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瑶 黄赛兰 +7 位作者 张兴霞 卞梅茹 林国强 司叶俊 张兵 万艳 王力 张彦明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7-332,共6页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维奈克拉与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联合治疗的26例成人R/R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至2021年11月在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维奈克拉与阿扎胞苷或地西他滨联合治疗的26例成人R/R AML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反应、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并探讨影响疗效和生存的因素。结果:26例患者的总反应率为57.7%(15例),其中完全缓解(CR/CRi)13例,部分缓解(PR)2例;13例获得CR/CRi的患者中达CRm(微小病变残存阴性的CR)7例,未达CRm 6例,两组总生存期(OS)和无事件生存期(E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4,0.036)。患者总体中位OS为6.6(0.5-15.6)个月,中位EFS为3.4(0.5-9.9)个月,复发组、难治组患者的治疗反应率分别为84.6%(11/13)和30.8%(4/13)(P=0.015),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复发组较难治组具有更佳的OS(P=0.026),但E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16例治疗1-2个疗程,10例治疗≥3个疗程,反应率分别为37.5%和90.0%(P=0.014),疗程数多的患者具有更优的OS和EFS(两者均P<0.01)。患者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并发不同程度的感染、出血,胃肠道不适反应较为常见,但患者均可耐受。结论:维奈克拉联合去甲基化药物是R/R AML患者有效的挽救性治疗方案,患者耐受性较好。治疗效果达微小病变残存阴性即更深程度的缓解能够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奈克拉 去甲基药物 阿扎胞苷 地西他滨 复发/急性髓系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成功高效诱导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 被引量:7
2
作者 缪扣荣 倪英 +4 位作者 刘澎 仇红霞 李建勇 钱思轩 吴汉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3-95,104,共4页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减量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FLAG)方案在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难治AML 10例,予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qd,d1~d5... 目的:探讨去甲基化药物地西他滨联合减量氟达拉滨+阿糖胞苷+粒细胞刺激因子(FLAG)方案在治疗复发难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复发难治AML 10例,予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地西他滨15 mg/m2,qd,d1~d5;氟达拉滨25 mg/m2,qd,d1~d5;阿糖胞苷1 g/m2,qd,d1~d5,氟达拉滨后3 h用,维持3 h;G-CSF 300μg qd,自d0起)进行再诱导化疗,观察完全缓解率、不良反应等安全性指标,并与既往常用复发难治AML再诱导方案进行比较。结果:10例患者中,经1个疗程化疗,7例(70%)获得完全缓解(CR),1例(10%)获得部分缓解(PR),2例(20%)未缓解死亡。中性粒细胞平均恢复时间为化疗后(16.28±2.36)d,血小板平均恢复时间为化疗后(14.14±2.19)d。中位随访时间255 d(28~325 d),总体生存率50%。与常规化疗相比,无特殊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地西他滨联合减量FLAG方案对复发难治型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确切,缓解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复发/:去甲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耐药及复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3
3
作者 潘惠敏 文瑞婷 杨志刚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616-620,共5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ITP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然而约1/3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或激素减量、停药后复发。近几年,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针...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获得性出血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ITP的一线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和静脉免疫球蛋白,然而约1/3的患者对一线治疗无反应或激素减量、停药后复发。近几年,随着对ITP发病机制研究的逐渐深入,针对不同发病机理的药物不断涌现,包括免疫调节剂、去甲基化药物、脾酪氨酸激酶(SYK)抑制剂和新生儿Fc受体(FcRn)拮抗剂等,但这些药物大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就目前国内外关于激素耐药及复发ITP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激素耐药及复发ITP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复发 免疫调节剂 去甲基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奈克拉单药或联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冯娟 原瑞凤 +7 位作者 唐海龙 白庆咸 杨岚 董红娟 梁蓉 张涛 顾宏涛 高广勋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0-966,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 目的:探讨基于维奈克拉(VEN)的诱导治疗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复发难治(R/R)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京医院血液内科于2021年2月1日至2022年4月30日收治的使用含维奈克拉诱导治疗的初治不适合强化化疗(初治虚弱组)及复发/难治性(R/R组)AML患者共51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诱导治疗缓解率(CR/CRi)、总体反应率(ORR)、微小残留病(MRD)、治疗相关不良事件、总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初治虚弱组患者32例,中位年龄60(29-88)岁;R/R组患者19例,中位年龄49(22-92)岁。初治虚弱组和R/R组接受VEN治疗的中位疗程数均为2个。初治虚弱组及R/R组经1个疗程诱导治疗后CR/CRi率分别为65.6%和36.9%,ORR分别为81.3%和42.1%,经1-3个疗程治疗后累计CR/CRi率分别为71.9%和47.4%,达到CR/CRi患者的MRD转阴率分别为69.6%和33.3%。初治虚弱组及R/R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8(5-11)和3(1-5)个月,中位OS分别为13(6-20)和5(3-7)个月。两组达到CR/CRi的患者中位OS均显著优于未达到CR/CRi的患者(13 vs 4个月、OS未达到vs 4个月)。首次诱导治疗期间有3级以上粒细胞、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分别占96%、90.2%、84.3%,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有30例(58.8%)。最常见的非血液学AE为感染(12/51,23.5%),其次为胃肠道反应(6/51,11.8%)。结论:以VEN为基础的治疗方案在初治不宜强化化疗及R/R AML患者中诱导治疗反应率高,总体耐受性良好,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及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维奈克拉 去甲基药物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