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带处所名词现象考察 被引量:13
1
作者 唐依力 齐沪扬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0-27,共8页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处所名词"结构中,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移到动词后占据本属于受事的位置,而整个结构得以凝固主要是语用法的语法化在起作用。在该结构中,动词与处所名词的语义高度关联,动性极弱,体现的主要是抽象义,动词... 非常规关系下的"动词+处所名词"结构中,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移到动词后占据本属于受事的位置,而整个结构得以凝固主要是语用法的语法化在起作用。在该结构中,动词与处所名词的语义高度关联,动性极弱,体现的主要是抽象义,动词的原型意义的强弱与整个结构的构式化程度成反比;而处所名词通过述题化变成了非典型的受事论元,属于基本层次范畴。这一结构与"介词+处所名词+动词"结构相比,在形义关系、处所格的角色突显度、语境的使用条件等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常规关系 动词+处所名词 蕴涵 突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所+V+受事”句法可逆的语义制约 被引量:2
2
作者 鹿荣 齐沪扬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4期139-144,共6页
A式“处所+V+受事“←→式“受事+V+处所”是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一个语义小类。要想实现句法可逆.其中的处所格在语义上必须表示位移“终点”并能成为合格的供用物,其中的V必须是具有“附着”义的置放动词。另外,添加动态... A式“处所+V+受事“←→式“受事+V+处所”是供用——益得类可逆句式的一个语义小类。要想实现句法可逆.其中的处所格在语义上必须表示位移“终点”并能成为合格的供用物,其中的V必须是具有“附着”义的置放动词。另外,添加动态助词后,A式“处所+V着/了+受事’’既可以看作是供用句,也可以看作是存现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 受事 可逆 附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处所宾语与非典型处所宾语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旭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3-112,共10页
目前学界所讨论的处所宾语主要有七类,其中有六类尚存争议,争论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判定处所宾语的形式标准;二是处所宾语常常和其他宾语尤其是受事宾语发生边界上的纠缠。方位词是处所属性标记,根据处所属性标记的隐现情况... 目前学界所讨论的处所宾语主要有七类,其中有六类尚存争议,争论主要源自两个方面:一是缺乏有效判定处所宾语的形式标准;二是处所宾语常常和其他宾语尤其是受事宾语发生边界上的纠缠。方位词是处所属性标记,根据处所属性标记的隐现情况可以判断宾语处所性的有无和强弱。通过一套相应的语法指标的考察也可以判定宾语受事性的强弱。着眼于上述两个因素,以往研究中的相当一部分处所宾语并不具有处所性,因此不应称其为处所宾语;所有拥有处所性的宾语实际上也都具有不同强度的受事性,对其身份的认定与所采用的标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宾语 处所 处所属性标记 受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著(着)+处所词”在共时平面中的两种句法位置 被引量:7
4
作者 罗自群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2-17,共6页
本文通过对"著(着)+处所词"在现代汉语方言中两种句法位置的比较,分析了"V著(着)L"和"著(着)LV"在地理分布及使用频率上的差异,指出这种差异有可能是由历史上不同方言之间的语言接触造成的。
关键词 汉语方言 “著(着)+处所词” 介词 语言接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存现句式、处所句式与语序的类型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春相 杜丹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6,共14页
本文尝试把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相结合,对5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归纳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主要类型特征,并利用"可别度领前原则""语义靠近原则"结合语序类型特征探寻存现句式与处所... 本文尝试把语言类型学与构式语法相结合,对50多种语言中的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进行调查分析,试图归纳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主要类型特征,并利用"可别度领前原则""语义靠近原则"结合语序类型特征探寻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的语序形成机制,进而寻求存现句式与处所句式之间的蕴含共性以及形成蕴含共性的动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存现句式 处所句式 语序 蕴含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古汉语介宾短语“於/在+处所”句法位置的变化 被引量:4
6
作者 吴波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9-113,共5页
中古汉语介宾短语的句法位置较之上古有所不同,呈现前移的趋势。本文选取此期的六部作品对"於/在+处所宾语"的句法位置进行了穷尽式考察。研究表明:随着句子表义的日益精密,谓语动词所带宾语、补语及状语的复杂化是造成介宾短... 中古汉语介宾短语的句法位置较之上古有所不同,呈现前移的趋势。本文选取此期的六部作品对"於/在+处所宾语"的句法位置进行了穷尽式考察。研究表明:随着句子表义的日益精密,谓语动词所带宾语、补语及状语的复杂化是造成介宾短语"於/在+处所"前移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语义的影响,语言内部的自身调节也会对介宾短语的位置产生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古汉语 於+处所 在+处所 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军屯处所及管屯公署探略——兼谈清代卫所与屯所关系及变革大势 被引量:5
7
作者 肖立军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12,共9页
军屯处所,是指屯田军余居住单元。明史学界相关研究专文似未见到。明代屯军起初虽按卫所总小旗编伍成军,特别强调以百户所为屯所,或若干百户所为一屯。但是在很多地方,屯军居住单元的规模小于百户所,形成若干军屯处所。从目前所经见的... 军屯处所,是指屯田军余居住单元。明史学界相关研究专文似未见到。明代屯军起初虽按卫所总小旗编伍成军,特别强调以百户所为屯所,或若干百户所为一屯。但是在很多地方,屯军居住单元的规模小于百户所,形成若干军屯处所。从目前所经见的资料看,明代管屯百户等下屯常年督耕和定期赴屯所征收籽粒两种情况,在部分地区分别存在。已发现的卫所管屯公署即屯署的零星资料,虽难以展现明清卫所屯署的方方面面,但却凸显了明清卫所并入州县、屯所融入里甲村社、卫所军事职能渐归明省镇营兵乃至清绿营兵的趋势。从种地纳粮角度看,卫所屯军与百姓类似,加之其他因素,也就决定了卫所归并州县是大势使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军屯处所 屯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所宾语“把”字句中动词补语的制约机制 被引量:4
8
作者 岳中奇 《汉语学习》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23,共7页
在述语是动补结构的处所宾语“把”字句中 ,述语动词的补语由两类词语充当 :一是趋向动词 (R1) ,二是可以和介词兼类的动词 (R2 )。本文从句法成分间语义组配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制约 R1、R2的语义机制。首先 ,述语动词是否具有致使“把”... 在述语是动补结构的处所宾语“把”字句中 ,述语动词的补语由两类词语充当 :一是趋向动词 (R1) ,二是可以和介词兼类的动词 (R2 )。本文从句法成分间语义组配关系的角度论述了制约 R1、R2的语义机制。首先 ,述语动词是否具有致使“把”后词语 (受事 N2 )位移的功能 ,制约着 R1、R2 在其补语位置上的显现 ;同时 ,不同功能类型的动词所导致的受事 N2 的不同位移 ,决定了 R1、R2 在述语动词后句法分布的差异 ;最终 ,受事 N2 同处所宾语 N3 的不同语义关系 ,直接影响着对 R1或 R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持续性 非移动持续性 致使性 处所位移 状态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所介词“到”的产生 被引量:3
9
作者 吴金花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5-107,共3页
孙锡信先生认为直到南北朝时“到”仍只能作动词用,而《古代汉语虚词词典》(1999)却提出先秦已出现“到”作处所介词的用例。本文通过考察动词“到”虚化为介词的过程,认为动词“到”大约在唐五代才基本虚化为引进处所关系的介词。
关键词 虚化 处所介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英处所主语句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凤娥 胡学群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1-135,共5页
处所主语句是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的句式,至今语言学界对其缺乏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以认知语义学的互动观为基本理论框架,从影响人类认知方式的物质、文化、思维等主客观因素方面,探讨汉英处所主语句之间的异同及认知理据性,旨在帮助英... 处所主语句是英汉两种语言里都存在的句式,至今语言学界对其缺乏系统性的对比分析。以认知语义学的互动观为基本理论框架,从影响人类认知方式的物质、文化、思维等主客观因素方面,探讨汉英处所主语句之间的异同及认知理据性,旨在帮助英语学习者避免英语学习中负迁移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尝试从一个侧面为语言的非任意性假说增添一份说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主语句 互动观 相似性 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处所”行为构式及动词二语习得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徐富平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1-90,共10页
“在+处所(L)”行为构式有“在L VP”和“VP在L”两类。前者凸显特定处所中动作事件的发生,后者凸显特定处所中动作事件的完成。两类构式对动词准入有句法语义限制。本研究通过图文匹配和语法可接受度判断测试任务,调查英语背景汉语学... “在+处所(L)”行为构式有“在L VP”和“VP在L”两类。前者凸显特定处所中动作事件的发生,后者凸显特定处所中动作事件的完成。两类构式对动词准入有句法语义限制。本研究通过图文匹配和语法可接受度判断测试任务,调查英语背景汉语学习者“在+处所”行为构式的中介语特征。不同水平二语者理解“在L VP”构式义的程度优于“VP在L”,对两类构式中动词准入判断也存在显著差异。输入频率是影响“在+处所”行为构式及动词习得效果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处所”行为构式 动词准入 二语习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处所宾语的处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淑华 郭曙纶 《汉语学报》 2006年第2期69-75,共7页
文章对传统的名词性宾语的分类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处所宾语这个集合中的个体缺乏一致性。主张从动词和名词的词义出发,通过动词模型建立动词和所带名宾之间的联系,并以动词模型为工具,重新认识汉语中的处所宾语,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处所... 文章对传统的名词性宾语的分类标准提出质疑,认为处所宾语这个集合中的个体缺乏一致性。主张从动词和名词的词义出发,通过动词模型建立动词和所带名宾之间的联系,并以动词模型为工具,重新认识汉语中的处所宾语,提出了一种新的处理处所宾语的方法,对中文信息处理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词 宾语 模型 入格 入局 处所宾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英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其语段式生成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孝荣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0-31,共12页
本文采用最简方案下的语段理论探讨英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其生成问题。处所倒装结构中的介词短语具有主语或者话题属性,该析取性特征来源于词库中介词短语标注话题特征的可选性,在狭义句法中通过移位至TP指定语以及同时移位至TP... 本文采用最简方案下的语段理论探讨英语处所倒装结构的句法特征及其生成问题。处所倒装结构中的介词短语具有主语或者话题属性,该析取性特征来源于词库中介词短语标注话题特征的可选性,在狭义句法中通过移位至TP指定语以及同时移位至TP指定语和CP指定语这两种方式加以实现。具有主语或者话题属性的处所倒装结构采取两种生成机制,体现一定的共性和个性。本文的分析法可以解释处所倒装句中名词短语的格位和一致特征要求、谓语动词的非宾格属性以及there插入的合格性问题。焦点化移位的处理方式则可以解释处所倒装结构中非作格动词的允准现象,从而实现不同类型处所倒装结构的统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倒装 语段 主语 话题 焦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及物运动动词带处所宾语构式的认知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仇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3-87,共5页
英、汉语中的不及物运动动词都能带处所宾语,形成处所宾语句。处所宾语句与对应的介词宾语句之间存在系统差别。处所宾语句的语义特征主要有:表述构式义、体现论元增容、标示旁格升级和在类推的作用下向语义原型靠拢。此外,英语处所宾... 英、汉语中的不及物运动动词都能带处所宾语,形成处所宾语句。处所宾语句与对应的介词宾语句之间存在系统差别。处所宾语句的语义特征主要有:表述构式义、体现论元增容、标示旁格升级和在类推的作用下向语义原型靠拢。此外,英语处所宾语句是对运动事件的概念化,并且这种概念化跟汉语的相关句式存在有规律的联系和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动词 处所宾语 语义特征 概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词结构“在+处所”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 被引量:3
15
作者 孟万春 《重庆社会科学》 2006年第10期66-69,共4页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讨论了介词结构“在+处所”在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这些要素的制约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其中句法、语义、处所的空间类型是强制的,语用中的语篇因素是半强制的,而表达者的个人风格对句式的选择是非强制的。... 本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讨论了介词结构“在+处所”在句中分布的制约因素。这些要素的制约作用并不是相同的,其中句法、语义、处所的空间类型是强制的,语用中的语篇因素是半强制的,而表达者的个人风格对句式的选择是非强制的。最后,从历时语言学的角度阐明介词结构“在+处所”在句中分布的格局早在宋元时期已经确立,是汉语逐步发展、完善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处所 空间类型 认知心理 历史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 被引量:2
16
作者 徐靖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7-43,共7页
本文重点探讨"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当场所指代其"内容物"时,移动的目标就是场所中的"内容物"。主体通过移动达到目标,实现移动的目的(如"逛商场")。当场所是某一路径时,主体从... 本文重点探讨"移动样态动词+处所宾语"的语义功能。当场所指代其"内容物"时,移动的目标就是场所中的"内容物"。主体通过移动达到目标,实现移动的目的(如"逛商场")。当场所是某一路径时,主体从一系列移动路径的选项中选出一项,作为移动的方式、手段(如"走小路")。介词结构的主要功能是限定移动发生的场所或经过的地点,此场所或地点往往也是后续行为发生的"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动词 处所宾语 语义功能 介词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式“在+处所+VP着”存在的独立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雍茜 《汉语学习》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9-74,共6页
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式"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式"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式"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式"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从构式的理据形成、构式意义、构式组件VP的特征、构式对构式论元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该类"在+L+VP着"作为构式存在的独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状态构式 在+处所 VP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瓶梅词话》中的时间、处所、方向类介词初探 被引量:3
18
作者 曹炜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51-55,共5页
《金瓶梅词话》中表时间、处所、方向的介词有“在”、“到”、“于”、“打”、“向”、“自”、“从”、“往”、“至”、“望”、“朝”、“比及”等12个。这些介词的一些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更多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 《金瓶梅词话》中表时间、处所、方向的介词有“在”、“到”、“于”、“打”、“向”、“自”、“从”、“往”、“至”、“望”、“朝”、“比及”等12个。这些介词的一些用法还保留在现代汉语中,但更多的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而由别的介词承担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瓶梅词话 时间 处所 方向类介词 近代汉语 语法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处所主语句的语义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法科 仇伟 《山东外语教学》 2007年第5期25-29,共5页
本文首先探讨了处所主语句的语义特征,然后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对处所主语句的配价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处所主语句主要用于表述三种语义:构式义、主题义和经验义。与对应的常规句式相比,处所主语句增加了一个配价成分,小句中的... 本文首先探讨了处所主语句的语义特征,然后运用配价语法理论对处所主语句的配价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处所主语句主要用于表述三种语义:构式义、主题义和经验义。与对应的常规句式相比,处所主语句增加了一个配价成分,小句中的动词由一价变成了二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所主语 语义特征 配价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淑琼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7-81,共5页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 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认知理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结构中的处所名词存在三种不同的语义;该结构的形成归因于两类语法转喻操作:"容器代内容"和"处所代受事";语法转喻操作受到句法语义的限制和语境因素的调控。语法转喻能够对非常规"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的形成作出统一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法转喻 “及物动词+处所名词”结构 语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