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2
1
作者 刘琼 淦强 +3 位作者 叶波 邱新文 黄银花 薛安全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773-776,共4页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 目的探讨后巩膜加固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性MHRD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黄斑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术后3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2个月,观察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情况、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 36眼视网膜完全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100%;末次随访SD-OCT示22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占61.1%,11眼黄斑部分闭合,占30.6%,3眼仍未闭合,占8.3%;31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占86.1%,5眼BCVA较术前无明显改变,占13.9%;术前患者BCVA为(1.48±0.92)log MAR,术后BCVA为(0.93±0.38)log M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0.95±1.16)mm,术后为(28.46±1.3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改良后巩膜加固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视力及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油填充 后巩膜加固术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9
2
作者 石莲军 张苏 +2 位作者 徐向忠 姚进 沈轶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67-269,共3页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 目的探讨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玻璃体切割硅油填充术后的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患者10例(10眼),所有患者均由同一术者行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将MEDPOR种植体+人造血管+环扎条带制成的"三明治加压块"固定垫压于黄斑区,术后行眼眶CT检查明确加压块位置。术后6~12个月取出硅油。术后随访18个月,观察并记录术后并发症、视网膜脱离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术后视力、眼轴长度等指标。结果眼眶CT显示10眼加压块均位于黄斑区;末次随访SD-OCT示10眼视网膜完全复位,7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3眼黄斑裂孔部分闭合; 9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较术前提高,1眼提高不明显;术前患者BCVA为(1. 55±0. 26) Log MAR,术后3个月BCVA为(0. 99±0. 05) Log MAR,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术前患者眼轴长度为(31. 27±1. 18) mm,术后3个月为(28. 81±0. 87) m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眼底出血、眼内炎、涡静脉回流障碍、眼前部缺血综合征等并发症。结论巩膜外黄斑外垫压术是治疗硅油填充术后复发性超高度近视MHRD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裂孔闭合率和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复发性超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外垫压术 MEDPOR种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被引量:13
3
作者 刘桂阳 田蕊 +1 位作者 张璐 田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55-659,共5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MHR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收治的180例(180眼)高度近视MHR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92例)及对照组(88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观察组患者联合行内界膜剥离术,对照组患者不行内界膜剥离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裂孔闭合及视网膜复位情况,进行视力及视功能检查明确视力改变,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裂孔闭合率分别为71.43%、6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网膜复位率分别为95.65%、90.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术后视力分别为(39.26±3.45)个字母、(38.17±2.96)个字母,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均为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黄斑区平均光敏感度显著升高,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固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一阶函数1环观察组(110.12±20.63)nV·deg^(-2)、对照组(134.15±25.96)nV·deg^(-2)及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70.14±11.96)nV·deg^(-2)、对照组(66.96±12.71)nV·deg^(-2)较术前1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55.74±11.41)nV·deg^(-2)、对照组(56.01±10.28)nV·deg^(-2);2环P1波反应密度观察组(47.14±10.27)nV·deg^(-2)、对照组(49.22±9.63)nV·deg^(-2)均明显增加(均为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环P1波反应密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玻璃体切割术相比,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可促进高度近视MHRD患者术后黄斑裂孔的愈合,但也可对微视野及视网膜功能造成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切割术 内界膜剥离术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引导下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硅油取出术的疗效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旭 沈丽君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1,共5页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 背景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后视网膜脱离复发率高,如何降低术后复发率是研究的热点。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可确认适宜的取油时机,是否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待进一步临床观察。目的OCT观察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行硅油取出术前黄斑区视网膜的解剖形态,分析影响硅油成功取出的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49例55眼的临床资料,其中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后3~6个月,OCT检查黄斑区形态,行硅油取出术,随访时间均为硅油取出术后1年以上。比较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前、硅油取出术前和硅油取出术后1年患眼黄斑区的OCT表现以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OCT检查黄斑裂孔愈合标准分为一类愈合及二类愈合。结果硅油取出前OCT示40眼视网膜成功复位,占88.89%,其中2眼裂孔愈合,裂孔边缘消失,属于一类愈合;38眼裂孔边缘平贴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但中心凹处神经纤维层存在缺损及RPE层暴露,属于二类愈合。硅油取出术后,二类愈合眼中1眼于术后2年发现视网膜脱离复发;联合硅油填充术者40例45眼术前BCVA为1.93±0.06,硅油取出后1年BCVA为1.16±0.07,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OCT检查可以作为硅油取出的术前评估。OCT证实黄斑裂孔闭合或黄斑裂孔的贴附眼可行硅油取出术;OCT检查示黄斑裂孔未闭合的贴附眼行硅油取出后预后较差,是视网膜再脱离的危险因素之一,需长期进行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硅油填充 高度近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