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五年华语复仇主题电影的价值观更迭与伦理观探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陆生发 王心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6-79,共4页
回顾近五年的国内院线电影,围绕其题材选取、叙事更新与内核深化等方面的问题仍待电影从业者重提与解决。“复仇”是电影叙述经久不衰的选材主题,作为随着电影产业诞生起即存在的叙事母题,将在新一轮的电影产业复苏之中再一次更新自身... 回顾近五年的国内院线电影,围绕其题材选取、叙事更新与内核深化等方面的问题仍待电影从业者重提与解决。“复仇”是电影叙述经久不衰的选材主题,作为随着电影产业诞生起即存在的叙事母题,将在新一轮的电影产业复苏之中再一次更新自身的价值观与伦理观。从朴素正义观、法治观念深化和人文情怀思考三重价值观更迭与伦理观的表达立场进行反思,做到与时俱进,焕发出符合时代诉求的叙事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电影价值观 电影伦理 叙事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呼啸山庄》复仇主题的原型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蒲若茜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37-40,共4页
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的复仇主题,提出希斯克利夫与美狄亚由失去爱而产生恨、由恨转向复仇的过程基于同一悲剧模式;希斯克利夫的塑造就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移... 应用原型批评的观点,对比研究《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的复仇主题,提出希斯克利夫与美狄亚由失去爱而产生恨、由恨转向复仇的过程基于同一悲剧模式;希斯克利夫的塑造就是对美狄亚神话原型的"移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啸山庄》 复仇主题 原型分析 小说 美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作家笔下的复仇主题─—兼与传统复仇文学主题比较 被引量:2
3
作者 王立 贺雪飞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109-115,共7页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 蕴涵丰富的中国现代文学复仇主题对古代复仇文学主题的变革与超越有着不可低估的文化与审美意义,其复仇对象由个体指向整个封建社会、中外反动势力乃至传统文化的弊端,其复仇目的也从血缘纽带与忠孝节义等伦理义务转向主体深沉忧愤导致的自觉反抗乃至革命要求的强调。而作家通过对人物复仇意识的深层透视,又使作品达到现实的具体性与历史的复杂性相结合的艺术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文学 现代作家 复仇意识 中国现代文学 鲁迅 《原野》 人民文学出版社 复仇 《灭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侠女复仇主题 被引量:4
4
作者 王立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91-96,共6页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 半个多世纪前,当女杰施剑翘为父复仇,刺杀军阀孙传芳的壮举传开后,一直得到人们交口称誉;而《儿女英雄传》中的侠女十三妹,其光彩照人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其浓郁的复仇基调。如果我们不被表面上具体、个别的成因所囿,就会惊讶地注意到,这历史与文学现象的背后,暗伏着深厚的文化传统,生活与作品的联系实在还有着更悠远的心理线索。正是侠女复仇的文学主题原型,辐射着千百年来华夏之邦的民族文化心理,从而将历史与文学、文本传播与接受效应融合一处,构成了中国文学中的一个奇特的现象与历时性脉络,吸引着人们为之发出不尽的赞叹与神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赵娥亲 鬼魂 血亲复仇 侠文学 复仇 刺客列传 历史与文学 复仇的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冥法与复仇——复仇主题中“冥法”对阳世之法的补弊纠偏 被引量:1
5
作者 王立 《中国文学研究》 1994年第1期91-96,共6页
在文学主题系统之作的描写中,复仇,是受害者亲友(或本人冤魂)不得已自了仇怨的举动。他们也许认为报官有效,企冀执法者代之伸冤雪怨,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法律与吏治不能及时有效地惩治邪恶,或苦主无力又无援去行使复仇,于是复仇的期望遂... 在文学主题系统之作的描写中,复仇,是受害者亲友(或本人冤魂)不得已自了仇怨的举动。他们也许认为报官有效,企冀执法者代之伸冤雪怨,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法律与吏治不能及时有效地惩治邪恶,或苦主无力又无援去行使复仇,于是复仇的期望遂转而诉诸冥间阴界,是谓鬼魂复仇。鬼魂复仇形式可分为三:一是冤魂直接出面(显形)杀死仇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太平广记》 阳世 中华书局 《夷坚志》 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古代 复仇 冤魂 文学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
6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71-71,共1页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 王立发表于《求索》94年5期“复仇心态及中国古代文学复仇主题的审美效应”一文指出:1.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的复仇主体具有一种偏执的非理性思维——我向思维,他的行为心理缠绕着理性与狂暴的内核,突破了温文尔雅的常态,其深在构成成分是羞耻心.2.复仇主题可将古人的不遇之愤、惩恶之期、正义之想等不同程度地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中国古代文学 审美效应 复仇文学 复仇心态 构成成分 羞耻心 非理性思维 行为心理 复仇动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题学研究的重要收获─—评王立《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海勇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3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主题 复仇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收获 复仇主题 中国文学 复仇文化 中西比较 文化学 跨学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恒主题下的文化投影——中西文学中复仇与爱情关系片论
8
作者 刘卫英 王立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4期126-130,共5页
一仇与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与爱情两大主题,集中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观念倾向。本文不拟全面地描述评价,而只是就复仇与爱情关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约略的归纳剖析。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常常与复... 一仇与爱,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中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与爱情两大主题,集中反映了中西不同的文化模式与观念倾向。本文不拟全面地描述评价,而只是就复仇与爱情关系上不同的价值取向,进行约略的归纳剖析。西方文学中的复仇主题,常常与复仇主体或其亲属的情爱紧紧地纠葛在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恒主题 中西文学 爱情婚姻 成吉思汗 女性复仇 《中国孤儿》 西方文学 情爱婚姻 复仇主题 《罗密欧与朱丽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鬼灵文化与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 被引量:1
9
作者 王立 《齐鲁学刊》 CSSCI 1992年第6期91-98,共8页
鬼灵诉怨,冤厉索命等传闻描述在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作为鬼灵文化的突出表现既构成了复仇主题重要题材分支,又是主题极有渗透力的母题之一。鬼灵复仇集中展示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文学与民俗、人类学交... 鬼灵诉怨,冤厉索命等传闻描述在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中中,占有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作为鬼灵文化的突出表现既构成了复仇主题重要题材分支,又是主题极有渗透力的母题之一。鬼灵复仇集中展示了原始思维与艺术思维、文学与民俗、人类学交汇整合之后,那迷离神幻的光影与凄厉可怖的情节,怎样震撼着古人的心灵。本文仅从原始心态、深层意识以及弃妇泄怨心理三个角度勾勒一下鬼灵文化对中国古代复仇文学主题浸染的基本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鬼灵文化 文学主题 复仇主题 原始心态 母题 艺术思维 基本轨迹 深层意识 象征性 复仇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与变形——《白毛女》主题意义琐谈 被引量:1
10
作者 谢伟民 《中国文学研究》 1991年第1期80-83,19,共5页
在歌剧《白毛女》中,女主人公逃进深山后身体外部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她那头蓬乱散披的长长白发,”白发”——不要小看了这个颇富视觉效果的细节,它具有强烈的象征隐喻意味。喜儿以及喜儿式的柔弱女子和天下受压迫者们在苦难的深渊中... 在歌剧《白毛女》中,女主人公逃进深山后身体外部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她那头蓬乱散披的长长白发,”白发”——不要小看了这个颇富视觉效果的细节,它具有强烈的象征隐喻意味。喜儿以及喜儿式的柔弱女子和天下受压迫者们在苦难的深渊中陷得太久了,那纷披的长发象征着悠长黑暗、永无尽头的岁月;他们复仇的欲望那样紧张而急迫,把头发都熬长了,熬白了,待到复仇清算的这一天终于到来,他们早已是心身俱损,白发披肩。《白毛女》的复仇主题因此就有了悲怆凄厉的基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毛女》 主题意义 复仇主题 琐谈 孽种 受压迫者 美狄亚 刑天 希腊神话 俄瑞斯忒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
11
作者 王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1期93-96,共4页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王立侠,在中国古代是一类具有传奇性的特殊的历史与文学人物。他们那不凡身手、传奇想力、行为准则与人生信条,给复仇主题增加了不少正义之气和迷人风采。侠义与复仇两大主题有许多... 中国古代侠文学主题片论──侠义复仇对象及练技雪恨王立侠,在中国古代是一类具有传奇性的特殊的历史与文学人物。他们那不凡身手、传奇想力、行为准则与人生信条,给复仇主题增加了不少正义之气和迷人风采。侠义与复仇两大主题有许多相通互补处,以致于若没有复仇,侠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侠文学 中国古代 复仇主题 唐传奇 复仇手段 少年儿童 强中自有强中手 泛文学 复仇逻辑 相关母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武侠:超越传统的复仇模式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立 《浙江学刊》 CSSCI 1999年第2期119-124,共6页
本文以主题学方法,从儿子长大后复仇、醒悟嫁仇、友情与仇怨、仇家子女间的爱、错认仇人并因误会导致复仇这五个母题模式人手,将新派武侠小说中复仇主题同传统文学中该主题进行了多重比较,认为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学中的复仇观念及作品... 本文以主题学方法,从儿子长大后复仇、醒悟嫁仇、友情与仇怨、仇家子女间的爱、错认仇人并因误会导致复仇这五个母题模式人手,将新派武侠小说中复仇主题同传统文学中该主题进行了多重比较,认为武侠小说对传统文学中的复仇观念及作品模式进行了诸多重大突破、挑战与创新,具有深刻的人性启迪意义与文化反思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武侠小说 复仇主题 现代模式 文化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国志通俗演义》复仇观与孙吴文化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立 铁晓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72-76,共5页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于复仇主体行使复仇动机方式以及相关影响,都有多重表现。吴越地域复仇文化的长期侵染,和人们以此为尚的自豪感更是不应忽视的。鲁迅对来自复仇之乡的自已有复仇偏好,就毫不掩饰。小说在江东形象群尤其是孙权、徐... 《三国志通俗演义》对于复仇主体行使复仇动机方式以及相关影响,都有多重表现。吴越地域复仇文化的长期侵染,和人们以此为尚的自豪感更是不应忽视的。鲁迅对来自复仇之乡的自已有复仇偏好,就毫不掩饰。小说在江东形象群尤其是孙权、徐氏等“超群杰出”的艺术表现中,围绕着主要人物的复仇观、人才观,从吴越复仇文化宝库和孙吴地区民间习俗中汲取了丰富养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意识 孙吴文化 《三国演义志通俗》 区域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之心与功业之念──魏晋六朝“年少慕侠”心态略探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4期58-61,共4页
魏晋南北朝以武勇名世的人才借复仇犯禁屡屡脱颖而出,法禁私自复仇,而“礼”和民俗心态、人才价值观却鼓励褒扬。史传传扬与诗歌歌咏,使汉人移孝于忠的模式,在义酬知遇的深微层次上完成侠义复仇向酬恩建功的历史性转换。“年少慕侠... 魏晋南北朝以武勇名世的人才借复仇犯禁屡屡脱颖而出,法禁私自复仇,而“礼”和民俗心态、人才价值观却鼓励褒扬。史传传扬与诗歌歌咏,使汉人移孝于忠的模式,在义酬知遇的深微层次上完成侠义复仇向酬恩建功的历史性转换。“年少慕侠”焕发了侠之个性与侠文化非正统倾向中的积极质素,“斗将难得”的人才价值观为侠在功能上正名,为文人入世进取精神注入了侠之血勇,以此为核心还形成了诗歌史上首次咏侠高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侠文化 魏晋诗歌 心态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复仇精神的文化催奋力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卫英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07-111,共5页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体 ,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 ,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仇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 ,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传统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文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 ,可以超过... 复仇精神是一个多层多维的组合体 ,其以个体深在的血族野性情结向外辐射 ,又吸收现实情境中家仇国恨具体个别的感知因素 ,强化了原型与随机性意绪在主体自身中激发的冲动。传统复仇精神具有一种反文化模式、反正统的叛逆倾向 ,可以超过一时一事局限。作品所表现的复仇反抗一般是局部的 ,往往却因传播扩散 ,不断孳生扩大的否定意识、离经叛道张扬正义反抗邪恶的精神 ,而带有全局性和整体性 ,持续地给统治者自身造成严重的威胁 ,摇撼着其统治的心理基础、社会基础。复仇的鼓动激发力 ,主要来自于我们这个文化系统对现实中恶的巨大否定力量 ,其是以对恶———非正义的毁灭 ,以及正义力量在这除恶务尽过程中不屈不挠的意志、不惜代价的牺牲精神的讴歌 ,持久地释放出壮美与悲剧性的多重审美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复仇精神 美感激发力 文化模式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仇报怨母题与唐代豪侠精神
16
作者 王立 金红华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71-76,共6页
唐代文化精神中,豪侠精神与恩仇伦理形成了会通融合,具有唐代自身的系统性、开放性并初具类型,更加细密化。唐代血亲复仇主体身份,更加具有平民化倾向,被当作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正面形象讴歌。唐人开始认真地看待复仇的正反两方面社... 唐代文化精神中,豪侠精神与恩仇伦理形成了会通融合,具有唐代自身的系统性、开放性并初具类型,更加细密化。唐代血亲复仇主体身份,更加具有平民化倾向,被当作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正面形象讴歌。唐人开始认真地看待复仇的正反两方面社会意义,较为从理性上思考私自复仇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唐人写狐精报仇故事,一般都具有豪迈粗放的喜剧色彩和幽默感。唐人还生发出更为复杂的马报仇故事,突现出对于人马恩遇关系的进一步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仇主题 唐代文化 豪侠精神 马文化 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别文学主题学研究的重大收获
17
作者 高飞卫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43-143,共1页
关键词 主题 国别文学 古代文学研究 通俗文学 文学史研究 研究领域 文化学研究 复仇主题 《昭明文选》 叙事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鲸》的象征意蕴探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何海伦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2期59-64,共6页
必须运用象征主义理论,才能真正理解《白鲸》的象征意蕴。从《圣经》寻找小说主要象征的源头,对小说的主题、人物、情节的探究,以及对研究所忽略的一些问题的辨析揭示:《白鲸》是一部意蕴无比深厚的作品。
关键词 <<白鲸>> 复仇主题 麦尔维尔 美国 小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比较:中国古代为什么缺少文体意义上的悲剧 被引量:2
19
作者 朱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2期59-66,共8页
以西方戏剧为参照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 ,中国古代缺少悲剧 (tragedy)文体有其深层原因 :以祝颂祈祷为主的中国祭祀仪式不具备阴惨悲烈的气氛 ,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上阻断了悲剧产生的可能性。中国早期叙事文学情节淡化 ,抽空了悲剧的基... 以西方戏剧为参照 ,在跨文化的视野中探讨 ,中国古代缺少悲剧 (tragedy)文体有其深层原因 :以祝颂祈祷为主的中国祭祀仪式不具备阴惨悲烈的气氛 ,从而在古老的源头上阻断了悲剧产生的可能性。中国早期叙事文学情节淡化 ,抽空了悲剧的基础 ;文学作品对亲属复仇主题的回避 ,弱化了最能“引起恐惧和怜悯之情”的悲剧效果 ;主流文学中男性形象设计的阴柔化 ,文学的优美、感伤传统以及中国戏剧前身俳优戏的逗笑风格 ,均与悲剧审美特征不符。中国哲学、宗教以及大众心态在不同层面消解了悲剧意识 ;中国早期社会不能为贵族文艺的悲剧提供适宜的土壤 ,后期应市民阶层需要而兴盛的戏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腊悲剧 戏剧 中国 古代 跨文化比较 悲剧意识 审美趣味 复仇主题 男性形象 伦理 大众心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赵氏孤儿》现象”研讨会侧记 被引量:1
20
作者 赵兴红 《现代传播(北京广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赵氏孤儿》 话剧 林兆华 复仇主题 文化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