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姚宇宁 姜浩 +1 位作者 唐璐旻 娄晔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84-788,共5页
目的:研究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RDLBCL患者101例,其中45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36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 目的:研究伊布替尼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DLBCL)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大庆市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RRDLBCL患者101例,其中45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36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20例患者给予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并观察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中位疗程4(2-9)个。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疾病控制率(DCR)为46.67%,客观缓解率(ORR)为26.67%;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DCR为69.44%,ORR为44.44%;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DCR为60.00%,ORR为35.00%;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DCR及ORR均显著性高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P<0.05);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DCR及ORR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所有患者中位随访时间15(5-3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为21.0(15.8-26.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4.0(12.1-15.9)个月。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15.0(12.1-17.9)及12.0(11.0-13.0)个月;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22.0(13.3-30.7)及16.0(14.1-19.7)个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分别为23.0(19.7-26.3)及17.0(14.8-19.1)个月;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均显著性高于伊布替尼单药治疗组(P<0.05);伊布替尼+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治疗组与伊布替尼+来那度胺治疗组中位OS及PFS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液学不良反应主要有中性粒细胞减少(14例,13.86%),血小板减少(16例,15.84%),白细胞减少(13例,12.87%);非血液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呕吐(33例,32.67%),乏力(44例,43.56%)。结论:伊布替尼治疗RRDLBCL具有一定临床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伊布替尼 临床效果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P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 被引量:5
2
作者 黄程辉 吴慧 +7 位作者 朱海花 刘兰 田瑞芳 许聪 李晓菲 王丽惠 曹科 曹培国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754-759,共6页
目的:探讨NAPD方案(长春瑞滨、阿糖胞苷、顺铂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经一线方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NAPD方案治疗。连... 目的:探讨NAPD方案(长春瑞滨、阿糖胞苷、顺铂及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0例经一线方案化学治疗(以下简称化疗)后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被纳入研究。所有患者采用NAPD方案治疗。连续行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疗效,1个周期后评价不良反应,并进行随访。计算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临床获益率(clinical benefit rate,CBR)、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 free survival,PFS)及1,2,4年OS和PFS等,并行单因素分析确定影响因素。结果:2个化疗周期后,ORR为56.7%,CBR为83.3%。其中5例获得完全缓解,12例获得部分缓解,8例获疾病稳定。中位OS 22(1.5~140)个月,1,2,4年OS率分别为59.1%,48.2%和40.2%。中位PFS为14(1.5~140)个月;1,2,4年PFS率分别为56.3%,42.2%和31.7%。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分别有3例和1例发生III^IV级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其中1例出现IV度血小板下降后脑出血引起化疗相关性死亡。消化道反应主要为I^II度。无III^IV度心、肝和肾功能损害。结论:NAPD方案对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疗效确切,患者对不良反应耐受好,是一个值得进一步验证的挽救性化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春瑞滨 阿糖胞苷 顺铂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挽救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和生存分析
3
作者 武莉丽 史俐 +5 位作者 李炜静 刘玮 封云 殷少宁 何翠颖 刘丽宏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73-378,共6页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 目的:观察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顺铂+异环磷酰胺+依托泊苷+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血液内科接受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的31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31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为55(27-71)岁。年龄<60岁患者21例,≥60岁患者10例。26例为难治患者,5例为复发患者。生发中心型(GCB)13例,非生发中心型(non-GCB)17例,1例患者Hans分型缺失。双表达(DEL)患者17例,非双表达(non-DEL)患者14例。治疗后完全缓解率为38.7%(12/31),总有效率为67.7%(21/31)。中位疾病无进展生存时间为9.8个月(95%CI:4.048-15.55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3.9个月(95%CI:9.294-18.506)。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GCB、DEL两个因素降低R/R DLBCL患者的疾病复发风险。主要3/4级血液学不良反应为血小板减少、粒细胞缺乏、贫血、白细胞减少。结论:西达本胺联合DICE方案治疗R/R DLBCL疗效较好,治疗后需严密监测血液学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双表达 西达本胺 疗效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复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治及克隆分析1例
4
作者 张晏毓 莫光泉 +1 位作者 赵德婉 孙秀丽 《中国肿瘤临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429-430,共2页
患者男性,67岁。2013年3月因“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腋窝肿物切除术,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为50%(+),CD20、CD79a及CD21为阳性。骨髓细胞学示: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当时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患者男性,67岁。2013年3月因“颈部及腋下淋巴结肿大”就诊于当地医院。行左侧腋窝肿物切除术,免疫组织化学示:Ki-67为50%(+),CD20、CD79a及CD21为阳性。骨髓细胞学示:淋巴瘤细胞侵犯骨髓。当时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Ⅳ期。规律行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吡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R-CTOP)方案共化疗6个疗程达完全缓解(complele response,CR),遂停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复发 弥漫大b 细胞淋巴 克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杨满 黄琰 +4 位作者 朱璐遥 张灵秀 字友梅 王秀峰 张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4-1419,共6页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及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2年7月本院收治的62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治疗,评估临床疗效及药物安全性,观察患者的临床特征对化疗近期疗效、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62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8.39%。病变部位在结外、NCCN-IPI中高危/高危、IPI中高危/高危、进展或复发时间<12个月是影响R/R DLBCL患者化疗近期疗效的危险因素(均P<0.05)。最常见的毒副作用为中性粒细胞减少(75.19%),其中Ⅲ-Ⅳ级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率高达52.71%。62例患者1年和2年OS率分别为48.51%和31.56%,中位OS时间为12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后客观缓解[HR=0.080(95%CI:0.028-0.235)]是R/R DLBCL患者OS的保护性因素,NCCN-IPI中高危/高危[HR=4.828(95%CI:1.546-15.080)]是影响R/R 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伊布替尼联合维奈托克可作为R/R DLBCL的有效治疗方案,NCCNIPI可作为预后的评价指标,化疗后客观缓解能使患者获得更好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布替尼 维奈托克 复发 弥漫大b细胞淋巴 NCCN-I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MOTE-ENN和深度森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风险预测
6
作者 乔宇 张岩波 +9 位作者 余红梅 曹红艳 周洁 王俊霞 张高源 于凯 王雪嫚 郭玉娇 赵志强 罗艳虹 《中国卫生统计》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2,共6页
目的对山西省某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并经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498例患者构建2年内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 目的对山西省某肿瘤医院血液科2011—2020年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并经过治疗达到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的498例患者构建2年内的复发风险预测模型,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第一步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特征选择算法并结合临床医师意见筛选出对DLBCL达到CR的患者两年复发率影响较大的21个变量因素,第二步用SMOTE(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与SMOTE-ENN(synthetic minority oversampling technique and edited nearest neighbor)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数据,将原始未处理数据和两种不平衡方法处理后的数据分别使用7种分类器进行模型预测。第三步用深度森林(deep forest,DF)做复发风险预测模型。第四步使用准确率(accuracy)、查准率(precision)、灵敏度/召回率(sensitivity/recall)、特异度(specificity)、F1值(F1-score)和G均值(G-means)比较模型分类性能,采用Brier分数(Brier score,BS)评价模型校准度。结果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下的深度森林算法表现最好(accuracy=0.932,precision=0.949,recall=0.944,specificity=0.910,F1-score=0.946,G-means=0.926,Brier score=0.068)。结论本文使用SMOTE-ENN不平衡方法与深度森林分类器结合的方法,对完全缓解的DLBCL患者两年复发进行预测,模型达到预期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不平衡数据 复发预测 深度森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对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
7
作者 杨玉泽 许亚茹 +3 位作者 周梅 徐文艳 周立强 郭振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 目的:探讨利妥昔单抗时代血清β_(2)-微球蛋白(β_(2)-MG)对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92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预测患者预后的β_(2)-MG水平的最佳临界值。Kaplan-Meier分析用于评估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Cox-logistic回归用于探讨与生存相关的潜在预后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各因素与复发的关系。结果:ROC曲线分析确定β_(2)-MG的最佳临界值为2.25 mg/L。亚组分析表明,与低β_(2)-MG(≤2.25 mg/L)组相比,高β_(2)-MG(>2.25 mg/L)组的PFS明显较差(P=0.006),OS也有恶化的趋势(P=0.053)。单因素分析显示,β_(2)-MG升高、高龄(>60岁)、分期较晚(Ⅲ-Ⅳ期)、IPI评分高(≥3分)与较差的PFS相关。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和β_(2)-MG升高是DLBCL患者复发的潜在影响因素。结论:血清β_(2)-MG可能是利妥昔单抗时代DLBCL患者生存和复发的重要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β_(2)-微球蛋白 生存 复发 利妥昔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8
作者 陈欢 柳喜洋 +3 位作者 常宇 陈子琪 李文琪 张蕾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1,共7页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 目的:观察含BTK抑制剂的化疗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套细胞淋巴瘤(MCL)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复发难治MC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临床特征,以及化疗方案对疗效、总生存(OS)率及无进展生存(PFS)率的影响。结果:患者中位年龄58(56-61)岁,男女比例约为2.9∶1,Ann Arbor分期Ⅲ-Ⅳ期患者占77.6%,结外受累部位>2占43.3%,骨髓受累占60.4%,胃肠道受累占24.6%,肝脾肿大占38.1%。中位随访时间30(2-103)个月,总有效率41.8%,3年PFS未达到,3、5年OS率分别为62.7%、53.8%。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总有效率56.9%,优于不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组的32.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两组PFS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2),而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典型与特殊型之间PF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OS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67是复发难治MCL患者OS和PFS的影响因素。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是影响患者OS的独立预后因素。二线治疗方案是影响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含BTK抑制剂方案治疗复发难治MCL有效率高,且可明显延长PFS,Ki-67、B症状、套细胞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评分、Ann Arbor分期为复发难治MCL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TK抑制剂 复发细胞淋巴 生存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19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及青少年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毓 薛玉娟 +4 位作者 左英熹 贾月萍 陆爱东 曾慧敏 张乐萍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83-588,共6页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 目的探讨CD19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治疗对于儿童及青少年难治/复发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3月接受CD19 CAR-T治疗的<25岁难治/复发B-AL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共纳入64例难治/复发B-ALL患者,男35例、女29例,中位年龄8.5(1.0~17.0)岁。CD 19 CAR-T回输后1个月进行短期疗效评估,64例患者均获得完全缓解(CR)/完全缓解兼部分血细胞计数缓解(CRi),其中有62例患者达骨髓微小残留病灶(MRD)阴性。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CRS)及免疫效应细胞相关神经毒性综合征(ICANS)发生率分别为78.1%及23.4%。共22例患者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0.1个月,4年总生存(OS)率为(66.0±6.0)%,4年无白血病生存(LFS)率为(63.0±6.0)%。长期随访结果显示桥接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者的LFS和OS率均优于未桥接移植患者(4年LFS率:81.8%±6.2%对24.0%±9.8%,4年OS率:81.4%±5.9%对44.4%±11.2%;均P<0.01)。结论CD 19 CAR-T可有效治疗难治/复发B-ALL,输注后桥接allo-HSCT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 CD 19 复发 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3例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10
作者 邹丹丹 郭搏 +2 位作者 尹澎 田野 朱宏丽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5,共6页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其疗效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 目的:分析难治/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efractory/relapse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并探讨其疗效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对我院2008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1 043例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中153例难治/复发性淋巴瘤临床资料进行深入分析,以确定相关因素与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化疗及化放疗,一线化疗方案为CHOP及R-CHOP方案,二线方案为ICE、HyperCVAD、EPOCH等。153例患者中位年龄50岁,男女比例1.59:1。结果:153例患者中未治疗4例,149例接受治疗的患者中6例(4.03%)获得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18例(12.08%)获得部分缓解(PR),总缓解率16.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血清LDH值、IPI评分、大包块、结外侵犯、骨髓浸润及二线方案的选择对生存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治/复发性DLBCL发病以中老年男性为主,血清LDH值、IPI评分、大包块、病变范围是影响难治/复发性DLBCL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淋巴 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李丽燕 付蓉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581-585,共5页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 淋巴瘤为一组起源于淋巴结或其他淋巴组织的异质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Hodgkin's lymphoma,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其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为一类异质性明显的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也是最常见的NHL亚型。标准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治疗可显著提高60%以上患者的生存期,然而仍有约30%~40%患者出现疾病复发或难治,预后较差,如何延长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其预后已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随着疾病基因表达谱、耐药分子机制等的不断深入研究,化疗新方案及新药不断探索,为个体化精准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新近的靶向药物在复发难治性DLBCL中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E治疗84例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赵冰冰 张慕晨 +4 位作者 郝杰 刘振宇 熊红 赵维莅 王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52-757,共6页
目的·研究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初发进展期及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ICE方... 目的·研究ICE(异环磷酰胺、卡铂、依托泊苷)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有效性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2016年6月收治的84例初发进展期及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给予ICE方案化疗,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总生存期,并采用Cox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84例患者中26例达完全缓解,11例达部分缓解,客观缓解率为44.0%;获得缓解所需的化疗疗程的中位数为3个(1~6个)。1年总体生存率为49.5%,2年总体生存率为30.0%,中位生存期为12.2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早期复发或进展(P=0.041)、IPI中高危/高危(P=0.024)及NCCN-IPI中高危/高危(P=0.002)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不良因素,化疗后缓解与延长患者生存显著相关(P=0.000);多因素分析提示NCCN-IPI中高危/高危为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化疗后缓解为延长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ICE方案可作为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的有效挽救性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预后 挽救 ICE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二线补救化疗方案治疗高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扬帆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D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和GD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高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5例... 目的:探讨D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和GD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高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共9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分别给予DICE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和GD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无病生存时间,随访生存率及药物毒副作用发生率等。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无病生存时间显著长于A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生存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药物的毒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P方案联合利妥昔单克隆抗体治疗高龄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可有效降低肿瘤负荷,延长无病生存时间,改善远期临床预后,且未加重药物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CE方案 GDP方案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A-EPOCH±R方案与ESHAP±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效果比较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佳音 张明智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对比DA-EPOCH±R方案与ESHAP±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1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中83例接受DA-EPOCH±R方案化疗4~6个周期,78例患者接受ESHAP±R方案化疗4~6个周期,... 目的:对比DA-EPOCH±R方案与ESHAP±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61例复发难治性DLBCL患者中83例接受DA-EPOCH±R方案化疗4~6个周期,78例患者接受ESHAP±R方案化疗4~6个周期,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DA-EPOCH±R组的总有效率优于ESHAP±R组(P=0.036),两组间各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A-EPOCH±R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长于ESHAP±R组(P<0.05)。结论:DA-EPOCH±R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的临床疗效优于ESHAP±R方案,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DA-EPOCH±R ESHAP±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复发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物治疗 被引量:1
15
作者 史丽君 陈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5-119,共5页
尽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总体预后有所改善,但仍有大约三分之一患者属于难治性/复发性DLBCL,这是导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难治性/复发性DLBCL的方法仍以大剂量化疗以... 尽管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总体预后有所改善,但仍有大约三分之一患者属于难治性/复发性DLBCL,这是导致其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难治性/复发性DLBCL的方法仍以大剂量化疗以及对无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igh-dose chemotherapy-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HD-ASCT)为主。但对于给予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化疗(rituximab-CHOP,R-CHOP)治疗后无反应的难治性DLBCL患者进行HD-ASCT,预后极差。因此,如何提高难治性/复发性DLBCL患者总生存期成了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治疗方面对难治性/复发性DLBCL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难治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6
作者 张静 顾岩 +2 位作者 吴雪 高冲 陈宝安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12-1918,共7页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难治复发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2年12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2例初治DLBCL患者的... 目的:分析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的疗效,并探讨难治复发患者的高危因素。方法:对2012年12月-2018年12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科收治的72例初治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DLBCL患者应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化疗的缓解率。同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影响难治复发的高危因素。结果:72例患者中,45例获得CR,11例获得PR,总缓解率77.78%,其中难治复发患者25例,复发率34.2%。单因素分析显示,B症状、低Hb水平、高NLR、低LMR、高β2-MG、高ESR、高hs-CRP、高LDH、低ALB、低HDL与难治复发DLBCL明显相关。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B症状、Hb、β2-MG、ESR、hs-CRP与DLBCL难治复发具有明显相关性。生存分析表明,难治复发组的OS明显低于反应组。另外,B症状、贫血、低LMR、高β2-MG、高hs-CRP、高LDH、低ALB及低HDL患者的O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EPOCH方案治疗DLBCL的缓解率较高,但仍有约1/3的患者难治复发。B症状、低Hb、高β2-MG、高ESR、高hs-CRP是导致DLBCL难治复发的独立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静脉滴注BAC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万红 冯刚 +2 位作者 王晓娟 王芳 黄雪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93-695,共3页
目的:研究持续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博来霉素、长春地辛、阿糖胞苷、地塞米松(BAC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 目的:研究持续静脉滴注环磷酰胺、博来霉素、长春地辛、阿糖胞苷、地塞米松(BAC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年5月至2007年4月我院收治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BACOD方案治疗,而观察组采用持续静脉滴注BACOD方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对照组CR 6例,PR 9例,总有效率53.6%;观察组CR 10例,PR 12例,总有效率78.6%;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3.903,P<0.05)。两组患者间恶心呕吐,血小板减少,肝功能异常,发热及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静脉滴注BACOD方案治疗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环磷酰胺 bACOD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随机经验核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复发预测
18
作者 李雪玲 赵艳琳 +8 位作者 张岩波 余红梅 周洁 李琼 王俊霞 乔宇 张高源 赵志强 罗艳虹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9-343,共5页
目的基于多随机经验核分类器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完全缓解后两年内复发情况的预测模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0-2020年电子病历库中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45名患者信息,基于五种常见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 目的基于多随机经验核分类器构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完全缓解后两年内复发情况的预测模型,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利用山西省某三甲医院2010-2020年电子病历库中符合本研究要求的445名患者信息,基于五种常见类别不平衡处理方法以及多随机经验核分类器构建复发预测模型,并与五种分类器进行比较。结果基于SMOTE Tomek Links+多随机经验核分类器的复发预测模型取得了最优的分类性能(accuracy=0.89,precision=0.87,recall=0.92,f1-Score=0.89,brier score=0.11)。结论对DLBCL实际数据集,本文使用SMOTE Tomek links处理不平衡数据并构建多随机经验核模型,模型性能达到最优的同时计算复杂度也不高,可为DLBCL复发预测提供有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预测 经验核映射 类别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分子诊疗进展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怡 夏冰 张翼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03-608,共6页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侵袭性,约1/3患者为难治型或最终复发。根据其基因异质性,可将DLBCL分为3种主要的分子亚型:生发中...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是成人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具有侵袭性,约1/3患者为难治型或最终复发。根据其基因异质性,可将DLBCL分为3种主要的分子亚型:生发中心B细胞型(germinal center B-cell Like,GCB)、活化B细胞型(activated B-cell like,ABC)和原发性纵隔B细胞淋巴瘤(primary mediastinal B-cell lymphoma,PMBL)。这些分子亚型分别起源于B细胞分化的不同阶段,其致病机制各异。因此,以DLBCL不同亚型特异性基因为作用靶点的治疗方法,较传统化疗方案更为精准,这无疑为治疗复发/难治性DLBCL带来了新的希望。本文就DLBCL三种亚型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弥漫大b细胞淋巴 分子亚型 靶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郑文帅 管立勋 +5 位作者 程龙灿 狐亚磊 彭博 薄剑 王全顺 高晓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51-1557,共7页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的总有效... 目的:探讨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R/R DLBCL)的临床特征以及影响总生存(OS)时间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2012年4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4例R/R DLBCL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治疗方法结束后的总有效率(ORR),采用Kaplan-Meier法描绘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生存曲线是否有差异。结果:14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6例,中位年龄51(26-75)岁,确诊为复发/难治前接受治疗的中位疗程数为7(4-13)。最终11例患者获得缓解,其中完全缓解6例,部分缓解5例,中位ORR持续时间为2.5(0-51)个月。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组患者全部获得缓解(4/4),与高剂量化疗序贯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DC-AHSCT)组相当(4/4),且显著高于其他二线方案组(3/6)。患者中位OS时间为17(6-76)个月,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患者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不接受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者,确诊为复发/难治时乳酸脱氢酶正常、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CR/PR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结论:复发/难治DLBCL患者获得缓解的持续时间短、预后很差,确诊为R/R时乳酸脱氢酶增高、IPI评分≥3分及治疗后达SD/PD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缩短,伊布替尼联合二线化疗和HDC-AHSCT可以提高复发/难治DLBCL患者的疗效和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大b细胞淋巴 复发/ 伊布替尼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