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分法:诈骗罪处分意思区分说之提倡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心哲 魏汉涛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89-98,共10页
通过对200份裁判文书的研究不难看出,尽管处分意思要件仍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抓手作用,但随着新型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其在解释疑难案件时愈加呈现捉襟见肘的窘态。学界由此引发的必要说与不要说之争陷入表面化,原因在于双方都... 通过对200份裁判文书的研究不难看出,尽管处分意思要件仍然在司法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抓手作用,但随着新型诈骗手段的层出不穷,其在解释疑难案件时愈加呈现捉襟见肘的窘态。学界由此引发的必要说与不要说之争陷入表面化,原因在于双方都试图完全取代对方,成为一种"一路通吃"的理论,以至于不可避免地存在短板。因此类型化是唯一出路。一方面,电信网络诈骗与传统诈骗相比存在诸多刑法学层面的不同,难以适用处分意思和处分行为,只能转而关注行为人端的客观行为方式。另一方面,传统现实诈骗有必要根据财物性质的不同区分对待,在有体物诈骗场合坚守处分意思必要说,在无体物诈骗场合则抛弃处分意思,考察剔除了转移占有意思的处分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处分意思 必要说 不要说 三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诈骗罪中的处分行为 被引量:30
2
作者 蒋铃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46-60,共15页
刑法上的处分行为不要求达到民法上的处分和转移占有的程度,而是只要有财物持有的转移就够了。所有权转移说存在瑕疵,使得凡是谎称借用的诈骗行为都成立盗窃罪或侵占罪;占有转移说存在缺陷,不仅难以解释犯罪的着手问题,混淆犯罪成立与... 刑法上的处分行为不要求达到民法上的处分和转移占有的程度,而是只要有财物持有的转移就够了。所有权转移说存在瑕疵,使得凡是谎称借用的诈骗行为都成立盗窃罪或侵占罪;占有转移说存在缺陷,不仅难以解释犯罪的着手问题,混淆犯罪成立与既遂的关系,将"处分行为"与"占有转移"的功能混为一谈,而且有违背责任主义之嫌,进而使得谎称当场借用的诈骗行为都成立盗窃罪;持有转移说具有优越性,并能克服前述学说的缺陷。处分意思必要说具有妥当性。在处分人对财物认识程度的问题上,处分人必须对财物本身的种类、数量、重量等事实具有认识,但是当处分行为人对处分财物的价格、价值等评价存在错误时,不影响处分行为的认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处分行为 处分意思 错误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诈骗罪中处分行为的内涵 被引量:5
3
作者 蒋铃 《法治研究》 2012年第9期101-109,共9页
刑法上的处分行为不要求达到民法上的处分行为和转移占有的程度,而是只要有财物持有的转移就够了。认为处分行为要求转移财物所有权的见解,缘于将刑法上的处分行为等同于民法上的处分行为的误区,使得凡是以借用为理由的诈骗行为都成为... 刑法上的处分行为不要求达到民法上的处分行为和转移占有的程度,而是只要有财物持有的转移就够了。认为处分行为要求转移财物所有权的见解,缘于将刑法上的处分行为等同于民法上的处分行为的误区,使得凡是以借用为理由的诈骗行为都成为盗窃罪或者侵占罪;认为处分行为要求转移财物占有的见解,不仅难以解释犯罪的着手问题,混淆犯罪成立与既遂的关系、"处分行为"与"占有转移"的功能,而且有违背责任主义之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处分行为 处分意思 错误认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关系 被引量:57
4
作者 陈洪兵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4-141,共8页
虽然处分行为是区分盗窃与诈骗的关键性要素,但只需认识到财物外形上的占有转移即可,因而"处分意思不要说"相对合理;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根本区别在于,受骗者是否具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限和地位,此应以阵营说为基础,结... 虽然处分行为是区分盗窃与诈骗的关键性要素,但只需认识到财物外形上的占有转移即可,因而"处分意思不要说"相对合理;三角诈骗与盗窃罪间接正犯的根本区别在于,受骗者是否具有处分他人财产的权限和地位,此应以阵营说为基础,结合社会的一般观念进行判断;盗窃罪与诈骗罪不仅可能形成想象竞合,还可能存在法条竞合,同时符合两罪构成要件时,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承认二罪之间存在竞合关系,有助于认识错误和共犯问题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诈骗罪 盗窃罪 处分意思 处分权限 竞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