叠系统、两级NH_3系统以及单级NH_3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当CO_2冷凝温度升高时,复叠系统的COP先增大后降低;随着冷凝蒸发器中换热温差的降低、CO_2蒸发温度的升高,系统COP逐渐升高。在较低的蒸发温度下,NH_3/CO_2复叠系统的COP高于两级NH_3、单级NH_3系统。结果表明自然工质的NH_3/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在低温工况下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NH3/CO2复叠式制冷 螺杆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回热器的自然工质复叠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于峰 贡征峰 +2 位作者 牛宝联 谢慧 刘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21,共6页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回热器效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式制冷循环 回热器 质量流量 回热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混合物用于复叠制冷系统的性能 被引量:4
18
作者 牛宝联 张于峰 +1 位作者 刘涛 郭晓娟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22-1427,共6页
为了使R744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运行的最低温度突破三相点的限制,用R744与自然工质(如R170或R1150)混合组成二元混合物,使其突破R744的三相点温度,完全使用自然工质混合物替代R13,在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环路中运行.通过建立固液平衡和... 为了使R744在复叠式制冷系统中运行的最低温度突破三相点的限制,用R744与自然工质(如R170或R1150)混合组成二元混合物,使其突破R744的三相点温度,完全使用自然工质混合物替代R13,在复叠式制冷系统的低温环路中运行.通过建立固液平衡和气液平衡的模型,得到保证R744在200 K不结晶的摩尔分数,并针对固定组分的二元混合物进行循环性能计算.计算结果表明,R744/R170的一种混合物在相同的冷凝和蒸发温度下与R13相比,压缩比相同,压力曲线非常接近,单位容积制冷量、单位质量制冷量和制冷系数相差不大,具有与R13相近的循环性能.质量比为2∶8的R744/R170混合物是R13的理想的自然工质替代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工质 复叠式制冷 固液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级复叠制冷系统自然工质组的性能对比 被引量:2
19
作者 宁静红 原昆朋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6-40,共5页
为研究不同自然工质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热力性能,采用R717/R1150/R50,R290/R1150/R50,R1270/R1150/R503种自然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压缩机的功率、排气温度、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质量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进行... 为研究不同自然工质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的热力性能,采用R717/R1150/R50,R290/R1150/R50,R1270/R1150/R503种自然工质组合,对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的COP、压缩机的功率、排气温度、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质量流量随蒸发温度的变化进行了热力学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蒸发温度下均存在一组最佳中间循环冷凝温度,使得COP值最大。蒸发温度从-120.0℃升高到-100.0℃时,R717/R1150/R50的COP最大,由0.38增大到0.52,总压缩机功率、冷凝器热负荷和制冷剂总质量流量最小。R717/R1150/R50的制冷剂总质量流量分别比R290/R1150/R50和R1270/R1150/R50小40.6%—38.2%和38.4%—36.3%。推荐在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中采用自然工质组合R717/R1150/R50的方案,研究结果为三级复叠式制冷系统自然工质组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级复叠式制冷 天然制冷 性能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CO_2复叠换热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春梅 王超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2-78,共7页
随着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推广应用,开发高效复叠换热器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一台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运行工况和传热管数量对复叠换热器的传热温差、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 随着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推广应用,开发高效复叠换热器对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至关重要。通过对一台NH3/CO2复叠式制冷系统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运行工况和传热管数量对复叠换热器的传热温差、热流密度和换热系数等性能参数的影响规律;获得了NH3/CO2复叠换热器在工程设计中的换热系数取值范围为1987~2378 W/(m2.K);通过实验得到了复叠换热器的改进方案,使其传热面积减少了60%,有效地降低了复叠换热器的制造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NH3/CO2复叠式制冷 换热器 传热系数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