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面皮层破坏-复原过程的实验室模拟研究
1
作者 吴永森 吴隆业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5-611,共7页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 ,采用HDG -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 ,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 -复原 (重建 )的热力过程和气 -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 ,获得了大量的测量... 依据水面红外发射和红外遥感测温原理 ,采用HDG -高灵敏度红外测温仪和常规测量仪器相结合的方法 ,在实验室空气稳定条件下 ,模拟测得了水面皮层破坏 -复原 (重建 )的热力过程和气 -水温差对水面皮层复原过程的影响 ,获得了大量的测量数据。数据分析表明 ,当气 -水温差从 3 .0℃变为 1 1 .5℃时 ,水面皮层破坏可导致皮温增量从气 -水温差 3 .0℃时的 0 .1 5℃变到 1 1 .5℃时的 0 .45℃ ,并发现恢复时间与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皮层 破坏-复原过程 实验室模拟 物理海洋学 海-气相互作用 水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生日常性学习动机复原力的促进策略
2
作者 郭家成 郑玥 +1 位作者 王晓庄 吴晓燕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66-71,共6页
日常性学业动机复原力是指在学习中经受压力和挫败感时,能够调节自身的动力水平,迅速恢复并持续保持学习力,不断使行为指向学习目标的能力。学习投入状态不稳定、学习受挫后的消极应对、易陷入学业习得性无助,是中学生学习动机复原力不... 日常性学业动机复原力是指在学习中经受压力和挫败感时,能够调节自身的动力水平,迅速恢复并持续保持学习力,不断使行为指向学习目标的能力。学习投入状态不稳定、学习受挫后的消极应对、易陷入学业习得性无助,是中学生学习动机复原力不足的典型表现。学习动机复原力动态过程模型认为:“投入—应对—再投入”构成日常学习动机复原力的动态变化过程,“适应性应对与适应不良的应对”决定了动机复原力的走向,“再投入”是学习动机是否成功复原的关键指标,“情绪反应”贯穿学习动机复原力动态过程的始终,个人和人际资源对学习动机复原力形成具有联合效应。从该模型的原理出发,提出动态“排查”、把握“初始”、调适“情绪”、提升“应对”、优化“资源”等中学生日常性学习动机复原力的促进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生 日常性学习动机复原 学习动机复原力动态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对象的复原力发展过程探究 被引量:7
3
作者 费梅苹 张晓灿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01-113,共13页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5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深入访谈,根据复原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及“个人-环境”互动理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复原力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经历了“正常生活—进入刑事案件流程—进入社区矫正—解除... 运用质的研究方法,对上海市15名社区矫正对象开展深入访谈,根据复原力理论“过程说”的内涵,及“个人-环境”互动理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复原力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经历了“正常生活—进入刑事案件流程—进入社区矫正—解除社区矫正”四个不同阶段,复原力发展过程具有阶段性特点并呈现出“原生期—剧变期—重建期—成长期”的复原力发展过程图式。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要建立以促进复原力发展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依托个案管理,依据社区矫正对象所处复原力发展阶段、个人特质等设定具体可行的服务目标,积极调动现有保护性因素,注重将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节点作为重要的介入契机,实施整合性、体系化的社区矫正社会工作服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对象 复原力发展过程 社区矫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域退卷积图象复原的新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施有秋 来京 许志红 《电信科学》 1987年第10期44-48,共5页
本文叙述了一种恢复模糊图象的空域退卷积方法。这种方法只要已知模糊过程的模糊因子,就可以实现图象的恢复。这种方法避免了逆滤波法的缺点,是一种图象复原有效且通用的新方法。
关键词 图象复原 模糊图象 逆滤波 扩散因子 随机噪声 复原过程 离焦 图象恢复 加权系数 二维离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木结构古建筑的保护和复原(一) 被引量:1
5
作者 石野胜 刘临安 侯卫东 《文博》 1986年第1期68-72,共5页
用天然有机材料建造的建筑,与用砖、石或其它相对坚固的无机材料建造的建筑相比,前者寿命要短得多,这是很明确的。一般认为,城镇中那些形式轻巧的日本传统住宅的平均寿命为四十年。若超过一百年,这幢建筑就变得非常珍贵了。古老的农舍... 用天然有机材料建造的建筑,与用砖、石或其它相对坚固的无机材料建造的建筑相比,前者寿命要短得多,这是很明确的。一般认为,城镇中那些形式轻巧的日本传统住宅的平均寿命为四十年。若超过一百年,这幢建筑就变得非常珍贵了。古老的农舍用料粗大,因此所经历的年代也长久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结构建筑 有机材料 无机材料 屋面材料 木构建筑 复原方法 复原过程 几何原理 砖石结构 竣工日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图案的刻画过程试析
6
作者 任萌 黄飞翔 《文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4-41,共8页
鹿石是欧亚草原重要的古代遗存,其分布广泛,延续时间长,类型多样,因而对其研究层出不穷。本文在学界普遍认可的俄罗斯学者B.B.沃尔科夫的划分基础上,以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其中的蒙古--外贝加尔类型鹿石的刻画过程展开复原研究。
关键词 鹿石 图像分析 刻画过程复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rep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Mo-Cu nanocomposite powders by chemical liquid reduction process
7
作者 李翼 王德志 孙翱魁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3期587-591,共5页
A novel chemical liquid reduction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nanosized Mo-Cu powders. The precipitates were first obtained by adding ammonium heptamolybdate ((NH4)6Mo7024·4H2O) solution into excess hydra... A novel chemical liquid reduction process was employed to prepare nanosized Mo-Cu powders. The precipitates were first obtained by adding ammonium heptamolybdate ((NH4)6Mo7024·4H2O) solution into excess hydrazine hydrate solution, and then mixed the copper chloride solution. The precipitates were subsequently washed, dried, followed by reducing in H2 atmosphere to convert into Mo-Cu composite powders. The composition, morphology and particle size of the Mo-Cu composite powd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he XRD, SEM and TEM. The effects of the chemical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magnetic stirring on the morphology of the Mo-Cu powders were also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Mo-Cu powders produced by the chemical liquid reduction process are nearly spherical shape and dispersive distribution state, with particle size ranging from 50 to 100 nm. The chemical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magnetic stirring will change the particle feature of the powders. Because of the Cu3M0209, the reduction process in H2 is the one-stage reduction from the precipitates to the Mo-Cu composite powd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Cu powder NANOCOMPOSITE liquid reduction MICROSTRUCTUR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