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尚书》诸篇阐释与宋代复仇论 |
刘力耘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1
|
|
|
2
|
品牌地位定位与复仇叙事设计的匹配效应对品牌态度的影响 |
徐岚
刘婧
徐辛夷
官翠玲
灰杨
|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2
|
|
|
3
|
近五年华语复仇主题电影的价值观更迭与伦理观探究 |
陆生发
王心玥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4
|
《铸剑》:邀观一场复仇的视听狂欢 |
姜异新
|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5
|
敦煌藏文文书IOL Tib J 731中的"血亲复仇"情节分析 |
魏玉镯
陆离
|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1
|
|
|
6
|
魔鬼·立人·决断:《摩罗诗力说》与作为留日鲁迅思想方法的复仇话语 |
周楷棋
|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
7
|
精神望乡:《女吊》与鲁迅临终前的生命绝唱 |
宋剑华
|
《鲁迅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
|
2025 |
1
|
|
|
8
|
《聊斋志异·向杲》化虎复仇故事的中印文学渊源 |
王立
铁晓娜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4
|
|
|
9
|
论司马迁的文化复仇观 |
陈桐生
|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2 |
8
|
|
|
10
|
《铸剑》:鲁迅“复仇”话语的创造性书写 |
龙永干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0
|
|
|
11
|
复仇·情爱·原野——《原野》与《呼啸山庄》比较阅读 |
黄爱华
陈漪
|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5
|
|
|
12
|
放逐之子的复仇之剑——从《铸剑》和《鲜血梅花》看两代先锋作家的艺术品格与主体精神 |
林华瑜
|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2 |
14
|
|
|
13
|
《基督山伯爵》复仇主题的人道主义思想解析 |
韦文华
|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3
|
|
|
14
|
法律与复仇的历史纠缠--从古代文本透视中国法律文化传统 |
明辉
|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
15
|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
刘雨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
16
|
《复仇者联盟3》的特色与突破 |
赵阳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18 |
17
|
|
|
17
|
豫让复仇故事在后代的接受及其争议 |
王立
潘林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1
|
|
|
18
|
《蜀山剑侠传》女性因爱生恨复仇的主题史开创 |
刘卫英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9
|
|
|
19
|
公众同情与“情感”公众:大众传媒时代一种新的社会批判力量——析《施剑翘复仇案:民国时期公众同情的兴起与影响》 |
李文冰
|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7
|
|
|
20
|
中外文化中的血亲复仇现象研究 |
陈红
岳小国
|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20 |
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