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处境定义与框架分析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赵锋
-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
出处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9-90,共12页
-
文摘
行动者总是处于各种处境中。在客观的处境中,他们又总是根据自己对处境的主观界定来采取行动。许多学者从托马斯的“处境定义”理论出发,错误地把行动者对处境的界定看作他们自身经验的产物。戈夫曼则指出,行动者对其所处客观处境的主观界定并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其内化的特定文化-历史-社会的框架造成的。本文从互动处境的理论出发,一方面借鉴贝特森的框架理论和皮亚杰的图式概念,厘清了戈夫曼的框架概念,另一方面提出运用萨特发展出的存在论现象学,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地构造出特定文化-历史-社会背景下互动处境中类型化的行动者的互动框架。本文还以一个文本例子展示了这种方法的应用。
-
关键词
处境定义
框架分析
互动处境
存在论现象学
-
分类号
C91-03
[经济管理]
-
-
题名社会分层里的行政他性:李普瑟的结构-张力论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吕炳强
-
机构
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系
-
出处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3-90,共18页
-
文摘
本文首先梳理了李普瑟的文本,把其对社会分层的构思阐释为一个最适用于公共行政的"结构—张力论",试图得出一个社会分层理论,方便引入"行政他性"的概念;其次,套用所得理论分析一个历史个案,即1966年发生在香港的一场集体行动,试图表明"行政他性"这个社会实在是如何出现在其中的;再者,分析"能动性—结构"难题如何在其中化解。
-
关键词
社会分层
能动主义式特征化
处境之定义
行政他性
能动性
结构难题
-
Keywords
social stratification, agentialistic characterization, definition of the situation, administrative otherness, the agency-structure problem
-
分类号
C912
[经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