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个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陈光明 何一坚 +2 位作者 季益华 吴杰 张权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27-31,共5页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 ,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以其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能源、生物、医学和生命科学等领域得到了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针对一个改进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建立了该制冷循环的实验台 ,进行了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工质和三元混合工质的自行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实验 ,得出了改进自行复叠制冷循环的降温特性图以及性能系数COP和制冷量与制冷温度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行复叠制冷循环 实验研究 二元自行系统 三元自行系统 降温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2/R23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陆向阳 张华 +1 位作者 黄森 刘训海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38-42,共5页
通过一个两级自动复叠制冷循环系统来研究R2 2 /R2 3混合工质的循环特性 ,在一系列合理简化的基础上讨论了其组分的充注比例和循环比例的关系 ,分析了循环比例的计算方法 ,并给出了循环系统中各点参数的计算结果和空间压焓图。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压焓图 混合工质 循环特性 合理 循环系统 循环 组分 特性研究 比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多温冷库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 被引量:12
3
作者 晏刚 任挪颖 +1 位作者 徐荣吉 吴业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6-538,557,共4页
针对传统船舶一机多温冷藏系统在不同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蒸发温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改进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用于船舶多温冷库.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在相同的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的蒸发温度.根据船舶双温冷库的间室... 针对传统船舶一机多温冷藏系统在不同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蒸发温度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将改进的自复叠制冷循环用于船舶多温冷库.新型自复叠制冷循环使用非共沸混合工质,可以在相同的蒸发压力下提供不同的蒸发温度.根据船舶双温冷库的间室温度,选取R600a和R32组成的非共沸混合工质作为制冷剂,并对系统进行了流程设计、模拟计算,得到了设计工况下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压缩机压缩比和性能系数随R600a质量分数变化的曲线,发现当R600a/R32的质量分数为0.7/0.3时系统的综合性能最优.为了更好地满足船舶储存食物的温度要求,设计了自复叠三温冷库的流程图,为进一步研究三温冷库提供了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 多温冷库 复叠制冷循环 非共沸混合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被引量:16
4
作者 曹丹 王勤 陈光明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9-55,共7页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采用了环保多元混合物R50/R23/R600a为制冷工质,对新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循环工质配比、循环压比和精馏柱回流液的抽取率对系统COP的影响。在压缩机效率、冷凝温度和蒸发温... 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具有精馏装置的自动复叠制冷循环,采用了环保多元混合物R50/R23/R600a为制冷工质,对新循环进行了数值模拟,深入分析了循环工质配比、循环压比和精馏柱回流液的抽取率对系统COP的影响。在压缩机效率、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相同的前提条件下,进一步将新循环与未改进前的精馏循环进行了性能上的比较,发现新循环能够获得更高的CO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复叠制冷循环 精馏装置 制冷工质 数值模拟 COP 压缩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有分凝器的小型自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丽 徐士鸣 +3 位作者 都萍 杨春光 高红岩 舒卫华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2-57,共6页
为了提高小型自复叠制冷装置中CO2和丙烷的分离效率,在循环中增设了分凝器。分析了CO2浓度、冷凝器出口蒸汽干度及分凝器高压侧出口温度对带有分凝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质量浓度从0.22上升到0.31时,实验和理论... 为了提高小型自复叠制冷装置中CO2和丙烷的分离效率,在循环中增设了分凝器。分析了CO2浓度、冷凝器出口蒸汽干度及分凝器高压侧出口温度对带有分凝器的自复叠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质量浓度从0.22上升到0.31时,实验和理论计算的蒸发温度分别升高了6.8 K和5.7 K,相应的COP分别提高了68.3%和24.9%。当冷凝器出口蒸汽干度从0.5增加到0.9时,蒸发温度先降低后升高,在干度等于0.7时达到了211.37 K的最低值;COP陡降了98.8%。此外,分凝器高压侧出口温度升高8.21 K导致蒸发温度升高了1.41 K,COP增加了2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分凝器 天然制冷 CO2 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叠制冷循环双温冰箱设计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晏刚 颜俊 +2 位作者 王维 钱伟 任挪颖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51-555,共5页
为了给冰箱提供不同的间室温度来满足储存要求,将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循环应用于双温冰箱系统,研究了两间室蒸发器出口温度、冷凝器出口温度、冷藏室与冷冻室制冷量比例及冷凝蒸发器高压侧出口过冷度的变化对冰箱系统优化... 为了给冰箱提供不同的间室温度来满足储存要求,将采用非共沸混合制冷剂的自复叠制冷循环应用于双温冰箱系统,研究了两间室蒸发器出口温度、冷凝器出口温度、冷藏室与冷冻室制冷量比例及冷凝蒸发器高压侧出口过冷度的变化对冰箱系统优化设计的影响.结果表明:系统性能系数随着冷藏室和冷冻室蒸发器出口温度的降低、冷凝器出口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提高两间室制冷量的比例可增大性能系数,但压缩机耗功和压力比也同时增大;增大冷凝蒸发器高压端出口侧制冷剂的过冷度可以减小压缩机耗功,提高系统性能系数.研究结果对于自复叠双温冰箱的实际推广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双温冰箱 混合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600a/CO_2一级分凝和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的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颜俊 任挪颖 +2 位作者 钱伟 晏刚 厉彦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1-325,共5页
基于天然工质应用于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对一级分凝和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使用天然工质R600a/CO2作为非共沸制冷剂时制冷剂的配比、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冷凝侧出口过冷度对2种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 基于天然工质应用于自复叠制冷循环的研究,对一级分凝和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进行了理论分析,讨论了使用天然工质R600a/CO2作为非共沸制冷剂时制冷剂的配比、冷凝温度、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冷凝侧出口过冷度对2种循环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循环均存在最佳的制冷剂配比,其中二级分凝循环还存在最佳中间温度;在一定的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下,二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与一级分凝自复叠制冷循环相比,性能系数大,单位质量制冷量大,压力比高;随着冷凝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升高,二级分凝循环的性能系数提高得更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600a/CO2 分凝 复叠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热驱动的吸收-压缩复叠制冷循环性能及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小龙 李见波 +3 位作者 孔祥强 张琛 尹力 王志浩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8-35,共8页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叠制冷循环,该循环由内燃机余热驱动的高温级复合吸收-压缩制冷循环与动力驱动的低温级CO_(2)亚临界压缩制冷循环复叠构成。对不同制冷工质对在此循环中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关键参数对复叠制冷... 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吸收-压缩复叠制冷循环,该循环由内燃机余热驱动的高温级复合吸收-压缩制冷循环与动力驱动的低温级CO_(2)亚临界压缩制冷循环复叠构成。对不同制冷工质对在此循环中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并进一步研究关键参数对复叠制冷循环性能的影响;最后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循环的理论性能优于两级复叠制冷循环;在冷凝温度为40℃、蒸发温度为-35℃条件下,R124-DMAC/R744性能优异,COP可达2.864,是较为理想的工质对,且年总成本较低为15150.14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余热回收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NH_3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35
9
作者 查世彤 马一太 +1 位作者 王景刚 魏东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1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低温环境的采用自然工质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介绍和分析了CO2和NH3的物性特征,并且进行了该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学理论分析,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蒸发温度下的最佳低温循环的冷凝温度和最佳流量比。通过与R13-R22和NH3-NH3复叠式循环的比较,可以看出CO2-NH3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02-NH3 低温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自然工质 冷凝温度 最佳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自然工质低温复叠式制冷循环理论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李敏霞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9-453,共5页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 介绍了低温环境下采用自然工质R290和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分析了R290和CO_2的物性特征,通过对R290/CO_2式制冷循环的理论分析,在一定的蒸发温度和冷凝蒸发器传热温差下,计算出循环存在最优的低温循环冷凝温度和最优质量流量比;为提高循环效率和保证循环的安全运行,应尽可能地升高蒸发温度、降低冷凝温度和减少冷凝蒸发器的传热温差,可以看出R290/CO_2的复叠式制冷循环在低温制冷条件下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效率 质量流量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被引量:6
11
作者 姜周曙 王如竹 +1 位作者 卢允庄 邵渊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66-571,共6页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 提出一种以沸石 -水为工质对的单效吸附式制冷单元为高温级、以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单元为低温级的吸附 -吸收复叠式三效制冷循环 .高温热源首先加热吸附式单元 ,通过能量在系统中的多效利用 ,从而提高系统性能系数 (COP) .相比于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复叠式循环中吸附式单元工质对温度高于 2 0 0℃时 ,也不会腐蚀材质 ,因而是一种工程上易于实现的新型制冷循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附 吸收 式三效制冷循环 COP 沸石水 制冷工质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热力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氧化碳复叠式制冷循环的热力性能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吕静 王伟峰 周传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8-41,共4页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 分析了CO2的热力特性和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优势及应用现状,概述了复叠式制冷循环的原理及组成,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NH3/CO2和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分析,得出了COP以及高低压级质量流量比与蒸发温度、冷凝温度、冷凝蒸发温差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 制冷循环 热力性能 CO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氢化合物在复叠式制冷循环中的热力学分析与比较 被引量:2
13
作者 谢英柏 刘春涛 +1 位作者 论立勇 徐周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75-78,共4页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 碳氢化合物是环境友好的制冷剂,其中可用于制取低温的有R170(乙烷)和R1150(乙烯)等,而R290(丙烷)和R1270(丙烯)可以用作高温级制冷剂。通过热力学理论计算,得到了-80^-60℃蒸发温度下采用这些碳氢化合物组合的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最大COP值,以及COP的变化规律,并与R22/R23作为制冷剂的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发现了其中R290/R170和R1270/R170与R22/R23性能接近;可以作为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替代制冷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氢化合物 制冷循环 热力学分析 性能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模拟非共沸混合工质复叠制冷机循环的研究
14
作者 成珂 李新中 束鹏程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59-59,共1页
非共沸混合工质复叠制冷机是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分离的原理进行制冷循环的一种新形式 ,具有高可靠性与长寿命的特点。该型循环制冷机只需要采用普通用压缩机 ,且冷冻润滑油由于在循环的前期分离阶段可以带回压缩机而无需改动 ,因此具有... 非共沸混合工质复叠制冷机是利用非共沸工质相变分离的原理进行制冷循环的一种新形式 ,具有高可靠性与长寿命的特点。该型循环制冷机只需要采用普通用压缩机 ,且冷冻润滑油由于在循环的前期分离阶段可以带回压缩机而无需改动 ,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重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以PR方程在二元相平衡状态下进行非共沸混合工质物质参数计算 ,使用计算机模拟了该循环在理想状态下的循环过程。该项研究为实际设计制冷机在工质选择 ,循环参数设计及相关方面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共沸混合工质 制冷循环 压缩机 冷冻润滑油 计算机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获得低于60K温区的混合物工质内复叠节流制冷机的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罗二仓 公茂琼 周远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2-16,共5页
提出了利用内复叠节流制冷循环获得30 K~60 K温区的新制冷方案。进行了与之相关的热力学问题分析,建立实验装置,首次获得了50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混合物工质 节流制冷 制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复叠系统制冷工质替代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维 吴兆林 +1 位作者 周志钢 马勇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2-55,68,共5页
对替代工质R404A/R23和原工质R22/R13进行了热物性及系统运行参数方面的比较分析,完成了一套采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复叠制冷试验机组的系统设计,并对R404A/R23复叠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使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系统较原... 对替代工质R404A/R23和原工质R22/R13进行了热物性及系统运行参数方面的比较分析,完成了一套采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复叠制冷试验机组的系统设计,并对R404A/R23复叠系统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尽管使用替代工质R404A/R23的系统较原系统的制冷量略有降低,但其它系统运行参数均优于R22/R13系统,系统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R404A/R23 替代制冷工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 被引量:21
17
作者 宁静红 李惠宇 彭苗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0,共4页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 通过对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性能实验,对低温循环用CO2作为制冷工质,高温循环分别用R22和R290为制冷工质的性能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冷凝温度的降低,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的最佳质量流量比增大,COP增加。随着高温循环压缩机入口温度的升高,R290压缩机的功耗略高于R22压缩机的功耗,R290循环的COPh要高于R22循环的COPh。结果表明自然工质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学 性能实验 R290 CO2 制冷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回热器的自然工质复叠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8
作者 张于峰 贡征峰 +2 位作者 牛宝联 谢慧 刘涛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3-57,21,共6页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 以CO2/R290、CO2/NH3复叠式制冷循环为例分析了回热器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在考虑回热器对系统质量流量影响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了系统制冷量、COP的变化和对最佳中间温度的影响,指出了利用回热器提高复叠制冷系统性能的原则,并建立了高低温回热器效率之间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冷循环 回热器 质量流量 回热器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290/CO_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 被引量:4
19
作者 宁静红 马一太 +1 位作者 苏维诚 刘圣春 《天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341-1344,共4页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 通过建立R290/CO2复叠式制冷系统实验台,对R290/CO2蒸气压缩复叠式制冷循环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CO2循环在较低温度下运行,黏性对CO2经过压缩机的性能影响较大,对流过管路的影响较小,CO2压缩机的压力比高于R290压缩机的压力比,但由于CO2压缩机由吸入的较低温度的工质冷却,CO2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低于R290压缩机的排气温度;CO2循环的能量损失较大,使得CO2循环的性能系数低于R290循环的性能系数.在CO2循环中可利用无吸排气阀的回转式压缩机,用膨胀机代替节流阀,以提高R290/CO2复叠式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290/CO2 制冷循环 性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C_3H_8复叠低温预冷系统的理论分析及优化设计 被引量:1
20
作者 习兰 刘秀芳 侯予 《低温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共5页
设计了一个低温级带回热器的CO2-C3H8复叠制冷循环低温预冷系统(213 K),并进行了低温预冷系统的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该系统高温级循环采用CO2、低温级循环采用C3H8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中间温度、复叠温差及低... 设计了一个低温级带回热器的CO2-C3H8复叠制冷循环低温预冷系统(213 K),并进行了低温预冷系统的参数选择和优化设计。该系统高温级循环采用CO2、低温级循环采用C3H8作为循环工质。通过对该系统的理论计算,得出了中间温度、复叠温差及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对系统性能系数的影响曲线;通过进一步的优化分析获得了系统最佳中间温度及对应的系统性能系数COP与复叠温差-低温级蒸发器冷端温差以及制冷温度-冷凝温度的关联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叠制冷循环 预冷 最佳中间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