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3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力耘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 《尚书》中本无复仇话题,苏轼《书传》率先批评周穆王、平王无复仇、中兴之志。靖康之难后,这一新说受到士大夫的普遍关注。南宋高宗朝主张对金复仇的士大夫,如张九成、陈鹏飞等,均袭用苏轼新说,借批评穆王、平王指责高宗推动和议、放弃复仇;而赞成和议或经历过高宗朝末期对金宣战以及孝宗朝初期符离之败、隆兴和议的士人,如范浚、林之奇等,他们以维护《尚书》的"轨范"特质为由批评苏轼新说。相较其它经典,直接指向君主,且与中兴话题密切相关,是南宋初年《尚书》学中复仇论的特点。而士人对《书传》的继承或批评,也反映出苏轼之学在南宋前期受到极大的关注,并未沉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论 《尚书》学 《书传》 张九成 林之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品牌地位定位与复仇叙事设计的匹配效应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徐岚 刘婧 +2 位作者 徐辛夷 官翠玲 灰杨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8-535,共18页
探索品牌叙事中品牌地位定位策略如何与故事情节设计共同发挥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以复仇题材的品牌故事为情境,研究了品牌地位定位(强势者vs.弱势者)与复仇叙事情节的交互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通过一个定性研究和两个... 探索品牌叙事中品牌地位定位策略如何与故事情节设计共同发挥作用,并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以复仇题材的品牌故事为情境,研究了品牌地位定位(强势者vs.弱势者)与复仇叙事情节的交互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品牌态度。通过一个定性研究和两个实验研究,考察了两种复仇叙事情节设计要素,即品牌在复仇故事中扮演的角色(复仇工具vs.复仇目的)和复仇焦点(为自我复仇vs.为他人复仇),与品牌地位定位策略的匹配关系。研究发现:当品牌采用强势者定位讲述品牌作为复仇工具以及为自我复仇的复仇故事时,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会更好;当品牌采用弱势者定位讲述品牌作为复仇目的以及为他人复仇的复仇故事时,消费者的品牌态度会更好;复仇满足感和复仇公平感分别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发现了采用不同地位定位策略的品牌如何设计复仇故事才能带来更积极的消费者品牌态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本文解释了个体对不同品牌地位定位策略和故事情节设计做出反应的心理机制,促进了品牌地位定位策略与品牌叙事研究领域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地位定位 叙事情节设计 复仇叙事 复仇满足感 复仇公平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五年华语复仇主题电影的价值观更迭与伦理观探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陆生发 王心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回顾近五年的国内院线电影,围绕其题材选取、叙事更新与内核深化等方面的问题仍待电影从业者重提与解决。“复仇”是电影叙述经久不衰的选材主题,作为随着电影产业诞生起即存在的叙事母题,将在新一轮的电影产业复苏之中再一次更新自身... 回顾近五年的国内院线电影,围绕其题材选取、叙事更新与内核深化等方面的问题仍待电影从业者重提与解决。“复仇”是电影叙述经久不衰的选材主题,作为随着电影产业诞生起即存在的叙事母题,将在新一轮的电影产业复苏之中再一次更新自身的价值观与伦理观。从朴素正义观、法治观念深化和人文情怀思考三重价值观更迭与伦理观的表达立场进行反思,做到与时俱进,焕发出符合时代诉求的叙事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电影价值观 电影伦理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剑》:邀观一场复仇的视听狂欢 被引量:1
4
作者 姜异新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40-143,共4页
鲁迅不仅辑佚整理出了眉间尺复仇的传说,校勘梳理其版本变迁,关注故事被民族文化心理接受的源流脉络,而且以现代文体独创了关于这桩古事的元小说《铸剑》。鲁迅的独创体现在:突降英雄、解构孝道、颠覆忠义等传统封建价值观的主旨及美学... 鲁迅不仅辑佚整理出了眉间尺复仇的传说,校勘梳理其版本变迁,关注故事被民族文化心理接受的源流脉络,而且以现代文体独创了关于这桩古事的元小说《铸剑》。鲁迅的独创体现在:突降英雄、解构孝道、颠覆忠义等传统封建价值观的主旨及美学基调;删削神异色彩,增补场景渲染、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台词对白等现代小说元素;始终有一个隐藏的观剧者叙事人在引导,使文本极具可观性,营造景观的同时又在不易察觉地解构景观。复仇胜利的指征是国王本身成为了被观者,最终三颗头颅难辨彼此,而不是谁先沉底或同归于尽。国王期待的特权观看演变成公共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铸剑》 眉间尺 《故事新编》 复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藏文文书IOL Tib J 731中的"血亲复仇"情节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魏玉镯 陆离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0-123,共14页
IOL Tib J731号敦煌藏文文书是一份非佛教化色彩的苯教丧葬仪轨文献.为确保殡葬仪轨的有效性,在举行葬礼时需要讲述先例故事.在"rta rkyang dbye ba'i rabs la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的先例故事中,"血亲复仇"情... IOL Tib J731号敦煌藏文文书是一份非佛教化色彩的苯教丧葬仪轨文献.为确保殡葬仪轨的有效性,在举行葬礼时需要讲述先例故事.在"rta rkyang dbye ba'i rabs la家马与野马分化的历史"的先例故事中,"血亲复仇"情节包含有丰富的内容,是"人马盟誓"的前提,推动着故事的发展和起落."血亲复仇"虽然发生在马之间,然故事的创造者则是活生生的人,因而也是吐蕃早期历史的反映."血亲复仇"情节中并列、前后呼应等表现形式的运用,增添了仪轨故事的生动性,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殡葬仪轨作用.IOL Tib J731号仪轨文书中所出现的"血亲复仇"与丧葬仪式中马匹驮载死者去往亡地有关.此外,也可将其置于吐蕃死后世界"不死",相信杀死仇敌或可使亲人重生的背景下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藏文 殡葬仪轨文书 血亲复仇 先例故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6
作者 周楷棋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7-74,共8页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 “复仇”是《摩罗诗力说》建构“摩罗诗群”的话语线索之一。在阐释《该隐》的部分,鲁迅以一段不属于既有材源的原创言说,塑造了一个不同于拜伦笔下的魔鬼形象,其同时复仇上帝并抵抗民众的背驰行为彰显出留日鲁迅思想探索的深度与矛盾。“鲁迅魔鬼”的矛盾背后,蕴含着鲁迅借由“复仇-立人”的思想路径,探索现代主体生成时遭遇的自反性张力。该主体从诞生之始就展现为以现代价值批判自我传统和所在语境的断裂式生成,以及在价值决断的两难中产生的罪感意识。经由《摩罗诗力说》,复仇话语从形象、方法到心理贯穿着彼时的摩罗谱系和“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启蒙者群像,成为鲁迅主体思想建构的独特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摩罗诗力说 复仇 魔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望乡:《女吊》与鲁迅临终前的生命绝唱 被引量:1
7
作者 宋剑华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2,共12页
《女吊》作为鲁迅临终前的一篇遗作,是了解其最后精神状态的重要参考资料。《女吊》借助绍兴地方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浓浓乡愁,并通过对“女吊”形象的生动诠释,实现其魂归故里的情感诉求。既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也是... 《女吊》作为鲁迅临终前的一篇遗作,是了解其最后精神状态的重要参考资料。《女吊》借助绍兴地方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浓浓乡愁,并通过对“女吊”形象的生动诠释,实现其魂归故里的情感诉求。既是一种文化身份的自我确认,也是一种文化寻根的象征符号。鲁迅将《女吊》的“复仇”精神,提升到“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的思想高度,便为他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人格——“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做了一个完美的注脚。《女吊》就是鲁迅发出的一种暗示:生前是战斗的,死后也要化作“厉鬼”,对于那些“论敌”,“一个都不宽恕”。所以,“复仇”是《女吊》隐喻性的思想主题,而精神望乡则是鲁迅临终前的生命绝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吊》 复仇 文化寻根 生命绝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故事的中印文学渊源 被引量:4
8
作者 王立 铁晓娜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9-66,共8页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是一种复仇主体精神压抑释放的奇特方式。化虎之后的人而虎,虎而人,虎外而人其内,使主人公向杲与"复仇相助者"合二为一,复仇主体具有了隐身和复仇的能力。化虎道具,在以往故事中即有。化异类以复仇,来自佛经故事的基本艺术机杼。在"六道轮回"的佛教理念中,前世仇怨可在今世雪报,而报仇的复仇主体可能转世为某种动物。"虎皮",与其他相关道具一并得蒙蒲松龄青目,也可能模仿了佛经叙事。佛教生死观也被吸收融合,幻化故事为之更具有文学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松龄 复仇 变身母题 佛经故事 中印交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司马迁的文化复仇观 被引量:8
9
作者 陈桐生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1期49-54,共6页
《史记》中的复仇有宗法复仇、士林复仇和文化复仇三种形式,前两种复仇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复仇则是司马迁从抗争悲剧命运中独创的。其动力来源于人生的困厄与耻辱,其方式是诉诸文化学术著述事业,其... 《史记》中的复仇有宗法复仇、士林复仇和文化复仇三种形式,前两种复仇形式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对司马迁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复仇则是司马迁从抗争悲剧命运中独创的。其动力来源于人生的困厄与耻辱,其方式是诉诸文化学术著述事业,其特征表现为对个人恩怨的超越,其目的是对此前耻辱实现补偿和过补偿。文化复仇揭示了文化学术事业的功能与历史地位,拓展了人的深度与广度,并给人类留下了积极的文化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史记》 宗法复仇 士林复仇 文化复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铸剑》:鲁迅“复仇”话语的创造性书写 被引量:10
10
作者 龙永干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4-11,共8页
一鲁迅酷爱"复仇"。《摩罗诗力说》、《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杂忆》、《学界三魂》、《孤独者》、《复仇》、《复仇(其二)》、《记谈话》、《铸剑》、《女吊》、《死》等作品中都涉及"复仇",或为旁及,或为主体,但首尾... 一鲁迅酷爱"复仇"。《摩罗诗力说》、《译了〈工人绥惠略夫〉之后》、《杂忆》、《学界三魂》、《孤独者》、《复仇》、《复仇(其二)》、《记谈话》、《铸剑》、《女吊》、《死》等作品中都涉及"复仇",或为旁及,或为主体,但首尾相接前后相贯于鲁迅的整个创作。《铸剑》作为其复仇书写之一,在其复仇话语的流变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是鲁迅复仇模式的集大成者,也是复仇话语审美表现上的最突出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铸剑》 鲁迅 话语 书写 复仇(其二)》 《摩罗诗力说》 《孤独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情爱·原野——《原野》与《呼啸山庄》比较阅读 被引量:5
11
作者 黄爱华 陈漪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7-103,共7页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 曹禺的剧作《原野》和英国著名作家艾米莉的小说《呼啸山庄》虽然不存在影响关系 ,但在“复仇母题”、“情爱模式”及“原野意象”等方面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部作品的成功 ,都在于对人物心灵世界的体贴入微的描摹、展现 ,在于对人性的审美把握达到了相当的深度 ,还在于其主题、背景的普遍性意味的时空超越性。通过对作品进行类比研究 ,无疑有助于我们更全面深入地理解作品的美学价值 ,认识文学创作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情爱 原野 比较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逐之子的复仇之剑——从《铸剑》和《鲜血梅花》看两代先锋作家的艺术品格与主体精神 被引量:14
12
作者 林华瑜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54,共5页
关键词 《鲜血梅花》 《铸剑》 作家 复仇 放逐 余华 故事 年代 传说 中国古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的人道主义思想解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韦文华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1期210-212,共3页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惩恶扬善,大快人心,基督山伯爵唐代斯的复仇过程同时揭开了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他的个人复仇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的复仇,这使其复仇主题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基督山伯爵最终在复仇中选择的宽恕,这也是对自身人...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惩恶扬善,大快人心,基督山伯爵唐代斯的复仇过程同时揭开了人性和社会的阴暗面,他的个人复仇实际上也是对社会的复仇,这使其复仇主题具有更为深刻的社会价值。基督山伯爵最终在复仇中选择的宽恕,这也是对自身人性的救恕,贯穿全篇的人道主义思想让读者体会到了人性的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督山伯爵》 复仇 人道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与复仇的历史纠缠--从古代文本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被引量:8
14
作者 明辉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本文意欲将复仇及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作为探寻中国古代法之精神的进路,因为对于中国古代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而言,复仇是一个触及中国古代法律理念之核心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勾画复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逐渐被法律概念化的路径。在勾画古典... 本文意欲将复仇及其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作为探寻中国古代法之精神的进路,因为对于中国古代的立法者和执法者而言,复仇是一个触及中国古代法律理念之核心的根本问题。本文试图勾画复仇在中国传统社会中逐渐被法律概念化的路径。在勾画古典时期社会情境中有关复仇的法律疑问之后,本文分析了唐宋时期有关复仇的四种法律观念,进而指出,上述关于复仇的法律观点即为明清时期有关复仇的法律文本及解释的主要基础和理论渊源之一。最后,得出结论:在传统中国,古代法之于复仇,大致经历了一个混乱——选择——确定的历史过程,其间,于古代法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解释者的言行中,特别是在帝国晚期,体现出对帝国法律权威的尊重与维护。这一结论,或许与一些西方和中国学者对于中国古代法律传统的解读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 古代法 传统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蜡》 复仇 精神复仇 绝望 同名散文 悖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者联盟3》的特色与突破 被引量:17
16
作者 赵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47-149,共3页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是漫威电影制作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第三部,相较于同系列的其他两部电影,有更为鲜明的特色。影片借助北欧神话的外壳,集中展示出古希腊神话中宇宙理性、历史理性等特有的内在元素,借以向西方文化...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是漫威电影制作的"复仇者联盟"系列中的第三部,相较于同系列的其他两部电影,有更为鲜明的特色。影片借助北欧神话的外壳,集中展示出古希腊神话中宇宙理性、历史理性等特有的内在元素,借以向西方文化的源头致敬。同时在人物塑造、叙事结构及主题类型方面也有明显的改变和突破。这使得已经囿于一定套路的漫威英雄电影产生了较大的新鲜感,也更具表现力和吸引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漫威电影 复仇者联盟3》 文化渊源 叙事结构 主题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让复仇故事在后代的接受及其争议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立 潘林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39-141,99,共4页
替代式复仇是豫让行刺赵襄子故事的核心构成,属"接触巫术"。豫让不等同于一般的刺客,而因古代"士不遇"文化形态及其多种机制,使其逐渐在接受过程中,成为刺客形象的一个典范,母题意义变得突出,成为一种带有非凡美学... 替代式复仇是豫让行刺赵襄子故事的核心构成,属"接触巫术"。豫让不等同于一般的刺客,而因古代"士不遇"文化形态及其多种机制,使其逐渐在接受过程中,成为刺客形象的一个典范,母题意义变得突出,成为一种带有非凡美学意义的"情境单位",从而"为主复仇"这一"意识母题"产生,强烈的道德情感和是非观念也汇入其中,与侠义刺客的人物性格、楷模意义结合起来。尽管宋代后豫让屡受非议,但其复仇故事提示了后世叙事文学、包括相当一部分史传复仇载录的方式,以及作者对故事描述所可能引起重视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义复仇 巫术思维 复仇母题 接受关学 豫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蜀山剑侠传》女性因爱生恨复仇的主题史开创 被引量:9
18
作者 刘卫英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6-39,共4页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黄畹秋因爱生恨的非理性复仇,来自传统女性偏执报复的劣根性叙写,复仇模式较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复仇叙述套路。其复仇母题深受西方文学影响,女性复仇动因属"早期创伤型"变态复仇,类似"美狄亚&qu... 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中黄畹秋因爱生恨的非理性复仇,来自传统女性偏执报复的劣根性叙写,复仇模式较大程度上超越了传统复仇叙述套路。其复仇母题深受西方文学影响,女性复仇动因属"早期创伤型"变态复仇,类似"美狄亚"报情仇,复仇效应为多米诺骨牌式"连锁反应"复仇。这一因爱生恨的狠毒女性类型,也影响到金庸小说,并因此形成了一个"黄畹秋"式形象群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蜀山剑侠传》 还珠楼主 女性复仇 武侠小说 金庸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同情与“情感”公众:大众传媒时代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力量——析《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冰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48-50,共3页
林郁沁著、陈湘静译的《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于201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林郁沁围绕1935年施剑翘为报父仇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 林郁沁著、陈湘静译的《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一书,于2011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林郁沁围绕1935年施剑翘为报父仇在佛堂射杀军阀孙传芳这一扣人心弦的历史事件,通过对媒体、政治和法律档案的详尽调查,历史化地展示了施剑翘富有伦理激情的复仇行为在大众传媒蓬勃兴起的背景下如何动员公众同情以及这个过程所蕴涵的政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国时期 大众传媒 公众 同情 复仇 社会批判 传媒时代 “情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文化中的血亲复仇现象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红 岳小国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2期145-152,共8页
在中外传统社会,血亲复仇均是一种普遍现象。复仇作为“一种部族制度”深深打上了古代部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结构及秩序。部族社会的仇杀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尚武”精神及英雄崇拜心理。复仇既是一种“神圣的义... 在中外传统社会,血亲复仇均是一种普遍现象。复仇作为“一种部族制度”深深打上了古代部族社会历史和文化的烙印,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的结构及秩序。部族社会的仇杀体现了早期人类的“尚武”精神及英雄崇拜心理。复仇既是一种“神圣的义务”,也是一种“宗教信仰”行为。在参阅大量中外民族志材料及其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揭示中外血亲复仇现象的社会文化机制及其运行的实践逻辑,并从现代社会“习惯法”或现代法律的角度,就如何应对这一文化现象以促使其现代转型,提出要加快习惯法与现代法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亲复仇 部族制度 “尚武”传统 “赔命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