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的抒写者——萧军与侠文化精神 被引量:5
1
作者 陈夫龙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7-33,共7页
作为一个深受侠文化影响和侠文化精神浸润的新文学作家,萧军在现代革命意识指导下,结合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他从侠文化中提炼出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资源和斗争力量,抒写着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 作为一个深受侠文化影响和侠文化精神浸润的新文学作家,萧军在现代革命意识指导下,结合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侠文化进行了现代性改造和创造性转化。他从侠文化中提炼出反帝反封建的精神资源和斗争力量,抒写着民族复仇精神和反抗意志,以唤醒广大民众的爱国救亡热情,从而使传统侠文化在抗日救亡的时代语境下呈现出新的话语蕴藉,体现了萧军的个人英雄主义人格追求和自由主义文化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军 侠文化精神 民族复仇精神 反抗意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元杂剧的复仇精神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淑芳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2-555,共4页
中国古代,允许无辜被害者的家属向加害者寻仇的法律制度,从春秋时期一直延续到元代,仍然被写进法律文本。它是元杂剧复仇精神的源头。元杂剧体现了传统文化背景下顽强的复仇理念。在复仇遇到阻碍时。
关键词 复仇制度 复仇精神 复仇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复仇精神的文化催奋力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卫英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体 ,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 ,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仇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 ,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传统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文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 ,可以超过...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体 ,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 ,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仇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 ,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传统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文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 ,可以超过一时一事局限。作品所表现的复仇反抗一般是局部的 ,往往却因传播扩散 ,不断孳生扩大的否定意识、离经叛道张扬正义反抗邪恶的精神 ,而带有全局性和整体性 ,持续地给统治者自身造成严重的威胁 ,摇撼着其统治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复仇的鼓动激发力 ,主要来自于我们这个文化系统对现实中恶的巨大否定力量 ,其是以对恶———非正义的毁灭 ,以及正义力量在这除恶务尽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意志、不惜代价的牺牲精神的讴歌 ,持久地释放出壮美与悲剧性的多重审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精神 美感激发力 文化模式 主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复仇的两种悖反形式——鲁迅的两篇同名散文《复仇》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4
作者 刘雨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3-35,共3页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命名的同题散文 ,记写的不是以牙还牙的复仇行为 ,而是表达了困境与绝望中的精神报复之意。对那些无聊的看客 ,最好的“复仇”方式就是让他们无戏可看 ,而对那些饮过自己血的人们的无情的“打杀” ,鲁迅则表现出“哀莫大于心死”的精神绝望。这种充满矛盾与绝望的复仇欲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野蜡》 复仇 精神复仇 绝望 同名散文 悖反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 被引量:35
5
作者 钱理群 《鲁迅研究月刊》 CSSCI 1995年第10期31-35,共5页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钱理群1写于1925年10月的《孤独者》与完稿于1927年4月的《铸剑》,一为描写知识分子现实题材的作品,一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现代重写,分别收入《彷徨》与《故事新... 试论鲁迅小说中的“复仇”主题──从《孤独者》到《铸剑》钱理群1写于1925年10月的《孤独者》与完稿于1927年4月的《铸剑》,一为描写知识分子现实题材的作品,一是对中国古代传说的现代重写,分别收入《彷徨》与《故事新编》。但他们之间又似乎确实存在着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小说 《孤独者》 魏连殳 《铸剑》 复仇 眉间 复仇精神 还治其人之身 小说主人公 以其人之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解《铸剑》中复仇者之歌——兼评《鲁迅诗歌注》的有关注解
6
作者 林志仪 《江汉论坛》 1980年第3期80-83,共4页
在鲁迅的《故事新编》中,《铸剑》没有采用古今交融的写法,主要按《列异传》的故事加以“铺排”,还是一篇比较好理解的作品。但其中宴之敖者和眉间尺的头所唱的歌,歌词古奥、隐晦,却是很不好懂。
关键词 复仇精神 鲁迅诗歌 眉间 暴君 基本精神 故事新编 理解 作品 解释 注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赵氏孤儿》的文化内涵探析
7
作者 岳上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96,共2页
《赵氏孤儿》上映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反响,导演陈凯歌将这部纪君祥的元杂剧搬上了电影银幕,给现代人展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哈姆雷特式"复仇故事。影片在刻画程婴为救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一家、培养赵氏孤儿为父报仇的故事上,... 《赵氏孤儿》上映引起了观众极大的反响,导演陈凯歌将这部纪君祥的元杂剧搬上了电影银幕,给现代人展现了一段跌宕起伏的"哈姆雷特式"复仇故事。影片在刻画程婴为救赵氏孤儿不惜牺牲自己一家、培养赵氏孤儿为父报仇的故事上,下了很大的工夫,"蒙太奇"将闪回式、序列式的故事演绎得极为逼真,从正面、侧面凸显出程婴、屠岸贾、庄姬等人的性格特征与做事风格,将"人道主义""复仇精神""伦理观念"等电影本身富含着的浓重中国文化韵味展现了出来,给观众带来了许多精神、思想的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氏孤儿》 文化内涵 人道主义 复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