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
1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1,共1页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是羞耻心.2.复仇主题可将古人的不遇之愤、惩恶之期、正义之想等不同程度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效应 复仇文学 复仇心态 构成成分 羞耻心 非理性思维 行为心理 复仇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期性振荡与结构性腐败--论中国古代社会政治运演中的平面循环现象
2
作者 任遂虎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3-97,共5页
中国古代历史在周期性社会振荡中演进。每次大振荡都使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振荡带来的江山易主,事实上就成了新贵族代替旧贵族的一条血道。周期振荡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经济"相耦合的结构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导致社会... 中国古代历史在周期性社会振荡中演进。每次大振荡都使社会经济遭到毁灭性打击。振荡带来的江山易主,事实上就成了新贵族代替旧贵族的一条血道。周期振荡的内在动因是"政治——经济"相耦合的结构性腐败。结构性腐败导致社会财富占有失衡,加深和激化阶级矛盾,从而无法逃遁周期性的兴亡交替。封闭的封建政治体制无法进行有效的反馈调节和自我修复。被压迫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化为强烈的复仇心态,加剧了社会振荡的剧烈性和残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期振荡 结构性腐败 复仇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