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江汉盆地江陵凹陷复兴场背斜盐构造特征与成因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邱建华
彭金宁
唐玮
潘文蕾
李风勋
杨帆
-
机构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开发所荆州项目部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4-63,共10页
-
基金
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中扬子地区天然气勘探潜力及突破方向”(P0613)资助。
-
文摘
复兴场盐背斜是江汉盆地江陵凹陷重要的含油构造,其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认识不清,制约了精细勘探。因此,对复兴场盐背斜构造演化及形成机制的分析,不仅有助于理解盐层在不同应力背景下的流动对背斜形成演化的影响,对理解油气成藏过程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析,结合关键构造层的平衡恢复技术及生长地层分析技术,研究复兴场背斜的构造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显示,复兴场背斜为一构造特征走向上变化显著,受多期次断层改造、多种变形机制复合而成的盐背斜;背斜初始于早始新世新沟咀组沉积期—晚始新世早期的正断层作用,形成滚筒状褶皱并造成盐层的聚集;在晚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沉积地层的差异负载作用驱使盐层自西向东流动,造成构造整体西倾,形成单斜构造,并在渐新世晚期抬升剥蚀;背斜定型于新近纪—第四纪,发生构造反转,演化为一挤压型盐背斜,伴生逆断层和膝折构造。复兴场背斜的形成和演化受区域应力背景、沙市组盐层、东倾正断层及盐下古构造等因素的综合作用。复兴场盐背斜形成的构造圈闭略早于烃源岩的主要排油期,并且在主要排油期,构造处于拗陷阶段,断层活动弱,有利于早期圈闭油气的成藏。
-
关键词
构造平衡恢复
演化特征
成因机制
复兴场背斜
江陵凹陷
江汉盆地
-
Keywords
balanced restoration techniqu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formation mechanics
Fuxingchang anticline
Jiangling Sag
Jianghan Basin
-
分类号
TE121.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